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天下之大稽是誰說的(天下滑竿)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3-11-29 477 0條評論
摘要: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滑天下之大稽是誰說的,天下滑竿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年輕人登峨眉山,本應健步如飛,卻乘坐滑竿,讓人生氣現在不少年輕人,有了一...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滑天下之大稽是誰說的,天下滑竿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年輕人登峨眉山,本應健步如飛,卻乘坐滑竿,讓人生氣

現在不少年輕人,有了一點小小的成績,有了一點積蓄,就想躺平,不愿意再奮斗,這雖然不是社會的普遍現象,但是已經成為了一種哦社會的現實。

前不久,我們到天下名山峨眉山旅游,峨眉山的美好風光讓我們流連忘返,樂不思蜀。峨眉天下秀,簡直是名不虛傳啊!峨眉山的猴子也特別的可愛,特別的討人喜歡,不過可得保護好包包,不要被猴子們搶著去了呢?

然而,在登山過程中,有一件事情讓我們非常的不快。登山中,一位身材魁梧,身高180cm以上,體重也在80公斤以上的年輕人竟然坐起了滑竿,兩位五十歲左右的瘦弱的中年人吃力的抬著這位健碩的年輕人。年輕人30歲左右,臉色紅潤,不像是弱不禁風的樣子。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年輕人,竟然攀登峨眉山就需要坐滑竿。這又不是攀登貢嘎山,更不是攀登梅里雪山,哪有這么矯情的年輕人!

看著行程中累的夠嗆的兩位瘦弱的中年人,我越來越生氣,我恨不得把這個年輕人踹下滑竿,不過最后理智戰勝了沖動,我只能看著滑竿慢慢的遠離我,因為兩位瘦弱的中年人抬得越來越吃力,被我遠遠的拋在了后面。

年輕人登峨眉山,本應健步如飛,卻乘坐滑竿,真是把我氣得夠嗆。這讓我本來愉快的心情大打折扣。

坐滑桿上山,是尊重還是踐踏勞動者的尊嚴?

近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他在景區體驗了在山上坐滑竿的感覺。這是由兩根竹竿和躺椅組成的簡易轎子。古代叫守御,類似于步戰車。是開放式的轎子,沒有窗簾。

激烈的討論是是否應該允許其他人爬山。反對者認為這是為了有錢沒心沒肺,踐踏他人尊嚴。支持者認為這是正常的體力勞動和自愿交易,騎行是支持,付出代表尊重,勞動掙錢是尊嚴的體現。連續拍攝的視頻中的小伙子也很矛盾。“不坐下,對方賺不到錢;”坐下,我心里不舒服”。

這種服務其實很多景區都有提供。視頻發生在四川沂南珠海景區,拍攝地點非常陡峭。轎子服務距離最短幾百米,最長近2公里。騎滑桿的價格是景區核定的,根據騎行距離在100-380元之間。有的游客還會多給一點錢作為獎勵,讓自己好受一些。

既然是常見的景區服務,為什么還會在網上引起熱議?這和它的歷史有關系。轎子起源于漢代,在傳統中國很流行。最早,只有達官貴人可以騎它,所以它帶有深刻的權力和等級的烙印。傳統朝代一般規定不同等級的官員坐不同的轎子。體現在轎子的大小,簾子的材質,質地,轎夫的數量。比如官員坐的是兩個人抬的轎子,還是四個人抬的轎子,還是八個人抬的轎子,就看等級了。這是規矩,否則就是越權制度。

而抬轎子的,自然會是賣苦力的底層窮人。坐在滑桿上,舉著滑桿,實際空間位置的高度,比喻權力與等級關系的高度。這種比喻在坐得舒舒服服、看似輕盈的達官貴人或官員與呻吟流汗的轎夫之間體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你坐在這種敞開式轎子的無蓋滑桿上,別人看到可能會指指點點。在別人眼里一定很難受。

當然,開轎子的騎手和轎夫之間只是一種買賣關系,并不存在權力和等級的高低。但是,人們看這種服務的時候,還是會有一種錯覺,感覺好像騎著滑竿改變了雙方原有的平等關系。

在現代文明中,平等是不可挑戰的。正是這種錯覺和觀念上的沖突,讓人產生心理上的不舒服,所以今天很多人都不愿意騎滑竿。再加上“滑竿”是開放式的轎子,騎者可以直接看到前面抬轎子的人汗如雨下,自身重量直接壓在肩上,“吱吱”作響。這種“高高在上”的安慰,以及別人痛苦的視覺沖擊,真的讓很多人為之惋惜。

但正如這些承擔者自己所說,這是他們的工作。視頻轎夫自己也說,這個工作比種地好。他孩子在讀大學,就盼著多提幾次,多掙點錢。也有承擔者說,好心人占多數,游客只給多,少給或默認的很少。他認為游客尊重那些努力賺錢的人。

的確,他們是出來賺錢的,坐轎子也確實讓他們賺了錢,不應該讓他們承擔道德負擔。而且類似的工作還有很多,比如雨天送外賣的小哥,泰山上的搬運工,重慶的“棒棒軍”。紀錄片《最后的棒棒軍》記錄了山城“棒棒軍”的真實生活。他們真的很努力,但是他們用肩膀扛出了美好的人生。

視頻里說,現在年輕人都不敢坐了,怕發到網上被罵。騎的時候還被路人指指點點,說這不行,說這是欺負別人。

喜歡給這種建議的人,沒事干,反而表現出“道德優越感”。但不得不承認,這種評論形成了一定的輿論壓力,讓大家不敢輕易嘗試。結果是轎夫賺不到更多的錢,年輕人也不花錢節能或者體驗。

因為鍵盤俠的輿論壓力,如果沒人敢再滑一桿,挑擔的只能失業,重新成為農民,或者選擇做更危險更惡劣的工作。這就像郭德綱相聲里的一句玩笑話:“我心地善良,看不到窮人受苦,所以想把方圓方圓二十里內的窮人都趕走”。

恐怕沒有比指責別人自愿交易,讓別人的處境更糟糕更虛偽的道德了。什么樣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滿足對方,就已經滿足了基本的道德要求。相反,用道德來阻止自愿交易,就是阻止別人變好,是徹頭徹尾的“虛偽”。對比大家怎么看!#滑竿#

彪形大漢,坐滑竿,合適嗎?

峨眉山上,見一青壯年,彪形大漢,約摸二十來歲,身高八尺,竟然坐在滑竿之上,這樣的行為合適嗎?

滑竿,雖然是服務業,但是卻猶如舊社會的黃包車一樣,存在一定的爭議。峨眉山海拔高,最高點3000余米,滑竿從業者的工作非常的辛苦。

如果是老弱病殘孕坐滑竿,那么還能說的過去,而像圖片中的身高八尺的彪形大漢坐滑竿,真的合適嗎?看圖片的滑竿從業者,感覺到他們非常的勞累,而且所抬之人比他們更加年輕,更加強壯,更加魁梧。滑竿從業者深埋著頭,喘著粗氣。

關鍵是這坐滑竿的彪形大漢,腳都打不直,坐著著實也不舒服啊?

這真是令人唏噓不已啊!

峨眉山,峨眉天下秀,天下名山,佛教名山,主峰海拔超過3000米。峨眉山位于成都市西南邊,距離成都市區不到150公里。

你去峨眉山坐過滑竿嗎?

2004年,金庸先生坐滑竿登青城山時,顯得非常緊張,被記者拍下了這張照片。

在此之前,他在青城山是最不受歡迎的人,為了能夠登山,他還頗費了一番功夫!

青城山位于成都西北部都江堰風景區內,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林木蒼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派以修道煉丹為主,主張清心寡欲,歷史上并沒做過什么惡事。

但是,在金庸先生的筆下,青城派卻完全是大反派!

在《笑傲江湖》中,青城派掌門余滄海自私兇狠、殘暴不仁的形象,率領的青城弟子仗勢欺人。

這部小說改編為電視劇后,青城派的惡劣形象深入人心,影響很大,大家對青城派一直存有偏見。

這種顛倒黑白的描述,讓青城派道教協會的人員對金庸很反感,他們定了一項規定:不允許金庸上青城山!

有一天,金庸到內地之后,打算去青城山旅游,隨便看看自己書中的青城派有何不同。可他剛到了山腳下,就被人拒之門外。

金庸不明就里:其他的人都能進,可是偏偏不讓我上山呢?

通過訊問,金庸才知道是咋回事了。這事引起了金庸的注意,他特意在報紙上登文道歉,表示自己對四川武術和青城派了解不夠,以后有機會一定修改。

他說到做到,可修改后的劇本交到張紀中導演手中時,張導并不滿意,青城派也未能正名。

后來金庸又去了一次青城山,但仍舊被拒之門外。金庸對青城山青城派的愧疚也就無法傳達,于是他決定通過中間人,親自向道主解釋此事。

2004年9月25日,金庸終于見到了當時的青城派掌門人劉綏濱。通過幾個小時的交談,青城派終于冰釋前嫌,答應讓金庸先生進山了。

次日,金庸先生在記者、工作人員、保安的蜂擁下,坐在滑桿中登上青城山。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他似乎顯得非常緊張!

這次雖然獲批可以登青城山,但是他心里仍忐忑不安,擔心青城派忠實的門徒找他理論。

所以說,他找了保安護送。

“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晚年的張治中回想起當年陪同毛主席到黃山視察的經歷,還是感到有些惋惜,因為毛主席一生都沒有登上黃山。

?

毛主席在青年時期就著重強調了一個強健的體魄對救國救民也有幫助,而他本人更是熱愛運動,游泳爬山都是他的興趣。

?

之后幾十年的革命經歷中,除了長征路上爬過的山,毛主席還親自到了五臺山、香山等地參觀,站得高看得遠,每次站在山頂享受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毛主席心情都十分舒展。

?

1954年,毛主席來到了安徽視察,陪同他出行的張治中想著既然到了這里,何不勸毛主席到以奇險聞名于天下的黃山游玩一番,他知道毛主席很愛爬山。

?

果然,聽完張治中的描述,毛主席也產生了興趣,一行人隨即坐車來到了黃山腳下,看著一眼望不到頂的奇山,毛主席頓時斗志大增,想著一定要爬上去看松石云海。

?

不過,毛主席沒有直接上,而是先問了張治中:“上山的路修到哪里了?”

?

張治中還以為毛主席是要坐車上去,就如實回答說:“主席,路正在修,現在還只通到了山下,我們可以坐滑竿上去。來的時候您見過。”

?

滑竿就是在兩根竹竿中間綁上一個座椅,然后由兩個挑夫抬著坐在座椅上的游客上去,至今在一些山區還流傳著這一做法。

?

誰知,毛主席聽后卻笑著搖了搖頭說:“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去了。”張治中聽得一頭霧水,但最終毛主席還是沒有上山。

?

又過了一段時間,毛主席再次來到了黃山視察,這次還是由張治中陪同,他覺得上次毛主席沒爬可能是臨時有什么急事,就再次勸毛主席上山看看。

?

誰知,毛主席還是問了那句:“山上的路修到哪了?”

?

張治中沒有隱瞞,如實地表示還沒有修好,不過為了能讓毛主席上去,他還是笑著說:“山下還有不少的轎子呢,主席您就放心去吧。”

?

毛主席也想爬上去看看,他疑惑地問道:“不坐滑竿不行嗎?”

?

“恐怕不行。”張治中知道黃山的奇絕,當即搖了搖頭,因為靠步行實在太過危險,誰知,聽完他的話,毛主席再次拒絕了,并且從這以后也沒有登上黃山。

?

張治中不知其故,之后幾年,他一直思考著毛主席為何就是不上去,但遲遲沒有答案。

?

事實上,不止是他一個人,還有很多同志對毛主席不坐轎子爬山的舉動很不理解,有一次,一個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就向毛主席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

毛主席認真地說:“坐轎子不就是騎在勞動人民身上嘛!我毛澤東不能坐!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是人民的勤務員,當主席也不能比別人特殊,也不能脫離人民群眾!”

?

聽到這番話,工作人員頓時恍然大悟,對毛主席更加佩服。那毛主席之前爬山都是怎么上去的呢?

?

原來,毛主席上山的時候,手里總是會拿著一個拐杖,“竹杖芒鞋輕勝馬”,他覺得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上山才能領略山上的無限風光。

?

只是,到黃山視察的時候,毛主席也年紀大了,僅靠拐杖實在無法爬上有著1800米海拔的黃山,所以,聽到張治中的話,毛主席才會表示了拒絕,不能登上黃山,在毛主席心里也成了一個遺憾。

?

后來,張治中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這才遺憾地說:“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

?

毛主席心系人民的崇高品質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人民永遠懷念您!

在眾多學者中,傅斯年的肥胖算是非常出名的了,還因此鬧過笑話呢!傅斯年、李濟、裘善元同時參加一個宴會。主人為三人準備了滑竿。滑竿工人看到第一個人裘善元頗有點胖,大家都推脫著不愿意。緊接著到李濟出來,發現比第一個又胖一些,也都不愿意。誰知道后來傅斯年出來,工人們都傻眼了,因為他比前面兩個都胖得多了。

工人們見到這個情況,趕緊跑了,因為滑竿一般撐不起很胖的人啊!這事還鬧得主人特別尷尬去。

傅斯年的體胖真的出了名,但他耿直的脾氣更是廣為人知!

傅斯年是一個非常有才干,非常有組織能力的人,也是最有血性的知識分子。

有一次他聽到日軍占領香港,孔祥熙女兒帶著傭人、寵物上飛機,卻不讓陳寅恪乘機的事情,這位彪型大漢憤怒得直接罵罵咧咧:“殺孔祥熙以謝天下!”

孔祥熙這個人早就臭名昭著了, 利用職務之便干貪污腐敗的事情。盡管孔家是大家族,孔祥熙又任高官,跟蔣介石還是連襟關系,傅斯年一樣無所畏懼,搜集了證據照樣告上去。

最終孔祥熙不得不下臺。隨后蔣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坐上了孔祥熙的位置。但不久傅斯年也發現了宋子文也是一路貨色,只怕貪心比之孔祥熙有過之而無不及。

傅斯年也看不下去了,發了三篇討伐宋子文的文章,惹得群情憤怒,迫于輿論壓力宋子文也被迫下臺了。

傅斯年乃一介書生,無權無勢,卻無懼權貴,靠一張嘴,一支筆,一個人,在形勢復雜的政權中單槍匹馬堅持正義,非常難能可貴。

有人說:傅斯年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有血性的代表。

在我看來,一個人明大義,懂事理,就是一個值得受人尊敬的人。盡管當代記錄傅斯年的文章甚少,但我覺得這是一個不應該被忽視、被遺忘的人物。

他身上的這種耿直、正義的精神,到如今依然值得我們一起去學習。

你有關于傅斯年不一樣的認知嗎?歡迎評論區一起探討哦

無事挑事

在某風景旅游區,一個女士悠然坐在滑桿上,被兩個腳夫抬著上山。女士付錢,心安理得。腳夫有了生意,毫無怨言。

但是,旁邊有人看不下去了,偷偷用手機拍了照,發在網上,添油加醋地說,這是窮人抬富人……并上綱上線到階層,階級。

我們還是初級階段,就業乃民生之本,有人花錢買省力,有人出力得報酬,原來是兩全其美之事。

但在某些人眼里,卻成了挑剔社會、制造矛盾的由頭。他們唯恐天下不亂,經常亂噴。

試問:有錢人不坐滑桿,你能解決腳夫的就業嗎?

按這些人的邏輯,家政服務業也帶著窮人侍候富人之嫌,是不是也該取消?你能解決這些員工的就業嗎?

退一萬步講,就是到了物質極大豐富的大同社會,如果有人愿意花錢坐滑桿、有人愿意抬滑桿掙更多的錢,恐怕你也無權干涉別人的自由吧!

希望大家都不要道德綁架,各人有各人的命,如果胖人不做滑桿,轎夫就沒得錢掙,就不能養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不過希望胖人手下留情,多給小費。殊途同歸不過同歸不同命,這就是人生吧!

峨眉山秀甲天下,游峨眉山也不便宜

峨眉山門票180元,景區觀光大巴往返90元,上山索道65元,下山索道55元。要是從雷洞坪坐車到接引殿坐滑桿要280元。

當然,要是不坐索道和滑桿,就會節省好多錢。天下的名山費用都比較貴,你們覺得呢?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日前發布勞動爭議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康某“職業碰瓷”訴某家具廠勞動爭議案入選。

2018年9月,康某入職某家具廠,2018年12月,康某以被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為由,請求家具廠支付賠償金等近14萬元,但這個要求被拒絕,理由是康某入職只有3個月,實為“職業碰瓷”。經調查,自2013年以來,康某提起過近30件訴訟,均針對用人單位。頻繁、短暫地與不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再以各種其他理由解除勞動關系后通過訴訟謀取利益的情形,被法院以妨礙民事訴訟為由,對康某罰款5萬元。

“職業碰瓷”這個詞被用在勞資糾紛中的一方,現實中還不多見。對這件事,更多的人是怎么看呢?摘錄幾例網友留言:

皇×

只準壓榨拖欠員工,不準員工反抗就對了?

Leon 李×

所以千萬別自己創業當老板…現在的員工跟大爺一樣。每個月付了房租水電運營費用和員工工資以后剩不了三瓜倆棗,大概率還會賠錢…弄不好趕上了碰瓷的,還得賠一大筆,何必呢,最主要還要被員工罵,成天哄著員工干活,真不如直接做個理財省事,還賺的多些。

心×××

呵呵,人們大多也不知道很多用人公司做了多少壓榨剝削員工的事,我們的節假日不管是三天還是七天都只有一半不到,但節假日補貼永遠只有一天的。

迪×

啥也不是。。我們想讓員工贏。。。這不是碰瓷,中國多幾個這樣有骨氣的員工,公司得倒閉多少個。

鯉×:

這個人為什么能夠以這種方式得到錢,還不是這種公司太多了,大多數正常員工應聘是為找一個能長期干下去工作,遇到一些事在能承受的情況下,只會忍忍就過去了,可能會有留證據的,但也不會大鬧,只能說這個人和他所在公司的領導差不多是一種人,倆虎上山,必有一爭。

K××

我們單位更歷害!有個員工同時在9個單位上班。還告我們不與其簽定勞動合同陪償他雙陪工資,9個單位要陪他多少錢啊?居然在法院還都贏了官司!奇怪。

洪×××

一個層層發包的小包工頭,管十多個人就喜歡別人叫他“老總”,天天挺胸疊肚背著手,吆五喝六的欺負民工,真是黃世仁附體。

Lux

為了逃避補償,十幾年的員工被無限期放假,給最低生活保障,怎么不管呢?

我吹過×××

媽的,碰瓷的有幾個,那些廠,離職了不發工資的有多少。

讀到這里,我想到了另外一宗報道,在一個旅游風景區,一個中年胖子大叔坐在滑竿上,兩個同樣年紀不小的男人扛著滑竿兩端的竹杠在石頭階梯上攀援。這個場景引來了網友不少的評論。有罵這個乘坐滑竿的胖子大叔沒人性的,你那么重,壓在滑竿上讓人抬,多懶惰多殘忍啊。也有同情兩個抬滑竿的師傅,這一把年紀就不要太辛苦,不應該給這種人服務出苦力。也有評論認為,如果每個人都因為同情而不去乘坐滑竿,那么抬滑竿的師傅因為攬不到活兒失業,賺不到錢,他一家人該怎樣生活?

回到原先的話題,勞資雙方既是一對矛盾,也是相互依存的。你見過只有老板而沒有員工的公司,或者只有員工而沒有老板的工廠嗎?天下打工的是絕大多數,做老板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打工者的聲音絕對是最大的聲音,同情弱者,社會輿論也絕對會站在打工者一邊。可是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公司都因為經營不下去而消失了,世界上到處都是因為公司倒閉而失業的人,這個世界會怎么樣?

本文滑天下之大稽是誰說的,天下滑竿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