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內容)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內容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反映了古巴比倫當時不平等的社會等級制度和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2、巴比倫時期農村社會分化已很激烈,份地已經可以買賣,抵押,轉讓和繼承,長子的繼承份額則為雙份。
3、占有村社份地的人必須向國庫繳納實物租稅,其數額約占收獲量的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而且還要服勞役和兵役。
4、根據習慣法,凡三年不納租稅和不服役者,喪失份地的占有權。
5、絕戶、逃亡戶或三年不納租稅者的份地,都沒歸公社另行分配。
6、國王擁有巨大的王室(宮廷)經濟,全國各地的神廟經濟均從于王室經濟。
7、王室直接支配的土地數量是可觀的,王室經濟的基本部分(包括土地、畜群和手工業作坊等)主要集中在蘇美爾地區。
8、但是,古巴比倫時代王室地產的經營方式,已不同于烏爾第三王朝時代的大規模集中經營,而是將土地劃分成三公頃至十五公頃不等的份地,分配給王室服務的各類人,如王室商業代理人,軍人、手工業者、牧人和中小官吏等等,但主要是分配給所謂“納貢人”。
9、擴展資料:《漢謨拉比法典》形成過程: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兩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集大成者,也是早期東方世界代表性成文法典,是古巴比倫留給世界人民的重要財產。
10、據說,國王漢謨拉比每天要處理的案件太多,難以應付。
11、他就讓臣下把過去的一些法律條文收集起來,再加上社會上已形成的習慣,編成一部法典,并把他刻在一個高2.25米的石柱上,豎立在巴比倫的神殿里。
12、其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實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13、法典據說是漢謨拉比執政三十年后下令公布的。
14、古巴比倫尼亞時代以前,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即已形成所謂在國內建立正義的立法傳統。
15、拉格什城邦烏魯卡基那改革(約公元前2378~2371年)銘文提及“他建立先前時代的秩序”。
16、阿卡德王薩爾貢被稱為“正義之王,講正義者”。
17、烏爾王烏爾恩古爾銘文記載,“遵照沙馬什(兩河流域古巴比倫人崇拜的太陽神)正義之法律,他使……正義獲得勝利”。
18、烏魯克王辛伽什德是兩河流域迄今所知最早規定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糧食、植物油和羊毛的最高限價的統治者。
19、自蘇美爾城邦時期以來,兩河流域社會分化日益嚴重,奴隸和平民反抗貴族的斗爭日益尖銳,外族(山地部落)不斷入侵,蘇美爾城邦統治者為使國家不致毀滅,王朝不致被推翻,實施法治以抑制社會的不安,抵御外族入侵,是非常必要的。
20、這是兩河流域各城邦的歷代統治者統治經驗的總結。
21、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漢謨拉比法典。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101861.html發布于 2024-02-18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