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是什么(登革熱有傳染性嗎)
登革熱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傳染源包括患者、隱性感染者和帶病毒的靈長類動物。傳播途徑以蚊媒傳播為主,需重點防蚊滅蚊。
1. 傳染源分析
人類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發病前1天至發病后5天具有傳染性。部分患者癥狀輕微或無癥狀,成為隱性傳染源。某些靈長類動物如黑猩猩、長臂猿可攜帶病毒,但人際傳播才是主要風險。病毒在蚊體內可存活終生,受感染雌蚊成為移動傳染源。
2. 傳播途徑詳解
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主要傳播媒介,叮咬感染者后病毒在蚊體內繁殖8-10天即具傳染性。蚊蟲叮咬時通過唾液將病毒注入人體。偶見母嬰垂直傳播和輸血傳播案例,但概率極低。病毒不會通過空氣、接觸或飛沫傳播,與患者日常接觸無風險。
3. 預防控制措施
物理防蚊使用紗窗、蚊帳、長袖衣物。化學防蚊選用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的驅蚊劑。環境治理需清除積水容器,每周換洗花瓶、水缸。出現發熱伴皮疹、骨痛等癥狀應立即就醫,確診后需防蚊隔離至退熱后24小時。疫區旅行后兩周內發熱應主動告知旅行史。
登革熱防控關鍵在于切斷蚊媒傳播鏈。個人防護與社區滅蚊需同步進行,疫區居民更應提高警惕。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早發現、早診斷可有效降低重癥風險,出現預警體征如腹痛、嘔吐、牙齦出血需緊急醫療干預。疫苗接種可作為輔助預防手段。
文章版權及轉載聲明: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150019.html發布于 05-04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