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貧血的治療(類風濕是怎么引起的)
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貧血的治療需針對原發病和貧血共同干預,主要包括抗風濕治療、糾正貧血、營養支持等措施。類風濕關節炎可能因慢性炎癥抑制骨髓造血導致貧血,需通過藥物控制炎癥并補充鐵劑、葉酸等造血原料。
1、抗風濕治療
控制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是改善貧血的基礎。甲氨蝶呤片可抑制免疫異常活化,減輕關節炎癥;來氟米特片能調節免疫功能,延緩骨質破壞。炎癥因子減少后,骨髓造血功能可逐步恢復。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
2、鐵劑補充
缺鐵性貧血常見于長期慢性病患者。琥珀酸亞鐵片可提高血紅蛋白合成效率,多糖鐵復合物膠囊胃腸刺激較小,適合耐受性差者。鐵劑應與維生素C同服促進吸收,避免與鈣劑、抗酸藥同服影響療效。補鐵治療需持續3-6個月直至鐵蛋白恢復正常。
3、促紅細胞生成素
慢性病貧血患者可皮下注射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直接刺激骨髓紅系造血。適用于血紅蛋白低于80g/L的重度貧血,需配合鐵劑使用。治療期間需監測血壓和血栓風險,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頭痛和高血壓。

4、葉酸與維生素B12
巨幼細胞性貧血需補充葉酸片和維生素B12注射液。長期使用甲氨蝶呤的患者易出現葉酸缺乏,每日補充5-10mg葉酸可減輕藥物副作用。維生素B12缺乏多見于胃腸吸收障礙者,肌注給藥可繞過吸收環節直接發揮作用。
5、營養支持
膳食應增加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血紅素鐵的食物,搭配西藍花、柑橘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促進鐵吸收。限制濃茶、咖啡等影響鐵吸收的飲品。貧血嚴重時可短期使用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加強營養補充。

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貧血患者需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避免關節過度負重。日常注意觀察有無心悸、乏力等貧血加重表現,定期復查血常規和鐵代謝指標。冬季注意關節保暖,飲食保證優質蛋白攝入,烹飪時選用鐵制炊具可增加膳食鐵含量。治療期間避免自行調整藥物劑量,出現胃腸道出血或關節腫痛加劇應及時就醫。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157886.html發布于 11-17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