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蟬的詩句古詩大全(關于蟬的詩)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關于蟬的詩句古詩大全,關于蟬的詩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岳《河陽縣作二首)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
2、”(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 蕭子范《后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
3、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
4、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
5、”(唐 盧仝《新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6、 ”(宋 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聽秋蟬,秋蟬非一處。
7、細柳高飛夕,長楊明月曙;歷亂起秋聲,參差攪人慮。
8、單吟如轉簫,群噪學調笙;風飄流曼響,多含斷絕聲。
9、……”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
10、群嘶玉樹里,回噪金門側;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
11、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
12、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
13、……”(隋 盧思道 《和陽納言聽鳴蟬篇》) (2)蟬本無知,然許多詩人卻聞蟬而愁,只因為詩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
14、正如 宋代詩人楊萬里所說:“蟬聲無一添煩惱,自是愁人在斷腸”(《聽蟬》)。
15、 唐 司空曙“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一年老,能令萬感生”(《新蟬》); 唐 白居易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
16、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
17、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早蟬》); 唐 劉禹錫 :“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
18、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弦”(《答白刑部聞新蟬》); 唐 孟浩然:“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秦中寄遠上人》), 唐 元稹:“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悲相傷”(《送盧詩》)。
19、 唐 雍裕之:“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
20、志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早蟬》); 五代楚 劉昭禹:“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聽”(《聞蟬》); 唐 盧殷:“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
21、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晚蟬》); 唐 姚合:“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聞蟬寄賈島》); 宋 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
22、”(《雨霖鈴》); 宋 劉克莊“何必雍門彈一曲,蟬聲極意說凄涼” 《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
23、 (3)古人誤卻以為蟬是靠餐風飲露為生的,故把蟬視為高潔的象征,并詠之頌之,或借此來寄托理想抱負,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24、首先應該提到的當然是被稱為唐代詠蟬詩之“三絕”: 垂委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25、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26、 --虞世南《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27、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28、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29、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30、 --駱賓王《在獄詠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31、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32、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33、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34、 --李商隱《蟬》 三首詩都是唐代借詠蟬以寄意的名作,但旨趣迥異,各臻其妙。
35、清人施補華《峴傭說詩》對此之評論可謂一語中的:“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借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
36、比興不同如此。
37、” 附: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小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
38、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枯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39、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
40、豈人心異于曩時,將蟲響悲乎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
41、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
42、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應節為變,審藏用之機。
43、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44、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
45、仆失路艱虞,遭時徽纆。
46、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
47、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
48、感而綴詩,貽諸知己。
49、庶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余聲之寂寞。
50、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
51、 (4)與詠燕詩不同,詠蟬詩中也有譏諷蟬之污濁者。
52、代表之作當屬唐末詩人陸龜蒙和羅隱的《蟬》詩 。
53、 陸龜蒙:“只憑風作使,全仰柳為都。
54、一腹清何甚,雙翎薄更無。
55、” 羅隱:“大地工夫一為遺,與君聲調偕君綏。
56、風棲露飽今如此,應忘當年滓濁時。
57、” 在陸之筆下,蟬是卑鄙無能之輩;而羅之筆下,蟬則是趨炎附勢之徒。
58、 兩詩借蟬言志,旨在諷刺批判唐末的社會腐敗、官場昏暗。
59、 (5)其余如: 唐人雍陶的“高樹蟬聲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60、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蟬》)、 清人朱受新的“抱葉隱深林,乘時慧慧吟。
61、如何忘遠舉,飲露已清心”(《詠蟬》), 也都是借蟬抒懷的佳句,句中各有比興寄托; 南朝陳詩人陳正見《賦得秋蟬和柳應衡陽王教詩》“風高知響急,樹近覺聲連”、 唐徐夤《蟬》詩 “寒鳴寧與眾蟲同,翼鬢緌冠豈道窮。
62、殼蛻已從今日化,聲愁何似去年中。
63、朝催籬菊花開露,暮促庭槐葉墜風。
64、從此最能驚賦客,計居何處轉飛蓬。
65、 ” 亦各具有一番清新別致之機趣。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68045.html發布于 2023-12-12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