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句話真正內涵是什么?對當下有著怎樣的社會價值(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1-11 412 0條評論
摘要: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句話真正內涵是什么?對當下有著怎樣的社會價值,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不...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句話真正內涵是什么?對當下有著怎樣的社會價值,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

2、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3、《十三經注疏》中在“無后為大”下面有注云:“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4、三者之中無后為大。

5、” 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后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6、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一直被認為封建思想的桎梏,進而有人說儒家滅人性,孟子沒人情。

7、云云。

8、 因為他們把“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理解為“沒有傳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為主題的封建時代,這句話就有了無上的魔力。

9、為了不斷后,無論世家還是貧民,都無所不用其極。

10、隨之產生的便有過繼等一系列特殊的社會現象。

11、 所謂過繼,是指在一家人家的長久沒有子嗣的情況下,把宗族中其他家的孩子過繼到他家作為他家的子嗣;如果本族沒有,就到外族過繼。

12、目的就是保證他家不斷后。

13、所以,中國的家族沿綿幾十世,這個血脈鏈上,有多少次的過繼,已經很少有人知道。

14、而且,越是體面的家族,越是在乎有后,所以過繼產生的幾率也越大。

15、 與過繼并存的還有其他一些維持血脈流傳的方法,比如借腹生子,比如借種。

16、這兩種情況,讀者從字面上應該可以看出其含義。

17、而尤其要一提的是,關于借種,在中國古代的不少地區,曾經有一種集體的借種行為,是每年確定的時間確定的地點,有大量的長久無子的婦人聚集到一起,而那里還會聚集一群準備與那些婦人交合為她們提供“種”的男人。

18、這在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中就有相關的描述。

19、可以說是極其愚昧的行為,催使這種行為的就只有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是孟子說的,記述在《孟子·離婁上》中,全文是這樣的“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20、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

21、君子以為猶告也。

22、」”我們分析原文不難發現,孟子的本意并非是我們平常了解到的含義。

23、我認為更中肯的解釋應該是:“不孝的表現很多,但以不盡做后輩的本分為最。

24、舜在取妻的時候沒有稟告健在的父母,是沒有盡做后輩的本分。

25、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是沒有多大的區別(因為舜取妻是在堯考察了舜的德行后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而此時,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稟告他們并沒有什么好處)。

26、” 其實,孟子是一個非常開明的夫子,并非不知變通的老道學。

27、相似的例子還有“男女授受不親”一句。

28、其實在《孟子》里有人問孟子,如果嫂子溺水了,小叔子該不該給予援手,孟子說當然要給予援手。

29、這里就不引原文了,建議求知的讀者自己翻看原文。

30、 那么孟子的話為什么會被斷章取義到這種程度!我個人以為這是道學家的故意。

31、很明顯,《孟子》的文字不是隨便一個人可以看得明白的,能看《孟子》的人文字的理解里應該不會差到把這么簡單的文字都誤解的地步。

32、所以這種誤解是一種故意,或者說是曲解。

33、曲解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闡述“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學要旨。

34、 嗚呼!難怪有人說:“和尚是佛門的罪人,道士是道教的罪人,書生是儒家的罪人。

35、”若問“何罪之有?”答曰:“明知故犯!”。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