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縣屬于哪個市(襄城縣跟襄縣是不是一個地方)
襄城縣之于平頂山和許昌,就好比是一個“旺夫”的美女, 嫁給誰誰興旺。1986年至1997年歸平頂山的十年里,平頂山市經濟全省排名前五。現在歸許昌了,許昌的經濟在全省排名前五。你們說襄城縣是不是“旺夫”啊?
襄城縣如若現在劃歸平頂山市,平頂山市射經濟絕對能回到前五。還有當年如果襄城縣不劃歸許昌,平頂山的新城區還會存在嗎?神馬工業園還會建在葉縣嗎?一切都是假設。交通發達的襄城縣完全能彌補平頂山市交通閉塞的環境。
今天,我就把“旺夫”的襄城縣給大家介紹下。
襄城縣面積897平方公里,耕地82萬畝。轄十里鋪、汾陳、庫莊、雙廟、范湖、姜莊、丁營、茨溝、山頭店、湛北、城關、潁橋回族、王洛、潁陽、麥嶺、紫云16個鄉鎮,441個村(居)委會,935個自然村(含兩個片村),44條街道。回、滿、藏、維吾爾、壯等十個兄弟民族占2.2%。
襄城縣屬黃淮洪積沖積平原。縣境以馬棚山(界山)為最高,海拔462.7米。中東部為平原,最低海拔64.5米。有北汝河、潁河兩條較大過境河,另有文化、馬拉、運糧河等14條季節河流。
襄城縣是我國三大烤煙發源地之一。1958年8月7日,毛澤東主席親臨視察,贊譽“你們這里成了煙葉王國了”。
襄城,春秋時為“氾”地、屬鄭。公元前540年楚靈王筑新城,以公元前636年周襄王避叔帶之難居此,取名襄城。秦置襄城縣,王蟒新時改“襄城”為“相城”,東漢初恢復原名至今。之后隸屬多變,至民國年間屬河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1947年12月12日襄城解放,1948年建政,1949年7月12日隸許昌地區專員公署。1986年2月18日劃歸平頂山市轄,1997年9月劃歸許昌世轄。
城關鎮,民國年間曾名中山鎮,1947年12月解放,1948年成立城關區。1950年9月14日設置城關鎮。1958年為紀念毛澤東主席視察襄城縣改名“八七人民公社”,1961年復置城關鎮,1969年易名“八七鎮”,1971年恢復城關鎮名稱。縣城古城墻和座落于利民西街的文廟及奎壁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里鋪鄉:十里鋪鄉種煙面積在萬畝以上,上等煙比例全縣第一。魯渡、侯村、鮑坡、余莊等村盛產桑杈,年產約五萬把。青冢寺和紙段莊“龍山”文化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聞名的群發蔬菜批發市場位于鄭南公路東側的馬園村。1958年8月7日,毛澤東主席親臨該鄉小張莊村視察,村西建有紀念館。
王洛鎮:1958年成立王洛公社,1966年更名紅衛公社,1971年恢復原名,1984年改鄉,1994年11月15日,撤鄉建鎮。轄區西部、西北部多崗丘,有八十崗、鳳陽崗、云峰崗等,均內南北走向。馬黃河、新范河縱穿全境。
汾陳鄉:1965年由潁橋、王洛兩公社各分出部分大隊成立汾陳公社,因公社機關駐汾陳得名。1966年更名興無公社,1971年恢復原名。1973年公社機關遷駐范莊仍沿原名,1984年改鄉。1997年鄉政府遷駐汾陳。境內有小型崗丘三個,最高海拔99.8米,崗地面積約占80%。上海濃香型千畝煙方,中美菲.莫基地2000畝煙方全省聞名。運糧河、文化河流過轄境。古跡有汾丘城遺址、八土冢、王夢寺等。

庫莊鄉:1958年成立關帝廟公社(因駐關帝廟得名),1961年撤銷關帝廟公社,歸屬潁橋區。1965年恢復關帝廟公社,1966年更名紅光公社,1971年恢復原名。1972年,公社機關遷至現址。1982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更名為庫莊公社,1984年改鄉。靈樹崗海拔89.8米。文化河、新范河流經鄉境。

潁陽鎮:1958年成立穎橋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東方紅公社,1971年恢復原名。1984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潁陽鄉(析出穎橋南街等五個村委會,成立潁橋回族鄉)。1994年11月15日,撤鄉建鎮。潁河橫穿該鎮。西漢穎陽縣故城和東漢四侯冢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42720.html發布于 2023-10-15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