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幼兒園的成長與變化怎么寫(幼兒園寶貝觀察日記)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3-08 634 0條評論
摘要: 在幼兒園里,只要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幼兒在2歲半到3歲期間,喜歡用“我”或“我的”來表示自己或屬于自己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交活動的增多,他們會越來越喜歡被夸贊,喜歡照鏡子,在乎老師...

在幼兒園里,只要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幼兒在2歲半到3歲期間,喜歡用“我”或“我的”來表示自己或屬于自己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交活動的增多,他們會越來越喜歡被夸贊,喜歡照鏡子,在乎老師、小朋友們有沒有比較喜歡自己多一點……看似平常的態度舉動,殊不知這些都是孩子認識自己的表現。然而當幼兒開始關注自己,關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而自身又尚未形成良好的認識和評價觀時,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對孩子的價值觀形成、身心健康成長就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一名幼兒園大班老師,不久前,我觀察到班里的小明有點“不同尋?!?。

小明為什么總是照鏡子?

周一,小明進入班級,心怡圍過去:“小明,你好帥哦!”

小明媽媽說:“帥兒子最帥。”

小明跑進盥洗室照一照鏡子,理一理頭發,笑著從盥洗室走出來。連續幾天照鏡子的行為一直重復。

我好“帥”!與 “帥”有什么不一樣?

一天中午,園長進入班級,說道:“帥兒子,你好帥哦。”

小明馬上轉頭豎著大拇指對同伴說道:“你看,園長阿姨說我好帥?!?/span>

園長接著說:“兒子,我是說你打鼓帥?!?/span>

果果接著說:“你有什么了不起的?!?/span>

孩子們繼續著帥的話題。

小明說:“園長阿姨說我帥。”

果果接著:“帥,有什么了不起的,又不是你的學習好?!?/span>

孩子們就這樣“鬧”開了,從寢室到教室,幾個寶貝圍著小明展開了:“帥,有什么了不起”的話題。

噢!原來是……

通過連續觀察,我找到了一個共同點:帥。為什么小明每天重復照鏡子?帥是?小明執拗于“帥”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想到幼兒的自我評價出現了偏差。

并且在學習社會學、心理學理論中進一步了解到:

  • 人是怎樣認識自己的呢?

社會學家發現,個體的自我認識開始于認識別人的評價;個體可以從別人對待自己的評價、態度、行為方式之中了解自己、界定自己,形成相應的自我概念。

  • 孩子怎樣認識自己呢?

心理學認為:“人除了是客觀的自己(外表特征、興趣愛好、、、、、、),也是主觀的自己(他人眼中的自己)。”

 

因此,我更加確信:孩子愛照鏡子是一種自我認識的表現。還有一些來至于遺傳的因素導致了父母不客觀評價的影響。

為了幫助“小明”,我這樣做

1. 不輕易評價幼兒的遺傳因素;

2. 注意教師與幼兒交流的語言——評價準確、客觀。

3. 調整教師的教育行為——幼兒找到自己的優點、認識別人的優點,正確評價自己。

4. 家園合作——幼兒家庭中的正確自我認識,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不久后,“小明”的變化

1.小明不在一直執拗與外表的帥,他的帥展開了翅膀,現在的他和同伴一起討論的是從我最帥到我們怎樣才帥;

2.能接受來至于同伴客觀的、具體的評價:做事情很快,你很帥,你今天幫助我們整理書架,你很帥;

3.能不在每天照鏡子,每一次進盥洗室總是洗了手就迅速出來;這些變化都是小明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表現,他對自己的進步評價說:“我愛幫助小朋友,我很帥。”

我的認識和收獲

  • 經歷了這段時間的“考驗”,作為老師,我深刻認識到幼兒正確認識自己的作用:

1.恰當的正確認識是個體行為積極的調節因素;

2.正確的認識自己能客觀實現“自我”和“理想我”的融合;

3.正確的自我認識能使幼兒有是非評價的標準。

  • 對幼兒的認識有所增進:

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的不同,他們都有自己的短處,也有自己的長處。作為大人,我們應該善于去發現孩子的優點、長處,并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且善于學習他人的優點;而并不是發現他人的短處并去嘲笑、諷刺。

此外,作為老師我也更加確信:正確的引導對幼兒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是至關重要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認識自己,如果能在孩子認識自己的關鍵時期給予他們一些正確的指引,并且能夠看到他們的成長和轉變,我想這是作為老師非常榮幸和欣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