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恢去游說馬超(李恢)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李恢去游說馬超,李恢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李恢(?---231),字德昂,建寧俞元(今云南澄江)人。
2、三國時期蜀漢大臣,在蜀漢平定南中之中貢獻甚大。
3、 人物生平 李恢早年在郡里當督郵,他的姑夫爨習是建伶的縣令,有違法的行為,李恢連坐免官。
4、由于爨習是這一帶有勢力的豪族,太守董和就把事情壓了下來,沒有免李恢的官。
5、 【213年】,董和推薦李恢到州里任官,李恢在路上聽說了,劉備自葭萌返回,開始進攻劉璋的消息。
6、李恢認為劉璋一定失敗,而劉備一定能成功占領益州,于是便假稱自己是郡里派來的使者,去見劉備。
7、李恢在綿竹遇到了劉備,劉備很賞識他,讓他跟隨,一起進攻雒城。
8、 【214年】,劉備派李恢去漢中連結馬超,馬超于是歸順于劉備。
9、不久,劉璋投降,劉備領益州牧,以李恢為功曹書佐主簿。
10、后來,有逃往的犯人誣陷李恢要謀反,執法部門將他抓捕,劉備認為李恢不會謀反,將他釋放并升為別駕從事。
11、 【221年】,劉備稱帝,當時庲降都督鄧方逝世,劉備問李恢誰可以代替他,李恢毛遂自薦,劉備笑著說:“我的本意也是用你。
12、”于是任命李恢為庲降都督,使持節領交州剌史,住扎在平夷縣。
13、 【223年】,劉備病逝,高定、雍闿、朱褒分別在越巂、建寧、牂牁造反。
14、225年,諸葛亮南征,首先到達越巂,而李恢進軍建寧。
15、各縣的叛軍集結,把李恢的部隊包圍在昆明。
16、當時李恢的部隊只有敵人的一半,又沒有諸葛亮軍的消息,于是李恢給叛軍消息:“官軍的糧食吃完了,打算撤退。
17、我們中間有些人久里家鄉,如今得到機會回來,不想再返回北方,想與你們共同謀劃大事,所以才坦誠相告。
18、”叛軍相信了他的話,所以放松了包圍圈的守備。
19、李恢率軍出擊,一舉擊破了敵人,追趕敵人的殘部,南至盤江,東到牂牁,與諸葛亮軍聲勢相連。
20、南方平定后,李恢的軍功最多,被封為漢興亭侯,加拜安漢將軍。
21、后來大軍撤還,南方的少數民族又有叛亂,殺害了守將,李恢親自帶兵去討伐,鏟除了有意造反者,并把他們部落的頭領都遷往成都,向叟、濮等族征收耕牛、戰馬、金銀、犀革,用來補充軍資,因此當時的軍事費用并不缺乏。
22、 【229年】,吳蜀聯盟,劃分天下,交州在名義上被劃歸吳國,于是李恢解除了交州剌史的職位,改任建寧太守,因此回到本郡任職,后來移居漢中。
23、 【231年】,李恢逝世,兒子李遺繼嗣。
24、李恢弟弟的兒子李球,任羽林右部督,跟隨諸葛瞻戰死于綿竹。
25、 歷史傳記 蜀安漢將軍、建寧太守。
26、仕郡督郵,姑夫爨習為建伶令,有違犯之事,恢坐習免官。
27、太守董和以習方土大姓,寢而不許。
28、后恢知璋之必敗,先主必成,乃投先主。
29、先主嘉之,從至雒城,遣恢至漢中交好馬超,超遂從命。
30、成都既定,先主領益州牧,以恢為功曹書佐主簿。
31、后為亡虜所誣,引恢謀反,有司執送,先主明其不然,更遷恢為別駕從事。
32、章武元年,以恢為庲降都督,使持節領交州剌史,住平夷縣。
33、先主薨,雍闿等反,圍恢軍於昆明。
34、時恢眾少敵倍,恢詐降,南人信之,故圍守怠緩。
35、于是恢出擊,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盤江,東接牂牁,與諸葛亮聲勢相連。
36、南土平定,恢軍功居多,封漢興亭侯,加安漢將軍。
37、南夷復叛,恢討滅之。
38、建興七年,以交州屬吳,解恢刺史。
39、更領建寧太守,以還居本郡。
40、徙居漢中,九年卒。
41、子遺嗣。
42、 演義傳記 蜀臣。
43、初仕劉璋,趙云薦與先主。
44、時先主正欲令一人往說馬超來降,恢自薦往之。
45、馬超初不欲降,恢以理說之,超遂斬監軍楊柏,將首極共恢一同上關來降先主。
46、及益州定,恢為先主擢用。
47、 歷史評價 楊戲:“安漢宰南,奮擊舊鄉,翦除蕪穢,惟刑以張,廣遷蠻、濮,國用用強。
48、” 《三國志·李恢傳》:“李恢公亮志業,以所長,顯名發跡,遇其時也。
49、” 相關事件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設置益州郡,首府在滇池縣( 今晉寧縣晉城)。
50、漢王朝不斷派兵駐守,移民墾田,興修水利,經過了三百多年,到東漢末獻帝時期,農業生產迅速發展:“益州西部,金銀寶貨之地,居其官者,皆富及十世。
51、”(《南中志》),同時,在郡縣官員等統治階級中,也和中原各州一樣,形成稱霸地方,擁有勢力的豪強,史書稱為“南中大姓”。
52、 東漢獻帝時李恢官本郡督郵(職司監察),他的姑父爨習, 任建伶令(建伶即今晉寧縣昆陽)有違犯科條的事,李恢提出給予罷官的處分意見,劉璋所派的益州郡太守董和,考慮爨習是“方土大姓”,容忍遷就,把事情按下不予處理。
53、為了維持地方各派勢力之間的平衡,董和只好把李恢推薦給益州牧劉璋,另行任用。
54、 李恢在去成都途中,得知劉備已自葭萌(今四川昭化縣)攻成都。
55、他審形度勢,認為劉璋必敗,劉備必勝,要做出一番事業,只有投劉備。
56、因此,他不去成都而直接北上,以益州郡使者的名義,在綿竹和劉備相見,劉備十分贊賞李恢的才識,一起南下到雒城(今四川廣漢縣)。
57、此時西涼名將馬超,正因兵敗投靠漢中張魯,劉備為了收攬馬超這員名將,同時也為了削弱張魯的勢力,以便奪取漢中,特派李恢去完成這項重大使命。
58、李恢到漢中去交好馬超,曉理動情,硬把馬超說服,歸順了劉備,從此,李恢遂成了政治舞臺上的知名人物。
59、 劉備在擊敗劉璋,奪取成都,自領益州牧后,任用李恢為功曹佐主簿(職掌記官員功過的官),有逃亡罪人誣陷李恢參與謀反,有關部門將李恢逮捕,劉備深知李恢為人,不但不信,反升李恢的官,任以“別駕從事”之職,成為刺史的左右手。
60、蜀漢昭烈帝(即劉備)章武元年(公元221年) ,管領南中五郡的 降都督鄧方逝世。
61、劉備本有意任用李恢,但卻故意先問李恢何人可以繼任?李恢引經據史,說了一段十分得體的話:“人之才能,各有長短,故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且夫明主在上,則臣下盡情,是以先零之役,趙充國曰‘莫若老臣’,臣竊不自揆,惟陛下察之。
62、”既表明了他器量宏大,勇挑重擔,又說明他引征得體,修養甚高。
63、于是劉備外放李恢為 降都督,駐平夷縣( 今貴州普安、六枝之間),并兼任交州刺史。
64、以李恢領交州刺史, 是蜀漢擺出要與吳爭奪交州地盤的架勢,至此,李恢已成蜀漢獨當一面的“大員”了。
65、 劉備取得益州政權后,南中各郡大姓據地自雄,只永昌郡太守呂凱投向劉備,其余都不愿歸順劉備,他們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暗聯孫吳。
66、 蜀漢后主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三月,經過兩年多的準備, 諸葛亮決心以武力平定南中,與李恢、馬忠會合分兵三路南進:李恢則“按道”向建寧(今曲靖),以搗雍 的老巢。
67、所謂“按道”, 即斟酌形勢選擇有利的攻取路線。
68、李恢自平夷出軍,在昆明地區(指昆明族居地區), 被數量超過一倍的建寧各縣互相糾合在一起的叛亂力量所包圍。
69、這時敵眾我寡,又沒得到諸葛亮進軍勝敗的消息,李恢就以計謀麻痹敵人,佯稱:“官軍糧盡,正考慮退軍。
70、我背鄉離井十多年,現在總算回故鄉來了,不打算再流浪北方,只想回來和你們共同干,所以誠懇地把實情告訴你們,大家商量一下吧!”敵人信以為真,圍困漸次松懈。
71、于是,李恢乘敵不備,突然出擊,大破圍敵。
72、 后來,諸葛亮擊殺高定、平雍 部曲,七擒孟獲,李恢均與之緊密呼應,追奔南北,軍功最多,封李恢為“漢興亭侯”(漢興在今貴州興義附近)。
73、建興三年秋初,李恢進駐滇池縣(今晉寧縣晉城,益州郡郡治),南中平定。
74、隨即改益州郡為建寧郡,以李恢為太守,加安漢將軍,領交州刺史,移郡治到味縣(今曲靖)。
75、李恢身任統轄南中七郡的 降都督,又直接掌握南中的中心地區建寧郡。
76、諸葛丞相把治理南中的重任都交給李恢以后,于是年冬回師成都。
77、 雖然南中大姓的首要人物,都調到成都做官,但地方上的豪強,在大軍北還之后,仍有叛亂殺害守將的。
78、李恢親自出兵征討,撲滅叛亂,并將各地豪帥遷往成都;又遷移永昌濮民數千落于建寧、云南兩郡之間,以發展兩郡的生產。
79、建興五年(227年), 諸葛亮上《出師表》說:“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
80、于是,帥軍北駐漢中,開始與曹魏爭衡。
81、這種形勢的形成,與李恢完成了安定南中的戰略任務是分不開的。
82、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李恢卒于漢中。
83、今澄江縣西五里,有李恢墓。
84、 《三國志》作者陳壽以“公亮志業”四字評李恢。
85、“公”即識大體,“亮”即明事理,“志業”即是有事業心并且做出了成績,后人公認此評是確當的。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109723.html發布于 2024-03-01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