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倒計時一年(我們距離末日還有多遠 )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1-04 520 0條評論
摘要: 如果為人類末日設立一座倒計時的時鐘,我們當下距離那個至暗時刻究竟還有多遠?事實上,早在1947年已經有科學家設立了這樣一座“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根據最新評估...

如果為人類末日設立一座倒計時的時鐘,我們當下距離那個至暗時刻究竟還有多遠?事實上,早在1947年已經有科學家設立了這樣一座“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根據最新評估,人類距離午夜十二點的末日時刻僅剩下100秒。


“末日時鐘”是一座虛擬的時鐘,亦或者說是一座警鐘,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志設立,目的是警醒人類在“作死”的路上盡量放慢速度。

 


這座時鐘將午夜十二點設定為世界范圍核戰爭爆發的時刻,也就是人類文明的終點。采用倒計時的方式指示末日的距離。在最初設立時,指針定格在23時53分,距離末日還有7分鐘。


在此之后的75年時間里,這座時鐘被調整了20多次,有的時候指針被往后撥慢,這是樂觀與積極的象征,證明我們離末日更遠了一些。然而更多的時候,指針是被不斷往前撥動,人類“跑步”接近最后的終點。現在,我們還剩100秒,距離末日的時間單位從“分鐘”縮短到了“秒”。這意味著人類面臨的生存威脅上升到冷戰結束后的最高水平,也是自時鐘設立以來的最高水平。

 


2020年1月世界末日鐘指針撥快20秒,停留在距午夜100秒處。(圖片源于《原子科學家公報》


末日時鐘的誕生


1941年底,曼哈頓計劃秘密展開。這一計劃集中了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內的當時西方國家最優秀的核科學家。1942年,意大利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在芝加哥設計并建造了第一座可控核反應堆。1945年8月,誕生于曼哈頓計劃的兩顆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投下,造成十萬多人直接死于原爆,兩座城市幾乎化為焦土。在此后持續多年的核輻射作用影響下,約有20余萬人死于這場戰爭。核武器的殺傷性舉世駭然。


在原子彈被投下后的三四個月后,曼哈頓計劃參與者、芝加哥大學的兩位物理學家尤金?拉賓諾維奇和海曼?戈德史密斯創辦了《原子科學家公報》,旨在反對核武器的運用。用拉賓諾維奇的話說,是“為了管理現代科學潘多拉盒中的危險禮物”。


1947年6月,《原子科學家公報》的封面上首次出現了末日時鐘的概念圖。其由藝術家瑪蒂爾?朗斯多夫創作。據說在設計之初,朗斯多夫將指針設定在距離午夜7分鐘的位置,純粹是出于美學原因。而后,指針的位置由公報創始編輯拉賓諾維奇決定。1973年他去世后,則由科學安全委員會和贊助委員會協商作出指針調整的決定。

 


1947年6月末日時鐘第一次出現在《原子科學家公報》


贊助委員會第一任主席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羅伯特?奧本海默擔任。目前的委員會成員包括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如粒子理論家謝爾頓?格拉肖、史蒂芬?溫伯格和弗蘭克?維爾澤克,此外還有天文學家馬丁?里斯和理論物理學家麗莎?蘭道爾。科學安全委員會目前有19名成員,由物理學家、阿貢國家實驗室前負責人羅伯特?羅斯納擔任主席。


末日時鐘的調整正式程序于每年11月開啟。科學安全委員會成員將綜合考慮核威脅、氣候變化、顛覆性技術的發展等因素,集中討論兩個基本問題:第一,與去年相比,今年我們距離末日是更遠還是更近了?第二、與1947年《公報》設立以來所有年份相比,我們距離末日是更遠還是更近了?


這兩個問題如何做出科學判斷?科學家們最初考慮的主要是核威脅。在2020年以前,末日時鐘距離午夜最近的一次是1953年。那一年,美國和蘇聯先后進行氫彈試驗,世界局勢陷入緊張。于是指針被設定在晚上11點58分,距離午夜僅剩2分鐘。而指針距離午夜最遠的一次是在1991年。指針設定在11點43分,距離午夜還有17分鐘。那一年,冷戰結束,美蘇簽署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雙方約定所有類型的彈頭減少至6000枚,并將洲際彈道導彈彈頭數量限制在2500枚以下,洲際導彈運載工具削減至1600件。兩國核武器庫的大幅削減讓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氣”。


除了核威脅之外,近年來,科技發展速度迅猛,自然環境持續惡化,公報對末日時鐘的調整也將氣候變化風險和顛覆性科學技術發展作為影響因素納入討論。特別是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技術、AI技術的發展,雖然對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但是如果其不受約束而被濫用的話,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風險程度也是同樣巨大的。馬里蘭大學名物理學家史蒂夫?費特就表示,畢竟,核彈的制造需要高濃縮鈾和專業的工廠,而基因編輯只需要一個實驗室,人工智能只需要一臺計算機,一個小團隊就能完成。


每年的討論結束后,科學安全委員會成員就開始著手起草公報,修改完善,并于轉年的1月初宣布時鐘新位置。2021年1月,時鐘時間保持2020年1月設定的100秒不變。這個位置已經是歷史上最接近午夜(末日)的時刻。

居安思危 | 我們距離末日還有多遠?


末日時鐘歷年調整變化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在全世界拉響了公共衛生領域的警報。這場疫情持續至今已經造成了200多萬人死亡,上億人感染,而且目前仍沒有趨于結束的明確跡象。2020年1月,末日時鐘再次撥快,指針向前撥20秒,距離午夜還有100秒。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擊的考驗,多國政府、機構以及公眾的反應和應對“不及格”,這讓科學家不由得擔心當更嚴重的威脅降臨時,人類能否好好應對,成功度過危機,延續地球文明。《原子科學家公報》編輯約翰?麥克林說,我們相信新冠肺炎疫情不會毀滅人類文明。但是這個流行病仍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在面臨公共危機的時候毫無準備。


約翰在公報上發表文章剖析了當前世界面臨的風險:多國核項目加速推進,世界陷入核戰爭風險加大;各國政府也未能充分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化石燃料的開發和生產持續增加,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創新高;信息生態系統敗壞,網絡虛假信息誤導公眾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加劇了社會風險。當然,他也表示,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定、世衛組織,新政府提出與俄羅斯延長《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時限等,讓人們“在陰霾中看到了一些希望”,希望在恢復秩序的大流行后時代,人類可以共同建立一個更安全和更理智的世界環境。


然而這些積極向好的因素并不能立即扭轉世界環境整體情況。2021年1月,末日時鐘指針距離午夜100秒的位置沒有變化。最后的倒計時再次提醒我們,留給人類的時間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