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是什么意思(支那一詞到底是什么意思 )
中華在域外得名為“支那”,是一個沿襲至今的古稱。大多數人認為,中國得稱“支那”主要是因為瓷器“china”的外語發音,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其真實的含義為何?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利瑪竇
早在16世紀,西方人對“支那”一詞就已經進行了探討。1584年9月13日,入華的耶穌會士利瑪竇就在一封公開發表的信中指出:“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帝國,雖然中國現在叫大明,但實際上中國應稱之為秦。即使朝代更替,這都沒有關系。”
17世紀中期,耶穌會士安文思從語言發音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為中國人的最先語音“支那”是從古印度開始傳播的,語音為“離孟加拉國不遠的四川人”,而秦這個詞的發音必須從齒間發出(塞擦音),印度人無法發出秦(Cn)這個音節,因此轉而念成了“China”,也就是支那。
中國龍
1911年,印度孔雀王朝(約公元前320年—前315年)即位的月護王的侍臣撰寫的梵文碑記被發現。在這塊碑文上,出現了“支那”一詞。由此證明了,支那早在孔雀王朝時期就已經出現,并且在近代被西方人所知。
孔雀王朝石碑的發現證明了兩個問題,一是早在公元前300年,印度就已經以“支那”稱呼中國,二是“支那”是秦的發音,從時間來看這個“秦”應該是秦國,而非秦朝。
孔雀王朝
如此說來,支那一詞最先被印度傳出,隨后才傳播到世界各地了?事實上,事情并非如此簡單。
迄今為止的中西方古籍上,最先稱中國為“支那”的,都源于古印度的梵文。那么,“支那”一詞是否就是因為中國與古印度的貿易往來,才使得這個稱呼傳播到了印度?
蜀身毒道
事實上,由于高山阻隔,中國與古印度的貿易往來遠不如絲綢之路的西域各國。公元前125年,漢武帝讓張騫勘察從川滇進入印度的捷徑時,張騫回稟中國通往印度的通道僅有兩小條。
兩條小道,一為蜀身毒道,二為無名商道,兩條小道都不能進行大規模通商,而且此時進行通商也該稱中國為“漢”,而非是秦,因此“支那”一詞的傳播應該別有他途。
蜀身毒道
真正將“支那”一詞傳出的,其實是中華的古老民族——匈奴。
匈奴族由來已久,商周時期的鬼方、周代的犬戎、赤狄、白狄都與匈奴有著極大的淵源。匈奴在我國北方存在長達700余年,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秦國的始祖非子居住在與犬戎交界的地方,經常與北方游牧民族進行馬匹交換,以善養馬得名,周孝王于是將他封在了“秦”地(今甘肅張家川)。
秦始皇
公元前781年,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死。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開始立國。
秦國立國后開始了與犬戎、狄、匈奴的戰爭,秦穆公時期,秦國打敗西戎,稱霸西方,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孝公繼位后,任用商鞅變法,使得秦國迅速強大,不斷向東方征戰,成為戰國七雄。秦始皇時,秦國統一六國,完成大一統,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42686.html發布于 2023-10-15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