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千古絕句最美句子-元宵節的絕美詩句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4-18 505 0條評論
摘要: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關于元宵節最美句子的問題——元宵節最美詩詞。以下是這個問題的總結。讓我們來看看。李白在正月十五寫了一首詩。1. 李白關于正月十五的詩句 李白正月十五詩1首...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關于元宵節最美句子的問題——元宵節最美詩詞。以下是這個問題的總結。讓我們來看看。

李白在正月十五寫了一首詩。

1. 李白關于正月十五的詩句

李白正月十五詩1首。李白元宵節詩。

李白的元宵節詩句:《關山月》話說李白出生后一直都沒有個正式的名字,父母親也都是叫著他的乳名,就這樣一直到七歲了還沒個正式名字。

說來他的父母系可是真夠大的,我也是忍俊不禁了。不過玩笑歸玩笑吧,其實他的父母也是太過寵愛他,才一直決定不了到底用什么樣的名字。

這一天他們兩人在教授完李白當日的課程之后,就又一次聚到了一起開始探討孩子的名字問題。他們翻閱書籍,努力想到底要用哪些字,有好的文字就摘錄下來,以備之后所用,但是即使這樣依舊沒找出個滿意的。

這時他們看見李白在庭院前的樹下玩耍嬉鬧,他的父親突然靈光一閃,哎呀,有了!還嚇了妻子一大跳,妻子忙問緣由,李白父親激動地說:“我們既然給孩子選不出合適的沒名字,那為什么不讓他自己來做決定呢?”妻子一想,對呀,這真是個好主意!兩人商量一番后,走到了庭院中,叫住正在玩鬧的兒子,父親說:“我和你母親來考考你怎么樣啊?”李白也是飽讀詩書的當然毫不畏懼,自是爽快地應下了。父親看看院子里蔥蔥郁郁的樹木和吐露著芳香的花朵,計上心來說:“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

李白的母親又接著說道:“火燒葉林紅霞落。”很顯然他的母親想讓他補充最后一句。

李白在園中站了一會兒,看見梨樹上盛開的清麗花朵,突然有了結尾,他說:“李花怒放一樹白。”父母驚訝于他的機敏,更喜歡他的詩句,父親有了答案,既然姓李,那么用“白”這個字多好,清清白白,明明白白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啊!所以就有了“李白”這個名字!很有趣吧。

2.關于元宵節的五言絕句。

生查子 (宋)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正月十五夜 (唐)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 暗星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秾李, 行歌盡落梅, 今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 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 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 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 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 鐘發琉璃臺。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 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 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 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 來映九枝前。

望采納~~~~

3.10首關于元宵節的古詩

有關元宵節的古詩10首如下:

1、《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宋代:劉克莊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

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

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

2、《觀燈樂行》

唐代: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3、《人月圓·小桃枝上春風早》

宋代: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風早,初試薄羅衣。

年年樂事,華燈競處,人月圓時。

禁街簫鼓,寒輕夜永,纖手重攜。

更闌人散,千門笑語,聲在簾幃。

4、《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宋代:朱敦儒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

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

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5、《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

宋代:蘇軾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

萬家游賞上春臺,十里神仙迷海島。

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6、《鷓鴣天·月滿蓬壺燦爛燈》

宋代:佚名

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

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

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

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金杯作照憑。

7、《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明代:趙時春

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

直待清宵寒吐月,休教白發老侵人。

香翻桂影燭光薄,紅沁榆階寶靨勻。

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閑身。

8、《生查子·元夕》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9、《正月十五夜燈》

唐代: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10、《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中秋節詩歌

中秋節的詩句有《月下獨酌》,元宵節的詩有《永遇樂》。

月下獨酌 (唐 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永遇樂 宋 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5.李白描寫春節的古詩

1、《落日憶山中》

作者:李白

雨后煙景綠,晴天散馀霞。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花落時欲暮,見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學道飛丹砂。

《落日憶山中》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乃李白觀看日落時,心有感觸而作,花開時的鮮美,花落時的凄慘,使李白感同身受,感概再風光的時刻亦有逝去之時。其中”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更是描寫春天千古名句。

注釋譯文:

雨后原野一片翠綠,煙景渺茫, 晴空里余霞像一幅幅綺錦 。

東風跟隨春姑娘回來了,催開了我家的鮮花。

正是花落日暮的時候,真是讓人嗟嘆不止。

我想去游名山大川,找仙人學道煉丹砂金丹。

2、

宮中行樂詞八首

作者:李白

水綠南薰殿,花紅北闕樓。

鶯歌聞太液,鳳吹繞瀛洲。

素女鳴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風日好,宜入未央游。

《宮中行樂詞》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史載原有十首,傳世僅八首。這組詩是李白的“遵命”之作,寫的是宮中行樂。詩人抓住羅綺、寶髻、翡翠、鴛鴦、玉樓、金殿、宮花、綠樹、宮鶯、檐燕等一系列意象,寫盡了種種豪華綺艷,曼麗風神,隱含著詩人對行樂者的諷諫,反映了詩人憂世濟時的胸懷。全詩言淺而意深,意微而詞顯,顯示了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

白話譯文:

龍池之水映綠了南薰殿,北闕樓在一片紅花中顯現。從太液池上傳來陣陣鶯鳴似的歌聲,笙簫之音繞著池上的蓬萊山打轉。一陣仙女玉佩的碰擊的叮咚響聲傳來,原來是宮人們在玩著扣彩毯為 。今日天氣真好,正是宮中行樂的好日子。

6.四首關于元宵節的五言絕句。

1、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唐寅《元宵》

譯文:這樣的夜,如果只有燦爛的燈,缺少皎潔的月,無以盡興,這樣的夜,如果只有皎潔的月,沒有燦爛的燈,無以為春。春天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人間,美人如花似玉,彩燈帶著歡欣的笑意燃燒月下,月亮如水似銀。滿街珠寶翡翠閃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聲嘹亮,笙管悠揚,那是小伙在賽社神。如果不盡興游玩,開懷大笑,怎么對得起這樣的吉日良辰?

2、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蔣捷《女冠子?元夕》

譯文:再不如昔日士女雜沓,彩燈映紅了塵埃迷天漫地再不如昔日,彩燈映紅了塵埃迷天漫地。

3、五光十色花千樹,姹紫嫣紅不夜天。艷艷燈籠高高掛,唯求福祉百萬年。——颯然《元宵》

4、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譯文:月光燈影下的歌妓們花枝招展、濃妝艷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

5、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譯文:在色彩華麗的燈光里,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致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艷麗。

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著天際。

6、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譯文: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嬌艷的花朵一般;由于四處都可通行,所以城門的鐵鎖也打開了。人潮洶涌,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灑遍每個角落,人們在何處都能看到明月當頭。月光燈影下的歌妓們花枝招展、濃妝艷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

7.元宵節詩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宋)姜白石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清朝的《上元竹枝詞》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唐寅《元宵》

李商隱 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8.元宵節詩(最簡單)

一、關于元宵節的詩句(最簡單的):

1、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2、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4、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 李商隱《觀燈樂行》

5、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二、元宵節習俗

1、送花燈

送花燈也叫送孩兒燈,古時候,元宵節節前,新成親的夫妻總會收到娘家送來的花燈,因為燈與丁同音,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女兒一家能夠添丁進口,人丁興旺,現在好多影視劇里面也有很多這種鏡頭,女子在在河里放花燈。

2、耍龍燈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龍的傳人自居,因為龍象征著吉祥富貴,在元宵節的節日里,一起舞龍燈更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現在元宵節好多公園舉辦等會,估計就是從這里演變而來的。

關于元宵的四大古詩是什么?

01

1.《上元朱智詞》中的傅增:桂花夾著核桃和大米,像一口珍珠井。看得出來馬佳很會掉粉,想在風中賣元宵。

2、《園冶》崔業:玉漏銅鍋不催,鐵鎖一夜開。誰能坐在月亮上聞燈光?

3、《正月十五夜燈》胡璋:萬家燈火通明不鎖門,正月中旬遷來京。三百妻袖舞長空寫。

4、《江上元宵》袁樹友:一葉扁舟,黃昏臥孤村,午夜不應叫。之后,兒子曹秀預言他明天要去黃州買殘燈。

5、《元宵節》賽濤:元宵節吹笛打鼓,小館子里鼻煙寂寞。預計會有一群人坐在那里,有些人會哭著說再見。

6、《一二三歌頌》施祖勤:去年元宵節,沒有油,也沒有燈。今年的元宵節,有一層危險的月光。

7.《十二月十二日復句》官韻之一《江原:宮最清,玉肌猶寒。轉眼又到了元宵節。我建議你買燈籠。

8.《京都元夕》元好問:身著漢服妝容,六街上燈火通明都是孩子。我只是一件長衫,我也在游客的笑聲中。

9.《望燈》李商隱:月色燈山滿帝都,車罩通衢。閑暇時,他無法親眼目睹中興元宵節的盛況,只好帶著同鄉去看廟會,拜訪紫姑神。

10、《正月十五夜》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鎖。人潮洶涌,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照耀在每個角落,在那里人們可以看到頭頂上的月亮。

11、《詩》姜白石:貴客望御街帶鉤簾。過了一會兒,城寶來了,幕前的花攤無路可走,不肯還錢。

12.《詩》姜白石:元宵節競看荷花船,寶馬汽車接鈸;風雨之夜,人上樓空,孤燈仍喚賣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