天門山在哪里屬于哪個省,湖南省天門山景區(qū)簡介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2-16 522 0條評論
摘要: 而在與張家界毗鄰的湖北省,有個天門市。 這兩個地方有什么淵源和關(guān)聯(lián)嗎? 要說淵源,得從古代說起。 夏商時期,有個庸國。 它強盛時期,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疆域廣大,北抵漢水...

而在與張家界毗鄰的湖北省,有個天門市。

這兩個地方有什么淵源和關(guān)聯(lián)嗎?

要說淵源,得從古代說起。

夏商時期,有個庸國。

它強盛時期,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疆域廣大,北抵漢水,西跨巫江,南接長江,東越武當,包括今天湖南、湖北、陜西省、重慶市的各一部分。

庸國的疆域包括今天的張家界之地,輻射今天的湖北省天門市。

張家界的天門山和天門洞

天門山,古稱嵩梁山,巍峨高絕,拔地依天,自古屬于原始次森林地帶。

三國時期,嵩梁山忽然開裂,千仞峭壁之上洞開如門,宛若一道通天的門戶,凌空獨尊。

當時此地屬于孫吳政權(quán)。吳帝孫休聽說此事后,認為這是吉祥之兆,下旨將嵩梁山改名為天門山。

而且,從武陵郡分出一部分地域,專門設(shè)置了一個天門郡,郡治就在今張家界市政府所在地。

從此,天門山和天門洞就成為風(fēng)景獨特的自然奇觀。

天門洞終年氤氳蒸騰,景象變幻,有時有團團云霧翻涌,有時有道道霞光透洞而出,形成“天門吐霧”、“天門靈光”景觀,瑰麗神奇。

天門山的隆起,開始于侏羅紀到白堊紀時期的地殼運動——燕山運動。

再經(jīng)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天門山山體劇烈抬升千米以上,周圍被斷層節(jié)理深深切割,加上長期風(fēng)雨侵蝕的巖溶作用,形成了獨特的的喀斯特臺型地貌。

據(jù)地質(zhì)專家考證, 天門洞的中央是東西巖層向斜的交匯處,由于受到擠壓,巖石破碎崩塌,于是在三國時期形成了門洞。

天門洞自形成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天門山海拔約1518米,與山下市區(qū)相對高差達1300多米,因而顯得特別偉岸挺拔,成為張家界的一道壯觀的天際線。

從遠處看,天門洞似乎并不大。

其實它的規(guī)模不小,只是高懸于海拔1300余米峭壁之上,遠看不大。實際它高131.5米,寬57米,深60米,南北對穿。

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造化神奇的冠世奇觀。

天門山有許多傳說故事。

據(jù)說炎帝神農(nóng)氏及其雨師赤松子,在此地留下了遺跡和傳說。

鬼谷子、張良等人,曾在此地隱居、修煉,是天門山隱逸派的代表人物。

創(chuàng)建于元初的天門書院,培養(yǎng)出了兩名翰林學(xué)士,名聲大噪。

山頂?shù)奶扉T山寺,始建于明朝,是湘西地區(qū)的佛教中心,香火鼎盛。

以《青藏高原》等歌曲走紅的歌星李娜,在事業(yè)如日中天時,突然選擇退隱天門寺,皈依佛門,法名釋昌圣。

隨著張家界成為國家森林公園、著名旅游城市,天門山和天門洞吸引了中外人士的矚目和向往。

特技飛行、蜘蛛人 、翼裝飛行、輪滑等領(lǐng)域的世界大師們,陸續(xù)到天門山,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多項極限紀錄。

天門山的山勢陡險峻拔,景色雄奇壯麗,被稱為張家界的天然畫屏、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園和天界仙境。

如今,人們可以通過盤山公路、索道、穿山電梯等世界級工程,到達天門洞,完成登天的夢想。

湖北省天門市

在張家界東北方,距離近五百公里的地方,是湖北省天門市。

這里在古代屬風(fēng)國,到春秋時期屬鄖國,戰(zhàn)國時期是楚竟陵邑。

“竟陵者,陵之竟也”。意指山陵至此終止。也即山嶺的邊緣。

地質(zhì)地貌確實如此。這里位于大洪山山前丘陵與江漢平原銜接地帶,地貌屬平原。

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見一斑。

秦朝時,在這里設(shè)置竟陵縣,屬于南郡。

漢朝及三國時期,這里屬于荊州江夏郡。

西晉時,這里屬于竟陵郡。

自南齊建元元年(479年)開始,直至民國時期,這里先后七次為郡(州、專署)治所,也即中心城市,共計五百余年。

古代竟陵的區(qū)域廣闊,包括荊州長江以北、石城以東、江夏以西的地域。

后來,為了避皇帝的名諱,這里改稱景陵。

因此,此地別名叫竟陵、景陵。

到了清代,為避康熙陵寢名(景陵)諱,鑒于縣境西北有天門山,就改景陵縣為天門縣。

此地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和東北部,屬大洪山余脈,由天門山、撲船山、團山等多個小山嶺組成。

其實,它們的最高點海拔還不到二百米,其實就是低丘,與張家界海拔一千多米的天門山無法相比。

但是,在周邊地勢的襯托之下,綿亙二十余里的天門山群落,屏障江漢,十分雄偉,是江漢平原的壯觀景象。

主峰與龍尾山之首凌霄對峙,中空如登天之門,因而被稱為“天門口”。

這里也有很多傳說故事。

傳說嫦娥奔月、“八仙”之一的韓湘子,均是從天門得道升天的。

這里是“茶圣”陸羽、晚唐詩人皮日休的出生地,楚國令尹子文、東漢光武帝劉秀、禪宗六祖惠能等人都在此留下了足跡。

新中國成立后,恢復(fù)天門縣建制,屬荊州地區(qū)管轄。

1987年8月,撤銷天門縣,設(shè)立天門市(縣級),所轄行政區(qū)域不變,仍屬荊州地區(qū)管轄。

1994年10月,天門市、潛江市和仙桃市實行湖北省轄直管。從而這三市成為全國最早設(shè)立的三個直管市,擁有地級市管理權(quán)限。

天門市具有兩千多年的建城史,人文底蘊深厚,被譽為“狀元之鄉(xiāng)”、“江漢才子出天門”,名人輩出。

天門市以境內(nèi)的天門山而得名,市歌也是《天門大開》。

然而,這里歷史人文古跡、自然生態(tài)景觀眾多,天門山并不是主要景點。竟陵十景、岳口十景、陸羽紀念景觀等更出名。

湖南省張家界市和湖北省天門市,境內(nèi)都有天門山,都被神化為登天之門。

在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的長江兩岸,江北的叫西梁山,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shè)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

唐朝詩人李白的《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便是描寫的此處。

然而,很多人知道李白的這首詩,卻不一定記得他描寫的這個地方。

而且,國內(nèi)很多地方都有天門山。例如安徽省蕭縣、江西省貴溪市、遼寧省大連市、廣西桂林市等。

然而,同稱為天門山,景觀、地位、影響力卻有不同。

一說起天門山,人們往往會想到湖南省張家界。

#張家界##天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