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通過濕地處理案例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通過濕地處理污水的問題。以下是這個問題的總結。讓我們來看看。
濕地工程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一、工程地點
項目區位于吉林省梨樹縣污水處理廠西側的小南河流域。起點為污水處理廠再生水通過圓形涵洞流入小南河處,樁號為0+000,終點為小南河與趙蘇臺河交匯處,樁號為3+700。
二、工程設計
項目的總體布局
以污水處理廠出口進入梨樹小南河為工程起點,樁號為0+000,末端為與招蘇臺河匯合處,樁號為3+700,面積共316000m2作為人工表流濕地的建設面積,共分級修建20座溢流堰。
②工藝選擇
人工濕地技術是一種基于自然生態原理,充分利用人工介質中的
微生物、植物根系和介質的物理化學特性是凈化污水的復合過程。根據污水在濕地中的流動狀態,人工濕地分為表面流濕地和潛流濕地。表面流人工濕地在生態結構和外觀上與自然濕地相似,但去污效果優于自然濕地。潛流濕地的人工配水系統位于濕地表面,使水流在濕地表面以下流動。根據水流方向,潛流濕地可分為水平潛流濕地和垂直潛流濕地。
1、表面流人工濕地
表面流人工濕地這種類型的人工濕地類似于自然濕地,污水流經濕地表面。廢水在流動過程中得到凈化。一般水深0.3 ~ 0.5m,水流推著前進。污水從入口以一定速度緩慢流過濕地表面,一些污水要么蒸發,要么滲入地下。靠近水面的部分為好氧層,較深的部分和底部通常為厭氧層。表面流人工濕地中氧氣的來源主要依靠水的表面擴散、植物根系的傳輸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傳輸能力非常有限。
2、潛流人工濕地
目前,在實際應用中,潛流濕地因其在處理效果上的巨大優勢已成為人工濕地的主要應用模式。根據水流方式的不同,潛流濕地可分為水平潛流濕地和垂直潛流濕地兩種類型。早期,世界上使用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大多為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然而,隨著垂直潛流系統在污染物去除和占地面積小方面的優勢逐漸得到認可,特別是對污水中有機物和氮的凈化效果更高,垂直潛流人工濕地開始在國內外迅速發展。
人工濕地水質深度凈化系統的各類工藝的特點對比如表7-1所示。
綜合考慮處理規模、水質特性、運行穩定、管理簡單、景觀美學、場地特點、氣候、投資、施工方要求等。本次設計選用表面流人工濕地技術。
(三)人工濕地工藝流程
表面流人工濕地的去除機理如下:
1)稀釋作用;2)沉淀和絮凝作用、流速降低、生物分泌物,自然沉淀,絮凝沉淀發生;3)好氧微生物的代謝作用4)厭氧微生物的作用5)生物的作用6)水生維管束植物的作用
為保證人工濕地凈水系統的運行穩定性,從梨樹縣污水處理廠進入人工濕地的水質必須達到進水標準,即必須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該項目將梨樹縣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引至小南河人工濕地進行水質凈化,最終流入趙蘇臺河。
(四)人工濕地相關水力參數計算
在人工濕地的設計過程中,確定濕地的水力污染負荷是最重要的一步。
驟之一,同時也關系到人工濕地未來處理效果的關鍵因素。本次工程設計方法主要利用濕地水文動力學基本原理,由進出水水質和總體水量平衡進行系統的水力負荷與停留時間等水力參數,然后計算出所需土地面積和污染物負荷量,同時結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導則》RISN-TG006-2009 和環境保護部《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05-2010)相關標準要求選取合適的設計參數。
1、地表水力負荷
指每平米人工濕地在單位時間所能接納的污水量。
其中,qhs—指地面水力負荷,m3/(d . m2);Q—日處理量,m3/d;A—濕地面積,平方米。本項目中Q=30000m3/d,A=316000m2,因此qhs = 0.095 m3/(d . m2)。
根據 標準《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05-2010 要求,表面流人工濕地qhs控制范圍應為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114748.html發布于 2024-04-16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