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金實施方案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3-05 562 0條評論
摘要: 早在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提出通過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方式,來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代際公平,增強制度的可持續性。本月,這...

早在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提出通過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方式,來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代際公平,增強制度的可持續性。

本月,這項工作進入倒計時。按照既定時間表,我國將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的劃轉工作。國有資本劃轉范圍,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這部分國有資本的收益,將專項用于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為何選擇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方式?未來,這將對企業和個人產生什么影響?

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2.1萬億,總支出2.8萬億,累計結余4.5萬億,基金支付壓力日益增大。早在2017年11月,國務院就印發了《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國資劃轉試點正式啟動,2019年9月全面推開。按照要求,中央層面具備條件的企業已于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劃轉;地方層面,2022年底前將基本完成劃轉工作。本月,這項工作正式進入倒計時。

劃入社保基金的國有資本,無疑將更加確保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給廣大參保人吃了一顆定心丸。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通過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有助于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增強制度的可持續性,實現代際公平。

董登新指出,一方面是為了彌補過去的轉制成本。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養老金支付壓力不斷增大,需要充實社保基金。

要理解董登新所說的“彌補轉制成本、實現代際公平”的概念,就要把時間轉回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之初。《社會保險法》規定,制度建立后覆蓋的第一批人,即使沒有繳費,也按照“視同繳費”處理,這就形成了一塊基金缺口。因此,劃轉國資的基本目標,就是彌補因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而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也就是“轉制成本”。

董登新介紹,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歷史上有過兩次大的改革。1997年企業推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此之前沒有繳費的工齡,都視同繳費,由財政來買單。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也開始繳費,在2014年之前沒有繳費的工齡也視同繳費。這兩次的改革,形成了兩大轉制成本。只能動用全民所有的國有資產,通過國資劃轉來償還歷史欠債,也就是所謂的轉制成本。

央企劃轉社保先行一步,2019年已完成81家企業1.3萬億元的劃轉。業內預測,劃轉完成后的總規模將在3萬億到5萬億元。這意味著,在年底前,國資劃轉還要完成至少2萬億的規模。

這2萬億,大多與地方國企有關。今年年初開始,多省陸續出臺國資劃撥社保的方案,如河南、湖南等地方案在4月出臺,上海9月份出臺,12月8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

  這種劃轉,將如何實際作用到養老金的賬面上?各地已出臺的方案大致相同,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這部分國有資本的收益,將專項用于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承接主體獲取收益的方式是“分紅為主,運作為輔”。也就是說,劃轉的國有資本收益主要來源于股權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