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新增一例鼠疫確診病例
近日蒙古國新增一例鼠疫確診病例登錄了熱搜,也是在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那么很多小伙伴可能還不清楚具體的情況如何,小編也是在網上查閱了一些信息,那么接下來就分享給大家來了解下蒙古國新增一例鼠疫確診病例具體的情況吧
蒙古國新增一例鼠疫確診病例
蒙古國國家人畜共患病研究中心5日證實,扎布汗省一家醫院3日收治的一例疑似鼠疫病例被正式確診。該機構在聲明中說,這名患者目前處于危急狀態。扎布汗省有關方面表示,目前發生鼠疫地區的學校、幼兒園暫停上課,餐飲業等行業也暫停營業。
扎布汗省政府辦公廳4日發布通報說,托孫臣格勒縣一名38歲居民食用旱獺肉后,出現高燒和腺體腫脹癥狀,3日被當地醫院診斷為疑似鼠疫病例并收治,同時與其有過密切接觸的25人全部接受隔離觀察。
今年以來,蒙古國共報告18例疑似鼠疫病例,包括5日通報這例在內,累計5例確診。其中,8月中旬科布多省一名42歲男子和7月中旬戈壁阿爾泰省一名15歲少年均死于鼠疫。
鼠疫是一種細菌性傳染病,常由寄生在老鼠、旱獺等嚙齒動物身上的跳蚤傳播,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等特點,臨床上可分為腺鼠疫、肺鼠疫等不同類型。
蒙古國鼠疫對我國的影響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這個消息后都要驚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了。確實是這樣,目前新型還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肆虐,又出現新的傳染病又怎會不讓人驚慌呢?不過說實在的,對于該事大家一定要重視,但也不必過于慌亂。
首先來說,經歷了抗擊新冠病毒的戰役之后,國民對于傳染病防控的意識普遍都在提高。而且雖然我們付出了巨大犧牲,但也從成功戰勝新冠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國內無論是醫療水平還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實,人類對鼠疫并不陌生了,歷史上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都曾經爆發過大規模的鼠疫,發生在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就是鼠疫的一種,當時造成了全歐洲幾乎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所以說鼠疫還是相當可怕的。不過畢竟那是幾百年前的事情了,以現在的醫療衛生條件來抗擊鼠疫還是大有勝算的。
另外,新冠之外的其它疾病其實在這幾個月也一直沒有停止騷擾過人類,美國的流感自不必說,3月份印度北部也遭受著豬流感的侵襲,可以說傳染病與人類共存已經成了人類社會的常態。況且這例病人產生于境外,各國嚴密管控邊境的當下外來鼠疫病例還不能對我們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影響。
拒食野生動物是良藥
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病例受感染的原因也是因為食用野生動物,這與新冠出現的原因如出一轍,這也再次警示我們,不要再非法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了,一時的口舌之快和全人類的生命安全哪個更重要呢?所以那些有不良嗜好的人們應該趁現在好好反思自己了,不要因為一時糊涂又傳染上什么致命的病毒。
當然,不管怎么說,對蒙古國出現的這期鼠疫病例我們都應該足夠重視,而我們作為普通公民,現在能做的就是堅決不食野味,不給國家添亂,你覺得呢?
世衛組織:中國與蒙古國確診的鼠疫病例危險性不高
7月7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在記者會上表示,世衛組織認為中國和蒙古國記錄到的鼠疫病例危險性不高,但正在監控局勢發展。
她說:“我們目前正在與中國和蒙古國有關部門協調監控疫情發展。我們認為,目前風險不高,但我們正在密切監控局勢發展。”
據此前報道,中國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一名牧民確診感染鼠疫。此外,在蒙古國西部接壤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的地區也發現了鼠疫病例,兩人感染。俄羅斯駐蒙古國大使館表示,蒙古國政府已采取必要措施,沒有必要擔心。
延伸閱讀:鼠疫的傳播
1、傳染源
為感染動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動物常見有嚙齒類動物和野生食肉動物,如灰旱獺、紅旱獺、喜馬拉雅旱獺和長尾黃鼠等。
2、傳播途徑
1)蚤叮咬的傳播方式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剝取染疫旱獺皮或剝食其它染疫動物,此類傳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
2)人-人傳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觸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經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種方式感染的主要為肺鼠疫。
3、易感人群
人對鼠疫普遍易感。疫區從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獵殺、剝食旱獺的獵人、牧民接觸染疫動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怎么預防鼠疫傳染
日常的預防措施主要是減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盡量減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具體方法如下:
1、減少活動區域
避免到疫區旅游或活動,避免接觸嚙齒動物(如:鼠類、旱獺);
2、避免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
與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觸時,盡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觸距離,并戴口罩,勤洗手;
3、采取防蟲措施
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驅蟲制劑,常用驅蚊劑一般都可以驅趕跳蚤;
4、如果曾去過疫區,應持續2周自測體溫
如果突然出現發熱、寒戰、淋巴結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癥狀,應當立即就醫并告知醫生疫區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好。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29836.html發布于 2023-07-07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