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肌活屬于什么檔次(bm糙米水乳成分分析)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1-12 425 0條評論
摘要: 日后,華熙生物推出3-5個國民級品牌的戰略成功可能性增加。3月10日,華熙生物發布了2021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華熙生物2021年的營業收入上升87.93%,達49.48億元,歸屬...

日后,華熙生物推出3-5個國民級品牌的戰略成功可能性增加。

3月10日,華熙生物發布了2021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華熙生物2021年的營業收入上升87.93%,達49.4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2億元,同比增長21.13%。并且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達12.76億元,同比增幅80.97%。

在功能性護膚品領域,華熙生物的突破性極強,這一板塊2021年實現銷售收入較上年增長19.73億元,增長比例達146.57%。2019年-2020年,華熙生物在功能性護膚業務方面的營收分別為6.34億元、13.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9%、112%,連續三年增速超過100%,且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營收科研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2021年,華熙生物的四大功能性護膚品品牌均已度過起步期,從“跑馬圈地”的品牌初期,升級到提高收入質量、改善運營效率、深挖目標用戶、優化市場渠道、深化品牌根基的精細化運營階段。

華熙生物方面表示,其已明確規劃未來2-3年的研發技術路線,深化四大品牌差異化定位。潤百顏(BIOHYALUX)作為玻尿酸(透明質酸)科技護膚的引領者,深耕玻尿酸核心科技,主打“HA+X”的智慧配方理念,跨越作用市場周期,發揮國民品牌影響力。夸迪(QUADHA)主打凍齡抗初老市場,圍繞核心技術CT50進行高級復配。BM肌活(Bio-MESO)以年輕人群為起點,專注于“量膚定制的活性成分” 和“靶向傳遞的管控技術” 兩維研發路線。而米蓓爾(MEDREPAIR)則針對敏感肌人群研制。

另外,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板塊還包括“潤月雅”、“德瑪潤”、“潤熙禾”等多個品牌系列。

2021年,潤百顏收入12.29億元,是該業務板塊的“銷冠”,占比37.02%,BM肌活收入4.35億元,同比增長286.21%,是增速最高的品牌。四大品牌中有7款單品年銷售收入過億。

華熙生物在年報中表示,四大品牌矩陣成型,均具備一定規模,且首次實現單品牌年收入過10億。

華熙生物的化妝品版圖仍然在擴大。根據年報,華熙生物化妝品級原料SKU超過100個。且其38個研發工作室中有12個專注功能性護膚品領域。2021年,華熙生物推出功能性護膚品方面的新產品309個,相比去年增加約80個,同時新增8項特殊用途化妝品行政許可證。

這也讓華熙生物未來成長的天花板進一步打開,其在年報中表示,日后推出3-5個國民級品牌的戰略成功可能性增加。

狠抓科技,筑高品牌壁壘

近年來,功能性護膚品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階段,2018年開始,各大品牌積極布局,2019年,功能性護膚品行業規模經歷了巨大的提升。

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功能性護膚品的整體行業規模已達到260.1億元,未來三年功能性護膚品行業規模將以29.4%的年均復合增速繼續增高,并于2023年達到589.7億。

艾瑞咨詢表示,其在2021年國產功能性護膚品未來改進方向的用戶調研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安全有效性”、“強化原料和配方的創新”三者占比均超過65%,消費者對于未來產品作用方面的提升有著較高的期待值。

如今化妝品行業法規趨嚴,將有利以科技構建競爭力的企業。對于華熙生物來說,一個進軍C端僅3年的企業能夠做到這樣的成績,也主要是由于華熙生物的發展邏輯立足“科學→技術→產品→品牌”。3月14日,華熙生物方面在媒體溝通會上介紹到,華熙生物有六大研發平臺。

“發酵技術研發平臺、合成生物研發平臺和應用機理研發平臺”3個基礎研究平臺致力于完成0-1的物質發現。“配方工藝研發平臺、交聯技術研發平臺和中試轉化平臺”3個平臺則是聚焦于1-10的物質發展和10-100的產業化。

基于以上六大研發平臺,華熙生物得以打通科學-技術-產品-品牌的鏈路,不斷創新和盈利。例如,在功能性護膚品領域,華熙生物推出諸多創新技術,用在潤百顏玻尿酸次拋精華中的INFIHA?技術,通過專利技術酶切法獲得多種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讓活性成分與玻尿酸協同增效,進一步挖掘和釋放玻尿酸護膚的無限潛能。不僅能對皮膚進行精準的分層管理,還實現了玻尿酸作用從保濕到修復、抗衰的不斷開發。

除了玻尿酸,華熙生物還研制開發了依可多因、γ-氨基丁酸、麥角硫因、聚谷氨酸、小核菌膠、唾液酸等數十個生物活性材料,因此對于功能性護膚提供了強大的原料支撐,也是防止國外在上游原料上的“卡脖子”。目前華熙生物加碼布局的合成生物,還將在生物活性物原料上掀起又一場革命,大大推動功能性護膚品的創新。

對比目前市場上很多品牌都依賴***、代研發的“貼牌”,華熙生物表示堅持長期主張,將核心技術、核心工藝掌握在自己手里。據悉,2021年,華熙生物的研發投入達到2.84億元,同比增長101.43%。國家藥監局正式將化妝品原料質量控制實驗室設在華熙生物,其上海護膚品研發中心擁有國內領先的檢驗檢測、生物學、作用評價等技術,其恒溫恒濕實驗室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單體護膚品實驗室,且將現有12個護膚品相關實驗室分為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配方開發三類,做到自有的“全鏈路開發”。因此,很多消費者表示相信華熙生物這樣的大廠出品,從原料、技術、包裝、安全、作用等都能有保障。

華熙生物無菌灌裝的次拋生產車間

國貨突圍:夯實產品力 提升品牌力

近幾年,國貨崛起,華熙生物與貝泰妮、珀萊雅、上海家化等企業共同形成國民護膚品的頭部矩陣,彼此有競爭也有合力,共同打造國產護膚品市場,形成與國際大牌抗衡的主流勢頭。

對比國外品牌而言,國貨護膚品在科技力、產品力上已經能一較高低,但由于國貨品牌創建時間短,品牌力尚不能與已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品牌建設積累的國際大牌比肩。國家十四五規劃也提出,要率先在化妝品等消費領域培育出屬于中國的高端品牌,科技力、產品力、品牌力缺一不可。

華熙生物個人健康消費品事業群總經理樊媛在華熙生物2021年度報告媒體溝通會上表示,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可以快速發展有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從外部的來看,近年來中國的人均GDP到了1萬美元,這對以護膚品為主的整個消費主動型來說是一個利好的從成熟期到爆發期的節點。

對于中國消費者群體來說,Z世代人群并不迷信于國際的大牌,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去網上探索他們認為值得相信的信息,更多的去嘗試他們認為能夠解決自己問題的產品,這是從消費者端的差異,也是國產護膚品崛起的重要優勢。

此外,樊媛還表示功能性護膚品已成為美妝消費新趨勢。區別于一般化妝品以日常維養為主,功能性護膚品精準定位皮膚敏感、術后護理等訴求,具備高研發門檻和強復購屬性,成為在顏值經濟領域繼美妝、醫美之后挖掘的又一優質賽道。

伴隨消費者護膚理念升級和國貨產品實力進階,中國功能性護膚品發展前景被看好,尤其是國貨品牌很有成長機遇。

從內部情況來看,華熙生物根植于核心能力,即生物科技和生物活性材料,2018年公司從醫美業務延伸,在國內率先開拓功能性護膚品,敏銳捕捉到了市場和行業趨勢,依靠其多年積累的科技實力形成了先發優勢。同步在護膚的基礎研究上,其真正深入了解消費者皮膚的結構。如皮膚不穩態反應的問題為何,臨床老師在通常情況下如何分析這樣的病理和生理的問題,并給予何種解決方案。2021年華熙生物還與上海市皮膚病醫院開展醫研共創,推進生物活性物在皮膚科的臨床應用,多個課題正在共建。

華熙生物也在發布會上提到,堅持長期主義,贏得消費者心智,而非靠流量去做市場。除了產品力,在品牌力打造上非常重視。當旗下功能性護膚品品牌到達5億營收的時候,將開啟品牌元年。作為華熙生物首個進入10億級別的潤百顏已經是第三個品牌年,從2020年財報中可以看到第一年的品牌投入比例比較大,而對比到第三年,營銷費用率已經呈下降趨勢。這是品牌效益起作用了,呈現出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潤百顏品牌系列產品

從2021年起,國家加強了對化妝品監督管理,多個新法規陸續出臺,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后稱“辦法”)中規定,化妝品應當依據相關要求在注冊備案時上傳作用測試報告。這一規定對生產規范、產品備案等環節的要求明顯收緊,實施后預計作用類產品備案成本明顯提升,備案周期明顯拉長,對品牌方的研發實力、產品策略提出更高要求。

2022年1月7日,國家藥監局又發布《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自2022年7月1日施行。

華熙生物表示,《辦法》實施后拉高了行業的準入門檻,也為行業內有核心科技力的企業,爭取了充分的研發周期,創造了有序的、且充分的公平競爭環境,這對于行業是一個重大利好。

同時,我們將看到前期依賴資本投入、營銷包裝、流量運營等獲得快速發展的商業模式將成過去時,具備研發基礎和產品供應鏈綜合優勢的功能性護膚品品牌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