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跟肯德基的故事(馬云買下肯德基)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3-09-21 492 0條評論
摘要: 第1位網友觀點:  美團的力量。  買買買,不停地買。  擴張擴張擴張,不能停下擴張的腳步。  2018年投11家。  2019年投4家。  2020年投10家。  2021年投1...

第1位網友觀點:

  美團的力量。

  買買買,不停地買。

  擴張擴張擴張,不能停下擴張的腳步。

  2018年投11家。

  2019年投4家。

  2020年投10家。

  2021年投19家。

  馬云買肯德基的段子終有一天會用到王興的身上。

第2位網友觀點:

  沉默已久的馬云眼光確實毒辣,有人不屑一顧,有人眉頭緊鎖!馬云對新零售垂涎已久,不止一次說傳統行業才是未來,互聯網不管多么亮麗也無法打敗實體,但需要轉變方法,固守過去認知必然是一敗涂地,因為他們不懂商業模式,不懂得數字化結合的時機,仔細看到后面,你會有不同的見解。

  馬云曾大手一揮,巨資拿下國內肯德基,很多人嘲笑馬云不行了,放著好好的企業不做去賣漢堡,那東西利潤能有多高,這樣的認知太膚淺了,原因是馬云看到了未來的趨勢,傳統實體需求從來沒有減少,市場新的風口沒有消失,這也是蒸蒸日上的事業合伙人!

  還有像做家居的宜家,線下門店遍布國內,一年130億賺得盆滿缽滿,同樣是家居店很多已經倒閉。有意思的是宜家在出口賣1塊錢的冰淇淋,這個用意何在?或者有人會說這個價連成本都不夠,真相卻是這個冰淇淋每年賣出千萬只,顧客感覺很值得。宜家的冰淇淋這樣做是為了什么,具體是怎么做的?

  其實這就是行業里常說的單品思維,宜家冰淇淋這么做目的是海量引流,據數據顯示,有20%的顧客居然喜歡在門口買冰淇淋,簡單直接告訴顧客便宜的標記,順便讓吸引潛在消費者。

  你看,就一塊錢的冰淇淋就潛移默化奠定顧客心智,低價的產品讓你相信宜家東西很便宜。但事實宜家門店跨界賣,靠的不是冰淇淋,重在消費人群龐大,先把顧客圈進來,然后通過后端產品鏈掙錢。

  可能會有很多老板說,我的門店利潤很低,團隊規模也不大,不能像這些大企業財大氣粗,那么有沒有低成本的方法為我所用呢?確實有辦法!

  同樣的套路,馬云花重資買下肯德基,他是怎么做的?看完你就眼前一亮!

  第一,低價爆品吸引人氣,打造性價比留住顧客

  像肯德基的炸雞、漢堡是掙不了錢的,利潤太低支撐不了上萬家門店,但是炸雞生產時間短,還有小孩的消費群體,原因是門店的利潤屬于合伙人,用分錢的噱頭,以此來吸引外界的合伙人,達到門店裂變,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所以,肯德基炸雞漢堡就不是用來掙錢的,而是圈加盟商,把門店的利潤分給他。不過分紅也是有條件的,需要達成業績考核,驅使店長全心經營好門店。

  第二,原料供應鏈、門店合伙

  肯德基之所以有底氣把門店經營到盈利,原因是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機制,把門店的選址、員工培養、位置擺放等一系列都有完整的流程。

  如此下來,哪怕是新店長也能在短時間內上手,不用從零開始摸索,風險會大大降低。做到所有環節流程化,整個門店煥然一新。

  海底撈店長制也是效仿合伙制的,市值一度達到4000億,光是員工幾千名,就把同為做火鍋的按在地上摩擦,不少排名靠前的店長年入100萬。

  而到了這個時代還有門店依靠價差掙錢,殊不知技術更迭,市場價格越來越透明,自然也會失去市場份額,結果生意也就黃了。

  這就和“峰終定理”一樣的道理,門店再多的產品在顧客眼里只有兩種印象,一種是門店體驗,另一種是員工體驗;盡管是宜家的商場很復雜,買一件家具就得走完整個商場,顧客一樣不厭其煩地走完整個商場。

  除開肯德基、宜家,也有百果園、華為工會、喜家德等企業一樣使用合伙機制!

  事實上,線上獲客難是所有行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不過依然有傳統行業轉型成功的案例,他們紛紛擁抱新的商業模式,提高自身認知,在競爭上如魚得水。

  傳統行業想要破局,不妨試試《企業激勵機制設計》模式,現在購買贈送企業管理協議,架構與回購機制、企業合伙人分紅協議、投票委托權協議等

  因為合伙制的巧妙之處不同于薪酬,不僅減輕門店的成本壓力,還能激勵人才,使其能動性更高,約束團隊氛圍。

  時至今日,沒有一家企業高薪是靠薪酬的,就是怕高薪“打水漂”,留住的基本是庸才,所以這就是為什么老板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認知,才能通過機制留住人才!

  不知如何下手,點擊下面鏈接,即可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