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美為什么偷渡香港(陳子美)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2-16 424 0條評論
摘要: 大家好,小宜來為大家講解下。陳子美為什么偷渡香港,陳子美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004年,一個中國老太婆在美國去世,遺體無人認領,一個月后身份曝光,遠在中國的...

大家好,小宜來為大家講解下。陳子美為什么偷渡香港,陳子美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04年,一個中國老太婆在美國去世,遺體無人認領,一個月后身份曝光,遠在中國的兒子大哭,無數人震驚。

?

她是誰?為什么會有如此凄慘的晚年?她的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

她叫陳子美,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是她的父親卻家喻戶曉,他就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

?

陳子美是陳獨秀最小的女兒,她的母親是高君曼,是陳獨秀發妻的妹妹,也是他第二任妻子。

?

陳子美1912年出生于杭州,從小因為父親陳獨秀工作繁忙,顧不上照顧孩子,都是母親一手把他們帶大。

?

后來高君曼和陳獨秀感情破裂,高君曼便帶著陳子美和小兒子陳鶴年,一氣之下去了南京定居。

?

當時陳子美才13歲,陳獨秀每個月給他們寄來基本的生活費,但是后來隨著高君曼身體慢慢變差,患上了肺結核,經常吃藥,這些生活費大部分用來買藥了。

?

小小年紀的陳子美不得不開始了半工半讀,她選擇了學醫,專修婦產科。1931年,43歲的高君曼因病去世,陳子美當時才19歲,不得不面臨著這個殘酷的現實,從小母親撐起的家也沒了。

?

不久她認識了銀行職員張國祥,這個人長得一表人才,很快陳子美就被他深深地吸引住了,殊不知這個大她十歲的人并不可靠。

?

但是缺少家庭溫暖的陳子美還是認定這個人可以托付終身,她打聽到父親正被關在南京的監獄里,便帶張國祥去探望,可是父親見了卻很生氣,堅決反對這門婚事。

?

最終,父女倆不歡而散,而這一次久別重逢竟然是兩個人最后一次相見。很快,陳子美跟張國祥舉行了婚禮,雖然沒有父母的祝福,但是陳子美還是很高興,她終于有個家了。

?

婚后,陳子美接連生了三個孩子,到老三出生的時候,張國祥說想找老家的表妹幫忙來照顧孩子,陳子美還覺得張國祥體貼。

?

沒想到“表妹”卻趁著張國祥不注意,對陳子美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原來她并不是什么所謂的表妹,而是張國祥在鄉下的妻子。

?

陳子美很是氣憤,對張國祥提出了離婚,但是張國祥不同意,百般哀求,看著襁褓里的孩子,陳子美不由地心軟了,但是她要求張國祥必須跟前妻一刀兩斷。

?

雖然兩個人婚沒離成,但是感情卻有了裂縫。1938年,陳子美一家到了重慶,聽說父親陳獨秀也在重慶,她很想去看看,但是張國祥想起當年陳獨秀反對他們的婚事,不讓陳子美去,父女倆因此錯失了最后一次見面的機會。

?

后來日軍攻打重慶,一家人逃往香港,路上小女兒走失,不久之后,陳子美夫婦的關系徹底破裂,她不得不帶著其他四個孩子另外租房子住。

?

抗戰結束后,孩子們也漸漸長大了,家里的負擔越來越重,張國祥并不給孩子們撫養費,一天夜里,走投無路的陳子美寫了一封告別信,讓四個孩子去找父親,自己則孤身一人去了上海,在醫院找到了一份工作。

?

幸好,孩子們找到父親,父親也愿意接收他們,給了他們穩定的生活。

?

后來陳子美又嫁了一名司機,生了兩個兒子。她一直沒有告訴別人自己是陳獨秀的女兒。

?

可是后來陳子美和前夫的大兒子因意外去世,相關部門在檔案中發現了陳子美的身份,這下秘密也公布于眾,這時,她的第二任丈夫怕連累自己,也跟她離了婚。

?

當時社會的各種運動對陳子美并不友好。1970年,在廣州的陳子美趁著深夜,綁著五個鐵皮桶偷渡到了香港。之后國內的子女還以為她早已經自盡。

?

在香港,她靠著自己的醫術養活自己和早已經偷渡過來的小兒子。五年后,母子倆又去了加拿大,在加拿大,她開了一家私人診所,收入還不錯,后來積攢了一些積蓄之后就到美國買了一間小公寓。

?

按理說,如果這樣安度晚年也不錯,但是命運往往充滿著戲劇性。

?

趁著陳子美生病住院的時候,陳子美的小兒子把她的全部積蓄偷走,雖然陳子美對外還跟別人說不知道誰偷的,但是她的小兒子再也沒有出現過。

?

此后,陳子美生命中最后十多年都在貧困和孤獨中度過的,后來連公寓管理費都交不上,被告上法庭。

?

就在這絕望之時,她不得不透露自己是陳獨秀之女,在當地華人的幫助下,她才勉強度過難關。

?

2004年,92歲的陳子美在孤獨中離世,沒有一個親人來認領遺體,直到一個多月后,她第二次婚姻生的大兒子聽說后,才來美國處理后事。

?

墓穴是陳子美之前自己買下的,她曾經跟鄰居透露,希望死后穿上她結婚時候的婚紗,大兒子聽說后幫助她完成了這個心愿。

?

陳子美顛沛流離的一生不能說完全由他的父親造成的,但是因為父親角色的缺失不可避免地造成她的人生悲劇,至死,她還留戀著當初的婚禮,她曾經憧憬一個溫暖踏實的家,可是命運卻不能讓她如愿。

?

陳子美是個獨立堅強的女性,一生坎坷,卻從不抱怨,擁有傳奇身世,卻不愿透露。如若不是最后遭遇無奈,恐怕也就默默終老了。#人物#

?

作者:陌上花

編輯:洛子帥

陳獨秀可謂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了,他在我國的政治舞臺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是關于他的家人方面似乎歷史資料很少有提及,所以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陳獨秀的女兒陳子美的故事。

陳子美出生于1912年,她是陳獨秀的女兒,陳獨秀不止陳子美一個孩子,他的性格比較嚴肅,即便在有孩子后也不曾改變,幾個孩子都很害怕這個“爸爸”,可是陳子美卻和陳獨秀親近得很,而陳獨秀也最寵愛這個女兒。陳獨秀討厭別人弄亂他的書房,可如果“罪魁禍首”是陳子美的話他是絕對不會發火的。

可惜因為革命的關系,陳子美和父親相處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陳子美的媽媽也埋怨他從來不關心自己,兩人離了婚,陳子美跟著媽媽走了。離開了疼愛自己的父親,沒有了陳獨秀,陳子美的母親帶著兩個孩子過得很艱難。因此陳子美只得去職業學校學習,以求能盡快找到工作養家糊口

結果就在這節骨眼上,陳子美的媽媽卻忽然因病逝世,沒有了父母的照顧,陳子美獨自負擔起了照顧弟弟的責任,她不是沒有憤恨過,她也想要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想重回過去那種受人寵愛的日子,可自從父親離開后這一切就變了。

就在這時,一個男人出現了,他彌補了陳子美內心全部的空缺。陳獨秀得知此事后并不同意他們的結合,因為那個叫張國祥的男人看起來著實不太靠譜,可是和父親分開多年的陳子美早不再是當年那個聽話的乖女兒了,陳子美還是和張國祥在一起了,結果她發現張國祥竟已經有了妻室。

陳子美和他斷了往來,此后在上海找了一份護士的工作,并找到了真正愛自己的人,名字叫李煥照。夫妻倆過著歲月靜好的日子,后來主要生活在廣州。誰知這好日子沒過幾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使一家人成了眾矢之的。

受不了異樣眼光的陳子美偷渡到了香港,又輾轉到了加拿大,在那里她通過自主創業攢了點錢,并用這筆錢在美國定居了下來。誰知她有一次生病,竟有賊人闖進她家把她多年的資產都搜刮了個干凈,陳子美又回到了一無所有的時刻。她只得向大家說出自己的身份,國內的家人曾想過接她回來,可是陳子美的身體狀況太差了,2004年,陳子美獨自病逝在美國,終年92歲。

沒有一個安穩強盛的國,我們就不可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陳子美的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

2004年,美國圣約翰醫院的負責人,向市政府提出申報,表示醫院有一個中國老婦人,去世已經一個多月了,但是遺體遲遲無人認領,希望得到政府的幫助。

這位老婦人,便是陳獨秀的幼女,陳子美。

陳獨秀一生有七個子女,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延年和喬年。陳獨秀對待子女向來嚴格,但是對待陳子美,陳獨秀算得上寵愛有加。

比如家里所有人都不允許隨意進的書房,陳子美進出自由,從未斥責打罵。

只是陳獨秀終其一生奔走革命,對待子女確實有些照顧不周,妻子當時不是沒有委婉的勸過他,陳獨秀也只是說了一句:國難當頭,小家可舍。

一方渴望穩定平靜的生活,一方心懷大事以天下為己任,迥異的觀念注定這段婚姻走向盡頭,陳子美跟隨母親從上海到了南京。

兵荒馬亂,家庭破裂,母親體弱多病,這樣的生長環境讓陳子美不得不提前變得成熟。

那個年代,一個母親帶著兩個孩子討生活,其中艱辛可想而知。為了減輕母親的壓力,陳子美和弟弟不得不一邊打工,一邊上學。

一開始,心疼女兒和前妻的陳獨秀,還能給他們些許錢帛資助,可后來的陳獨秀自身身陷囹圄,被蔣介石抓起來吃了牢飯,再加上母親的過世,陳子美的處境更加艱難。

由于這些年的風吹雨打缺乏親情,陳子美很希望得到一份愛,在一次機緣巧合的緣分下,陳子美遇到了她人生中第一個丈夫,張國祥。

陳獨秀聽聞張國祥比子美大十歲時,便表示不同意。當然,陳子美也沒聽他的。

婚后的生活,還算是比較和諧。可等到生完第三個孩子以后,才知道張國祥還有一個原配夫人。這個消息讓陳子美感覺到了欺騙,大鬧一場提出離婚。

事情暴露的張國祥,只好和原配夫人離婚來表明自己的真心。

雖然事情已經結束,可裂痕一直存在。

南京淪陷后,夫婦二人帶著二子三女逃難至重慶,此時陳獨秀也來到了重慶。得知消息的陳子美想要看望父親,不料卻遭到了張國祥的反對。

大概是當時的陳獨秀身份敏感,張國祥不想招致不必要的麻煩。就這樣,陳子美錯過了和父親的最后一面。

重慶呆了沒幾天,也挨了日軍的轟炸,一家人只要繼續逃難。

共患難,何其難,再加上之前因欺騙產生的裂痕,兩人的關系降到冰點,最終還是分道揚鑣。

輾轉多地的陳子美,最后在上海的一家醫院工作,也是在這里認識了第二任丈夫,李煥照。

考慮到自身的復雜的社會關系,他對李煥照只字不提過往的事情,更不會提自己是陳獨秀的女兒,只想平平靜靜的安穩度日。

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

解放后,陳子美和前夫張國祥所生的大兒子參軍,后被人誣陷進了監獄,結果郁郁而終。

有關部門經過調查,發現他是陳獨秀的外孫,隨之而來的,便是陳子美的真實身份也被公開。

李煥照考慮到陳子美的家世,社會關系,最后還是和陳子美離了婚。

絕望的陳子美,再也不想在這個地方生活了,背井離鄉,帶著幼子偷渡到了香港。

在香港紗廠過了幾年安穩日子以后,用自己攢下的錢買了一套房產。本以為可以安度晚年了,可隨之而來的一條消息,猶如晴天霹靂。

有消息稱,香港政府要嚴查偷渡人員并進行遣返行動。

于是,陳子美再一次選擇了漂泊,這一次漂的更遠,帶著幼子登上了前往加拿大的飛機。

在加拿大,他靠著自己的能力開了一間小診所,醫道高明,還很受華人的歡迎。

攢了一些錢以后,63歲的陳子美,選擇到美國定居,在紐約皇后區的雷哥公園買下一個合作公寓單元,安享晚年。

可生活好像對這個女子從來都沒有善待,79歲那年她生病住院,家里積攢了一生的積蓄被小兒子帶走,離開了她。

陳子美的生活,又陷入了窮困潦倒之中。

國內和前夫張國祥生的兩個孩子,得知陳子美依舊健在的消息后,想將母親接回國內照顧,但此時的陳子美已然禁不起折騰。

2004年,陳子美病情嚴重,醫生下達病危通知書,但門口只有護工,沒有任何親屬,最終一人孤獨離世。

遺體放在停尸房一個多月,她去世的消息才傳回國內,遠在中國的大兒子李大可(和第二任丈夫所生)得知此事,趕往美國,為自己的母親辦了葬禮。

按照母親的遺言,為她穿上了結婚時的婚紗,安葬在美國皇后區的墓地上。

陳子美的一生,其實并沒有想要多么優越的生活,她只是想要一份安穩的日子,可當時的中國不太平,再加上她的身份敏感,孩子不孝,以至于她這么平凡的愿望都難以實現。

幼年父母婚姻破裂,母親生病早早就去世。中年兩段婚姻所遇皆不是什么有擔當的男人,晚年孩子不孝。

以至于最后,一個人在異國他鄉,孤獨的死在醫院的病床上。

1970年,她冒死偷渡香港,在海上漂泊了10個小時到達香港,轉道就去了加拿大,積累些錢后,開了家私人產科醫院。原本以為會這么安穩地生活下去,不料后來生病又被人偷走了積蓄,導致生活越來越困難。

這個無比坎坷的人,就是陳獨秀與高君曼所生的女兒,陳子美。

陳子美的不幸,從她的第一段婚姻就開始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大她10歲、在南京銀行工作的職員張國祥。

張國祥為人穩重,處處照顧她,陳子美很快淪陷,兩人談起了戀愛。

戀愛中的女人,容易被感情蒙蔽雙眼,她似乎都沒完全了解這個男人,就急匆匆地和這個男人同居了。

1936年,陳子美準備生孩子時,張國祥找來一個「表妹」照顧她。這個「表妹」是帶著孩子來的。

沒多久,「表妹」開始露出真面目,不斷挑釁她,她說,我是張國祥的妻子,這孩子是我們的小女兒,你只是不光彩的第三者。

這番話如五雷轟頂般,把陳子美的心震得稀碎。自己甘愿為他生孩子的人,竟然是個徹頭徹尾的大騙子。

陳子美與張國祥大吵了一架,讓他們離婚。張國祥去了,找蔡氏說自己要離婚。蔡氏罵了他一通,跟他離了婚,帶著孩子走了。

陳子美以為自己贏了,但她想錯了,能隨便拋棄原配的人,又怎么不會拋棄自己呢?

沒過多久,他們之間就出現了裂痕,那時的陳子美已經為張國祥生了四個兒女。

裂痕一旦出現,很難縫補,兩人辦了離婚手續。陳子美帶著孩子們搬離了原來的家,自己另租房子住。

一個女人帶著四個孩子,又生逢亂世,艱難可想而知。離婚后,張國祥一毛錢的撫養費都不愿意出。

陳子美走投無路下,將孩子們丟給張國祥,自己獨身一人去了上海。

來到上海的陳子美,憑著一手專業的婦產科醫術,在一家醫院當起了助產師。

不久,她在那里認識了開推土機的李煥照,也許急需一個溫暖的港灣,她很快和李煥照結了婚,并生了兩個兒子。

在上海的日子還算安穩,一直到十年「浩劫期間」,她因為出身背景的問題,導致工作丟了,兒子也受了影響,李煥照為了安享晚年,選擇與她離婚。

陳子美當時快60歲了,但她并不甘心,為了贏得體面的生活,她偷渡去了香港,隨即又轉道加拿大。

在那里積累些錢后,開了家私人產科醫院,因為醫道高明,很受華人的歡迎。

1975年,陳子美去了美國定居,用之前賺的錢,在紐約皇后區的雷哥公園買下一個小公寓。

日子雖然不算大富大貴,也算衣食無憂。

原本以為在這里可以安度晚年,結果她生病住院時,小偷偷走了她一生的積蓄。

年近90歲的她,不得不向聯邦政府申請養老生活補助金,勉強度日。

2004年4月14日,陳子美病重去世,遺體在醫院太平間內放了一個多月,直到「陳子美去世遺體無人認領」的消息見報后,情況才發生變化,她的長子李大可聞訊趕到,才為母親辦了一場體面的葬禮。

陳子美一生雖然坎坷,但她的獨立,以及敢闖敢干的精神,值得令人敬佩。

#頭條創作挑戰賽##人物#

1932年,陳子美不顧父親陳獨秀的反對,執意要和張國祥結婚。婚后第四年,她準備生孩子,張國祥請來一個保姆照顧她。不料,保姆說了一件事,讓陳子美感到很震驚,堅持要和張國祥離婚。

陳子美是陳獨秀和第二任妻子高君曼的女兒,她一生坎坷,晚年身無分文,獨自在美國病逝,死后長達一個多月無人問津,無法安葬。

1932年,陳獨秀被關押在南京的監獄里,陳子美帶著未婚夫張國祥前來探望,希望能得到父親的祝福。

陳獨秀望著眼前這個男人,稍稍打量,長相不錯但話語間透露出世故圓滑,還比女兒年長十歲,他并不滿意,得知兩人已經談婚論嫁,他更是怒火中燒。

于是,他大聲訓斥女兒:“年少無知!后果不堪設想!”

陳子美頓時對父親感到非常失望,從小他就忙于工作沒怎么照顧過自己,如今自己要結婚了,他不但不祝福,還這樣斥責自己。于是,她拉著張國祥轉身就走。

但是,陳子美恐怕也沒有想到,父親的反對其實不無道理。

張國祥和陳子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相識,他是銀行和供銷社的職員,前途很不錯,總是能哄得陳子美笑靨如花。他的成熟和周到讓陳子美心生愛慕,最終兩人走到了一起,哪怕父親反對,她還是執意嫁了。

1936年,陳子美已經為張國祥生了兩個孩子,第3個孩子也即將出生。張國祥帶來一個保姆和保姆的孩子,說是自己的遠房表妹,住到家里負責照顧陳子美。

可沒有想到,還沒干幾天活,這個表妹就攤牌了,她說自己是張國祥的原配妻子蔡氏,陳子美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三!

原來張國祥早有妻室,蔡氏帶來的孩子正是他們的小女兒,這讓陳子美震驚不已,她怎么也沒有想到平日里對自己深情款款的男人是個騙子!

當晚,張國祥剛回到家,陳子美就跟他大吵起來,不得已之下,他只能答應陳子美,自己要和蔡氏離婚。

可不料,蔡氏提出離婚不離家,意思就是她和孩子們要繼續住在這里,而張國祥還要給他們生活費。

一屋子住了兩個女人,自此生活就亂套了。陳子美和張國祥爭吵不休,最終一氣之下,陳子美選擇了離婚,她一個人帶著4個兒女搬到外面的出租屋居住,可張國祥一分錢生活費也不愿意給。

再三思量之下,她只能忍痛割愛。她留下一封信,讓4個孩子去找張國祥,自己則趁著孩子們熟睡,毅然離去。

她回到上海,憑著以前半工讀學習的醫術,在醫院謀得助產士的崗位。不久后,還和開推土機的司機李煥照結了婚,婚后生了兩個兒子。

來到特殊年代,陳子美因為父親陳獨秀的身份,不斷受到打擊和謾罵,工作丟了,李煥照也選擇和她離婚。

年近六旬的她為了生活,不得已只能選擇了偷渡,因為她不會游泳,只能在身上捆幾個油桶,帶著小兒子在海上漂了接近10個小時,才抵達香港。

剛剛上岸就被警察發現了,幸好香港的警察看她年紀大,就沒有為難她。但她也沒有過多停留,直接去了加拿大。

在加拿大她度過了一段比較安穩的時光,她在華人區做產科醫生,因為醫術高明,為人和善,很受當地華人的歡迎。

1982年,她在美國紐約買下一個小公寓,過上了安靜的生活,原本也能夠安度晚年,只可惜小兒子并不省心。

陳子美和小兒子經常爭吵,有一次,兩人激烈爭吵后,兒子直接拿著行李就離開了,再也沒有回來過,留下生病的陳子美一個人生活。

1991年,病重的陳子美不得不住進了醫院,她委托自己的鄰居普洛斯照看房子。可沒想到,有一天,房子里亂七八糟,衣服和許多物品都散落在地,而陳子美留在家中的積蓄被洗劫一空!

那些積蓄是失去勞動能力的她晚年最后的生活費,而做這件事的人,正是她疼了這么多年的小兒子。

身無分文的陳子美只能依靠政府補貼的570美元過活,這些錢甚至都不夠她的醫藥費,更何況她的房子每個月還要交400美元管理費。

2004年,陳子美病情加重,最終離開了人世,也結束她坎坷的一生。由于小兒子失聯,她的遺體在醫院放了一個多月無人認領,醫院只好求助政府。

通過政府的幫助,遠在中國的大兒子李大可才得知消息,匆匆趕到美國,為母親舉辦葬禮,按照母親的遺愿,穿上結婚時那件婚紗進行安葬。

也許,在陳子美心中,還是懷念當初那個穿著婚紗低頭淺笑的自己,只是沒想到,自己會是如此凄涼地走到了人生路的盡頭。

「逸凌人物集」

陳子美起初還度過了一段幸福的童年時光,她出生的時候,父母愛意正濃。一向對子女非常嚴厲的陳獨秀,唯獨對這個女兒多有幾分寵溺。她常常跑進父親的書房,在抽屜里翻出小零食,陳獨秀在書桌前忙碌,她就坐在旁邊吃個不停。

只是后來,陳獨秀忙于工作,再也沒有陪伴她,13歲那年,父母感情破裂,母親高君曼直接帶著陳子美和弟弟搬到破舊不堪的草屋里。最終,在她19歲那年,她的母親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了人世。

年少時的不幸,讓她渴望有個家,所以年長成熟的張國祥才會走進她心里。可惜的是命運偏偏讓她一生漂泊,甚至獨自離世。

#頭條創作挑戰賽#

關注@逸凌人物集 我們一起挖掘有趣的人物,一起探尋更多舊時光的故事。

2004年4月14日,在紐約的一所醫院內,一位90歲的中國老婦人病逝。因為沒有親人,她的尸體在停尸間放了一個月。而這位客死他鄉的老太太,沒想到卻是陳獨秀的女兒---陳子美!

1897年9月,18歲的陳獨秀在南京的鄉試中不幸落榜不久與大自己3歲的高曉嵐結了婚。

然而,對于由長輩一手操辦的包辦婚姻,陳獨秀深感痛苦。

剛開始陳獨秀抱著要改變高曉嵐的心態,一心想教她學習文化,希望她變得有學識起來。

可高曉嵐不但不聽,反而還嘲諷陳獨秀“放洋屁”。這讓陳獨秀對她很失望。

后來陳獨秀和高曉嵐之間的話越來越少,雖然有三個孩子,但是兩人的關系卻日漸冰冷,而高君曼的到來更是加速這段婚姻的滅亡。

和姐姐不同,高君曼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從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后,高君曼沒有繼續留在北京,而是回到了安慶,并住到了姐姐高的家里。

早在讀書期間,高君曼就經常讀陳獨秀的文章,她十分崇拜陳獨秀的才氣,又因為他是自己的姐夫,所以每當在同學面前談及陳獨秀時,都充滿了自豪感。

高君曼作為新式女性,她的文化程度、品性和與時俱進的眼光,正是陳獨秀渴望遇見的。

兩人在接觸的過程中,高君曼和陳獨秀相互有了好感。

1910年,兩人索性公開住在一起。姐姐雖然很憤怒,但沒有半點辦法。

在婚后的15年里,他們生物了一兒一女,兒子叫陳鶴年,女兒便是陳子美。

眾所周知,陳獨秀一向教子嚴厲,卻單單對這個女兒十分寵愛。其一是因為僅有的一個女兒,其二也是因為聚少離多。

他的書房嚴厲禁止他人進入,他的幾個兒子從來不敢逾矩,但唯獨陳子美是個例外。

陳獨秀的書桌底層抽屜,放滿了花生糖和芝麻餅,陳獨秀筆耕不輟,陳子美就搬個小板凳,坐在一旁咔吱咔吱地吃個不停。

1925年,陳獨秀和高君曼面臨感情破裂的處境。時值大革命時期,高君曼堅持將女兒陳子美和兒子陳鶴年帶在身邊,隨后不久二人商議分居事宜,陳子美也被高君曼帶去了南京。

分居之后陳獨秀依然會每月寄去30元生活費,可當時的高君曼早就患上了肺結核,在錢用虧空面前,這點錢無疑是杯水車薪。

1931年,高君曼因為生病,再加上沒錢治病,身體每況愈下,最終留下陳子美和弟弟撒手人寰。

在高君曼去世之后,陳子美也當起了家里的家長,一邊工作一邊照顧自己的弟弟,機緣巧合下,她認識了比自己大十歲的張國祥 ,兩人互生愛慕,沒多久陳子美懷孕。

有一天,張國祥突然領回來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對陳子美介紹說,這是他的表妹,他請表妹過來,照顧懷孕的陳子美。

陳子美的孩子順利出生后,她以為將要過上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的時候,一個晴天霹靂卻打碎了她所有的幻想。張國祥的“表妹”向她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原來,她竟然是張國祥的原配妻子。

得知這一切后,陳子美哭著鬧著要和張國祥離婚。無奈之下,張國祥只得與蔡氏離婚。

抗日戰爭爆發后,陳子美和張國祥帶著孩子們逃到重慶避難。

當時,陳獨秀也帶著第三任妻子在重慶避難。陳子美想要去看望父親,卻被張國祥阻止。因為陳獨秀之前不同意陳子美嫁給他,為此父女倆還大吵了一架。張國祥對這事兒一直耿耿于懷。

1945年戰爭結束后,陳子美將三個孩子留給了張國祥,自己則孤身一人前往了上海。

在上海陳子美當了一名護士,跟一個開拖拉機的司機李煥照待在了一起。兩人的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是也算是美滿幸福,婚后還生下了兩個孩子。

但是好景不長,因為陳子美是陳獨秀女兒的特殊身份,陳子美的生活更是深陷泥沼,每天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迫害。

于是在一個深夜,陳子美帶著自己的小兒子,身上綁著十個油桶,在海里面漂了10個小時到達香港。但是為了防止自己的身份被發現從而把自己遣返回去,陳子美更是幾經輾轉來到了美國。

之后,陳子美在一家產科醫院里面做了產科醫生,并憑借醫術在美國立足,購買了美國皇后區的一個合作單元。

1989年的一天,陳子美住院期間,發現自己的小兒子消失了,隨之消失的還有自己所有的財產,家里面值錢的東西更是被一掃而空。

出院后,年近90的她由于交不起公寓的租金,被公寓管理方起訴,面臨被逐出公寓、無家可歸的境地。萬般無奈之下,她向媒體透露了自己的身世。

之后她得到了“中華海外聯誼會”的救助,并終于得到紐約慈善基金會的救助。

后來,陳子美患上了肺心病和肺梗阻,但是她仍然樂觀的生活,總是堅持每天散步——哪怕散步時要戴著輕便呼吸器。

2004年4月14日,陳子美在美國紐約皇后區圣約翰醫院冷清離世,享年 92 歲。遺憾的是,她在美國的小兒子,直到她去世也沒有出現。

陳子美去世后,遺體一直無人認領。直到陳子美的朋友想盡了辦法,才聯系上她在大陸的長子李大可。李大可得知消息后,這才前往紐約,將母親安葬在一座普通的公墓之中。

陳子美的一生,痛苦總是比歡樂多,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放棄過生的希望,堅強地走過了坎坷的一生,在世界上留下了屬于自己的痕跡。

陳獨秀之女的坎坷人生:婚姻不幸客死美國!

陳子美,陳獨秀的幼女,1912年出生,乳名“喜子”。陳獨秀一生有過三次婚姻,陳子美正是他與第二任妻子高君曼所生。

在那個戰亂頻繁的年代,身為長女的陳子美身上的擔子非常重,她既要完成學業,又要謀生,還得照顧弟弟。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一個比她大十歲的男人張國祥。

盡管父親陳獨秀極力反對,告訴子美這個男人看起來不靠譜,陳子美依然不聽勸告,執意要與他在一起,還為此差點和父親鬧翻。

然而事實上,父親并沒有看錯。張國祥其實早就有了妻室子女,只是一直瞞著陳子美。

1936年,陳子美在生第三個孩子即二女兒張樹德時,張國祥找來了一個稱之為“表妹”且帶著個孩子的保姆來照顧她。

沒過多久,“保姆”便亮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張國祥的結發妻子蔡氏,她的那個小孩也正是他們的孩子。

她此時才如夢初醒,明白了父親當年對自己的勸誡。無奈之下,張國祥選擇與蔡氏離婚,子美雖已心灰意冷,但二人畢竟還有幾個孩子,日子再難也只得繼續過下去。

1940年,二人感情徹底破裂,她帶著四個女兒另租房分居。抗戰時期的上海物價一日三漲,子美和孩子的生活越來越窘迫,于是,她只得帶著孩子搬回南京,過著像她母親當年帶著她和弟弟的窮苦生活。

直到抗日戰爭結束,陳子美才正式和張國祥離婚。然而誰知道,張國祥不僅從不看望孩子,連生活費也不給他們,完全忘記了自己作為一個父親的責任。

陳子美一個弱女子,如何能獨自養得起四個孩子?走投無路之下,她只得忍痛割愛,扔下孩子,毅然離去。

回到上海不久,她又結識了在浦東開推土機的司機李煥照,并同他結了婚,育有兩個兒子,他們的日子還算平靜,一家人其樂融融。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陳子美一家定居廣州。此后,陳子美對父親陳獨秀閉口不談,一方面是因為她心里對父親仍懷有芥蒂,另一方面,陳獨秀雖然在歷史上有很大的貢獻,但在當時也犯了一些嚴重的錯誤。

顛沛流離難安定

陳子美的一生都是在漂泊中度過的。從北京到南京、南京到上海,再到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她為避難又來到了重慶。

巧的是,1938年8月,父親陳獨秀和第三位妻子潘蘭珍也避難于與重慶相鄰的津江。許久未見父親的陳子美想去探望,卻被張國祥阻攔。

原來,當年陳獨秀被關押在南京監獄時,陳子美就帶著張國祥前去探望過陳獨秀。誰知,當陳獨秀知道二人已經完婚時,大為憤怒,他當場怒聲斥責道:“年幼無知,后果不堪設想!”,并要求她和張國祥立刻斷絕關系。

父女倆為此在獄中吵得不可開交,最后,陳子美轉身便走,只留下一句話:這一生,和陳獨秀再也沒有關系!后來,張國祥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所以他阻止陳子美去津江探望陳獨秀。

1939年,日軍對重慶發動“五三、五四大轟炸”,陳子美只得匆匆逃離重慶,經昆明來到香港。

在香港小住后的陳子美又回到上海,和李煥照結婚。本以為生活可以從此安穩下去,誰知沒多久,特殊年代的到來,讓她的生活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個性倔強的她實在受不了如今的生活,便花光身上所有積蓄偷渡出境,她帶著自己和李煥照的小兒子,竟然靠著五個大油桶,在大海上漂泊了十幾個小時后到達香港。后來,她又輾轉到了加拿大,在那里度過了她的余生。

風霜歷盡志難磨

到了加拿大后,陳子美居住在華人區。

因為學過婦產科,于是陳子美先在一家華人開的醫院當產科醫生,積累了一些錢后,她自己開辦了一家產科醫院。她勤究醫術,醫術高明,很受當地人的歡迎。

慢慢地,她的生活開始好轉,并有能力在美國定居下來。在國外的日子里,陳子美雖然一直一個人,但日子卻也平淡清凈,回想以往起起伏伏的艱苦歲月,如今的平定生活倒更令她安心。

可命運卻好像偏不肯放過她一樣,陳子美的晚年生活,還是不能安定。

晚景凄涼事事休

1982年,陳子美在紐約皇后區的雷哥公園買下一個合作公寓單元,當她不幸生病入院時,被人偷走了放在寓所內的一生積蓄。

已經快80歲的她,只得向聯邦政府申請養老救濟金,救濟金每月有四百多美元,然而合作公寓的維持費每月就需要四百美元。

1997年,泰國中文《世界報刊》上曾刊登過一則來自美國的報道,標題為:中共創黨人陳獨秀之女在美遭兒子棄養。

報道稱:陳獨秀87歲的小女兒陳子美,孤身一人,住在紐約市一家市內。因在其生病住院期間,積蓄被盜,無法按時繳納房租。從93年到現在累計欠款約14萬美元。

這些情況經媒體報道后,紐約市當局資助了陳子美五千美元,國內陳獨秀研究會的唐寶林聞知此事后,一邊發動會員捐款,一邊上書中共中央辦公廳呼吁緊急救援,在紐約熱心人土和中華海外聯誼會的幫助下,她才擺脫了困境。

1997年,陳子美在大陸與前夫所生的兩個女兒,得知母親還健在美國,便尋求外交部的幫助,與久別的母親取得了聯系。

2004年2月15日,她突然發病被送進醫院,4月14日下午4時,陳子美在美國紐約皇后區圣約翰醫院去世,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享年92歲。

2004年4月14日,在美國一所醫院內,一位90歲的中國老太太病逝,因為沒有親人,她的尸體被存放在停尸間。這位孤苦無依的老人,就是陳獨秀的女兒……陳子美。

陳子美是陳獨秀和第二任妻子高君曼的女兒,也是陳獨秀最小的孩子。

幼年時期的陳子美被幸福緊緊地包裹著,那時,她父母恩愛有加,父親也正值人生高光時刻,家里經常來一些叔叔阿姨,還會給她帶些糖果吃。

陳獨秀對陳子美也非常的寵愛。陳獨秀的書房是不允許外人進去的,但對陳子美卻是一個例外。

很多時候,陳獨秀在書房內寫作,陳之美就坐在父親書桌旁吃一些小零食。

然而,幸福的時光是短暫的,陳子美十幾歲時父母感情破裂,他和弟弟跟隨母親來到了南京,他們的生活幾乎可以用窮困潦倒來形容。

沒幾年后,母親因病去世,他只能半工半讀,期間學習了護士專業。

母親走后,她和弟弟相依為命。然而因為人生選擇不同,后來相親相愛的姐弟二人也分道揚鑣,至死都沒有見過面。

學成后的陳光美一直在醫院工作。期間,他認識了年長自己十幾歲的陳國祥,并決定要以身相許。

只不過,當他將男友帶到牢房給父親看時,陳獨秀強烈的反對,表示此人不可靠。

為此,陳子美還和父親大吵一架,并執意嫁給了陳國祥。

然而父親的話不幸應驗,陳國祥果然是一個騙子,在陳子美之前,他不但結婚卻已經有了孩子。

這對陳子美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掙扎了幾年后,陳子美和陳國祥離婚。

后來的陳子美又有了一段婚姻,但也沒有走到最后。

五十幾歲時,陳子美偷渡到香港,后來又帶著小兒子去了美國。

在美國她原本拼搏下了一點產業,還買了房子,只可惜他的晚年過得并不幸福。

原因是,她的小兒子見光了他的財產,陳子美一度到了交不起房租,甚至被告上法庭的地步。

當這個消息傳到國內后,陳獨秀研究院的工作人員通過募捐的方式,為陳子美籌集了9000美元的善款,這才保證了陳子美人生最后幾年的生活。

2004年,陳子美在美國病逝。遺憾的是她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就這樣客死他鄉了。

這樣的結局,真是無比凄涼呀!

#歷史#

#人物#

2004年4月14日,在紐約的一所醫院內,一位90歲的中國老婦人病逝。因為沒有親人,她的尸體在停尸間放了一個月。而這位客死他鄉的老太太,沒想到卻是陳獨秀的女兒---陳子美!

1912年,陳子美出生在杭州,她是陳獨秀和第二任妻子高君曼的女兒。

陳獨秀跟高君曼在一起后,因此跟家里人關系很僵,也就不可能跟家人住在一起了。

陳子美小時候唯一的玩伴就是比自己小一歲的弟弟鶴年。陳獨秀教子非常嚴,延年喬年很小便開始自力更生,但對于小女兒子美卻很是偏愛。

陳獨秀的書房,未經允許不準任何人進入,子美卻可以出入自由。

只是,幸福的日子總是很短暫。長期動蕩不安的生活,陳獨秀與高君曼的感情,日漸疏離,兩人分居。

陳子美與弟弟鶴年,隨著老媽回到南京老宅。說是老宅,其實就是破草屋。陳獨秀通過好友,亞東圖書館老板汪孟鄒,每月支付高君曼及子女生活費30元。

父母感情的破裂,家庭的離散,給陳子美的心里蒙上了一層陰影。

家庭的困窘,讓陳子美姐弟倆很早就開始半工半讀。為了生計,陳子美學過電報當過播報員,后來進了職業學院改學婦產科。

然而學醫的她卻無力救下病重的母親。不到十八歲就失去了自己的母親。

直到母親去世,陳子美心中是怨恨父親陳獨秀的,陳子美覺得陳獨秀沒有盡到丈夫和父親的職責,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子美在南京銀行取錢時認識了張國祥,一個毀了她一生的男人。

當時的張國祥,談吐不凡,儀表堂堂,又在銀行和供銷社工作,無論從哪一方面,都是做丈夫的合適人選。

張國祥雖然有妻室,但為了追求陳子美一直對她隱瞞。缺少父愛的陳子美很快對這個大她10歲的男人動了心,搬去張國祥家里和他同居。

當她生第三個孩子的時候,張國祥找來一個帶著孩子的女人照顧她,并告訴她,這個女人是自己的“表妹”。

此時的陳子美正沉浸在再為人母的喜悅中,沒有深究丈夫話語的真偽。然而,“表妹”卻在不久后攤牌,自己其實是張國祥的原配蔡氏,而她帶來的孩子,就是他們的小女兒。

陳子美非常惱火,一場大鬧之后,張國祥和發妻蔡氏離婚,但是蔡氏要求離婚不離家,還要定期給她生活費,陳子美原本甜美的生活籠罩在一片陰影下。

小時候親眼看著自己父母離婚,沒想到自己也終究逃不過這個悲情的命運,陳子美心如死灰,和張國祥不過也就是湊合過吧。

1937年,陳子美和老公張國祥帶著五個孩子避難重慶。獨立自主的子美在重慶找到機會,繼續學習深造婦產科。

1939 年,日在一次轟炸中,張國祥剛好帶著三女兒張樹范在街上,他居然不顧女兒的死活,自己鉆進了防空洞逃命。等他從防空洞出來時,才發現女兒不見了。

女兒的失蹤,讓陳子美無法原諒這個男人,她對這個自私的丈夫終于徹底死了心,兩人的婚姻從此名存實亡。抗戰勝利后,陳子美和張國祥離了婚,只身回到了上海。

在這里,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李煥照,還生下了兩個兒子。

1949年,陳子美定居廣州,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身為陳獨秀的女兒,陳子美感到難于啟齒。

但是后來陳子美和陳獨秀的關系還是被人們知道了,她的丈夫李煥照也迫于壓力,選擇了離婚。

個性倔強的陳子美無法忍受委屈,就在1967年的一天深夜,帶著她的小兒子,身上綁著油桶,跳入了大海。

經過10個小時的漂泊后,陳子美終于到達了香港,后來又輾轉到了加拿大,又從加拿大進入美國。

在美國,陳子美又干起了老本行,開了一家診所,以此謀生,后來她攢了一些錢,在紐約皇后區買下了一個合作公寓。

本以來接下來的生活可以衣食無憂了,可就在她生病期間,小兒子卻卷走了她所有的積蓄,她只能申請救濟金度日。

1997年,消失多年的陳子美終于放下成見,在媒體公開露面透露了自己的身世和處境,得到了“中華海外聯誼會”的救助,并終于得到紐約慈善基金會的救助。

這樣就大大緩解了陳子美的困難,她激動的說“還是中國人好,還是中國人好啊!”

與此同時,陳子美的兩個女兒也得知了母親的消息,她們尋找多年未果,這次通過媒體找到母親很是欣慰,也決定去見母親,并把母親接回我國。

陳子美也想回到自己的故土,但奈何當時的陳子美年事已高,經不起遠距離的奔波,最后沒能實現回到自己國家的愿望。

2004年4月14日,陳子美在美國醫院孤獨離世。由于沒有親人在身邊,她的后事拖了一個多月。后來在我國駐紐約大使館的協調及華僑幫助之下,聯系到她在大陸的兒子李大可處理她的后事。

陳子美的一生并沒有享受父輩給她帶來的榮光,反而是更多的磨難。她一生命運坎坷,兩次婚姻不幸,漂洋過海,過著流離失所的日子,睌年被兒子棄養,孤獨離世。

一個人的出生和離去,在我們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中,陪伴我們最久的是我們自己。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在緩慢的成長中,這種孤獨也會變成一座島嶼,一座只有我們自己的島嶼。與孤獨和平共處也許是我們這一輩子都在學習的課程。#情感點評大賞#

陳獨秀之女陳子美:綁醬油桶漂泊10小時到香港,93歲結束苦難一生

陳子美生于1912年,在家里排行老五,上面還有三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他們的父親陳獨秀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同子女少有交流,一直醉心于革命事業和本職工作當中。

陳獨秀在北大任職期間還算空閑,那可能是陳子美最快樂的童年時光,但是隨著歷史進程的推進,他們一家人不得不離開了北京。

事業和家庭往往難以兼顧,在特殊的時代所有人都面臨著同樣的選擇顧大家還是顧小家。陳獨秀選擇了前者,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家人一個個離他遠去,但是絲毫沒有動搖他革命的決心,他將一切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事業當中,忽略了家人的存在。

1925年,母親一聲不響地帶著她和弟弟搬離了上海,住進了南京的一座茅草屋,在此之前她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過陳獨秀了,年紀還小的她也許并不知道什么是感情破裂,但她知道自從搬離上海,來到南京后,父親就再也沒有見過母親。

此時,高君曼身患肺結核,多年的操勞和清貧的生活終于拖垮了她的身體。家里的生活無以為繼,年幼的陳子美和陳鶴年扛起了家里的重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

陳子美在職業學校里學習了無線電發報和產科護理技術,但就在她即將畢業時,臥病多年的母親終究還是去了。

陳獨秀為了革命事業拋家舍業,作為一位丈夫和一位父親來說都是失職的,也許有人認為這種主動的疏遠是一種保護,類似的做法并不少見,但同樣的做法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沒有人會因為他們父子關系冷漠而放過他們的家人。

只有少數人能乘風破浪,而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大多數人。很遺憾也很幸運,陳子美沒有繼承父親的革命事業,她就像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年代,和其他人一樣飽受戰亂之苦,顛沛流離。

畢業后的陳子美結識了比她大十歲的張國祥,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婚后生活頗為甜蜜,但就在陳子美誕下第二個女兒時,家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開始張國祥向陳子美表示這是他鄉下的表妹,來家中小住是為了照顧產后的陳子美,但是陳子美卻對這個說法產生了懷疑,因為這位“表妹”自己還有一個小兒子要照顧,哪有什么精力照顧自己。

經過多方打聽之后,陳子美才知道對方那是什么“表妹”,分明是張國祥的發妻“蔡氏”,身邊的小孩就是二人最小的兒子,莫名其妙的成了“小三”讓陳子美大為光火,張國祥看到事情難以收場,便同發妻離婚,安撫陳子美。

因為年幼無知,陳子美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場騙局。情竇初開的她竟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同一個已婚的男人結了婚,但為了照顧年幼的孩子們,他們的婚姻還要繼續維持下去,雖然陳子美對張國祥的做法非常不滿,但他們的生活也還算過的過去。

直到戰火燒到了眼前,他們不得不隨著人群逃到重慶,后來重慶也未能幸免,終日承受著日軍的空襲,不堪其擾的一家人途徑昆明轉到香港,在香港小住后又回到了上海開始了新的生活。

陳子美一家的生活是那個年代富裕家庭的真實寫照,相比于無力逃亡的窮苦百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他們為了尋一片樂土輾轉了大半個中國,最后又回到了相對安全的上海,但是那個年代更多的家庭不得不被迫接受戰亂帶來的惡果。

回到上海沒多久,陳子美同張國祥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她帶著兒女來回奔波,最后在上海找到了一份產科護士的工作,也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但安定的生活注定同陳子美無緣,突然爆發的W革,讓她又一次陷入了困境。

為了隱藏自己的身份她逃到了廣州,但她最終還是被關押進了看守所,為了逃脫這里她苦練游泳,終于找到了一個機會,在身上綁滿了塑料桶,從深圳的大鵬灣成功泅渡到了香港。

一番輾轉陳子美從香港來到了美國,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她買下了一套公寓,就在她以為一切都會好轉時,命運再次同她開了一個玩笑,就在她因病住院的時間里,她的公寓被洗劫一空。

2004年,陳子美走完了自己苦難的一生。因為尸體無人認領,醫院方面將消息刊登上報,機緣巧合之下,她的長子李大可得到了消息,將母親安葬在紐約。陳子美漂泊的一生才有機會呈現在公眾面前。

陳子美一生都沒能擺脫自己陳獨秀子女的身份,拋開這個身份她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她前半段的人生里,陳獨秀子女的身份讓她不得不四處流亡,但是最后她也因為陳獨秀子女的身份得以入土為安,這個身份為她平凡的人生帶來了太多的不平凡。

陳子美的一生見證了時代的風起云涌,她不像自己的父親那樣心懷壯志,在大家與小家面前她選擇了小家,選擇平平安安、普普通通的度過屬于自己的一生。

但是普通人的生活注定要被時代的浪潮裹挾,她的掙扎似乎并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她的一生都受著父親的影響。

陳子美的坎坷人生與她所處的時代不無關系,出生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但是人生我們可以選擇,無論希望如何渺茫,我們都應該努力去影響它,改變它。

本文陳子美為什么偷渡香港,陳子美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