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月亮的資料200字(關于月亮的資料)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關于月亮的資料200字,關于月亮的資料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徑約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徑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積有3800萬平方公里,還不如我們亞洲的面積大.月球的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81,月面重力則差不多相當于地球重力的1/6。
2、 月球本身并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
3、它的亮度隨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距離的改變而變化。
4、滿月時亮度平均為-12.7等。
5、 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組 成的荒漠.還有許多 由于太空物體高速撞擊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隕石坑.月球上沒有供人類呼吸的空氣,但是可能有供飲用的水.最近在月球陰面的一個很深的隕石坑底發現了冰.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冰可能是某次與月球相撞的彗星帶來的.彗星的冰沒有融化,因為月球的背陰面溫度非常低。
6、月球的軌道運動 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轉.這個軌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 園稱“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黃道面,而且空間位置不斷變化. 周期173日。
7、月球軌道(白道)對地球軌道(黃道)的平均傾角為5°09′。
8、 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個 恒星月,所以我們看不見月球背面.這種現象我們稱“同步自轉”,幾乎是衛星世界的普 遍規律.一般認為是行星對衛星長期潮汐作用的結果. 天平動是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它使得我們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橢園軌道的不同部分,自轉速度與公轉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與赤道的交角。
9、月球繞地球轉動的周期,朔望月29.53059日;恒星月27.32166日。
10、月球地形 月面上山嶺起伏,還有洋、海、灣、湖等各種特種名稱。
11、其實月面上并沒有水。
12、環形山是碗狀凹坑結構。
13、直徑大于1千米的環形山有33000多個。
14、許多環形山的中央有中央峰或峰群。
15、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是廣闊的平原。
16、月海有22個。
17、最大的是風暴洋,面積500萬平方千米。
18、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在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
19、 月面的地形主要有:環形山、月海、月陸和山脈、月面輻射紋、月谷(月隙)。
20、 月球的成因有三種假說:俘獲說、分裂說和同源說。
21、月球環形山 環形山 環形山這個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顯著特征,幾乎布滿了整個月面. 最大的環形山是南極附近的貝利環行山,直徑295千米,比海南島還大一點.小的環行山 甚至可能是一個幾十厘米的坑洞.直徑不小于1000米的大約有33000個.占月面表面積的 7-10%. 有個日本學者1969年提出一個環形山分類法,分為克拉維型(古老的環形山,一般都 面目全非,有的還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輕的環形山,常有“輻射紋”,內壁一般帶有 同心園狀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環壁較低,可能從哥白尼型演變而來 )碗型和酒窩型(小型環形山,有的直徑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見月面上的陰暗部分實際上是月面上的廣闊平原.由于歷史上 的原因,這個名不副實的名稱保留到了現在. 已確定的月海有22個,此外還有些地形稱為“月海”或“類月海”的.公認的22 個絕大多數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個,4個在邊緣地區.在正面的月海面積略大于 50%,其中最大的“風暴洋” 面積越五百萬平方公里,差不多九個法國的面積總和. 大多數月海大致呈圓形,橢圓形,且四周多為一些山脈封閉住,但也有一些海是 連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還有五個地形與之類似的“湖”夢湖、死湖、夏 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還大,比如夢湖面積7萬平方千米,比汽海等還大得 多. 月海伸向陸地的部分稱為“灣”和“沼”,都分布在正面.灣有五個:露灣、暑 灣、中央灣、虹灣、眉月灣;沼有腐沼、疫沼、夢沼三個,其實沼和灣沒什么區別. 月海的地勢一般較低,類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準面低1-2千米, 個別最低的海如雨海的東南部甚至比周圍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種量度反射太 陽光本領的物理量)也比較低,因而看起來現得較黑. 月陸和山脈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區稱為月陸,它一般比月海水準面高2-3千 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來比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陸的面積大致與月海相等 但在月球背面,月陸的面積要比月海大得多. 從同位素測定知道月陸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眾多環形山外,也存在著一些與地球上相似的山脈. 月球上的山脈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脈名,如阿爾卑斯山脈,高加索山脈等等,其中最長 的山脈為亞平寧山脈,綿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過比月海水準面高三,四千米. 山脈上也有些峻嶺山峰,過去對它們的高度估計偏高.現在認為大多數山峰高度 與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極附近)也不過9000米和8000米. 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個,5000-6000米20個,4000-5000米則有80個,1000米以 上的有200個. 月球上的山脈有一普遍特征:兩邊的坡度很不對稱,向海的一邊坡度甚大,有時 為斷崖狀,另一側則相當平緩. 除了山脈和山群外,月面上還有四座長達數百千米的峭壁懸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這種峭壁也稱“月塹”.月面輻射紋 月面上還有一個主要特征是一些較“年輕”的環形山常帶有美 麗的“輻射紋”,這是一種以環形山為輻射點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帶,它幾乎以筆 直的方向穿過山系、月海和環形山. 輻射文長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環形山的輻射紋,最長的一條長 1800千米,滿月時尤為壯觀.其次,哥白尼和開普勒兩個環形山也有相當美麗的輻射 紋.據統計,具有輻射紋的環形山有50個. 形成輻射紋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論.實質上,它與環形山的形成理論密切聯系.現 在許多人都傾向于隕星撞擊說,認為在沒有大氣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隕星撞擊可能 使高溫碎塊飛得很遠.而另外一些科學家認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發時的噴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處飛散的輻射形狀.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著許多著名的裂谷,如東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這種 構造那些看來彎彎曲曲的黑色大裂縫即是月谷,它們有的綿延幾百到上千千米, 寬度從幾千米到幾十千米不等. 那些較寬的月谷大多出現在月陸上較平坦的地區,而那些較窄、較小的月谷(有 時又稱為月溪)則到處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圖環形山的東南連結雨海和冷海 的阿爾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爾卑斯山攔腰截斷,很是壯觀.從太空拍得的照 片估計,它長達130千米,寬10-12千米.月球是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以 外,唯一一個有人光顧的星球. 月食 月食的原理。
22、在農歷十五、十六,月亮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
23、這時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
24、如果只有部分月亮進入地球的本影,就產生月偏食。
25、當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時,應該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減弱得很少,不易察覺,故不稱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26、 月食都發生在望(滿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這和每逢朔不都出現日食是同樣的道理。
27、在一般情況下,月亮不是從地球本影的上方通過,就是在下方離去,很少穿過或部分通過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況下就不會發生月食。
28、每年月食最多發生3次,有時一次也不發生。
29、月食的過程 月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30、 初虧:月球剛接觸地球本影,標志月食開始。
31、 食既: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32、 食甚: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33、 生光: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34、 復圓: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
35、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經之比。
36、 古時候,人們不懂得月食發生的科學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樣,對月食也心懷恐懼。
37、外國有人傳說,16世紀初,哥倫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買加,與當地的土著人發生了沖突。
38、哥倫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個墻角,斷糧斷水,情況十分危急。
39、懂點天文知識的哥倫布知道這天晚上要發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來,就不給你們月光!”到了晚上,哥倫布的話應驗了,果然沒有了月光。
40、土著人見狀誠惶誠恐,趕快和哥倫布化干戈為玉帛。
41、 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達米亞的月食記錄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記錄,其次是中國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記錄。
42、月食現象一直推動著人類認識的發展。
43、早在1881年前,中國漢代天文學家張衡就弄清了月食原理。
44、公元前4世紀,亞里土多德從月食時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圓的,而推斷地球是球形的。
45、公元前3世紀的古希臘天文學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 和公元前2世紀的伊巴谷(Hipparchus)都提出通過月食測定太陽一地球一月球系統的相對大小。
46、伊巴谷還提出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同時觀測月食,來測量地理經度。
47、2世紀,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記錄來研究月球運動,這種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
48、在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出現之前,科學家一直通過觀測月食來探索地球的大氣結構。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107738.html發布于 2024-02-27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