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招聘運營崗位中你會遇到的8種大坑?應對方法讓你避開
企業主在招聘阿里運營這個崗位的過程中,會遇到下面這些坑(其實真心希望你不要遇到這些坑)
1.抓個啥都不懂的小白頂崗,浪費時間浪費錢;
2.從渠道代運營里面挖了個運營出來寄予厚望,落地成盒;
3.從淘寶天貓C端運營里找個人來玩阿里B端,水土不服;
4.大批庫存備貨壓手上賣不出去
5.運營跟公司鬧崩了,離職后各種搞事情
6.運營磨洋工混日子
7.運營灌虛假數據讓老板懷疑人生
8.間諜式運營,帶著客戶另起爐灶單干
天字1號坑:
抓個啥都不懂的小白頂崗,浪費時間浪費錢;
成因:
老板只是想試水一下阿里這個平臺,不想過多投入,想著有效果再進行追加投資,沒效果及時止損,于是就隨便抓個應屆生/業務員來來頂崗,然后寄希望于這個啥都不懂的小白,花0.3W底薪就能給自己創造30W的利潤;最后浪費自己公司發展機會,浪費這小白的青春時間;
踩坑價:
金錢:底薪3000元/月+社保1100元/月+平臺費用6688元/年≈5.5W/年;
失敗率:
此種小白運營失敗概率為99%,還有1%成長起來之后跳槽去別家了。
應對方法:
1.老板犯錯要立正,老板需要擺正態度,種什么樹結什么果,運營不是變魔術的,你拿3000的運營來糊弄平臺,平臺就拿零業績糊弄你。
2.運營不懂就要問,把自己家的小白運營拿去培訓學習
3.換段位高的運營,重新組建電商團隊(換高段位運營也會有一些坑,詳細請見下方我們接著捋)
4.老板要真不想操心那就及時止損,連試水都不要試了,直接關店大吉
地字2號坑:
從渠道代運營里面挖了個運營出來寄予厚望,落地成盒;
成因:
招了個從渠道代運營出來的面霸運營,平臺規則說起來頭頭是道,實操能力基本沒有,入職前老板已經做好了店鋪起飛的白日夢,入職后慘遭現實毒打,備招美工請客服組團隊,搞詳情補數據沖推廣費,一通猛砸猛打,業績卻穩如老狗每個月都在五位數徘徊;
傳統企業老板,手頭公司經營得不錯,但是一直沒接觸線上,電商大環境下想搭一搭便車,不怎么缺錢,迷信官方力量,更相信專業的力量,于是直接從渠道商或者代運營公司挖來操盤手進行運營,但實際上這些從代運營渠道商里面出來的運營,你讓他說平臺規則他能跟你講得頭頭是道,一讓實際去做產品卻落地成盒,本質的問題還是出在B2B做的是供應鏈是產品,必須要下沉到企業內部去做產品和客戶,而不是表面拿到一些流量就完事了的。
踩坑價:
按最低配置最低底薪3人團隊3*(3000元/月+社保1100元/月)+平臺費用6688元/年+網銷寶起充3000元≈16W/年(16W只是起步價,上不封頂);
失敗率:
此種運營失敗操作是大概率事件,不是絕對事件,70%失敗,30%會成功,這30%成功的關鍵就是有沒有下沉到企業內部去做產品和客戶,如果運營只是一味的盯著流量訪客,基本上死翹翹。
應對方法:
上面有提到,這種運營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是否下沉到企業內部去做產品和客戶,企業主應在這方面進行加強。其實鍛煉起來很簡單,先扔到車間一星期再扔到倉庫一星期(讓熟悉產品的生產和包裝發貨流程),再做銷售一個月(制定一定的銷售指標,摸清楚客戶的心理所想,需求所在),前后一個半月的時間基本就能鍛造成型,再讓操作阿里就差不離了。
玄字3號坑:
從淘寶天貓C端運營里找個人來玩阿里B端,水土不服;
成因:
市面上阿里的運營實在不好招,于是請了個操作淘寶天貓的老鳥運營過來玩阿里,主玩數據和營銷手段,卻忘了C端成功經驗強加B端水土不服。首先因為阿里的規則比淘寶天貓等C系規則要淺,所以平臺技術問題給他一兩個月完全可以門清。
但又因為C端面對的是業外陌生客戶,可以玩價格促銷,只要客戶基數大再加上產品合格,基本都能盤活;B端面對的是業內熟悉客戶,客戶對價格很敏感,你產品沒價格優勢,沒利潤空間,客戶甩手就會去別家。拿C端的方法打B端,大概率都會走好長一段時間的彎路。
不理解?那換個最直觀的現象:街邊小賣部只要設立在有人流量的地方就能多少賣出些東西;加工廠沒優勢沒實力來再多的客戶都不會跟你簽單,你用經營小賣部掛氣球弄彩燈吼喇叭的方式來經營工廠,肯定撲街~~~
踩坑價:
按最低配置最低底薪3人團隊3*(3000元/月+社保1100元/月)+平臺費用6688元/年+網銷寶起充3000元≈16W/年(16W只是起步價,上不封頂,4月份剛接觸一個老板,據他所說2019年踩這個坑已經虧下去200W+了);
失敗率:
其實這主要是思路方向,彎路的時間長短問題,及時扭轉思路可以快速上車步入正軌,一條路走到黑虧幾十幾百萬實在是太正常,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可以簡單的看成失敗率100%或者成功率100%。
應對方法:
1.強迫性先把這種運營拿去干一個月銷售,讓他被B端客戶毒打一遍再說(主要是讓該運營區分開C端客戶與B端客戶的關心點,C端客戶買產品本質買的是解決需求,如買牙刷就是拿回去刷牙的,并且買回去就跟你店家拜拜誰都不認識;但B端客戶本質買的是利潤,1.2元牙刷買回去再3元賣出***取1.8元差價,還需要再回購反復跟你溝通甚至交朋友);
2.送到老柴這邊的培訓班來接受思想改造(這真不是硬性推銷廣告,傳統C端電商運營太容易鉆到技術坑里面去,一葉障目死懟技術,而B端玩的是層層利潤、層層手段、層層套路,3000元的培訓費讓他少走幾十萬的彎路,肯定很值)
黃字4號坑
大批庫存備貨壓手上賣不出去
成因:
聽運營一通高瞻遠矚的暢談,倉庫備了一堆的庫存,N久賣不出去,壓死資金,運營拍屁股結錢走人,老板對著倉庫一堆子賣不出去的貨哭成淚人;
這種屬于略高級的一種坑了,一般的公司想踩還踩不著。
做老板的都比較精明,不是運營說備貨就備貨的,首先是必須運營做出一定的成績出來,老板信任他了才肯給予備貨支持,但壞也就壞在這里了,陌生人你會防著,即使捅你一刀你身痛心不痛;信任的人你防御程度降低,捅你一刀你覺得被整個世界背叛了,感覺連心窩都被搗碎了。
之前有個朋友做羽絨服的,運營提前布局,賣了十幾萬的貨出去,深得老板信任,于是老板追加50W庫存,后續賣了20W左右,剩下30W全部壓倉庫里,最后一算賬,前后賣了三十幾萬的貨才***十萬不到,庫存一下壓死30W的現金流在里面,兩個月后運營拿了提成離職了,老板把庫存清倉處理賣給收尾貨的,各種扣除后,總計虧損15W左右~~
這種坑主要是源于老板對市場的脫節,對運營的過度信任而導致。
踩坑價:
備貨是個超大坑,踩坑價無法預估
失敗率:
此處失敗率于老板把控度有關,無法預估
特別申明:不要因為看到這個坑,老板就不給運營備貨支持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給備貨?你不能讓你家運營去賣概念吧~~~
應對方法:
1.老板一定不能跟市場脫節,偏信則暗加聽則明,給予運營支持力度的時候,自己也要有把控能力
2.庫存壓貨真心是個技術活,很考操盤能力
3.如果可以,公司應當打通C端,B端賣不出去的貨自己C店也可以賣,不至于砸在手上
宇字5號坑
運營跟公司鬧崩了,離職后各種搞事情
成因:
或許是錢沒給到位,或許是心委屈了,或許是運營真的人品低劣沒有素養,反正就給你一堆漏洞一堆爛攤子,就扔粑粑惡心你
運營離職后反手就一個舉報補單,再故意刪產品刪數據各種刪庫跑路,再惡心點就詳情故意一堆極限詞,甚至故意調高調低產品的價格,留下老板各種扣分罰款,焦頭爛額;
踩坑價:
1.舉報補單,扣分是基本起步,嚴重直接關店,甚至還要去局子報道(補單違法);
2.刪產品,刪庫跑路,店鋪基本就得重新做;
3.極限詞觸犯廣告法,坐實罰款2W起步(有的工商會照顧責令改正,較真直接罰款)。
失敗率: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90分全看運營的人品
應對方法:
1.招聘的時候就要注重人品;
2.真決定辭退運營,或者鬧掰跡象顯現的時候,該消除的數據,該封鎖的電腦,該改密碼的店鋪,一個不漏全部辦妥。
宙字6號坑
運營磨洋工混日子
成因:
老板不懂運營,運營沒方向,只能摸魚咯,混一天是一天
此坑多發于小白運營
老板自己不懂運營,看每天運營忙前忙后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實際上運營也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開機就發呆摸魚磨洋工,混完底薪又是新的一天~~~
踩坑價:
底薪3000元/月+社保1100元/月+平臺費用6688元/年≈5.5W/年;
失敗率:
70%的運營在這家公司混日子混不下去了,接著去下家混日子;
30%的運營痛定思痛,改變提升自己,成功之后,跳槽去其他公司了
應對方法:
老板自己學運營,多少懂一些,不至于讓磨洋工的運營蒙了眼,最重要的是能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運營努力的方向
洪字7號坑
運營灌虛假數據讓老板懷疑人生
成因:
老板懂一丟丟電商,知道所謂的展現點擊曝光,然后運營反手就買了一堆假數據來灌水,然后反向老板灌毒***湯,你看這展現飆升,你看著點擊飄紅,你看這詢盤一直往上竄,就是沒成交,肯定是你老板給的產品定價太高導致貨賣不出去,然后老板久久懷疑人生~~~
踩坑價:
會玩這套的運營,基本上底薪6000起,或許還會帶其他的網銷寶費用,補單費用,店鋪裝修費用等,按最基本的計算(底薪6000+社保1100)*12+補單傭金2000+店鋪裝修外包3000+網銷寶起充3000+店鋪年費6688=99888元/年(這還沒算客服的薪資,真的是往最低價計算了)
失敗率:
反正就兩個字:“糊弄”,失敗率基本無限約等于100%
應對方法:
還是要老板懂運營,懂阿里平臺的本質,不然分分鐘被牽著鼻子走~~
荒字8號坑
間諜式運營,帶著客戶另起爐灶單干
成因:
運營來你公司各種大刀闊斧確實做出了一些成績,并且事事上心,相安無事一年半載之后,突然結賬走人,然后老板就發現自己店鋪隨著運營離職之后業績一落千丈,再打電話給老客戶回訪問為什么這么久不進貨,得知該運營離職后自己另起爐灶了,把老客戶也一并帶跑了!!!
踩坑價:
核心客戶挖跑,損失不可估量,公司動輒大傷元氣,甚至扶持出來強有力競爭對手
失敗率:
你根本就不知道這種運營來你公司之前就是帶著明確目的的,不做相關防范的話,幾乎100%必中。
應對方法:
1.辦理入職手續前,需簽好相關競業協議,規定離職后1年內不許從事本行業(此處即可排除絕大部分存心進來搞事情的“間諜式運營”);
2.入職后簽訂相關保密協議,協議內容包括不得泄露客戶資料于競爭對手、不得挖走客戶給公司帶來損失等(此處再次排除一些“間諜式運營”,同等此處保密協議需額外支付給運營一定保密費用);
3.將客戶進行組織化管理,綁定跟客戶的粘性程度,做好客戶服務,這才是重中之重,不然客戶不被“間諜式運營”挖走,也會被其他競爭同行給搶走。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54382.html發布于 2023-11-22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