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胎盤娩出后持續性出血(某產婦胎盤娩出后持續)

摘要: 產婦胎盤娩出后持續性出血可能由子宮收縮乏力、胎盤殘留、凝血功能障礙、產道損傷、子宮內翻等原因引起,需根據具體原因采取針對性治療。1、子宮收縮乏力:產后子宮肌纖維收縮能力不足是產后出...

產婦胎盤娩出后持續性出血可能由子宮收縮乏力、胎盤殘留、凝血功能障礙、產道損傷、子宮內翻等原因引起,需根據具體原因采取針對性治療。1、子宮收縮乏力:

產后子宮肌纖維收縮能力不足是產后出血最常見原因。胎兒娩出后子宮需通過強直性收縮關閉胎盤剝離面的血竇,若存在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產程延長等情況,子宮肌纖維過度拉伸會導致收縮力減弱。臨床表現為宮底升高、子宮輪廓不清,可通過按摩子宮、使用縮宮素等促進宮縮藥物改善。

2、胎盤殘留:

胎盤小葉或胎膜組織滯留宮腔會影響子宮有效收縮,殘留組織作為異物持續刺激可導致出血不止。常見于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等情況,超聲檢查可見宮腔內異?;芈晥F塊。需行清宮術清除殘留組織,嚴重胎盤植入可能需子宮動脈栓塞或子宮切除術。

3、凝血功能障礙: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盤早剝等可能引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表現為全身多部位出血傾向。實驗室檢查可見血小板減少、纖維蛋白原降低、D-二聚體升高。需及時補充凝血因子、輸注新鮮冰凍血漿,同時處理原發疾病。

4、產道損傷:

急產、巨大兒分娩或手術助產可能導致宮頸裂傷、陰道壁血腫或會陰嚴重撕裂。出血特點為鮮紅色血液持續涌出,與宮縮無關。通過陰道檢查可明確損傷部位,需立即縫合止血,深部血腫需切開引流。

5、子宮內翻:

罕見但危急的并發癥,多因不當牽拉臍帶或按壓宮底導致子宮底部向宮腔凹陷。典型表現為突發劇烈腹痛、休克、陰道口可見暗紅色腫物。需立即手法復位,失敗時需手術復位,同時糾正休克狀態。

產后出血產婦應保持平臥位避免體位性低血壓,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及出血量。早期哺乳可通過刺激乳頭促進縮宮素分泌幫助子宮收縮。飲食宜選擇高鐵高蛋白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等補充失血,避免生冷辛辣刺激。出院后需定期復查血常規觀察貧血恢復情況,出現頭暈心悸等不適及時就醫。產后6周內禁止盆浴及性生活,注意會陰部清潔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