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到冬天就容易手腳冰涼(冬天手涼怎么回事)

摘要:  手腳冰涼在冬季常見,主要與血液循環減緩、基礎代謝率降低、末梢血管收縮、氣血不足以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因素有關。1、血液循環減緩:寒冷環境下人體會優先保證核心臟器供血,皮膚...

 

手腳冰涼在冬季常見,主要與血液循環減緩、基礎代謝率降低、末梢血管收縮、氣血不足以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因素有關。

1、血液循環減緩:寒冷環境下人體會優先保證核心臟器供血,皮膚和四肢的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導致手腳血流減少。可通過穿戴保暖手套襪子、避免久坐不動、睡前溫水泡腳等方式改善局部循環。

2、基礎代謝下降:

冬季人體為保存能量會降低基礎代謝率,產熱減少使肢體末端更易發冷。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如魚肉豆類,進行快走或跳繩等中等強度運動,能有效提升代謝水平。

3、末梢血管收縮:

寒冷刺激激活交感神經,引發雷諾現象患者更易出現指端蒼白-青紫-潮紅的異常反應。需避免接觸冷水,使用暖寶寶時注意低溫燙傷風險,癥狀反復需排查結締組織病。

4、氣血不足:

中醫認為陽氣虛弱者推動血液無力,常見于貧血、低血壓人群。當歸生姜羊肉湯等溫補膳食可輔助調理,配合八段錦「兩手托天理三焦」動作促進氣血運行。

5、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減患者因甲狀腺素分泌不足導致產熱障礙,伴隨乏力、體重增加等癥狀。需檢測促甲狀腺激素水平,確診后需遵醫囑補充左甲狀腺素鈉等藥物。

冬季養護需注重整體保暖,飲食可增加核桃、桂圓等溫性食材,避免空腹飲用綠茶等寒涼飲品。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如太極拳,睡前用40℃左右溫水泡腳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長期手腳冰涼伴隨指甲青紫、皮膚潰瘍等癥狀時,需排查外周動脈疾病等器質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