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ron是什么意思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3-02 536 0條評論
摘要: 1、intel celeron指的是英特爾賽揚處理器。2、其中intel就是英特爾公司的意思,而 celeron是賽揚品牌的意思,因此intel celeron指的是英特爾賽揚處理...

1、intel celeron指的是英特爾賽揚處理器。


2、其中intel就是英特爾公司的意思,而 celeron是賽揚品牌的意思,因此intel celeron指的是英特爾賽揚處理器。


3、即intel生產的賽揚處理器。


4、Intel制造出來的賽揚處理器版本有Celeron2、Celeron3、Celeron4、Celeron J,活躍在市場上的有CeleronM、CeleronD、及采用新一代酷睿架構的賽揚雙核處理器:Celeron E,使更多用戶以更實惠的價格體驗到INTEL的雙核處理器。


5、擴展資料:intel celeron的研發背景:1998 年,AMD的低價政策奏效,以 1/3 于 Intel 處理器的價格,成功的大舉入侵低價處理器市場,當時基本型電腦 (NT$:30,000~25,000-) 大行其道,加上 AMD 的 K6-2 處理器本身的整數運算能力優秀,非常適合一般家庭的基本需求,各大廠紛紛推出 Socket-7 平臺的低價電腦。


6、  這段期間,Intel 為了完全主導下一代處理器走向,宣布放棄 Socket-7 架構,并且推出全新架構的處理器 - Pentium II,雖然這款處理器,成功的打入主流市場,不過昂貴的 Pentium II,加上昂貴的主機板,使得 Intel 完全失去低價市場的這塊大餅。


7、為了入侵這塊市場,推出新款的低價處理器投入戰場,是必須的,但設計一款新的處理器,所需要投資的初期研發成本相當高,所以 Intel 打算從原有的 Pentium II 處理器著手,在 1998 年3月的時候,Intel 正式推出新款處理器 - Celeron。


8、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英特爾賽揚處理器Celeron即賽揚處理器,為了滿足低價市場的需求,英特爾方面不得不推出低價的處理器產品,于是賽揚處理器就誕生了。


9、憑借其良好的超頻性能和便宜的價格,贏得了許多用戶及超頻玩家的喜愛。


10、拓展資料Celeron定位從最早的奔騰到奔騰M--P4處理器。


11、這些處理器是英特爾公司在主流價位機器上力推的產品,其性價比較高。


12、但是為了滿足低價市場的需求,英特爾方面不得不推出低價的處理器產品,于是賽揚處理器就這樣誕生了。


13、Celeron性能賽揚處理器是將有缺陷的其它處理器(如奔騰、酷睿、迅馳)屏蔽缺陷部分而來,或者直接削減二級緩存,僅是Intel 為了進攻低端市場而設計的入門級CPU,起始頻率266MHZ,開始沒有2級緩存(L2Cache),后來因整數性能太差加入了128K或256K的L2緩存,用于移動處理的賽揚M(Celeron-M)處理器則有1M的L2Cache,憑借其良好的超頻性能和便宜的價格,贏得了許多用戶及超頻玩家的喜愛。


14、Celeron型號Intel 以前制造過的賽揚處理器版本有Celeron2、Celeron3、Celeron4、Celeron J,活躍在市場上的有CeleronM、CeleronD、及采用新一代酷睿架構的賽揚雙核處理器:Celeron E,這將使更多用戶以更實惠的價格體驗到INTEL的雙核處理器。


15、Celeron定位 大家都知道奔騰處理器,從最早的奔騰到現在的奔騰4,就是P4處理器。


16、這些處理器是英特爾公司在主流價位機器上力推的產品,其定價比較高。


17、但是為了滿足低價大容量市場的需求,英特爾方面不得不推出低價的處理器產品,于是賽揚處理器就誕生了。


18、 [編輯本段]Celeron性能 其實就是削減了L2Cache的PENTIUM處理器,它是基于P6體系結構的,但是它的性能是這個體系中最差的一員 (性能排名:Xeon(至強)>Core(酷睿)>Pentium(奔騰)>Celeron) 僅是Intel 為了進攻低端市場而設計的入門級CPU,起始頻率266MHZ,開始沒有2級緩存(L2Cache),后來因整數性能太差加入了128K或256K的L2緩存,用于移動處理的賽揚M(Celeron-M)處理器則有1M的L2Cache,憑借其良好的超頻性能和便宜的價格,贏得了許多用戶及超頻玩家的喜愛。


19、 [編輯本段]Celeron型號 Intel 以前制造過的賽揚處理器版本有Celeron2、Celeron3、Celeron4、Celeron J,現在活躍在市場上的有CeleronM、CeleronD、及采用新一代酷睿架構的賽揚雙核處理器:Celeron E,這將使更多用戶以更實惠的價格體驗到INTEL的雙核處理器。


20、 [編輯本段]Celeron評測 前言 處理器業界的龍頭老大 -Intel,為了擴張版圖,攻擊低價電腦市場,終於發表了 Celeron 566 / 600 的新款處理器,其實也說不上『新』,只能說是舊瓶裝新酒,就和車商一樣,同樣款式的車子,換個水箱護罩,改改內裝,多增加一些吸引人的配備,準備再賣個好幾季。


21、 先談談 Celeron 的歷史吧 ! 話說 1998 年的時候,AMD 的低價政策奏效,以 1/3 於 Intel 同時脈處理器的價格,成功的大舉入侵低價處理器市場,當時基本型電腦 (NT$:30,000~25,000-) 大行其道,加上 AMD 的 K6-2 處理器本身的整數運算能力優,非常適合一般家庭的基本需求,各大廠紛紛推出 Socket-7 平臺的低價電腦。


22、 這段期間,Intel 為了完全主導下一代處理器走向,宣布放棄 Socket-7 架構,和美國國家半導體共同發表了新一代架構 - Slot-1,并且推出全新架構的處理器 - Pentium II,雖然這款處理器,成功的打入主流市場,不過昂貴的 Pentium II,加上昂貴的主機板,使得 Intel 完全失去低價市場的這塊大餅。


23、 為了入侵這塊市場,推出新款的低價處理器投入戰場,是必須的,但設計一款新的處理器,所需要投資的初期研發成本相當高,所以羅 ! Intel 打算從原有的 Pentium II 處理器著手,在 1998 年 3 月的時候,Intel 正式推出新款處理器 - Celeron。


24、 當初推出的 Celeron 處理器,架構上維持和 Pentium II 相同 (Deschutes),采用 Slot-1,核心架構也和 Pentium II 一樣,具有 MMX 多媒體指令集,但是原本在 Penitum II 上的兩顆 L2 快取記憶體,不見了 ! Intel 拿掉 L2 快取,除了可以降低成本之外,最主要是為了和當時的主流 Pentium II 在效能上有所分別,除了 L2 快取,處理器的外部工作頻率 (Front Side BUS),也是 Intel 用來區分主流與低價處理器的分水嶺;當時 Intel Pentium II 處理器的外頻為 100 MHz (最早是 Pentium II 350),而屬于低價的 Celeron 則是維持傳統的 66 MHz。


25、 Celeron 的核心架構,和 Pentium II 完全相同,只是少了 L2 快取,這對整體效能上的影響,到底大不大 ?intel 就是英特爾公司下面就是酷睿的解釋!Celeron定位 大家都知道奔騰處理器,從最早的奔騰到現在的奔騰4,就是P4處理器。


26、這些處理器是英特爾公司在主流價位機器上力推的產品,其定價比較高。


27、但是為了滿足低價大容量市場的需求,英特爾方面不得不推出低價的處理器產品,于是賽揚處理器就誕生了。


28、[編輯本段]Celeron性能 其實就是削減了L2Cache的PENTIUM處理器,它是基于P6體系結構的,但是它的性能是這個體系中最差的一員 (性能排名:Xeon(至強)>Core(酷睿)>Pentium(奔騰)>Celeron) 僅是Intel 為了進攻低端市場而設計的入門級CPU,起始頻率266MHZ,開始沒有2級緩存(L2Cache),后來因整數性能太差加入了128K或256K的L2緩存,用于移動處理的賽揚M(Celeron-M)處理器則有1M的L2Cache,憑借其良好的超頻性能和便宜的價格,贏得了許多用戶及超頻玩家的喜愛。


29、[編輯本段]Celeron型號 Intel 以前制造過的賽揚處理器版本有Celeron2、Celeron3、Celeron4、Celeron J,現在活躍在市場上的有CeleronM、CeleronD、及采用新一代酷睿架構的賽揚雙核處理器:Celeron E,這將使更多用戶以更實惠的價格體驗到INTEL的雙核處理器。


30、[編輯本段]Celeron評測 前言 處理器業界的龍頭老大 -Intel,為了擴張版圖,攻擊低價電腦市場,終於發表了 Celeron 566 / 600 的新款處理器,其實也說不上『新』,只能說是舊瓶裝新酒,就和車商一樣,同樣款式的車子,換個水箱護罩,改改內裝,多增加一些吸引人的配備,準備再賣個好幾季。


31、 先談談 Celeron 的歷史吧 ! 話說 1998 年的時候,AMD 的低價政策奏效,以 1/3 於 Intel 同時脈處理器的價格,成功的大舉入侵低價處理器市場,當時基本型電腦 (NT$:30,000~25,000-) 大行其道,加上 AMD 的 K6-2 處理器本身的整數運算能力優,非常適合一般家庭的基本需求,各大廠紛紛推出 Socket-7 平臺的低價電腦。


32、 這段期間,Intel 為了完全主導下一代處理器走向,宣布放棄 Socket-7 架構,和美國國家半導體共同發表了新一代架構 - Slot-1,并且推出全新架構的處理器 - Pentium II,雖然這款處理器,成功的打入主流市場,不過昂貴的 Pentium II,加上昂貴的主機板,使得 Intel 完全失去低價市場的這塊大餅。


33、 為了入侵這塊市場,推出新款的低價處理器投入戰場,是必須的,但設計一款新的處理器,所需要投資的初期研發成本相當高,所以羅 ! Intel 打算從原有的 Pentium II 處理器著手,在 1998 年 3 月的時候,Intel 正式推出新款處理器 - Celeron。


34、 當初推出的 Celeron 處理器,架構上維持和 Pentium II 相同 (Deschutes),采用 Slot-1,核心架構也和 Pentium II 一樣,具有 MMX 多媒體指令集,但是原本在 Penitum II 上的兩顆 L2 快取記憶體,不見了 ! Intel 拿掉 L2 快取,除了可以降低成本之外,最主要是為了和當時的主流 Pentium II 在效能上有所分別,除了 L2 快取,處理器的外部工作頻率 (Front Side BUS),也是 Intel 用來區分主流與低價處理器的分水嶺;當時 Intel Pentium II 處理器的外頻為 100 MHz (最早是 Pentium II 350),而屬于低價的 Celeron 則是維持傳統的 66 MHz。


35、 Celeron 的核心架構,和 Pentium II 完全相同,只是少了 L2 快取,這對整體效能上的影響,到底大不大 ? 看看今天的 P3c 大家心理應該就有個底了,舉例來說,核心時脈同樣為 500 MHz 的 P3 處理器,外頻相同的狀態下,On-Die 256K 全速 L2 快取記憶體的 P3 500E,效能上硬是比 P3 500 的半速 512K L2 快取要來的快,光是 L2 快取的速度,就有如此大的影響 (先撇開 ATC 以及 ASB 不談),更何況是『沒有』L2 快取記憶體。


36、 Cache-less 的 Celeron 低價處理器,剛剛推出時,目標放在低價電腦上,由於采用 Slot-1 架構,當時可以搭配的主機板晶片組只有 440 LX 以及 440BX,不過這類型的主機板,都是以搭配 Pentium II 為主,價位上也難以壓低,加上 Cache-Less 的 Celeron 處理器,在 Winstone 測試中,成績低的可憐,所以,Intel 最早推出的 Celeron 266/300 MHz,在效能上一直為大家所唾棄。


37、 小編曾經擁有過過一顆 Celeron 266,Slot-1 的版本,當時超到 400 MHz 跑的還蠻順的,雖然整數效能上不佳,不過 Celeron 的核心架構和 Pentium II 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在浮點運算能力上,是完全相同的,執行一些 3D 游戲時,效能還不差。


38、 題外話,由於不具 L2 快取記憶體的 Celeron 效能以及價位上,并不能夠取代 K6-2,所以,Intel 再度推出新版本的 Celeron(核心代號 : Mendocino),不但加上了 L2 快取記憶體之外,由於 Intel 在制程上的進步,以及成本方面的考量,所以改良后的 Celeron,具有 128 KB 的 L2 全速 On-Die 快取,效能上和同時脈的 Pentium II 相當接近。


39、 On-Die 128K L2 快取的 Celeron 推出之后,在電腦業界還是沒有受到大家的厚愛,尤其是 D.I.Y. 的玩家,更是完全看不上眼,不過在 Intel 推出 PPGA 封裝的 Celeron 之后,情況開始有 180o 的大轉變。


40、 Intel 為了因應市場的各項需求,開始深深體驗到,只是推出『閹割』版的 Celeron,是不能夠滿足大家需求的,新的 Celeron 除了有全速 128 K 快取之外,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Intel 連 Slot-1 都不要了,舊的 SEPP (Single Edge Processor Package) 封裝方式,需要較高的成本,所以 Celeron 新的 PPGA (Plastics Pin Gird Array) 封裝方式,不但降低了處理器生產成本,連帶的,主機板的設計,也更具有價格空間,Intel 為了成功打入低價電腦市場,也推出 ZX 以及 EX 晶片組,讓主機板場可以提供系統廠更低價的選擇。


41、 終於,Celeron 處理器,在 Intel 強力促銷下,成功的成為低價處理器的主流,其中更是以 Celeron 300A 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由於可超頻性優,馬上成為許多超頻玩家的最愛。


42、 評測:dalinhk -------------------------------------------------------------------------------- INTEL最近悄悄上市了賽揚800處理器,與以前的賽揚766MHZ處理器不同的是,新賽揚終于采用了100MHZ FSB,倍頻降到了8。


43、英特爾此舉無疑是為了加強對AMD毒龍處理器的競爭力。


44、 早在賽揚II533與566上市之時,已經有不少朋友輕松地把賽揚II533超到了800MHZ,把賽揚II566超到了850MHZ,已經提前使用上了賽揚800MHZ處理器,新賽揚的推出符合大家企盼以久的愿望。


45、 INTEL正式推出的Celeron 800處理器與以前的銅礦賽揚相比,在架構上并沒有做什么改變,依然只采用Pentium III一半的緩存,這樣就明顯地影響到了賽揚的性能,使之性能無法達到Pentium III的水平,因為處理器緩存減少,數據讀取的命中率減低,CPU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從主存那里拾取數據。


46、 新Celeron 800處理器規格: 800MHz主頻,8.0x倍頻; 32KB 片內全速 L1 cache; 256-bit Advanced Transfer Cache , 128KB片內全速 L2 cache; 高級系統緩沖; 370-管腳FC-PGA Socket-370 GTL+ CPU 100MHZ接口 1.70V核心電壓 新賽楊800的CPUID 性能對比: CC Winstone2001 SYSMark2000 Quake3 640x480x32 Quake3 640x480x32 毒龍800 44.2 165 121 fps 96 fps 賽揚800 40.7 150 105 fps 91 fps 毒龍600 38 141 104 fps 89 fps 賽揚766 37.3 134 84 fps 78 fps 賽揚800的性能依然低于毒龍800,不過游戲性能相比以前的66MHZ外頻處理器來說,這方面提高了不少,640X480分辨率相比賽揚766提高了21FPS左右,顯示出賽揚采用100MHZ外頻后解放了的部分潛能。


47、 【專業OPENGL性能對比,毒龍以很大的優勢領先】 新賽揚的超頻性能 在766MHz上, Intel依然堅持使用66MHz外頻,結果倍頻達到了 11.5x!許多主板都難以支持,如今通過提高外頻出新處理器, Intel可以降低倍頻了,也使得超頻更加切合實際一些。


48、賽揚800MHz可以按照8x117MHz超頻, 主頻穩定地達到936MHz。


49、不過想超到133MHz外頻的話,不采用極端的方法還是很難實現的。


50、(硬件沙龍提供)復制那么多干嘛~簡單點說:賽揚處理器 和奔騰處理器是同胞 但是二級緩存要小一半以上(二級緩存大小是CPU一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