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魁楊梅的產地在哪個省
東魁楊梅的主產地為浙江省杭州市、諸暨市、臺州市、麗水市、文成縣、仙居縣等地方。東魁楊梅原產于浙江黃巖區江口街道東岙村,該品種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被栽植,1980年獲得推廣。東魁楊梅的單果重可達到20-25克,果汁含量達到74%,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楊梅品種。上世紀70年代浙江農業大學的教授將其定名為“東魁”,取“東方之魁”之意。
浙江省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折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據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結果,浙江土地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10%,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浙江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在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前提下,以民營經濟的發展帶動經濟的起飛,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浙江經濟”,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連續21年位居中國第一。浙江與江蘇、安徽、上海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東魁楊梅栽培方法
1、定植
秋冬季都可種植,以2月下旬至3月中旬栽植最佳。種植穴長寬均為80厘米左右、深60厘米左右,每穴施堆肥50-100公斤或家禽畜禽糞30公斤,或菜餅、豆餅5公斤,每畝種植30-35株。定植后做好定干工作,即在主干上25-30厘米處飽滿芽以上剪短。
2、施肥
幼樹施肥。9-10月間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進口復合肥100-150克;到第二年6月、第三年1月各施肥1次,用量逐年適當增加;從第四年開始,樹冠初步形成后,采用結果樹的施肥方法。結果樹施肥。一年中施3次肥,第一次花前肥,在2月開花前施;第二次為壯果肥,在硬核期結束、果實開始迅速肥大時施;第三次為采后肥,在7月上中旬果實采后施。株產量50公斤以上的樹,每株全年施餅肥2-3公斤或廄肥50公斤左右。同時要注意果樹產果大小年,大年花前施肥,小年施肥要待果大豆大時才施。采用盤穴狀(幼樹)和環溝狀施肥(成年樹)。
3、整形修剪
東魁楊梅自然樹形是圓頭形或扁圓形。定植后在主干高60-70厘米處短截并選主干上生長壯實,分布均勻的3-4個芽為主枝,各主枝間距保持在15-20厘米,開張角度45-60度,努力培養成"一干三主枝"的變則主干型。樹冠形成后要有效控制秋梢和晚秋梢的生長。樹冠長到2米以上高時要壓頂,使其保持在3米左右。
過長枝要摘心和斷枝,密集、細弱和過旺分枝要適當疏刪。進入結果期,總的要求樹冠上、下、內、外枝條分布均勻,通風透光。
冬剪在12月底進行為最佳,有利于枝組的更新和提高抗病能力。一般采用“平剪梢”的辦法。此法簡便易行,剪后枝條分布均勻,易形成新的結果枝組。必須剪除病蟲枝、下垂枝、交叉枝和衰弱枝,以改善枝間通風透光條件,使樹冠形成傘形或平面狀。
4、病蟲害防治
楊梅的病蟲害相對其他果樹來講較少,根據我們的觀察,主要是避債蛾,但到目前為止,尚不構成危害。
5、采摘
楊梅一般6月上旬~7月上下成熟,果實成熟后極易腐爛和落果,要及時采摘。并注意輕采、輕放、輕挑,同時進行果實分級。采收時間以清晨或傍晚為宜,下雨或雨后初晴,不宜采收,否則果實水分多,容易腐爛。同時果實采摘后進入冷庫預冷,然后進行包裝。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38160.html發布于 2023-09-09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