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早晚是什么原因決定的(大多因為父母三種錯誤行為)
小區(qū)里有戶人家,孩子到了兩歲還不會說一句完整的句子。后來去看醫(yī)生,原來是孩子的父母經(jīng)常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孩子一有什么需求,經(jīng)常一哭家長就滿足他了。所以孩子沒有學習說話的動力,變得“貴人語遲”了。
現(xiàn)實中,許多孩子說話的時間偏晚,家長要反思自己有沒有以下三種錯誤行為,有的話可能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錯誤行為一:用兒語跟寶寶說話。
具體表現(xiàn):“寶寶吃飯飯”、“地上臟臟”、“睡覺覺了”等。
缺點:用重疊詞等兒語說話是嬰兒在特定階段的語言特點,但有些家長卻認為嬰兒只能理解這些兒語,所以經(jīng)常用用同樣的語言和嬰兒說話,但這樣會阻礙寶寶學習正式和完整的語言,延遲說話時間。
正確做法:當寶寶伸出雙手說“媽媽抱抱”時,媽媽應該給寶寶一個溫暖的擁抱,然后說“媽媽來抱寶寶”。使用正常的溝通方式教給孩子,盡量縮短寶寶說兒語的時間。
錯誤行為二:重復寶寶錯誤發(fā)音。
具體表現(xiàn):寶寶把“公公”說成“更更”,把“哥哥”說成了“蟈蟈”,父母會重復嬰兒的錯誤聲音,并樂此不疲。
缺點:如果父母不正確地學習寶寶的錯誤發(fā)音,寶寶這種錯誤會不斷強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難改變。
正確做法:爸爸媽媽不能學習寶寶的錯誤發(fā)音,而應該用正確語言和寶寶說話。時間長了,在正確發(fā)音的指導下,寶寶的發(fā)音自然會逐漸正確。
錯誤行為三:過分滿足寶寶要求。
具體表現(xiàn):寶寶指著水杯,媽媽立即回答:“寶寶,你想喝水嗎?媽媽會給你帶來的?!焙⒆由踔敛恍枰獎幼欤缶偷玫綕M足了。
缺點:父母過份滿足寶寶的要求,會使寶寶的語言發(fā)展緩慢,因為他不需要說話,家人能很快理解他的意圖,并滿足他的要求,所以寶寶失去了說話的動力和機會。
正確做法:當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中發(fā)現(xiàn)他想喝水時,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他拿著空水杯,想喝水,會努力的說“水”。
在兒童學習說話這一階段,家長對兒童聲音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兒童學習說話的效果。父母一定要糾正以上三種錯誤行為,不要因此耽誤他們說話的時間哦。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fā)!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110134.html發(fā)布于 2024-03-05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