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鯽魚是什么魚(鯽魚和鯉魚雜交的魚叫什么)

摘要: 鯽魚和鯉魚都是最常見的魚類,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其中鯽魚是鯉科鯽屬淡水魚類,俗稱鯽瓜子、月鯽仔、鯽殼魚等,而鯉魚則是鯉科鯉屬淡水魚類,俗稱鯉拐子、鯉子、毛子等,下面來看一看鯉鯽魚...

鯽魚和鯉魚都是最常見的魚類,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其中鯽魚是鯉科鯽屬淡水魚類,俗稱鯽瓜子、月鯽仔、鯽殼魚等,而鯉魚則是鯉科鯉屬淡水魚類,俗稱鯉拐子、鯉子、毛子等,下面來看一看鯉鯽魚是什么魚吧!

一、魚種論述

鯉鯽魚并不是自然繁育的魚種,而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培育出一種四倍體雜交魚種,其中母本是人工復合三倍體鯉魚,這種三倍體鯉魚由2套鯉魚和1套鯽魚的染色體復合而成,在三倍體鯉魚的基礎上疊加1套鯽魚的染色體就形成了四倍體鯉鯽魚。

二、形態特征

鯉鯽魚體呈長橢圓形、側扁,腹緣窄、無棱;頭小、側扁,吻鈍、有胡須,眼側中位,口前位,唇發達,有一對小須突;側線側中位,側線鱗30~32片,背鰭始于體正中央稍前方,臀鰭短,胸鰭側位、低,腹鰭始于背儲始點略前方,尾鰭深叉狀;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各鰭淡黃色。

三、生活習性

1、雜食性:鯉鯽魚是雜食性魚類,動物性食物有枝角類、橈足類、輪蟲、搖蚊幼蟲等,植物性食物有植物的莖、葉、芽、果實、碎屑等,此外硅藻、絲狀藻等也是鯉鯽魚的最愛。

2、底棲性:鯉鯽魚是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0~20米,一年四季除特定的一段時間和特殊的環境外都在水底活動,但氣溫、水溫較高時也會到水體的中下層、中上層游動、覓食。

3、變溫性:鯉鯽魚是變溫性魚類,水溫0℃至32℃都能生存,最適水溫15~20℃,這個范圍內游動活躍、食欲最強、生長最快,水溫低于10℃或高于20℃時活動減少、食欲較差。

四、優良特性

1、生長快速:鯉鯽魚性腺不發育,生長不受性成熟局限,在同等條件下生長速度比普通鯽魚快3~5倍,當年魚苗到年底最大個體可達750克,隔年魚苗到年底最大個體可達1500克。

2、攝食力強:鯉鯽魚是雜食性魚類,兼有濾食水體中浮游生物的習性,比其他鯽魚、鯉魚等品種的餌料利用率高,加之鯉鯽魚無生殖腺的發育,所攝取的營養物質全部用于生長。

3、抗逆性強:鯉鯽魚耐低氧,一般不會因“泛塘”而導致魚苗大量死亡,特別適宜高密度精養,耐低溫,水溫10℃以上即可攝食生長,氣溫偏低的北方地區當年也可養成商品魚。

4、抗病力強:鯉鯽魚對鯽魚、鯉魚常見病蟲害有極強的抵抗力,數據統計表明鯉鯽魚夏花魚種成活率在90%以上,冬片魚種成活率可達98%以上,從未發現大規模感染疾病的現象。

鯽魚和鯉魚都是最常見的淡水魚類,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的淡水中,其中鯽魚是鯉科鯽屬魚類,俗稱鯽瓜子、月鯽仔、鯽殼魚等,而鯉魚則是鯉科鯉屬魚類,俗稱鯉拐子、鯉子、毛子等,下面來看一看鯽魚和鯉魚雜交的魚叫什么吧!

一、魚種論述

鯽魚和鯉魚雜交的魚叫鯉鯽。鯉鯽并不是自然繁育的魚種,而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培育出一種四倍體雜交魚種,其中母本是人工復合三倍體鯉魚,這種三倍體鯉魚由2套鯉魚和1套鯽魚的染色體復合而成,在三倍體鯉魚的基礎上疊加1套鯽魚的染色體就形成了四倍體鯉鯽。

二、形態特征

鯉鯽體呈長橢圓形、側扁,腹緣窄、無棱;頭小、側扁,吻鈍、有胡須,眼側中位,口前位,唇發達,有一對小須突;側線側中位,側線鱗30~32片,背鰭始于體正中央稍前方,臀鰭短,胸鰭側位、低,腹鰭始于背儲始點略前方,尾鰭深叉狀;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各鰭淡黃色。

三、優良特性

鯉鯽具有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和抗病力強、食性廣泛、網捕率高、肉質優良等優良特性,可以在各種淡水中采用多種養殖方式進行養殖,值得注意的是鯉鯽只在餌料來源豐富且有充分保障的水域才能發揮出耐密養、產量高等優點,否則可能不能達到理想的養殖效果。

四、生活習性

1、雜食性:鯉鯽是雜食性淡水魚類,動物性食物有枝角類、橈足類、輪蟲、搖蚊幼蟲等,植物性食物有植物的莖、葉、芽、果實、碎屑等,此外硅藻、絲狀藻等也是鯉鯽的最愛。

2、底棲性:鯉鯽是底棲性淡水魚類,棲息深度0~20米,一年四季除特定的一段時間和特殊的環境外都在水底活動,但氣溫、水溫較高時也會到水體的中下層、中上層游動、覓食。

3、變溫性:鯉鯽是變溫性淡水魚類,水溫0℃至32℃都能生存,最適水溫15~20℃,這個范圍內游動活躍、食欲最強、生長最快,水溫低于10℃或高于20℃時活動減少、食欲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