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開攝像頭怎么做(這幾款教育類APP被國家網信辦點名)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2-21 429 0條評論
摘要: 受病毒影響,教育部明確各地開展網上教學,以阻斷病毒傳播路徑。隨之而來的各類教育App、小程序、掃碼在線登記工具也被廣泛用于在線課堂場景,這些“線上”工具讓網友開始擔心個人隱私問題。...

受病毒影響,教育部明確各地開展網上教學,以阻斷病毒傳播路徑。隨之而來的各類教育App、小程序、掃碼在線登記工具也被廣泛用于在線課堂場景,這些“線上”工具讓網友開始擔心個人隱私問題。

日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一組舉報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以來,“App個人信息舉報平臺”共計接收到2000余條舉報信息。其中,30余款網課等在線教育類App存在個人信息保護合格水平偏低,以及個人敏感信息處理規則不明確等現象。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30余款在線教育類APP平臺包括:無限寶、課后網。調查發現,這類平臺被曝出在直播中,老師可以強制打開學生攝像頭、麥克風,學生及網友質疑此舉侵犯隱私。

>>通報

30余款教育類APP存在問題

對于網課類App,為了課堂教學和課堂秩序需要,開啟麥克風、攝像頭、進行人臉比對等成為常見的現象,這就不可避免地讓一些個人敏感信息成為收集使用的對象。

經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核驗發現:

30%左右的教育類App沒有公開“隱私政策等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規則;

另有15%左右的App雖公開了隱私保護規則,但是屬于格式文本,沒有將其收集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圍等闡明。

75%的App首次啟動時,申請可收集個人信息的權限且并未同步告知收集目的,部分權限被設置為必須提供,不允許即閃退。甚至還有App首次啟動時一次性申請授權所有可能用到的權限,否則無法使用App。

而50%的App使用后無法注銷賬號,一是沒有提供任何形式的注銷入口,二是提供了注銷渠道,如聯系客服注銷,但是撥打電話始終顯示正忙或沒有回應,依舊無法實現注銷。

對此,有網友表示,為了查看學生在干什么,防止學生“掛課”,部分教育類App會通過監測用戶手機桌面,后臺運行程序,強制鎖屏、抓屏方式,讓他們覺得隱私遭到侵犯;還有網友表示,一些網課App在安裝使用時就強制要求打開攝像頭等權限,否則無法正常打開使用,同時,賦予了教師端或管理端特權,比如可以在不通知學生的情況下直接開啟學生前置攝像頭、麥克風等,視頻畫面直接暴露在其他師生面前,個人隱私和家庭隱私的“失控”讓他們覺得不安。

網友在應用上,對“無限寶”的評價

>>調查

老師可通過APP強制開啟學生攝像頭

據多位網友爆料稱:“無限寶”“課后網”這兩款在線教育APP獲取攝像頭的權限后,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啟。

為此,紅星新聞記者聯系了多位網友求證。網友牛牛是高三在讀學生,據他介紹,學校直播課需要登錄“無限寶”,上課其間自己開小差看游戲視頻被助教老師抓個正著。另一網友西瓜則表示:“這軟件能‘監控’學生電腦、手機屏幕,以此衡量學生的‘認真度’?!北热鐚W生查看其他網頁,或者切換到其他App,都會被App的鎖屏功能提醒糾正并記錄下當時的屏幕截圖,自動生成認真度列表,供后臺查看。

隨后,紅星新聞記者下載了這兩款軟件進行驗證,這兩者同屬浙江萬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首次打開時,“課后網”需要獲取“位置”權限,在進入課堂體驗時則要求獲取用戶攝像頭和麥克風使用權限,如果不同意開啟,則無法正常聽課。

記者體驗發現,如果點擊“不允許”則無法正常聽課

對于另一款“無限寶”APP,由于不對師生外的人開發,記者無法注冊無限寶進行信息驗證。但從網友反饋情況顯示,無論是否開啟攝像頭權限,無限寶都會強制用戶選擇使用“前置攝像頭”還是“后置攝像頭”。

此外,課后網的***介紹,課后網有“課堂管理”功能,可進行桌面鎖定、課堂點名、監控桌面等操作,保證學生上課不溜號,對不認真上課的學生還可發送消息,提醒學生準時認真上課。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無論是無限寶還是課后網,均未提供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即對App將獲取哪些權限、收集用戶的哪些個人信息沒有做出任何形式的告知。

對此,記者多次致電萬朋教育客服,以及浙江萬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對方均未接通,顯示等待狀態。截止記者發稿時,也未收到任何留言反饋或電話反饋。

>>專家

強制打開用戶攝像頭涉嫌侵犯隱私

對于老師可以強制開啟攝像頭和麥克風的行為,是否侵犯學生隱私?App開發這個功能是否合理?遇到類似情況又該如何解決?

北京市君澤君(成都)律師事務所陳小虎律師介紹,所謂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胺彩钱斒氯撕侠砗戏ǎ辉敢庾寗e人看到的東西,都屬于隱私范疇”。

“在線教學場景,學生在家中學習,住宅和個人房間可以構成私密空間,這屬于個人隱私?!标愋』⒄f,老師未經學生同意,強制打開攝像頭、麥克風等行為,可能會將學生不愿意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和家庭信息直接暴露給授課教師,“這涉嫌侵犯學生家庭成員隱私以及學生個人隱私。”

陳小虎說:“如果視頻被傳播出去,相關平臺及授課教師就涉嫌侵犯隱私”。他說,網絡運營者如何收集用戶信息、使用信息等問題,這些都應在網絡安全法相關范疇內,運營者應遵守網絡安全法。“APP的使用應尊重用戶權利,不應強制要求授權不合理功能。教育類APP使用若存在違規行為,用戶可向當地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國家互聯網辦公室進行舉報”。

此外,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建議:用戶應謹慎識別線上APP的“真偽”,填寫個人信息要謹慎。對于存在個人****行為的線上工具,關注其開發商、發布者是否清晰明確,以免將個人信息提供給不明身份者造成損失。

注冊使用收集個人信息的線上工具前,建議查看其隱私政策中關于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規則,尤其是收集目的、保存時間、刪除機制、注銷功能、投訴渠道等。如果線上工具提供了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機制,一旦后來發現個人信息涉及安全問題時,可通過投訴舉報、注銷賬號、刪除信息等機制來維護個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