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弱冠是多少歲,古時候的年齡稱謂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2-20 487 0條評論
摘要: 在中國的民俗文化中,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1、垂髫(tiao) 初生嬰兒為襁褓。而垂髫是三四歲至八九歲...

在中國的民俗文化中,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1、垂髫(tiao)

初生嬰兒為襁褓。而垂髫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2、總角

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3、豆蔻

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的少女(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輕盈、芳齡十三的少女,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傳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華”一語形容少女,不拘泥于杜牧所說的“十三余”這個具體年歲。(另:金釵之年:女子12歲;豆蔻之年:女子13歲;及笄之年:女子15歲;碧玉年華:女子16歲;桃李年華:女子20歲;花信年華:女子24歲。)

4、束發

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5、弱冠

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于女子.。(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6、而立

是男子三十歲,三十歲的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起自己應承受的責任,并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簡單的說,三十歲的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了。它可以用立身、立業、立家三個方面概括。(立,“立身、立志”之意)。

7、不惑

是男子四十歲,“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人到了四十歲,咀嚼了事態的冷暖,感懷了歲月的無情,往事悠悠,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在經歷了許多疑惑、彷徨、振奮、欣喜之后,是沉思,是恍然大悟。少了激情,多了沉穩;少了沖動,多了冷靜;少了煩惱,多了理智;少了放任,多了責任;少了盲從,多了自我。四十歲的人是十分理智和清醒的,對外,他明白了社會;對內,他明白了自己;對自己,他明白了責任。 (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8、知命(又稱“知天命”、“半百”)

是男子五十歲,“五十而知天命”。 中國古代哲學中把天當作神,天能決定人類命運。在孔子的學說中,還保存有“天命”的觀點??鬃印拔迨烀?,“天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因果報應,他知道了,命里有的一定有,命里沒有的別強求,樂天知命,絲毫強求都沒有,到五十歲明白了這個道理,一切通達了。人生已經過去一大半了,大體基本輪廓依稀可見,無論是學識,還是閱歷,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應該不變了。到了五十歲,知道了自己的命運軌跡,不怨天;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知道了自己未竟的責任,不懈怠。(知命,“知天命”之意)。

9、耳順(又稱花甲)

是六十歲,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盡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不動心、不生氣,心里依然平靜。耳順是能容忍“逆耳”之言,聽“逆言”不覺得“逆耳”。人到了這個歲數,不管聽到什么言論,遇到什么坎坷曲折,都能做到不激動,而冷靜地進行思考,使自己的情緒順應客觀環境,順應事物規律,學會不暴躁,不氣餒,不悲傷,不退縮,達到寵辱不驚,始終如一的境地。六十歲的人看透了人生;六十歲的人看透了生命;六十歲的人看透了名利。(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

10、古稀

是七十歲,(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焙笕司投嘁来嗽?,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七十從心所欲,很簡單,就是順從自己的想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很重要的是后面的三個字:不逾矩,得不違反規矩。從心所欲要順其自然;從心所欲要隨遇而安;從心所欲要不逾矩。對外界,沒什么抱怨了,有興趣的事,就去做,對別人的看法不顧忌,對身體的衰老不驚慌,對死亡不恐懼,一切順其自然。

11、耄(mao)耋(die)

指八九十歲。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耋:泛指晚年。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喜壽:男子77歲;杖朝:80歲;耄耋之年:80~90歲;米壽:男子88歲;鮐背之年:90 歲;白壽:男子99歲,取百去“一”之意。)

12、期頤

指一百歲。也稱為人瑞,指百歲以上的老人。期頤:指百歲高壽。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抖Y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编嵭ⅲ骸捌冢q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币馑际牵喝酥涟贇q,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期頤之年:指百歲。因此祝愿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