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最后什么結局(長孫無忌是怎么死的)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長孫無忌最后什么結局,長孫無忌是怎么死的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1位網友觀點:
權傾天下的太尉長孫無忌清除政敵一貫毫不手軟,他明目張膽陷害李治皇帝的三哥吳王李恪,然后再從容地給李恪扣上謀反的鐵帽子。古往今來,無論曾經多么尊貴,曾經多么顯赫,一旦沾上了謀反的邊,處死是正常,不處死才是反常。
“謀反”在長孫無忌手里就是一個筐,哪里需要哪里裝,這個筐裝進了駙馬薛萬徹,裝進了駙馬柴令武,裝進了荊王李元景,又順藤摸瓜裝進了李恪,現在該是把謀反的源頭駙馬房遺愛裝進去的時候了。
從最終的結果看,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雖然同朝為官二十余年,但他們作為宰相共同輔佐李世民皇帝。長孫無忌可以與李世民皇帝穿一條褲子,房玄齡可以與李世民皇帝穿一條褲子,而長孫無忌與房玄齡不會穿同一條褲子。
因為在貞觀十七年儲位之爭中,長孫無忌一直堅定支持晉王李治,而房玄齡更偏向魏王李泰,現在房玄齡早已經死了,權傾天下的長孫無忌仍然要秋后算賬!
房遺愛不會想到,長孫舅舅最終還是騙了他,讓他白白冤枉了吳王李恪,而他自己終究沒能跳出謀反的旋渦。其實房遺愛沒有想明白,無論是薛萬徹,還是李元景,抑或柴令武,都是順著他這根藤摸出的瓜,如果放過了他這根藤,單單處理那三顆瓜,可能嗎?
案發后,李治皇帝召見妹夫房遺愛:“我與你是親戚,你為什么要謀反?”
房遺愛則回答道:“我告發吳王李恪是希望贖罪。貞觀年間,紇干承基、游文芝一起與侯君集、劉蘭共同謀反,后來承基告發侯君集、游文芝和劉蘭,自己得以保全首級并得到了官爵。”
李治皇帝聞言便直接回了一句:“你承受了尚公主的尊榮,怎么能與承基相比?現在告發李恪謀反已經太晚了。”
李治皇帝于是哭著對侍臣說:“荊王是我的叔父,吳王是我的兄長,我想赦免他們的死罪,可以嗎?”
兵部尚書崔敦禮說:“過去周公誅除管叔蔡叔,漢景帝平七國之亂,然后是漢昭帝的時候,燕王劉旦和鄂邑長公主謀逆,都以國家法度處以應有的刑罰,這些前事都不遠,陛下怎么能改動法律就為了施舍恩情呢?”
李治皇帝最終決定對自己的親人痛下殺手。
永徽四年二月二日,李治皇帝下詔: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三位駙馬皆斬,李元景、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賜死。三個駙馬雖然皇親國戚,畢竟是外人,斬首,李元景是李治皇帝的六叔,李恪是李治皇帝的三哥,高陽公主是李治皇帝的妹妹,巴陵公主是李治皇帝的姐姐,都是自己的親人,留個全尸,賜死!
至此,由房家家事升級而來的謀反大案有了初步結果,三駙馬斬首,兩公主賜死,司徒和司空也賜死。三公位置再次產生空缺,只剩下太尉長孫無忌一人唱獨角戲,他會感到寂寞嗎?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房遺愛只能痛罵自己愚蠢,在最后時刻還上了長孫無忌的當,人家明明已經挖好了一個坑,而你,還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長孫舅舅,你好毒!
柴令武,作為凌煙閣開國功臣柴紹與平陽公主的兒子,作為巴陵公主的丈夫,既是李治皇帝的表哥,又是李治皇帝的姐夫,卻被長孫無忌陷害謀反斬首,怪只怪表弟李治與長孫舅舅心狠手辣六親不認!
久經沙場的老將薛萬徹,做夢也不會想到是這樣的結局,僅僅因為話多,僅僅因為牢騷滿腹,難道就應該有這樣的結局?
名將薛萬徹被陷害,說到底是因為他不是長孫無忌的自己人。他或許把長孫無忌當成了自己人,而長孫無忌從來沒有把他當成自己人。不要忘了,你薛萬徹原本是唐朝開國皇太子李建成的親信,長孫無忌,秦王李世民的大舅子,你們原本就是兩個陣營的敵人!
最后時刻,薛萬徹大聲喊道:“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死力,豈不佳,乃坐房遺愛殺之乎!”
隨后薛萬徹解開衣服沖著劊子手指指自己的脖子,平淡地說道:“來吧,爽快點!”
劊子手戰戰兢兢地沖著老將薛萬徹砍下了第一刀,沒有致命,薛萬徹用盡力氣大聲喝道:“何不加力!”劊子手壯著膽子連續狠砍了三刀,五十多歲的一代名將薛萬徹,氣絕,身死。
三位駙馬被斬首之后,四位李治皇帝的親人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李治皇帝的妹妹高陽公主、姐姐巴陵公主、六叔李元景都沒有留下只言片語含恨而死,只有李治皇帝的三哥李恪因為痛恨長孫無忌的無端陷害而義憤填膺,李恪大聲地在天地間種下了自己的詛咒:“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
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長安宮禁之內被縊殺,年僅三十四歲。李恪有四個兒子,李仁、李瑋、李琨、李璄皆未成年,全部流放嶺表;還有四個女兒,其中第四女信安縣主被罰守獻陵。
第2位網友觀點:
公元653年,李世民之子吳王李恪被賜死,死前李恪憤怒的大罵道:“長孫無忌弄權,殘害忠良,若祖宗有靈,必讓長孫一族覆滅。”此事,被后世說是長孫無忌之死應有的報應。
歷史上有很多能力出色、品格出眾的皇子,最后沒有被選定為繼承人,讓人感到惋惜;這其中就有李世民之子李恪。
毛澤東主席都曾感嘆:“李恪英武,李治朽物。”
甚至李世民也說李恪“英武類我。”
那么李世民為何不立這個“英武類我”的李恪,而選擇了懦弱的李治呢?
李恪出生于大唐建立第二年,為李世民第三子。
史籍記載在李世民的14個兒子中,以吳王李恪、魏王李泰最為賢能。
李泰是李世民嫡次子,即萬千寵愛于一身,就連史官都不得不感嘆李世民對他:“其寵異如此”。
后來,李泰因寵而驕,對皇位產生了想法,向太子步步緊逼,太子無奈預謀“逼宮”,終事情敗露被李世民流放;李泰也因“謀嫡”被貶外放。
這樣在剩下的諸皇子中,就以李恪為最長,李治最顯了。
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嫡三子,長孫皇后去世后,由李世民親自撫養長大,其寵愛僅次于李泰,即使已到去封地就任的年齡,也被李世民留在身邊。
李恪則到了年齡就去封地就任了,期間他也犯過錯。
在任安州刺史時,因游獵過度,損壞了百姓的莊稼,而被上報罷官。
后李世民又將他任命為安州,或許告訴他怎么跌倒就怎么起來,并在出發前寫了一封信,告誡他不要驕傲、奢侈。
從此李恪知錯能改,在安州兢兢業業做出了一翻成績,此后也沒有了關于他任何過錯的記載。
后來太子與李泰相互殘害被貶外放,李世民痛心疾首,想讓兒女們都能平安,又在長孫無忌的力薦下,就立了李治為太子。
不久之后,李世民就猶豫了,找來長孫無忌商議說:“你勸我立李治為太子,可是李治過于懦弱,我怕他守不住家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為太子,怎么樣?”
遭到長孫無忌的反對,說:“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再者太子的位置這么重要,不能隨便改變,希望陛下深思熟慮。”
李世民也就打消了立李恪的念頭。
并告誡李恪,身為人臣,不要有其他企圖;不然會得到像西漢時,霍光憑借詔書誅殺燕王一樣的下場。
其實這里的霍光,李世民暗指的就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一開始就是李世民的骨干,又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者,凌煙閣功臣排位第一。
可想而知,若李治成了皇帝,長孫無忌在朝中的地位就非同一般了。
李世民既然知道這些,李治又懦弱,就不怕長孫無忌奪權嗎?長孫無忌身后又是關隴集團,這是李家奪取天下的根基,李世民就這么放心嗎?
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又是長孫皇后的親哥哥,李治的親舅舅,知根知底,所以李世民是相信這個大舅哥的。
在安排好國事后,李世民又怕這個能力出眾的兒子遭遇不測,不得不以霍光的事來告誡于他,以為只要兒子小心謹慎就能平安度過一生。
可李恪的命運,即使他在謹慎,也沒能按李世民設想的進行。
李治繼位后,李恪德望出眾,被升任司空,太子太師等職。
這讓長孫無忌非常忌憚,時常想起李世民的話“李恪英武果斷,非常像我。”
公元653年,也就是李治登基第四年,長孫無忌終于找到機會了。
這年房遺愛等人謀反,李治派長孫無忌前去審理,房遺愛為了活命,根據長孫無忌的指示而誣告李恪謀反。
上報皇帝后,長孫無忌立即派人讓李恪自縊,有了開頭一幕,這年李恪34歲。
僅6年后,長孫無忌亦被人誣告謀反,讓其自縊;他怎么會想到,自己最后的命運,會與被他誣陷的李恪一樣的下場。
這可真是: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后頭”,這句話送給長孫無忌最為合適了。
@巴黎故人
李恪身上還流淌著隋、唐兩大皇室的血脈。
李恪的母親是楊妃,乃隋煬帝之女,或許正因如此才將他取名為恪,“恪”者,恭敬、小心之意。
可如此顯赫的生世,在克制也避免不了別人的猜忌,生世即是李恪的榮耀,也是巨大的枷鎖。
不是嫡子、背后又沒有勢力、又流躺著隋煬帝的血脈。
這就注定了他從出生就無緣于皇位了,但如果他平庸或許能安穩度過余生,可他卻是“英武類我”,就注定他連一個賢王都做不了。
關注我@巴黎故人 講故事給你聽。
第3位網友觀點:
公元653年的一天,唐高宗李治看著卷宗上一連串的人名痛哭流涕。他用乞求的口吻和朝堂上的大臣說:“不能饒他們一命嗎?”
沒想到國舅長孫無忌冷冷地回應道:“不可以。”李治頓時癱坐在龍椅上。
這是怎么回事呢?這還要從一年前的一樁家庭紛爭案說起。
話說有一天,高陽公主跑到皇兄李治面前哭訴其夫兄房遺直對她欲行不軌。李治聽后龍顏大怒,讓國舅長孫無忌徹查此事。
高陽公主是李世民倍受寵愛的女兒,從小嬌生慣養的她養成了專橫跋扈的性格。
在高陽公主15歲時,李世民為了籠絡重臣,把她嫁給了中書令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
長孫無忌在調查中發現,高陽公主的說辭是子虛烏有的,是她捏造事實來誣陷大伯哥房遺直的。
原因是房玄齡死后,長子房遺直就繼承了他銀青光祿大夫的封爵。這也是符合當時的法律法規的。
但是高陽公主驕縱叛逆慣了,她認為自己貴為公主,這爵位應該屬于自己的老公房遺愛。她胸有成竹地認為皇帝哥哥也會向著自家妹子的。
與此同時,房遺直聽說高陽公主到皇帝那誣告他,正在家里惶惶不安地來回踱步。
他憤憤地罵道:“高陽公主這個惡婦既然你非要將我置于死地,那就來個魚死網破吧!”
于是房遺直也火速地來到李治面前,告發他的弟弟和高陽公主謀反,李治一聽,感到非常震驚。再次委托長孫無忌調查高陽公主夫婦。
這一查還就真的查出了問題,先說說高陽公主,她買通掖庭令,讓其偵察宮廷內的變化。在古代天象只有宮廷里特定的人才能察看,個人私窺天象,就是有謀反的企圖。
再說說她的老公房遺愛,他在貞觀朝同魏王李泰站隊,到了李治上臺當皇帝時,自然也就屬于失勢派了。
這個庸碌無為的紈绔子弟,家里經常會來一群皇親,他們價值觀相同,都是遭受朝廷冷落的人。
這其中有李治的叔叔荊王李元景,妹妹巴陵公主和駙馬柴令武,姑姑丹陽公主和駙馬薛萬徹。他們在一起嘮嘮閑磕,在抱怨吐槽一下當朝的皇帝李治。
長孫無忌下令逮捕了這些企圖要謀反的皇親,而且利用房遺愛口供和證詞“坐實”了他們的罪行。
貪生怕死的房遺愛任由長孫無忌擺布,他愚蠢地認為只要配合長孫無忌,就能保命。哪知長孫無忌怎么會放過他這個禍害呢?
在長孫無忌的威逼利誘下,遠離長安的吳王李恪也被牽連了進來,在這次事件中慘遭冤殺。
吳王李恪勇猛果敢,很有威望,在朝廷中的地位和長孫無忌不相上下。所以長孫無忌視他為眼中釘,更覺得是皇上李治潛在的威脅。
司法調查結束后,以高陽夫婦為首的這幾個宗室成員全部判了死罪。長孫無忌把一沓卷宗送到李治面前,他看著那一串串熟悉的人名,內心隱隱作痛。
他用乞求的口吻和大臣們說:”荊王是朕的叔父,高陽是朕的妹妹,吳王是朕的兄弟,這些人都是朕的至親,能否免他們一死?”
朝堂上鴉雀無聲,只有長孫無忌冷冷回答道:“不可以。”這個被親舅舅架空權力的皇帝竟沒有一點辦法拯救自己李家的人。
老謀深算的長孫無忌借刀殺人,把自己的政敵一網打盡,這其中還包括和他不和的將軍李道宗,和房家關系要好的大臣均被革職流放。
在這次事件中,房家雖然遭受了毀滅式的打擊,但房遺直因舉報有功,免去死罪后也被流放,因此也只有這一支血脈得以延續。
公元659年,長孫無忌遭到中書令許敬宗的誣陷,罪名如出一撤,他先是被流放,后被賜死。吳王李恪臨死時對他的“將被屠滅全族”的詛咒變成了現實。
這真是風水輪流轉,因果有輪回。長孫無忌怎么也沒有想到會被自己的親外甥滅掉吧!
第4位網友觀點:
長孫無忌罪有應得,李世民殺弟占弟婦,李治納武則天,報應不爽!
第5位網友觀點: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逝,西突厥趁機反叛。高宗(李治)命程咬金率軍出征,唐軍大勝,追擊敵20里,斬殺1500余人。不久,唐軍班師回朝,李治大怒,將程咬金減死免官。
武則天以扳倒李世民留下的開國功臣們才得以上位,長孫無忌被流放自縊,褚遂良被貶到愛州(越南清化),李績則是裝病躲過一劫,唯獨陳咬金在家樂呵呵的帶孫子。
為什么武則天要放過開國功臣陳咬金了?
這件事,還要從鷹娑川之戰說起。
公元649年,“天可汗”李世民病逝,太子李治繼位。
消息傳到漠北草原,西突厥大將阿史那賀魯聯合散亂的部落發動叛亂,自稱可汗,與大唐對峙。
李治大怒,決定派兵攻打,可是曾與先皇一同作戰的名將,此刻已只有李績和程咬金了。
李績正出任朝中宰相無法脫身,那就只有程咬金了。
李治隨即任命程咬金為左衛大將軍、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唐軍出征阿史那賀魯。
公元656年12月,程咬金大軍與西突厥2萬騎兵相遇,前軍總管(先鋒)蘇定方率領500騎兵就去沖擊西突厥騎兵,西突厥騎兵被打得大敗。
程咬金大軍乘勝追擊了20里,斬殺西突厥軍1500余人。
此戰,蘇定方立下大功。
行軍副總管王文度見此非常嫉妒,他不愿蘇定方在獲功勞。
就對程咬金說:“我們雖然取得勝利,但是官兵也有死傷,千萬不要急追敵寇,應擺好陣型,謹慎前行,以保萬全之策。”
王文度還說持有皇帝密旨,怕程咬金以丈勇猛而輕視敵人,特讓他來節制程咬金。
程咬金相信不已,隨即下令不許深入追敵。
正值隆冬時節,唐軍整日騎在馬上,又身披重甲,又緩緩而行,時與繼日,糧草不繼,人馬相繼病凍而死,士兵疲憊不堪,沒有一點士氣。
蘇定方見此,就勸程咬金:“我們是來殲滅敵人的,如今坐困自守,敵來必敗,如此怯懦,怎么立功!皇上以您為大將,怎么可能又密詔副手發號施令,其中肯定有詐。請下令把王文度抓起來,飛表上奏皇上弄個清楚。”
可程咬金堅定王文度之言,堅決不聽。
當程咬金大軍到達恒篤城,有數千家胡人開門歸降,王文度卻說:
“這些人等我們離開,肯定又會反叛,不如全部殺掉,奪取其資財。”
蘇定方反駁道:“這樣干我們自己倒成賊了,怎能稱得上是為國征討叛逆!”
在王文度的堅持之下,程咬金命令大軍將這些胡人趕盡殺絕,并瓜分了城中財物。
程咬金班師回朝后,因王文度矯詔敗露,李治大怒,將二人下獄。
后,王文度被貶為平民,身為大將的程咬金則減死免官。
不久,李治又恢復了程咬金的官職,但程咬金深感羞愧,就請辭回家養老,不再復出。
所以程咬金完全錯開了與武則天的交集,也就不可能成為武則天的阻礙了,最終在家過得逍遙快活的晚年生活。
@巴黎故人
程咬金是隋唐時期的猛將,縱橫沙場長達46年之久,怎么會在這最后一戰丟掉一世英名了?
程咬金以驍勇善戰著稱,擔任的主要是先鋒,卻從來沒有單獨領兵作戰的經歷,他是將才而非帥才,是一個執行命令的人。
程咬金生于589年,此時他以66歲了,這樣的年齡還要奉命出征,既體現了他在唐軍的地位,也反應了唐朝缺乏大將之才。
對于程咬金,這次失敗讓他免職回家,錯過與武則天正面沖突,不至于落得像長孫無忌、褚遂良一樣的下場,最終得以頤養天年;
這可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關注我@巴黎故人 講故事給你聽。
第6位網友觀點:
652年,長孫無忌接過房遺愛謀反的案子,想到了一個人,他突然覺得,唐高宗李治對他說的一番話,是話中有話,有點意味深長。
李治是這樣說的:“皇舅,房遺直告房遺愛謀反,這個案子,朕就交給您了。您就給朕好好整頓一下朝堂綱紀。”
長孫無忌想到的那個人是吳王李恪。他與李恪都是一品三公,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李恪是李治的同父異母兄長。李治所有在世的兄弟中,李恪年齡最大,聲望最高;而且,李恪是先帝李世民最喜愛的兒子;因此他也最受長孫無忌的忌憚。
為什么說在李世民的14個兒子中,他最喜歡李恪呢?
九年前,即李世民貞觀十七年,嫡長子李承乾謀反被廢,李世民就開始為太子的人選傷腦筋。他先打算立嫡次子李泰,但李泰卻被李承乾咬了一口:承乾供出李泰謀奪太子之位。結果李泰被貶。
李世民就三個嫡子,還有一個就是李治。李恪是庶子,他的母親是楊廣的女兒。李承乾被廢,李泰被貶,長孫無忌就建議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
不久,李世民有點后悔了,便問長孫無忌:“你勸我立李治為太子,然而李治懦弱,恐怕不能承受社稷之重。李恪英武,性格很像我,應當立他為太子,如何?”
長孫無忌回答:“太子仁厚,守成應該是沒問題的。”李世民又說:“你反對立吳王,是因為他不是你的外甥吧?吳王像我,殺伐果決。若保護舅氏,未可知。”
長孫無忌心中一緊,但他仍然不動聲色:“陛下,舉棋不定則敗,太子之位,怎么能隨意改變呢?請陛下三思。”“那就依你所言,免得以后你再后悔。”李世民無奈之下,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長孫無忌為什么反對李恪呢?原因很簡單:李治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李恪是隋朝皇帝楊廣的親外孫,與長孫無忌沒有血緣。
易儲這件事,長孫無忌雖然贏了,李恪卻開始記恨他。長期的相處、爭斗,讓長孫無忌見識到,李恪英武剛毅,在朝野聲望很高,而李治性格懦弱;這讓長孫無忌變成了“有忌”。
九年來,李恪的存在,讓長孫無忌如鯁在喉,他忌憚李恪,不斷回味李世民的那句話:“吳王像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
如今,皇上命他督辦房遺愛謀反案,這真是天賜良機!他要扳倒李恪,為了外甥的皇位,也為了他的權柄越玩越順。
長孫無忌仔細研判案卷,派人調查,親自審訊。“涉嫌房遺愛案的王爺、公主、駙馬,都與我沒有血緣關系,”他想,“就讓他們陪葬吧!”九年后,長孫無忌沒有后悔,而且還要窮追猛打,扳倒他最忌憚的人。
怎么給李恪定罪呢?
長孫無忌暗示房遺愛:“吳王李恪名望素高,人心所向,皇上很是忌憚啊!”遺愛心領神會:“李恪與我等是同謀,我今舉報他,希望與紇(he)干承基一樣能夠贖罪。”“駙馬可直接向皇上舉報吳王。”
紇干承基贖罪之事,發生在九年前。紇干承基是太子李承乾的衛士,他舉報李承乾謀反,李世民赦免了他,還給了他官職。受此案牽連,李承乾被廢,李元昌、侯君集、劉蘭、杜荷、李安儼等功臣被殺。
如今,房遺愛覲見李治,李治質問他:“朕與你是親戚,你為什么要謀反?”房遺愛回答:“我包藏禍心,罪該萬死。紇干承基舉報前太子謀反,先皇免他死罪。我今告發李恪,希望與紇干承基一樣得免一死。”(《冊府元龜》卷六百十七)
房遺愛提到前太子李承乾,這讓李治不高興,他直接懟了遺愛一句:“你享受了公主的尊榮,怎么能與紇干承基相比呢?你現在告發吳王謀反,已經太晚了。”房遺愛是周瑜謀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 ,既做了小人,又丟了小命。
653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長安宮內被縊殺。李恪同母弟蜀王李愔被貶為庶人。李恪臨死前,怒罵長孫無忌玩弄權柄,構陷良善,說如果祖先宗廟有靈,長孫無忌不久就會滅族!(《資治通鑒》卷199)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刪
第7位網友觀點:
李世民殺死自己親哥哥和親弟弟的時候,有沒有后悔悲痛過?
今天看了《大唐情史》第一集,長孫無忌夠狠,魏征是太子的人也沒有殺死李世民,宗將軍還是站在了李世民一邊,玄武門之變后,進入貞觀之治。
但是我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剛開始李世民去東宮的時候,參加鴻門宴,明明喝了玳姬獻上來的毒酒,為什么沒有死掉?李世民到底看上了東宮的誰?
第一可能是毒酒的劑量下的太少了,第二可能是李世民喝的少,吃了解毒的藥,第三就是可能是歷史是成功人寫的,并沒有毒酒一說,可能是李世民自己編的,找了一個玄武門之變的理由,也是個未解之謎。
后面不打算看了,后面就是情史了,看的我受不了[捂臉][捂臉][捂臉][捂臉]還是去看貞觀長歌吧!
第8位網友觀點:
大唐之美食供應商 書評:書寫的不錯,但是沒搞明白馬周怎么成半個反派了?還有杜如晦死了嗎?還有秦瓊壓根也沒出現?長孫無忌的小跟班褚遂良(褚亮?)?尉遲恭?所以,還是有缺憾的,同時,故事稍微有些平,沖突少,可能和大綱設定有關,也可能和口味、寫作方向、題材有關,但寫到現在局面,沖突跌宕就很難了,只能這樣相對清淡結尾了!
本文長孫無忌最后什么結局,長孫無忌是怎么死的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55256.html發布于 2023-11-23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