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集團發展歷程總結(萬科集團發展歷程)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2-18 503 0條評論
摘要: 大家好,小宜來為大家講解下。萬科集團發展歷程總結,萬科集團發展歷程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1位網友觀點:  #建筑工人為啥很難被取代?#前段時間和一位朋友聊天...

大家好,小宜來為大家講解下。萬科集團發展歷程總結,萬科集團發展歷程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1位網友觀點:

  #建筑工人為啥很難被取代?#前段時間和一位朋友聊天,聊到以后萬一失業了該怎么辦。我朋友的回答居然是:去工地當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雖然又苦又累,其實還挺能鍛煉人的。縱觀商業史,建筑工人出身的大老板也不在少數,比如碧桂園的楊國強,創辦碧桂園之前是一個包工頭,中南集團的創始人陳錦石,同樣是從建筑工人干起,兩人日后都成了名震國內的地產大佬。

  當然,能從草根逆襲為大老板的畢竟是少數,相比于其他工種,建筑工人最大的優勢是很難被取代。

  我們都知道,一個工種容易被取代的前提,是標準化和機械化,但建筑行業卻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盡管房地產企業這兩年一直在向制造業看齊,比如向豐田學習精益管理,向華為學習數字化管理,被譽為業界標桿的萬科,早在十多年前便開始向制造業學習成本控制、產品打造與庫存管理。但總的來看,效果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筑行業幾乎不可能實現標準化生產。

  至于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你無論賣礦泉水還是蘋果手機,無論賣給誰,規格和尺寸都是一模一樣的,這也決定了制造業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但建筑卻受到地理環境、規劃、用戶等多方面的限制,有著很強的在地屬性。所以你會看到,即便是同一家開發商蓋的房子,風格也五花八門,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統一樣態。

  另一方面,蓋房子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我們都知道,制造商品需要工業流水線,你只要把設計、零部件和原材料這些基礎要素給定,流水線就能以固定的程序組裝出成千上萬個商品來。當然,流水線可復雜可簡單,但基本原理就是將單一環節重復無數次,這些環節疊加起來,就能造就一件工業品。

  蓋房子能否復制這一過程?很難,因為房子的體量太大了,涉及到的環節眾多。但更重要的是,這些環節所涉及到的分工,都需要專人來完成。比如,有人負責土木施工,有人負責設備安裝,有人負責室內裝修,每個領域之內又有不同的細分,同樣是設備安裝,空調、電氣、給排水又屬于不同的工種,所以我們能看到一塊工地上有所謂總包和分包,這也決定了建筑行業高度需要分工協作,無法擺脫對人力的依賴。

  退一萬步講,即便建筑行業引進工業生產線,所有的構件都在生產線上做好送達現場,然后由機器人組裝完成,理論上雖然可行,但成本實在太高,有著得不償失,何況人家工業生產線的產量都是萬級規模的,你一條生產線又能蓋幾棟房子?

  當然,建筑行業難以向制造業學習,還有一個來自行業自身的原因,就是房地產特有的低周轉率。

  制造業往往把去庫存作為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指標,任何一家工廠,這里的庫存包括你囤積的原料以及沒有賣出去的產品。庫存積壓越多越久,企業面臨的損失就越大。所以像豐田這樣的制造業巨頭,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開始追求零庫存,在汽車行業建立了雄厚的成本優勢。

  可對于開發商而言,這個邏輯卻是反過來的。制造業都是去庫存,而開發商卻在拼命地積壓庫存,庫存越多,積壓越久,對開發商越有利。原因很簡單,對開發商而言,土地是最重要的庫存,土地放久了會增值,所以精明的開發商會采取所謂的“捂盤”,拿了地遲遲不開發,等地皮價格被炒上去了再蓋也不遲。

  所以,開發商如果希望像制造業那樣快周轉出貨,首先得擺脫對土地增值的依賴。否則,建筑行業和“高效”二字,永遠存在一定的距離。建筑業從本質上,仍舊是一個勞動密集性行業。

  從這個意義上說,至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建筑工人都不會失業。自工業革命以來,能夠打敗一項工種或技能的,永遠是效率。但不是每個行業都能實現徹底的工業化,建筑業的歷史比制造業悠久得多,而越是古老的行業,對人力和經驗的依賴,也往往要大于技術創新。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未來的投資或創業有所啟發。

第2位網友觀點:

  王石透露“萬科與寶能之爭”內幕,得貴人協助戰勝姚老板,柳傳志一句話化解將孫宏斌送進監獄的恩怨,孫宏斌卻安慰潘石屹30億美元變賣公司的苦衷,

  2016年,寶能集團姚老板向萬科投資430億元,引發“萬寶之爭”,萬科創始人王石無奈的說:“我成了歷史zuiren,原來在中國有影響力、有名望的企業家,

  曾經登上珠峰的人,突然被打翻在地,再被踏上一只腳。我追求的偉大的企業,是要在道德倫理上有至高點的,但現在你都攀登了珠峰了,你的道德至高點還沒墳頭高。”

  言外之意就是寶能集團通過不良手段成為萬科股東,王石很不甘心。“萬寶之爭”,王石處于劣勢,卻有很多人支持王石,

  比如財經作家吳曉波說:“萬科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公司治理層面上最為健康和陽光的企業之一,過去幾年王石和他的團隊在公司經營業績方面并沒有出現大的失誤或值得指摘的違規行為。

  那么大股東動用這樣的權力對經理人階層進行全面的清理,這在全球公司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事情,一定會被記錄到中國企業史里。”

  錘子科技CEO羅永浩說:“王石是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家之一,萬科是中國最好的房地產公司,沒有之一;王石作為萬科的締造者,當年不得已放棄股份,是多么的令人敬佩,他不應該被打敗。”

  從吳曉波、羅永浩的話中,可見王石在業界的良好名聲,當業界以為王石會被打敗時,全球最大另類投資公司——黑石集團以130億元成為萬科股東之一,幫王石贏得“決策權”,

  潘石屹羨慕的說,“黑石集團是萬科的貴人啊。”同是經營房地產,相比較王石,潘石屹就沒那么順利幸運了,由于經營管理不善,潘石屹不得已把“SOHO”公司資產出售給黑石集團,成交價30億美元,

  潘石屹說,“在北京這樣的城市,SOHO中國的租金回報率都不到3%,比銀行貸款的資金成本4%還要低,這個生意怎么做?”這是他要變賣公司的原因,

  可是沒有人同情他,都說他要“跑路”,不過,融創集團創始人孫宏斌卻說:“企業家不要把自己弄得很“高大上”,我們要關注出現問題的企業家,因為失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要對失敗者寬容。”這話讓潘石屹感到很欣慰,

  同時,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這樣評價昔日的得力助手孫宏斌:“孫宏斌是個厚道的人,他能審時度勢,能一眼看到底。”這句話也說明了孫宏斌因為財務問題,被柳傳志送進監獄的恩怨一筆勾銷了,

  正因為孫宏斌能審時度勢,所以他的融創集團財大氣粗,到處收購其他企業資產,比如,2019年,融創集團又以40億元收購李嘉誠的長實集團大連市西崗項目;2020年,融創集團又以99億元收購廣西彰泰集團的部分資產,

  然而厚道又財大氣粗的孫宏斌,卻沒有王石機靈,自從與黑石集團合作開始,萬科的資產就節節高升了,

  比如2017年,萬科以790億元收購全球知名的“物流地產”企業普洛斯,成為“百世物流、京東、德邦、唯品會”的房東;

  2018年萬科又以2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的零售批發超市“麥德龍集團”的大股東,

  王石萬科的顯赫成就,離不開黑石集團創始人蘇世民的“出謀劃策、指點迷津”。

  2020年,萬科總裁郁亮以直播連線方式問黑石集團創始人蘇世民:“你是如何將40萬美元的黑石發展到570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另類投資公司,這過程很坎坷是嗎?”

  蘇世民說:“是的,我的創業投資過程很坎坷,我38歲創立黑石,缺乏洽談業務的經驗,導致剛開始一年就被400多個客戶拒絕,

  這對從耶魯大學畢業的我來講,非常難受,學到的知識卻沒用武之地,于是我要放棄。我的合伙人也是原來公司的老板5次對我這樣說:

  你的學歷沒問題,是你不懂客戶的人性,你缺乏實踐經驗,又把他之前創業的艱難經歷告訴我,讓我分析失敗的細節,不明白的地方,他幫忙補充,我就這樣堅持下來,

  讓我印象深刻的創業投資經歷非常多,我都記錄在書里,由于初次創業,我也很貪婪,想以小博大,導致那些幾萬、幾十萬元的小投資最容易失敗,

  書中還記錄了正確的人際社交才更有機會受到貴人的賞識,以及老板又如何招聘有潛力的業務員的經驗,

  這就是是那些經濟窘迫又渴望擺脫困境的人很有必要了解我的經歷的原因,畢竟我38歲創業時也很窮,和他們的經歷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在書中我也詳細分析了怎樣把上一筆投資虧損的錢,在下一筆投資中賺回來的成功經驗。”

  #遇見好書# 急需改變自己在工作職場、創業投資過程中遭受到困境,而感到焦慮又不知如何正確有效的做的朋友,可點擊圖片下方商品卡[看一看]處購買正版書籍《蘇世明:我的經驗與教訓》中文字幕,紙字精美、干貨滿滿,可靈活運用,68元,只要兩杯奶茶的錢。

第3位網友觀點:

  太震驚了,想不到吧,提倡節衣縮食和老早高喊活下去的萬科,竟然年利潤不足250億?

  這兩天,一群金融大V突然在微博上集體爆料稱,中金公司預測,萬科2021年年報凈利只有250億。

  一石激起千層浪,萬科股價近日再度下跌,一方面與過去半年多時間以來,地產行業市場行情不好有關;另一方面也緣于業績表現不佳。

  假如按照大V們預測的,那2021年萬科房開業務的毛利率,將跌至不足15%,有點可怕,

  數據顯示,2021年,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6277.8億元,同比2020年的7041.5億元下降10.8%,這也是萬科首次出現銷售額負增長。

  同時,萬科也未能完成內部定下的7900億銷售目標,完成率甚至不足八成,這在萬科歷史上都是沒有發生過的。

  現在,這么精耕細作,富有遠見的萬科都如此低利潤,說明地產賺錢的時代早都過去了,資本已經換新的賽道了!

第4位網友觀點:

  [贊][贊][贊][贊][贊]//@開心快樂蔣萬科:美麗蕪湖[贊][贊][贊][贊][贊][贊]//@智慧貓媽:近代蕪湖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工商業的發祥地和全國四大米市之一,也是安徽最早的通商口岸和對外開放城市。蕪湖開埠通商至今,留存下了眾多西洋建筑。攝影師尋找到隱匿在城市記憶中的歷史建筑,用鏡頭記錄下了這些西洋建筑的現狀。 這些百年建筑作為文物保存至今,就是讓我們下一代牢記歷史,不忘國恥!樹立振興中華民族的責任感。

  美麗蕪湖攝制組馬開國

  銘記歷史,振興蕪湖!

  04:52

第5位網友觀點:

  全球最有錢的十大房地產企業:

  1、美國鐵獅門集團

  2、中國綠地控股

  3、中國萬科地產

  4、中國恒大地產

  5、中國香港長江實業

  6、中國香港恒基兆業

  7、中國香港新鴻基集團

  8、中國香港嘉里置業

  9、中國萬達集團

  10、英國格羅伯斯維奇集團

  鐵獅門是全球最知名的房地產企業,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如今雖然是全球行業龍頭,但是依然還是一家不上市的家族企業,有很多世界聞名的建筑作品,洛克菲勒中心,德國柏林的索尼中心,克萊斯勒中心,芝加哥富蘭克林中心。

  后面的八家大家基本都比較熟悉了,基本上都是中國企業,也可以看出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迅猛發展速度,柳穎老師認為,一方面是人口福利,中國人又比較安土重遷,無論到哪里發展,都希望在當地置業買房才有安全感;另一方面是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速度非常快。

  萬科,恒大和萬達是中國成立比較早的一批民營企業,萬科和恒大做住宅地產,萬達則主攻商業地產,都成為各自領域的翹楚,萬科在王石領導班子置換后,依然憑借著深厚的根基在行業內保持領先。恒大如今又進軍汽車行業,恒大汽車市值接近4000億。萬達則一度有走向沒落的勢頭,還是跟關鍵時刻的抉擇有很大的關系。

  你覺得哪一家企業未來潛力最大呢?

  #我要上微頭條#

第6位網友觀點:

  圍繞“文化”兩字,閔行還有一個好公園(作者:傅明福)

  它曰:“閔行文化公園”。筆者于2022年10月25日上午第一次進此公園。出自好奇,進門就問游客:“何謂文化公園?”,人家答不上來。問公園保安,也不知。甚至向一位負責綠化的,他也不知所云。作為“公園”,在之前加入“閔行文化”,就需要將其內涵廣而告之,達到路人皆知。據資料介紹:“閔行”地名由黃浦江畔的一個名為“敏行”的渡口而得名。也有一說:這里曾是上海重要的“米市”,有眾多“米行”。由本地人轉音為“閔行”。最早行政區的中心位置在橫涇港和滬閔路之間。1960年正式為上海市一個行政區,1993年區機關遷入莘莊,莘莊由此成為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閔行區的七寶,因有千年古鎮與七寶教寺,也有其歷史文化的地位。而著名的房產商萬科集團,自1992年匯入上海開發建設,它的起航點就在七寶!萬科第一個房產項目就是“萬科公園”。對“公園”的情有獨鐘,如此這般,七寶之處除了擁有上海一個五星級“閔行體育公園”,又爭取到一個“閔行文化公園”。至于,公園有多少“文化”,這有待我們去挖掘。比如:這里植被不錯,但有不少花卉樹木,不知其名。這涉及到植物文化,園方完全可以刻銘牌,以示游客。這里有個大廣場,可打太極拳,可跳廣場舞……這就是廣場體育文化問題。至于,公園到處可見的,胖墩墩的雕像,實際圍繞中國人的“童趣文化”。還有一個,我蹓跶一圈一直沒找齊的七寶古鎮的七寶吉祥物雕像,這反映七寶古鎮的民俗文化。

  最后,還需提及的是公園里的七號橋雕堡遺址。當年抗日勇士曾與敵人博殺過。解放大上海時,也有解放軍戰士犧牲在勝利前夕!他們的英雄故事,實際上是“閔行文化公園”最應整理與挖掘的革命文化。飲水思源,中國革命勝利,不正是這些無數革命先輩沖鋒陷陣,前仆后繼而取得的!

第7位網友觀點:

  房地產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無序擴張已終結。多年來,地產榨干了年輕人的希望。國家出手,消除泡沫,非常及時。

  當年的三好學生萬科地產,盡管早覺察早發言,但有掛科的危險。學霸如此,何況其他!學渣可以憑借一時之勇豪橫,但難以持久。

  縱觀歷史與社會發展史,任何事物都有榮枯周期,概莫能外。

  只是不知道,這次的枯周期早多久?

第8位網友觀點:

  1.萬科A 市盈率7.2倍 年內跌2%,創階段新低

  2.中國平安 市盈率8.4倍 年內跌16.69% 創階段新低

  3.民生銀行 市盈率6.4倍 年內跌9.6% 創階段新低

  4.華夏幸福 市盈率5.95倍 年內跌55% 接近歷史新低

  ......

  市場中有一批上述類型的公司,他們在自己的行業內都做的不錯,但隨著環境的變化,他們估值水平變得很低,看起來很便宜,但隨著股價的下跌,我們又會看到各種利空的襲來。

  萬科幾年不漲,今年一季度公布的業績出現異常!2021Q1,萬科營收622.64億元,凈利潤僅剩12.92億元,實際上,萬科A的毛利率和凈利率自2018年開始已經持續走低了!

  中國平安,一季度業績放緩明顯,2021Q1收入3403億元,同比增長3.7%,凈利率272億元,同比增長4.45%。去年一季度,中國平安的業績是大幅下降的啊,今年一季度基本沒有增長!

  民生銀行,業績自2019年開始就已經明顯下滑了,2020年全年,民生銀行收入僅1850億元,同比增長2.5%,凈利潤343億元,同比大降36%。2021Q1,民生銀行的收入下降13%至430億元,凈利潤下降11.4%至147億元。實際上2020年,民生銀行客戶存款也出現了大幅下降。存錢的人都跑了,但還有撿便宜的股東認為買了金子。最近還傳出公司被接管了。

  華夏幸福就不說了,誰買誰虧!公司已經有近500億的債還不上了。

  4月26日,美國華爾街的大佬近幾年持續買“便宜”的股票,但最終業績不佳竟然TIAO樓。

  其實在市場正常的情況下,一個真正優秀的公司是很難變得便宜的,市場中太多聰明人了,他們不會讓你撿便宜的。除非像行業出現整體的利空/金融系統性風險/政策改變打壓等才可能出現好東西被低谷。其他時間如果公司的出現低谷大多數都是有基本面的改變的!

  低估不是股票上漲的理由,當發現某個公司低估了,不要急于買入,一定要研究清楚問什么低估!

本文萬科集團發展歷程總結,萬科集團發展歷程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