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是什么意思(臨床醫學類專業深度解讀)
一、專業解析
1、什么是臨床醫學
“臨床”即“親臨病床”之意,臨床醫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后,提高臨床治療水平,促進人體健康的科學。它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從整體出發結合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病理過程,進而確定診斷,通過預防和治療以最大程度上減弱疾病、減輕病人痛苦、恢復病人健康、保護勞動力。臨床醫學是直接面對疾病、病人,對病人直接實施治療的科學。
2、臨床醫學類包含哪些專業
臨床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較早。隨著社會發展,人類認識領域不斷拓展,同時伴隨著科技進步,學科研究方向不斷分化,臨床醫學逐步派生出內科學、老年醫學、神經病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臨床檢驗診斷學、護理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運動醫學、麻醉學、急診醫學等專業。
現在已經形成了醫學門類下極其重要的一個學科類別,與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組成醫學門類的三大支柱,支撐醫學門類所有學科。根據教育部最新本科專業分類,此類專業包含臨床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眼視光醫學、精神醫學、放射醫學、兒科學等7個本科專業。除臨床醫學專業屬于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外,其他6個均屬于國家特設控制布點專業。隨著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臨床醫學類專業高等教育情況也備受社會和考生廣泛關注。
臨床醫學類專業的畢業生大多會在各級醫院從事臨床工作,也就是醫院中各科室直接面向廣大患者進行診治的醫生。還有部分畢業生進入醫學教育、醫療保健、醫學研究機構,如高等院校、防疫站、疾控中心、研究所等。
3、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臨床醫學類專業培養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具有良好人文、科學、職業素養和創新精神,且具有初步臨床工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進一步深造基礎,能從事安全有效的醫療實踐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該類專業學生畢業時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工作一年后需通過執業醫師考試獲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并獲得行醫資格,之后可逐級獲得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等衛生技術系列職稱,同時在高校任教并具有教師資格的還可獲得講師、副教授、教授等教師系列職稱。
自2015年開始,衛生部大力推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要求臨床醫學類本科畢業生需參加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在規培期內獲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后方可上崗。
開設的課程主要包括通識教育課(公共基礎課)、(醫學)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實習等五部分。核心課程包括高等數學、醫用物理學、醫用化學、人體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臨床診斷學、醫學心理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以及各專業的特色課程。各院校根據開設專業、培養要求、培養年限不同,課程設置有所差異。在專業實習方面,各校均安排學生在三甲以上的醫院實習一年以上。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39985.html發布于 2023-09-26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