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營銷什么意思?什么叫饑餓營銷策略?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1-16 460 0條評論
摘要: 饑餓營銷手段在市場營銷學中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低調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以達到維護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但如果過度饑餓營銷會...

饑餓營銷手段在市場營銷學中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低調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以達到維護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

但如果過度饑餓營銷會造成什么情況先不說,但是直播帶貨質量不說,瘋狂的消費者自己捫心自問一下你買那么多要干嘛你用的上嗎

今年直播帶貨有為瘋狂,本來抖音是個娛樂平臺,當客戶多了也搞起了直播帶貨。直播帶貨其實對于80 90后并不陌生,小時候的電視賣貨就和如今的直播帶貨大同小異。區別在于,如今的帶貨似乎不是在賣“貨”,而是KOL(關鍵意見領袖)、網紅、明星在售賣自己的影響力和人設。往日,大家都認為電視直播的貨品質量不好,騙人居多,如今對于直播帶貨,大家卻是津津樂道,樂于參與。

最開始關注到直播行業,是斗魚、虎牙、熊貓等直播平臺群雄逐鹿之時。偶爾在吃飯之余,也愛打開一個游戲主播頻道,看看游戲,下下飯,而現在,直播帶貨在抖音快手不斷扶持推廣下,眾明星加入,正式開啟了全民看直播賣貨的浪潮。而隨著抖音上百萬粉絲級的主播也加入了帶貨之列,越來越多的短視頻創作者將直播帶貨當做了***下最快的致富道路。

也可以預見,后續會有更多的明星、網紅加入到直播帶貨之列。

以抖音為例,當前直播帶貨的優勢有三點:

  • 價格便宜,沒有折扣的直播間不是好的帶貨直播間。(有些商品并不滿足預期也并沒有主播說的那么好)
  • 購買便捷,購買的渠道仍然是跳轉到淘寶、天貓、京東等較為熟悉的電商網站,購物習慣無需額外培養,配合上快捷支付,只需10秒,就可以完成一次秒殺。
  • 相比于往日的電視帶貨,最大的區別就是“帶貨人”變了。明星下凡的機會更多了,尤其是已經過氣的明星。粉絲們不管是處于對于他們的信任,還是的確有購物需求,都給明星之類的名人帶來了另一個***錢的手段。往日的明星拼命保持神秘感,如今似乎很多明星很愿意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

但這里面也有值得思考的事情。李佳琦和薇婭每晚的直播間人數之和幾乎在4000萬左右,羅永浩抖音帶貨首秀,傳聞抖音官方保底3億流量;再加上每一次明星“下凡”帶貨,平臺方應該都會有流量扶持。在流量固定的情況下,實則都是彼多我少的態勢。我認為直播帶貨的狂潮也有一些隱藏的不良后果。

  1. 過度消費。中國現在最不缺乏的就是購物節,各種各樣的節日成了商家打折促銷的噱頭。對比國外每年僅僅只有幾次大促銷,如黑色星期五、圣誕節等,國內動輒宣傳千億補貼,實則分攤到每一個產品上,消費者享受的折扣并不如想象的大。配合BGM,刻意饑餓營銷以及紅底白字的折扣,似乎人人都要來一件。背后實則有有大量的過度消費。幾年前,我去美國的outlets(名品折扣店)也會購買好幾條LEVIS的牛仔褲,畢竟一條才15美金,碼子不合適也會自我安慰,萬一胖了呢?實則放在衣柜里已經好幾年了,還是用不到。
  2. 廠家未必開心。直播帶貨的魔力就是數據,某一個品牌20分鐘就可以賣出百萬、千萬的銷售額,對于其他的品牌方或者廠家,似乎就是一個暗示:快來找主播帶貨。頭部主播流量愈發集中的情況下,廠家則失去了議價權,高達幾十萬的選品費,對于小品牌,小廠家而言,難以負擔。傳統模式效率固然低,但是大量中間商、分銷商實則承擔了廠家的賣貨風險。當一切都要去除中間商的時候,無非是供應端承擔起了所有的風險,包括渠道風險。未來的定價策略就是虛高,然后打折降價。
  3. 時間的浪費。直播購物的效率并不高。如果把所有的商品放在網頁里,自己看自己選,可能短短5分鐘就可以買完自己想要的商品。直播的優勢就在于可以更好的體驗、測試商品,不過主播留給每個產品的時間都很短,而大家要買到自己心儀的折扣商品就只能等。問題是,為什么要采用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方式呢?
  4. 負債背起來的消費主義。記得以前家長一直教育我們要節約,節約是美德,現在社會告訴你要消費,消費是拉動經濟,為國家做貢獻。購物本身沒有問題,時代在進步,需求在增長,科技發展帶來很多很好的產品,值得人類體驗。但是越來越多的金融借貸產品,越來越低的借貸門檻,越來越快的支付方式,越來越短的購物時間,深深有一種打開了潘多拉盒子的感覺。筆者非經濟、金融專業之人,無法預料后續的影響。不過這種對于消費品本身的輕視,花下個月的錢圓這個月的夢,總有一種飲鴆止渴的感覺。
  5. 未來生意可能更難做。互聯網不再是一個打破壁壘的技術,相反在打造自己的壁壘。未來,線上的流量會越來越貴,越來越集中,這實則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傳統的實體經濟,因為一層一層的利益和風險分攤,其實分工相對更為明確,生產方、分銷商和零售商各司其職。如今的直播領域,流量的劃分權才是王道,這是在各位明星和網紅之上的上游。流量池是一定的,以抖音舉例,官方實時對扶持和推廣的領域進行流量傾斜,所謂的傾斜,無非是讓用戶更容易接觸到官方要扶持的內容。再加上可以花錢買流量,所以實則流量的控制權牢牢在平臺方手里。對于中國這么大的國家,僅僅2個短視頻平臺月活就能到6億。

***當下,大力推廣消費,擴大內需是保持經濟穩定、社會穩定的一劑藥。只是在我們國家,有兩件事也經常發生:一刀切和短時間內集全民之力推廣一個新的事物,而似乎大家都是那個無能為力的參與者。

我很好奇,在直播帶貨如此火爆的態勢下,如果今年618購物節,更大電商品牌銷售額仍然在增長。究竟是內需在增長,還是別的原因。

自己的一些思考,不喜勿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