鳊魚吃什么食物長大的(鳊魚為什么叫武昌魚)

摘要: 鳊魚是我國常見的淡水魚類,別稱長身鳊、油鳊、槎頭鳊等,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常見個體1~2千克,最大個體可達3~5千克,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下面來看一看鳊...

鳊魚是我國常見的淡水魚類,別稱長身鳊、油鳊、槎頭鳊等,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常見個體1~2千克,最大個體可達3~5千克,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下面來看一看鳊魚吃什么食物長大的吧!

一、魚種論述

鳊魚是我國特有的經濟型魚類,別稱長身鳊、油鳊、槎頭鳊等,狹義上的鳊魚主要是指鯉科、鳊屬魚類,廣義上的鳊魚則還包括三角魴(三角鳊)、團頭魴(武昌魚)等魴屬魚類,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長江中下游及附屬湖泊最常見,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二、攝食習性

鳊魚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在自然條件下主要以苦草、輪葉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維管束植物為食,也喜食玉米葉、狗尾草、黑麥草、蘆葦等禾本科植物,還攝食部分植物種子、碎屑和少量浮游動物,人工飼養條件下可投喂蕪萍、浮萍等水生植物及玉米葉、高粱葉、狗尾草、黑麥草等陸生植物。

三、棲息環境

鳊魚是群居性魚類,喜棲息在淤泥底質且長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區,就算是成年大魚也常三五成群的活動,最適水溫20~28℃,攝食臨界溫度11~32℃,只要水溫在11℃以上、32℃以下都能保持一定的攝食積極性,春季到秋季常在湖庫等中大型水域中育肥,秋末冬初游到江河中下游越冬。

四、物種鑒別

1、長春鳊:長春鳊別稱鳊花魚、槎頭鳊、長身鳊等,長得很像武昌魚,但又不是武昌魚,體側扁,呈長菱形,頭后背部隆起,腹棱明顯,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

2、三角魴:三角魴別稱平胸魴、塔鳊、三角鳊等,因頂鰭高聳、頭尖尾長,從側面看近似三角形而得名,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水生昆蟲、魚蝦和軟體動物,為淡水魚類中的珍品。

3、武昌魚:武昌魚學名團頭魴,別稱縮項鳊、平胸鳊等,體高而側扁,菱形,體色呈青灰色,僅自然分布于長江中下游附屬湖泊中,分布范圍窄,天然產量低,適合在靜水中生活。

鳊魚是我國常見的淡水魚類,別稱長身鳊、油鳊、槎頭鳊等,狹義上的鳊魚主要是指鯉科、鳊屬魚類,廣義上的鳊魚則還包括三角魴(三角鳊)、團頭魴(武昌魚)等魴屬魚類,下面來看一看鳊魚為什么叫武昌魚吧!

一、魚種定義

鳊魚是我國特有的經濟型魚類,別稱長身鳊、油鳊、槎頭鳊等,狹義上的鳊魚主要是指鯉科、鳊屬魚類,廣義上的鳊魚則還包括三角魴(三角鳊)、團頭魴(武昌魚)等魴屬魚類,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長江中下游及附屬湖泊最常見,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二、名稱論述

武昌魚的原產地并不是今天的武昌,而是鄂州市,三國時期孫權巡游湖北鄂城,發現城南有座名叫武昌山的小山,以武為昌正合孫權的心意,即將鄂城改為武昌,還發現這里有一種味道鮮美的鳊魚,遂命名為“武昌魚”,后又因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暢游長江后留下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佳句而聞名海內外。

三、產地分布

鳊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經濟魚類,廣泛分布于黑龍江、鴨綠江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閩江、珠江等水系中,常見的有長春鳊、三角魴、武昌魚等,其中長春鳊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各地均有分布,三角魴主要分布在東北、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武昌魚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附屬湖泊中。

四、物種鑒別

1、長春鳊:長春鳊別稱鳊花魚、槎頭鳊、長身鳊等,長得很像武昌魚,但又不是武昌魚,體側扁,呈長菱形,頭后背部隆起,腹棱明顯,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

2、武昌魚:武昌魚學名團頭魴,別稱縮項鳊、平胸鳊等,體高而側扁,菱形,體色呈青灰色,僅自然分布于長江中下游附屬湖泊中,分布范圍窄,天然產量低,適合在靜水中生活。

3、三角魴:三角魴別稱平胸魴、塔鳊、三角鳊等,因頂鰭高聳、頭尖尾長,從側面看近似三角形而得名,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水生昆蟲、魚蝦和軟體動物,為淡水魚類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