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夜間護理技巧有哪些(新*兒夜間護理全攻略)
恭喜你終于“升級”成為爸爸媽媽!然而在喜悅之余你是不是對于照顧那樣一個可人兒感到手忙腳亂、手足無措?尤其在夜晚,在你好不容易睡著的時候,他又突然醒了、哭了,該怎么辦呢?不必擔心,只要了解新寶寶夜間容易出現的狀況,自然能夠輕松應對!
一、夜間可能出現的狀況
1、餓了,渴了
寶寶夜間醒來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饑餓和口渴。剛出生的嬰兒夜里般每隔三四個小時就要吃一次奶,你感覺時間差不多了,寶寶哭了,有可能就是要吃奶了。你要及時起來給寶寶喂奶或沖調奶粉,減少寶寶哭泣的時間,千萬不要因為太困而置之不理。
2、尿濕了
如果是用尿布的寶寶,一旦尿濕了,寶寶黨得難受,就會醒來哭泣。建議你給剛出生的嬰兒在夜間用尿不濕,有助于提高寶寶睡眠質量。
3、環境溫度不合宜
想要確保寶寶舒適入睡,就需要在寶寶入睡前調適好窒內的溫度、環境。睡前開窗通風,入睡時就將圍戶關起來。如果夜里開窗,也盡量不要讓寶寶睡在風口。最合適的溫度在 26℃ ~28℃ 度左右。
應對不管春夏秋冬,都要盡量避免寶寶裸體睡覺,一定要保護好寶寶的小肚子。秋天天氣轉涼時可讓寶寶穿著透氣性好的長袖衣服、長褲睡覺,但不要太厚,以免寶寶不舒服。
4、被子太厚,產生捂熱綜合征
寶寶要蓋厚厚的被子才暖和,但是蓋的太厚,捂得太嚴實,就有可能發生“捂熱綜合征”,這種焐熱可能以前你寶寶體內一系列代謝紊亂和功能衰竭,以致出現體溫高高、缺氧等狀況
“蒙被綜合征”又稱“嬰兒捂熱綜合征”,多發1歲以內,未滿月嬰兒尤其常見。主要由于家長怕孩子挨凍生病,給孩子穿的而過多、有的甚至用被子蒙住頭部,導致孩子高熱、缺氧、發生抽搐、昏迷、甚至呼吸衰竭等嚴重后果,這種疾病如果處理不及時,有可能導致孩子在短時間內突然死亡。
5、睡臥姿勢不對,感覺呼吸困難
如果寶寶的睡覺姿勢不對,引起肢體疼痛麻木、呼吸困難,他也會醒來哭用的。
寶寶應選擇仰臥位,避免夜間趴睡,
作為權威機構美國兒科學會,給出了權威的答案:1歲前睡眠姿勢為仰臥位,不管是在白天還是夜間,無論足月兒還是早產兒。仰臥位可減少嬰兒猝死綜合征和其他睡眠相關的嬰兒死亡風險。
有傳言說趴睡會壓迫心臟,首先需要明確地是,趴睡并不會壓迫心臟。但是對于還不能自己調整睡姿的小寶貝來說,這種睡姿在夜間確實存在被被褥捂住口鼻窒息的風險,因此這種睡姿并不建議。
每次說到仰臥位睡眠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擔心扁頭的問題。美國兒科學會的指南里也的確兼顧到了這個擔憂,依然建議在孩子白天清醒多伏趴,不僅可以幫助練習抬頭,增加頸肩部位的肌肉力量,同時也減少扁頭之類體位性頭型異常的擔心。
6、突然間生病了
對如果寶寶夜間哭鬧不止,一會兒醒一會兒哭的,也有可能是生病了,比如發燒、肚子痛等之類的。
你可以試試他的額頭看看他發不發燒,發燒高于38.5℃要盡快帶寶寶去醫院:如果不發燒,有可能是肚子痛,你可以幫寶寶按摩一下腹部的肚臍周圍,或許會緩解,也可以用熱水袋幫寶寶焐下。
突發性疾病:比如佝僂病、腸痙攣、蟯蟲病,夜間預防寶寶突發疾病,要看清情況,以備及時就診。
7、做夢,夜驚
應對如果寶寶夜晚突然間哭鬧,而且聲音很大,不到吃奶的時間,也不是因為身體不適,那還有可能就是寶寶做夢了。這個時候,可以在房間里開一盞光線柔和的小燈,給寶寶哼唱些小歌曲,把寶寶抱在懷里,輕輕地搖晃,慢慢地安撫他再次入睡。
8、寶寶多汗,多為生理性
很多寶很寶都有夜間臨睡前后出汗較多的現象。為此,許多家長很緊張,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病了或者缺乏某些物質,甚至盲目的補充一些所謂的營養素,其實不必如此,關鍵在于辨別寶寶的出汗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
正常小兒由于某種原因代謝旺盛,活潑多動,出汗比成人多,再加上嬰幼兒皮膚含水量大,如遇天氣炎熱,室溫過高,穿衣蓋被太多,機體為了調節人體體溫,通過出汗把機體過多的熱排除體外,所以我們稱他為“生理性出汗”,這種出汗是屬于正常的,一般多在夜里12點前(前半夜)出汗
而如果寶寶在小兒安靜的狀態時,也可見全身或半身大汗淋漓或出汗不止,要考慮是否是病理性的,比如佝僂病、結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風濕病、低血糖、陰虛盜汗。
9、寶寶睡眠中大多數驚跳是正常現象
有些寶寶有驚跳現象,一出現驚跳就醒了,不了解的家長還以為是寶寶生病或者缺鈣,其實這通常問題不大。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常在入睡后局部的肌肉會有抽動現象,尤其手指或腳趾頭會輕輕顫動,或是受到輕微刺激如強光、聲音或震動等,會表現出雙手向上張開,很快又收回,有時還會伴隨啼哭的“驚跳”反應。
這是由于剛出生不久的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成熟所致。有驚跳和抖動是正常現象。
10、寶寶夜間哭鬧不止
護理不當:吃的過飽或吃的過少、蓋被過厚或蓋被過薄、尿布濕了、蚊蟲叮咬、褥子不平整、睡眠姿勢不舒服、睡前玩得過于興奮、輕微感冒或鼻炎引起鼻塞等。由于父母缺乏護理經驗,往往發現不了原因,常以哺乳或抱起來哄解決。這些方法會形成習慣,造成孩子經常夜間哭鬧,要求哺乳或抱。
不良習慣:獨生子女,特別偏愛,這個抱那個抱,即使寶寶睡了,也不肯放在床上,日久天長寶寶養成抱著睡的習慣。家長一旦把他放在床上睡,就哭鬧不休。有些家長為了照看孩子,夜間總開著燈,時間一長,寶寶養成開著燈睡覺的習慣。一旦關燈,寶寶就哭起來。有時寶寶有啥著媽媽乳頭睡覺的習慣,母親一旦撤出乳頭,寶寶就哭。當然改變這些不良習慣,應該慢慢來。
皮膚搔癢: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寶寶的額部、兩頰、頭皮、耳根周圍和四肢,有成堆的紅色斑疹和丘疹,有的有滲水。這種病癢的厲害,特別是夜間,如果蓋得多,被窩暖和,就更癢。
燒蟲病:寶寶腸子里面有小蟲,白天這種蟲子不出來,夜晚寶寶睡覺時,燒蟲就從腸子里面爬到肛門外產卵,引起寶寶肛門劇癢。如果家長在寶寶睡覺時,扒開寶寶的肛門,常能發現有燒蟲存在。
疥瘡:疥蟲是一種很小的蟲子,人的眼睛看不到,白天在皮膚里面活動,所以在寶寶的頭、面、腋窩前面、肘窩陰面、指縫間、臍部周圍和外陰部,有釗頭大和粟粒大的豆疹和水泡。由于夜間雄蟲和雌蟲爬到皮膚表面交配,所以夜間特別搔癢。這種病傳染性很大。多是由父母傳染的,所以是家庭病。
這三種病都是夜間搔癢厲害,影響寶寶睡眠造成夜間啼哭。但這種病都有特效的治療方法,所以應該抱寶寶去醫院看皮膚科醫生和兒科醫生。
夜啼癥:這種孩子白天沒事,一到夜晚就哭起來。有的寶寶開哭的時間很準,西醫檢查不出毛病,中醫認為與心熱、脾寒、驚恐有關。所以家長應抱孩子去醫院中醫科看病,
二、學會夜間寶寶護理秘笈,晚上照顧寶寶照樣輕輕松松!
>>>>寶寶就寢環境調適
想要確保孩子舒適入睡,先要調適好室內的溫度、環境,以下是兒科醫師給您的建議:
窗戶:睡前開窗通風,入睡時就將窗戶關起來。如夜里開窗,也盡量不要讓孩子睡在風口。
嬰兒床:嬰兒床不要放置在窗戶下或空調風口下。
睡衣、寢具:避免寶寶裸體睡覺,保護好寶寶的小肚子。天氣涼爽時可讓寶寶穿著透氣性好的長袖衣服、長褲;天熱則可用薄單將寶寶的肚子圍起。
空調:風向不對著床,睡眠時盡量將空調調整到自然風和微風狀態。
三、垂手可得的必需品清單
知道了寶寶夜間可能出現的種種狀況,我們就可以準備寶寶夜間的必需品了,以備不時之需,免得到時手忙腳亂。記得一定要放在隨手就能拿到的地方!
?哺乳用品
母乳喂養的寶寶:比較省事,媽媽只要事先準備好一塊干凈的小毛巾就行了,以便在哺乳前擦拭乳頭周圍。
配方奶喂養的寶寶:消毒好的奶瓶1個,奶粉,1壺開水,還有涼白開(以便沖調泡奶的溫水),寶寶的圍嘴等。這些東西最好放在離寶寶遠點的地方,以免睡得迷迷糊糊的你在沖奶時不小心把開水打翻,傷到寶寶。當然,家里有飲水機就更好了,冷熱水都有,比較方便。
用母乳或者是配方奶喂過后最好再喂兩口水,能起到漱口的作用。
Tip:如果媽媽白天太疲勞了,夜間喂奶的事也可以由爸爸代勞哦!媽媽在臨睡前用吸奶器把奶
?尿布、尿不濕、小被褥
剛出生的寶寶太小,還不懂得主動大小便,其主要以母乳、配方奶為主,因而小便次數也就會較多,夜間尤為明顯。大便灰數也會一天好幾次,沒有固定的時間。
因而,你一定要事先準備好尿布、尿不濕等,最好放在床頭,以便及時處理好寶寶的大小便,免得寶寶得"紅屁股”。當然,有時候寶寶大小便也免不了會把被褥污染弄臟,因而睡前準備好兩三條被褥也不失為明智之舉,可把它們放在床邊的椅子上。水擠出來放在冰箱里,待到寶寶餓時讓爸爸拿出來溫熱一下即可。
?寶寶的衣服
有時寶寶尿了,也會把衣服浸濕。此外,給寶寶喂奶時,或者是寶寶吐奶時等諸多情況都有可能會把寶寶的衣服弄臟、弄濕。因而,睡前也需給寶寶準備好兩三套換洗的衣服。
?紙巾
清理寶寶的大小便,或者喂奶的時候,都免不了要用到紙巾,因此應該事先準備好-盒柔軟的抽紙巾放在床頭,以備不時之需。紙巾最好選擇質地柔軟的,不要是草紙之類的,硬硬的,以免傷害到寶寶嬌嫩的皮膚。
?爽身粉、護臀用品
不要因為是在夜里,就偷懶不給寶寶洗屁屁了,那樣寶寶會更容易得“紅屁股”。夜里每次給寶寶換尿布后-定要用溫熱的毛巾將寶寶的臀部擦干凈,有時因尿液刺激可能會使嬰兒臀部的皮膚發紅,這時可涂擦少許的爽身粉、嬰兒護臀膏或者無菌植物油等。
?嬰幼兒常用藥品和溫度計
每個爸爸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寶寶生病,可是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嬰兒,會有很多不可預知的狀況發生,提前微好一切準備才是最明智的。因而,一些嬰幼兒感冒、拉肚子等的常用藥品和體溫測量計還是應該事先買好,放在臥室的小抽屜里,以備不時之需。
以上所列的是夜間護理新生兒時最常見的幾類物品,您也可根據新生兒寶寶白天的護理特點添加其他的物品。但原則是一致的,就是清潔無菌、位置適當、取用方便。
四、夜間寶寶護理常見問題解答
>>>>1、夜間哺乳要注意什么?
寶寶半夜醒了,吵得家里不得安寧,媽媽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把奶頭送進寶寶嘴里。或者為了一夜太平,媽媽干脆讓寶寶整夜都含著奶頭。含著奶頭睡覺,一方面會養成寶寶不良的吃奶習慣,不僅不利于其對營養的消化吸收,還會影響睡眠。另一方面可能在媽媽熟睡翻身的時候,乳房蓋住寶寶的鼻子,導致寶寶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再者,寶寶整夜含著乳頭還容易使乳頭皸裂。所以,媽媽千萬不要讓寶寶整夜含著奶頭。
夜間給寶寶喂奶,同時也要注意不要讓寶寶著涼。喂奶前,記得把窗戶關好,并用條較厚的毛毯把寶寶裹好。喂奶時注意把寶寶四肢裹嚴。
最后,還要注意喂寶寶時燈光要暗,同時將互動減到最低程度。盡量不要刺激寶寶。這樣既能保證母子充足的睡眠,也能逐漸改變寶寶夜間吃奶的習慣。
>>>> 2、半夜驚醒怎么辦?
寶寶夜驚是一種睡眠紊亂,孩子可能睡著睡著,突然會坐起、哭泣、尖叫、呻吟、喃喃自語、來回打滾,同時,眼睛睜得大大的,但其實寶寶并沒有真醒過來。
寶寶出現夜驚時,爸媽不要試圖叫醒他。只要說話聲音平和,擋在孩子和危險物(例如床頭板)之間,等著孩子自然平靜就行了。在你上床睡覺之前,也要采取同樣的預防措施,來防止孩子夢游,因為夜驚的孩子經常下床走動。所以,你應該撿起地上可能絆倒孩子的玩具和其他東西,關嚴陽臺或樓梯口的門(如果有的話),并插好窗戶和大門。
>>>>3、頻繁尿床怎么辦?
兩歲以下的寶寶是不可避免的。最好晚上睡覺的時候給寶寶帶上尿不濕哦。要是兩歲以上的寶寶可以睡前少讓寶寶喝點水或者是盡量不喝水。睡前讓寶寶去尿一次。然后半夜的時候可以讓寶寶起來尿一次。這樣就不會尿床的。
另外,在寶寶睡覺前,家長不要逗引寶寶,不要讓寶寶看驚險的電影或電視,也不要給寶寶講會使他“激動”的故事。因為睡前過于興奮,寶寶就會睡得很深,容易尿床。
如何糾正寶寶不良的睡眠習慣
【搖睡】寶寶哭鬧睡眠不安時,懷中或搖籃搖晃,哭的越兇,搖晃越猛烈,直到入睡。
?危害:搖晃使大腦在顱腔內晃蕩,與顱骨相撞,造成腦小血管破裂,引起腦震蕩、顱內出血。
【陪睡】寶寶出生鼓勵他獨自入睡,并養成習慣。不應與媽媽睡同一個被窩。
?危害:媽媽熟睡后疲勞不注意可能壓住寶寶,造成窒息死亡。而且長期陪睡,容易戀母,難分床。
【摟睡】不少媽媽擔心寶寶睡眠中意外,常常摟著睡覺。這樣反而增加了意外的機會。
?危害:
寶寶難呼吸道新鮮空氣,吸入多是被子里面的污穢空氣。
容易養成醒來就吃奶的壞習慣,妨礙寶寶食欲與消化功能。
限制寶寶睡眠自由,難舒展身體。
媽媽睡得過熟,不小心奶頭堵塞寶寶鼻孔,甚至可能造成窒息。
【開燈睡】嬰兒在通宵開燈的環境中睡眠,可導致睡眠不良,睡眠時間縮短,進而減慢發育速度。因為嬰兒的神經系統尚處于發育階段,適應環境變化的調節機能差,臥室內通夜亮著燈,勢必改變了人體適應的晝明夜暗的自然規律,從而影響寶寶正常的新陳代謝,危害生長發育。
專家提醒:據英國學者報告,睡覺時居室內開著小燈的孩子有30%成了近視眼,而房間燈火通明的孩子近視眼的發生率則高達55%。
【裸睡】夏天氣溫高,一些媽媽便讓寶寶光著身子躺在床上,以求涼爽。專家提醒:即使炎夏也不可讓寶寶裸睡,最好在寶寶胸腹蓋一層薄薄的衣被,或戴上小肚兜睡
?危害:寶寶體溫調節功能差,容易受涼,特別是腹部一旦受涼,可使腸蠕動增強,導致腹瀉發生。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110076.html發布于 2024-03-04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