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有幾個品種(鯉魚能活多少年)

摘要: 鯉魚是我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因魚鱗上有十字紋理而得名,俗稱鯉拐子、鯉子、毛子等,廣泛分布于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庫等水體中,葷素兼食,餌譜廣泛,下面一起來看一看鯉魚有幾個品...

鯉魚是我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因魚鱗上有十字紋理而得名,俗稱鯉拐子、鯉子、毛子等,廣泛分布于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庫等水體中,葷素兼食,餌譜廣泛,下面一起來看一看鯉魚有幾個品種吧!

一、野生品種

1、華南鯉:華南鯉是常見的野生鯉魚品種,亦稱元江鯉等,廣泛分布于元江水系、珠江水系、海南島等地,體側扁較高,略呈橢圓,因尾鰭下葉呈紅色、偶鰭呈淡紅色故常稱紅尾鯉魚。

2、黑龍江鯉:黑龍江鯉是常見的野生鯉魚品種,體型呈紡錘形,背部灰黑色或黃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帶有近黃色光澤,背、尾鰭灰白色,尾鰭下葉紅色,各鱗片后部有黑色月牙斑。

3、黃河鯉:黃河鯉是常見的野生鯉魚品種,亦稱黃河金翅鯉,體側較扁,腹部較圓,體側鱗片呈金黃色,背部稍暗,腹部較白,臀鰭、尾柄、尾鰭下葉呈橙紅色,胸鰭、腹鰭呈桔黃色。

二、選育品種

1、興國紅鯉:興國紅鯉是常見的選育鯉魚品種,原產于江西省興國縣,20世紀50年代末國內部分省市到興國引種,為區別其他江西地方的紅鯉特將興國引進的紅鯉稱為“興國紅鯉”。

2、荷包紅鯉:荷包紅鯉是常見的選育鯉魚品種,原產于江西省婺源縣,因色澤鮮紅、頭小尾短、背高體寬、腹部肥大、形似荷包而得名,與興國紅鯉、玻璃紅鯉并列為“江西三紅”。

3、德國鏡鯉:德國鏡鯉是常見的選育鯉魚品種,原產于德國(聯邦德國),引入我國后經過黑龍江水產研究所20多年的系統選育,已選育出適于我國大部分地區養殖的德國鏡鯉選育系。

三、雜交品種

1、豐鯉:豐鯉是中科院水生所培育的雜交鯉魚,以興國紅鯉為母本、散鱗鏡鯉為父本通過雜交獲得的雜種一代,事實上豐鯉也是我國最早研究成功并最先在生產上獲得推廣應用的雜交鯉。

2、荷元鯉:荷元鯉是國家水產總局長江水產研究所培育的雜交鯉魚,以荷包紅鯉為母本、華南鯉為父本通過雜交獲得的雜種一代,體型和外觀介于親本之間,但要比母本荷包紅鯉扁一些。

3、三雜交鯉:三雜交鯉是國家水產總局長江水產研究所培育的雜交鯉魚,以荷元鯉(荷包紅鯉為母本、華南鯉為父本雜交獲得的雜種一代)為母本、散鱗鏡鯉為父本雜交而成的三雜交鯉魚。

4、芙蓉鯉:芙蓉鯉是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和湖南鱖魚原種場培育的雜交鯉魚,以散鱗鏡鯉為母本、興國紅鯉為父本通過雜交獲得的雜種一代,體色呈灰黃色,體形側扁,全身鱗片緊密。

四、引進品種

1、蘇聯鱗鯉:蘇聯鱗鯉是我國引進的鯉魚品種,體呈紡錘形,側偏,頭后部隆起,頭較小,口略呈馬蹄形,背部黑灰色,鱗片行次排列整齊,體側銀灰色,腹部白色,背鰭及臀鰭均具硬刺。

2、散鱗鏡鯉:散鱗鏡鯉是我國引進的鯉魚品種,亦稱三道鱗,原產于德國,典型特征是沒有鱗片,體形較粗壯,側扁,頭后背部隆起,頭較小,眼較大,背部呈棕褐色,體側和腹部淺黃色。

3、德國鏡鯉:德國鏡鯉是我國引進的鯉魚品種,原產于德國,經過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的系統選育已選育出德國鏡鯉選育系,選育系最顯著的特點是比原種在抗寒、抗病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鯉魚是最常見的淡水魚類,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庫等水體中,尤其喜歡棲息在水草豐茂且富含腐殖質的水體底層,覓食時會像豬一樣拱食泥土中的腐殖質,下面一起來看一看鯉魚能活多少年吧!

一、壽命論述

鯉魚的壽命很長,在自然條件下可達100多年,人工養殖條件下鯉魚也能活40年以上,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是鯉魚的鱗片上有像樹一樣的“年輪”,疏的圈是夏天長成的,密的圈是冬天長成的,只要數一下就知道鯉魚活了多久。

二、個體大小

鯉魚是常見的大型淡水魚類,一般個體在5~20斤左右,最大個體可達200斤以上,目前捕獲大的鯉魚最大記錄是226斤,但能長到百斤以上的鯉魚只是個例,事實上鯉魚的個體普遍都在20斤以內,極少能看到20斤以上的鯉魚。

三、棲息環境

鯉魚是淡水魚,常單獨或成小群的生活在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水體底層,但季候變化、水溫冷暖、氣壓高低、食物環境等都會影響鯉魚的活動區域,最適宜含鹽量約1~4克/升,最適水溫約20~32℃,最適生長pH值約7.5~8.5。

四、生活習性

1、雜食性:鯉魚是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其中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水生植物的根莖、枝葉、嫩芽、果實等,動物性食物主要有浮游動物、蝦類、螺類、水生昆蟲、魚卵等。

2、底棲性:鯉魚是底棲性魚類,常單獨或成小群的生活在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池塘、湖泊、河流等水體底層,但季候變化、水溫冷暖、氣壓高低、食物環境等都會改變鯉魚的活動區域。

3、變溫性:鯉魚是變溫性魚類,無須消耗能量維持恒定體溫,攝食總量不大,但少吃勤食,最適生存溫度21~27℃,攝食臨界溫度5~30℃,水溫5~30℃都能保持一定的攝食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