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人是什么意思(質那人)
在很多抗日神劇里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通過叫中國人為“支那人”來表示侮辱,相當于一句臟話。那支那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由來的呢?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支那”這一詞完全沒有侮辱的意思,它最初起源于印度,古代時印度人稱中國人為“chini”,據說是秦的音譯,到了唐朝時期,佛教逐漸傳入中國,經文要翻譯為漢文,于是僧侶便把“chini”翻譯為支那。在這時候,支那只是其他國家對我們的一個稱呼,既沒有褒義也沒有貶義。
到了清朝時期,“支那”這個詞語開始有了感情色彩。在唐朝時候日本對我們的成為一般為“唐土”、“漢人”,因為清朝統治者是滿人,國號為“清”,按理說日本應該稱我們為“大清人”,但是他們卻稱我們為“支那人”,這在很多革命者,比如意圖推翻清朝統治的“光復會”、“同盟會”等看來是對他們的尊重,甚至當時很多革命者都是以“支那人”自居,拒絕承認自己是“大清人”。在這時候,“支那”不僅沒有貶義還有幾分尊敬的意思。
后來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日本本來為一小國,現在竟能與一直尊敬的“天朝上國”相抗衡,甚至占據上風,日本人先是震驚,后來便陶醉于勝利之中,于是上街游行,狂呼“日本勝利!‘支那’敗北!”從這時起,“支那”一詞便有了侮辱的意思。
文章版權及轉載聲明: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72054.html發布于 2023-12-19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