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了解eva動畫(EVA是啥動漫)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3-06-09 719 0條評論
摘要: 黑夜,窗外的霓虹燈閃爍,好像使徒爆炸后留下的十字光柱。在過去的兩個半小時,我看完了《新·福音戰(zhàn)士劇場版:終》,內(nèi)心也經(jīng)歷了一場爆炸。▲《新·福音戰(zhàn)士劇場版:終》海報觀影之前,我已知...

黑夜,窗外的霓虹燈閃爍,好像使徒爆炸后留下的十字光柱。

在過去的兩個半小時,我看完了《新·福音戰(zhàn)士劇場版:終》,內(nèi)心也經(jīng)歷了一場爆炸。

▲《新·福音戰(zhàn)士劇場版:終》海報

觀影之前,我已知曉這是完結(jié)篇。但當真正聽到真嗣說出那句“永別了,所有的EVA”,看到他穿著一身西服,像個普通工薪族一樣手里拎個公文包,我仍然是詫異。

這部橫跨26年之久的作品,竟然,真的結(jié)束了。

尾曲響起,伴隨宇多田光的吟唱,我一個人坐了很久,情緒翻涌。

《終》,是部好作品嗎?

IMDb給了8.3分(10分制),Yahoo映畫給了4.22星(5星制),豆瓣給了9.2分(10分制)。

▲《新·福音戰(zhàn)士劇場版:終》豆瓣評分

但分數(shù),只是對《EVA》系列最蒼白的贊美。

我并不推薦從未接觸過EVA的人貿(mào)然觀看此片,大概率看不懂,也難以與之共情。

但如果你愿意抽出一段時間,去了解它的前世與過往,自行發(fā)掘這個動畫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寶藏,那我只想說:

歡迎入坑。

“為宅不識EVA,閱盡動漫也枉然。”

《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是由GAINAX、龍之子工作室共同制作的日本動畫作品,簡稱《EVA》。作品以發(fā)生了“第二次沖擊”大災害的2015年的世界為舞臺,主要講述了14歲少年少女們操控巨大泛用人形決戰(zhàn)兵器“EVA”,與襲擊第3新東京市的神秘敵人“使徒”之間的戰(zhàn)斗故事。

機器人吃怪獸

至今難忘一個場景。

十幾年前,父親去沈陽出差,時值小學暑假,他把我一起帶去了。在賓館里,我第一次看到了EVA。遼寧臺正放著初號機啃食力天使的橋段。

▲《EVA》劇照

“機器人還能吃怪獸?”這給兒時的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那時的我,多看的是《光能使者》《數(shù)碼寶貝》這種善惡二元論的動畫,EVA里的復雜設定遠遠地超出了我的理解范疇,這一幕成為了我的童年陰影。

再會EVA的時候,就到了大學時代了。

我的專業(yè)是日語,對日本的文藝作品接觸比較多。在動畫領域,EVA幾乎是無法避開的存在。坊間有云,“為宅不識EVA,閱盡動漫也枉然。”我不解為何在動漫作品層出不窮的日本,唯獨EVA能夠被捧至神壇,于是開始“補課”。

▲《EVA》劇照

這一補,算是真正入了坑。

動畫前期,與普通的“打怪物”劇情并沒有什么不同。

14歲的少年碇真嗣,受父親之命駕駛EVA初號機(一種人型戰(zhàn)斗兵器)與一種名叫使徒的怪物戰(zhàn)斗,與他并肩作戰(zhàn)的還有兩位女性駕駛員綾波麗和明日香。他們一邊訓練,一邊成長,來襲的使徒也越來越強。

▲《EVA》的四位主角,左起:綾波麗、明日香、渚薰、碇真嗣

然而隨著故事的展開,觀眾會發(fā)現(xiàn)劇情遠遠不是“打怪升級”那么簡單。

少年們乘坐的不是機器,而是一個穿了機甲的人造人;

使徒不是怪獸,而是另一種與人類同源的生命體;

造EVA的組織,也并非為了人類的延續(xù),而是為了人類的死亡……

▲《EVA:終》劇照

總而言之,EVA勾勒出了一個無比宏大、復雜且深邃的世界。善惡曖昧不明,對錯難以區(qū)分,這種在動漫作品中非常少見的設定,反而讓看膩了“二極管”動漫的觀眾感到了新鮮。

拋開作品中復雜的宗教元素和晦澀的意識流敘事,EVA的故事核心是一個叫“人類補完計劃”的東西。

簡單理解是,人類需要再一次的高等進化,去補足自身的短板。

短板是什么?

導演庵野秀明指的是:人類間的心靈屏障,無法互相理解。

這個設定,已然有巴別塔故事里的神學色彩了。人類操著不同的語言,分散在不同地點,產(chǎn)生分歧與誤解,由此產(chǎn)生的恩怨情仇經(jīng)歷幾個世代而不能消散。

▲《EVA:序》劇照

而如果要進一步理解這個設定,還要回到90年代的日本。

彼時的日本,經(jīng)濟泡沫剛剛破裂,原本的財富大幅縮水,眾多公司和個人背負大額債務,從一個高度景氣的社會急轉(zhuǎn)直下,經(jīng)濟活動急劇萎縮。

屋漏偏逢連夜雨,發(fā)生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重創(chuàng)日本。這場自關東大地震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都市直下型地震,造成的損失約10兆日元,超過當年日本總GDP的1%。

物質(zhì)層面的衰變,進一步影響到人的心理層面。

▲《EVA》的核心設定,AT(絕對領域)力場,是人們出于害怕,恐懼他人看待自己而在自己周圍豎立的墻

我有個“85后”的日本朋友,他和我說,“記憶中兒時在新聞里就沒有聽過好消息,全是負面的。”

當人無法憑借自身能力去解決問題時,就會求助外界力量了。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末日論、救世論等具有宗教神秘色彩的言論在日本橫行。臭名昭著的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即是當時的邪教團體“奧姆真理教”造成的。

天災、衰退、人禍……社會失去共識,不信感漂浮在人與人之間。生活中的絕望遠遠大于希望,這是當時日本社會的日常。

▲《EVA》里的卡拉巴生命之樹,記載于《舊約》

了解了這些,再來看EVA里的宗教元素,人類補完計劃,世界末日等設定,你就會發(fā)現(xiàn),EVA只是把1995年的故事搬到了二十年后的“虛構(gòu)廢土”上罷了。

披著浪漫機甲外衣,內(nèi)核頗具現(xiàn)實批判主義色彩,這是前所未有的動畫表現(xiàn)形式。

也正因為如此,開創(chuàng)歷史的EVA逐漸被捧上了神壇。

作者已死

結(jié)構(gòu)主義學者羅蘭巴特,有一個“作者已死”的觀點在文藝圈里久負盛名。

“當作品完成之際,作者就已經(jīng)死亡,文化創(chuàng)發(fā)工作是讀者的權(quán)利。”

庵野秀明對這句話的理解,應該很深。

▲《EVA》導演庵野秀明

成為社會現(xiàn)象的EVA,受到了觀眾的追捧。它晦澀難懂的元素,反而成為了觀眾們饒有興趣自主研究的部分。市面上也出現(xiàn)了大量有關EVA的解讀,EVA“曖昧務虛”的作品風格,反而給讀者留下了充足的二次創(chuàng)作空間。

這樣的結(jié)果是,有些觀眾甚至比庵野秀明本人“更了解”EVA。

EVA圈子內(nèi)有一句經(jīng)典的話可以為證——庵野秀明就是個畫動畫的,他懂個錘子的EVA。

▲庵野秀明在紀錄片《庵野秀明的1214日》中與《EVA:終》的真嗣鏡頭神似

看似滑稽和諷刺,但實際上是一些觀眾的確是這么想的。

而這件事,在庵野秀明收到觀眾的死亡威脅之時達到高潮。

1995年版的EVA,受制于經(jīng)費和工期原因,作品后半段留有不少遺憾。尤其是最后兩集,幾乎成了大量蒙太奇手法堆積而成的產(chǎn)物,沒有戰(zhàn)斗畫面,只有自我剖析的類似于意識流小說的文本誦讀。

利用有限的經(jīng)費和工期,將錯綜復雜的劇情元素糅合到一塊,也符合了EVA的調(diào)調(diào),庵野實際上花了不少功夫。

但這種動畫表現(xiàn),也讓不少觀眾詬病為“精神污染”。

▲《EVA》劇照

部分愛之深,痛之切的觀眾們恨庵野毀了自己的“寶物”,陸續(xù)有人向庵野寄威脅信,揚言要殺了他。

要注意的是,在當時的日本,這可不是如今常見的“要給編輯寄刀片”的玩笑話。

90年代初,日本剛發(fā)生了聳人聽聞的“宮崎勤事件”,殺害并食用了4名女童的宮崎勤,正是一位喜愛動漫的宅男,社會上對御宅族的警惕空前高漲。

原作的遺憾與粉絲的不滿,成為了庵野秀明的心結(jié),他患上了抑郁癥,變得逐漸脫社會化,不止一次想輕生。

▲獨自苦惱著劇本和構(gòu)圖的庵野秀明

因為EVA而名利雙收,因為EVA而精神崩潰,庵野的這件事也被稱為“EVA的詛咒”。

后來是宮崎駿工作室的老朋友拉了他一把,邀請他繼續(xù)創(chuàng)作。果不其然,創(chuàng)作者的病還是要靠“創(chuàng)作”本身去治療,庵野秀明逐漸好轉(zhuǎn)。

拍特攝片、拍真人片、拍動畫片,庵野秀明作品不斷,但卻再未超越EVA。

用他在紀錄片《行家本色》的話來說就是,“拍什么都像是在拍EVA”。

▲紀錄片《行家本色 庵野秀明特別篇》劇照

庵野秀明說,EVA的各個故事和各個人物,幾乎全部來自于他的生活,這是他付出精力最多的作品系列。

是的,如果你了解庵野秀明本人,動畫里的人物和設定都能找到他人生的影子。

▲紀錄片《庵野秀明的1214日》劇照

碇司令補完人類的野心像極了庵野秀明那憤世的瘸腿父親;碇司令的孤僻治學又和他自己如出一轍;碇真嗣的怯懦與明日香的渴望被認可,是庵野秀明少年時期的心路歷程;而綾波麗的包容與忍耐,是他對于理想女性的描繪。

缺了結(jié)尾,沒有完結(jié)的EVA不止是觀眾的遺憾,也是庵野秀明努力了十多年也未能邁過的一道坎。

終于在2006年,他決定重拍EVA。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了一圈,庵野秀明再次回到了EVA的原點。

與自己和解

重拍的第一部劇場版叫《序》。

如果仔細對比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它幾乎是對TV版1-6集的復刻。雖然一幀畫面都沒有重復原畫,但是劇情和分鏡與原作差別不大。

情況到了第二部有了變化。

第二部叫《破》,聽名字就有種“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的感覺。第二部劇情變了很多,比如增加了叫真希波的新駕駛員,明日香取代了鈴原東治成為了犧牲角色……

第二部的改編在觀眾心里褒大于貶。雖說多出了一個“情敵”,人氣女性角色幾近犧牲,但不得不承認,毀CP的震撼力要比毀同學的高得多。

“重拍怎么拍,其實當初想的并不是很明白。”EVA新劇場版的導演鶴卷和哉說道。

看紀錄片《庵野秀明的1214日》時,你會發(fā)現(xiàn)EVA的裁量權(quán)只在庵野秀明本人。即便已經(jīng)定好了劇本,也圍繞劇本拍攝了大量的鏡頭,如果他不滿意,一切都要推倒重來。

▲紀錄片《庵野秀明的1214日》劇照

至于滿意與否的標準,不光旁人很難懂,他自己似乎也不甚清楚。現(xiàn)實中,他時常是那種不置可否,沉默寡言的狀態(tài),團隊其他人表達時他很少發(fā)表意見,你甚至難以判斷他是否有在聽。

或許是他這種看似吊兒郎當?shù)膽B(tài)度,坊間把他稱為“痞子”。

但以我的理解,正因為這部作品的份量太重,所以他才步步謹慎,以至于不到最后之時他并不愿意確定下來。

▲員工在活躍氣氛時,庵野秀明在一旁沉默寡言

果不其然,在deadline臨近之時,他推倒了團隊之前的安排。一個人鉆進工作室中,花了近一個月時間,重寫了劇本,把分鏡重新來過。

宮崎駿曾評價庵野秀明,“是一邊流血一邊創(chuàng)作的人”。

其妻子安野夢洋子也說,庵野秀明為了作品,幾乎放棄了生活。

庵野秀明這種臨時推倒、全盤重制的方式,既壓迫他人,也在逼迫自己。如果不是真正愛EVA的人,估計很難與他合作。

▲員工坦言被否定的東西尸橫遍野,最后正確的東西是用尸體堆出來的

但對他本人而言,這份作品是一場橫跨二十年的和解。

這部傾注了他半個人生的作品,他的名與利、生與死,都與之相連。他愿意做個了斷,而不是拖拖拉拉地做“永不完結(jié)的圈錢戰(zhàn)士”,這件事本身就值得尊敬。

回到完結(jié)篇《終》。

坦白說,我看這部影片的時候,仍沒有完全明白影片里的隱喻。或者說,作品寫意化的表達,原本就會引起多重解讀,但這并不妨礙我享受EVA的最后時光。

和一位老朋友的告別演講一樣,我只是看一看他的樣子,聽一聽他的聲音,知道他過得好,我就滿足了。

作為承載了幾代人青春的作品,我覺得《終》也完成了它的角色,它讓動畫里的人,碇司令、美里、明日香、碇真嗣等人最終都成長了,也與自身和解了。

▲《EVA:終》劇照

眼下,越是被捧為“神作”的作品,作者越是吝嗇給與Happy Ending。能讓庵野最終給出這樣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超越自己曾因為這部作品遭受的痛楚與傷害,走出擰巴的狀態(tài),這也是一個奇跡了。

青春激揚,少年要成神話。

青春散場,少年已成中年。

EVA里的故事,和每個人年少時經(jīng)歷的自卑、逃避、成長與和解,沒有什么不同。

以上就是億都購小編整理的關于更加了解eva動畫及EVA是啥動漫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