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是什么魚(黑魚的*活習性及特點)
黑魚是烏鱧的俗稱,別稱烏魚、生魚、蛇魚等,生性兇猛,繁殖力強,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水域中的其他所有魚類,還能在陸地上滑行到其他水域,可以離水生活3天之久,下面一起來看一看黑魚是什么魚吧!
一、魚種論述
黑魚是鱧科鱧屬淡水魚類的俗稱,營底棲生活,多棲息于水草叢生、底泥細軟的靜水或微流水中,棲息環境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庫、池塘等水域內,常潛于水底層,以擺動其胸鰭來維持身體平衡,對水體中環境因子的變化適應性強,尤其對缺氧、水溫和不良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少水和無水的潮濕地帶也能生存很長時間。
二、食物習性
黑魚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捕食對象隨魚體大小而異,體長3厘米以下的苗種主食撓足類、枝角類、搖蚊幼蟲等,體長3~8厘米以下的苗種以水生昆蟲的幼蟲、蝌蚪、小蝦、仔魚等為食,體長20厘米以上的成魚則以鯽魚、白條、泥鰍等小型魚類和蛙類為捕食對象,攝食量大且貪食,往往能吞食其體長一半左右的活餌。
三、常見種類
1、烏鱧:烏鱧別稱黑魚、烏魚、蛇頭魚等,生性兇猛,繁殖力強,胃口奇大,底棲性魚類,平時喜歡棲息于水草茂盛或渾濁的水底,小魚、小蝦等游近時便發起突襲將這些小動物吞掉。
2、斑鱧:斑鱧別稱豺魚、財魚、文魚等,性喜陰暗,晝伏夜出,棲息于水草茂盛的江、河、湖、池塘、溝渠、小溪中,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如廣東、廣西、海南、福建、云南等地。
3、月鱧:月鱧別稱七星魚、山花魚、山斑魚等,為廣溫性魚類,喜棲居于山區溪流,也生活在江河、溝塘等水體,性兇猛,動作迅速,為動物性雜食魚類,以魚、蝦、水生昆蟲等為食。
4、南鱧:南鱧別稱白邊鱧、寬額鱧、大頭魚等,為亞熱帶魚類,喜棲居于泥底多水草的水體中,白天隱居,夜間攝食小魚、小蝦、昆蟲等,分布于云南、廣西、廣東、海南、臺灣等地。
黑魚是烏鱧的俗稱,別稱烏魚、財魚、蛇魚等,為鱧科鱧屬淡水魚類,我國各大水系均有分布,生性兇猛,繁殖力強,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水域中其他所有魚類,還能在陸地上滑行,下面一起來看一看黑魚的生活習性吧!
一、營底棲性
黑魚為營底棲性魚類,分布于熱帶的非洲及亞洲等的淡水流域,在我國各地的淡水江河、湖泊、溝塘、池沼中均產,通常棲息于水草叢生、底泥細軟的靜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庫、池塘等水域內,時常潛于水體的底層,以擺動其胸鰭來維持身體平衡。
二、適應性強
黑魚對水體中環境因子的變化適應性強,尤其對缺氧、水溫和不良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當水體缺氧時可將頭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因此即使在少水和無水的潮濕地帶也能生存相當長時間,當溫度范圍為10℃到15℃時黑魚能離開水面存活達3到4天之久。
三、適溫廣泛
黑魚的生存水溫為0~41℃,最適水溫為16~30℃,當春季水溫達到8℃以上時常在水體中上層活動,夏令季節活動于水體的上層,秋季水溫下降到6℃以下時游動緩慢,常潛伏于水深處,冬季水溫接近0℃時則蟄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動。
四、善于跳躍
黑魚具有很強的跳躍能力,當天氣悶熱、下雨漲水時往往會躍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沖擊時也會激起魚躍而逃跑,若其生活的池塘餌料不足時亦會向他池轉移,轉移時其身體似蛇形緩緩向前移動,遷移到其他水域尋找食物。
五、肉食性魚
黑魚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且較為貪食,捕食對象隨魚體大小而異,體長3厘米以下的苗種主食撓足類、枝角類及搖蚊幼蟲等,體長3~8厘米以下的苗種以水生昆蟲的幼蟲、蝌蚪、小蝦、仔魚等為食,體長20厘米以上的成魚則以各種小型魚類(如鯽魚、餐條、赤眼鱒、泥鰍及各種幼魚)和青蛙為捕食對象。
六、捕食習性
黑魚的游動速度較為緩慢,捕食一般不追趕獵物,而是隱藏于水草或其他隱蔽物附近并高度注視四周的動靜,一旦發現有魚類等適口活餌游經附近時便迅速出擊一舉捕獲,其食量大小與水溫有密切的關系,夏季水溫高時相當貪食,攝食量大,當水溫低于12℃時即停止攝食。
七、生性貪食
黑魚生性貪食,攝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體長一半左右的活餌,胃的最大容量可達其體重的60%上下,據解剖一條500克重的黑魚在較短時間內吞食10厘米長的草魚種8尾,同時黑魚還有自相殘殺的習性,能吞食體長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類個體。
八、繁殖習性
黑魚的產卵季節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在華南地區為4月中旬至9月中旬,以5、6月最盛,華中地區為5~7月,以6月較為集中,繁殖水溫為18~30℃,最適水溫為20~25℃,能在池塘、河溝及水庫等水域內自然繁殖,產卵場一般分布在水草茂盛的淺水區,懷卵量、產卵量與親體個體大小有關。
九、營巢產卵
黑魚的產卵方式是營造巢類型,產卵前性成熟的雌雄親魚成對地游動在產卵場地,共同用口御取水草、植物碎片及吐泡沫營筑略呈環形、直徑約0.5~1米、漂浮于水面的魚巢,巢筑成后在風平浪靜的早晨日出前雌、雄魚相互追逐、發情,然后雌魚將卵產于巢上。
十、護幼習性
黑魚有著護幼的習性,產卵后一對親魚或僅雄魚潛伏于魚巢中或巢的附近守護魚卵,不讓別的魚類或蛙類靠近,剛孵出的仔魚側臥于水面輕輕浮動,親魚則守護于仔魚下方,隨著仔魚的發育,親魚的防御活動更為強烈,直至幼苗至40~50毫米時才開始分散營獨立生活。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150712.html發布于 05-18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