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步長是工程院院士(趙步長父子創辦“中國神針”)
大家好,小宜來為大家講解下。趙步長是工程院院士,趙步長父子創辦“中國神針”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寂靜的知識:
夫妻兒子女兒女婿一起上,步長制藥家族“不成功就要飯”
公司報道界面新聞2019-05-02 14:58
分享
68評論收藏
[摘要]“創業較容易,發展卻很難”,大多數家族企業失敗均源于內部不和諧。道理很簡單,一個家族面臨的最大困難,其實不在于財富管理上,而是家族的治理方式。有一個好的家族內部治理,家族企業往往能共同經歷困難,并合力渡過難關。
本文原發時間:2017年12月22日
步長的誕生,或許有太多機緣巧合,更得益于趙步長家族上下齊心。創業之初,妻子、兩個兒子、兩個兒媳、再加上兩個女兒、兩個女婿,全家十口人一起上,年過半百的趙步長斬釘截鐵地說下狠話:“不成功就要飯!”
步長創業的第一桶金:給新加坡病人扎針
因步長制藥總部位于山東菏澤,趙濤的趙步長家族去年財富超過魏橋集團張士平家族,而成為山東首富。
步長制藥腦創始人趙步長并非山東人,老家在陜西西安市的引鎮張寨溝村,其妻子伍海勤,也是引鎮人,不過是南堡村的。
(趙步長與老家村民在一起)
趙步長出生于1942年,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原西安醫學院)畢業后,他響應號召,自愿報名來到位于中蘇交界的新疆阿勒泰支邊。1963年的夏天,趙步長動員妻子伍海勤也一起來到茫茫的荒漠戈壁,二人在新疆整整工作了18年后,才調回咸陽核工業部215醫院,做一名普通的大夫。他們倆的四個兒女,都是在新疆出生。
彼時,趙步長將中風、冠心病作為研究的主攻方向,治療中風偏癱上,創建了“藥氣針”療法和“腦心同治”理論,并在1992年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與“一代打天下、二代繼承衣缽”的許多家族企業不同,步長制藥的最早發展,卻是由趙步長父子三人合力締造,二代也就是創一代,即上陣父子兵。
(步長制藥聯合創始人、董事長趙濤 )
1966年出生的趙濤,與父母趙步長、伍海勤一樣,也是學醫出身,1989年畢業于西安醫科大。趙步長治療心腦血管病患者的“藥氣針”技術,其實是父子二人潛心研究的成果。趙氏父子創辦步長制藥的啟動資金從哪兒來呢?這還得說一段“中國神針”風靡新加坡的故事。
1992年冬,趙濤與父親一起受邀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中醫與針灸走向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期間,主辦方特意為趙家父子安排一場現場診療活動。那時,一名叫劉亞美的新加坡女患者,60多歲,已癱瘓六年,雙腿完全不能動彈。
在全場專家和記者長槍短炮的注視下,趙濤給那位老人戴上特制的藥帽,按摩頭部片刻之后,取出銀針向劉亞美四肢上的穴位扎去......
20分鐘后,奇跡出現了!劉亞美竟然能抓住扶手慢慢站了起來。第二天,新加坡的大小報紙紛紛刊登“中國神針”成功診療消息,趙家父子成了新加坡家喻戶曉的中醫名人。應當地懇請,趙濤留在新加坡繼續行醫。
成功是逼出來的,也帶有機緣巧合的偶然因素,否則可能就不會有“步長”。當趙步長從新加坡回來,卻發現自己居然被單位“優化組合”掉了!1993年2月,趙步長和妻子伍海勤被雙雙除名,而他們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腦心通”膠囊,也到了科研攻關的關鍵時期。
無奈之下,趙步長與遠在新加坡的兒子趙濤通上電話,最終決定自主創業。1993年8月28日,步長制藥有限公司在咸陽宣告成立,企業性質是“中外合資企業”,啟動資金就是趙濤匯回的40萬美金。原來,三個月的新加坡行醫,讓27歲的趙濤足足賺了90萬美金。
創業次年,首款獨家專利藥產品“步長腦心通”一投放市場,當年就賣了500萬元,之后,這個“爆款”產品更是一路狂飆突進,如今,它與地奧心血康、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一并雄踞心腦血管中成藥三大品牌行列。
2016年11月18日,總部位于山東菏澤的步長制藥(603858)在上交所上市,按當日市值計算,步長趙氏家族的財富達到284.81億元,成為了年度山東首富。
步長家族“十人團”,不成功就要飯!
作為趙步長的大兒子,趙濤是步長制藥的聯合創始人,當年在咸陽的公司執照,是他一手經辦的;步長的LOGO,還是他在寄給父親的一張明信片上勾畫的,還留下一句話:總有一天,全世界會記住它。
(步長制藥總裁趙超)
在步長創辦過程中,大家族趙步長就像指揮千軍萬馬的司令官,初創時,其實是他與大兒子趙濤的“二人轉”,當企業上規模后,就開始向家族成員“招兵買馬”,擴充創業隊伍。二兒子趙超,現任步長制藥總裁,畢業后在黃河啤酒廠任生產科長,父親一喊,就摔破了自己的鐵飯碗,參與進來。還有,小女兒趙菁,目前是集團旗下山東丹紅制藥董事長,學醫的她也是辭掉公職加盟進來。
不僅如此,趙濤、趙超兩兄弟的媳婦,還有大女兒趙驊和她妹妹趙菁的夫婿,也都在步長任職,一家二代人組成了家族“十人團”,時年55歲的趙步長說,我們沒有退路,“不成功就要飯!”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每家都有每家的賬。家族企業成長之所以受傳統制約,就是因為不明白制度是家族企業傳承中最要緊的因素,不講規矩而變得混亂不堪,甚至進入衰退。
以步長趙濤為例,他與父親不僅僅是父子關系,還同為創業伙伴,另外,他與其他的兄弟姐妹雖依照各自特長在企業任職上有分工,但畢竟都是家族內部成員,如何協調、分解管理及戰略制定上的矛盾呢?
為避免家族企業的種種弊端,趙步長與兒子趙濤二人早早就幾條嚴格的家規:比如每逢重大決策,家族成員集體發表意見;日常管理各負其責,不許插手職權以外的部門;早些年,大兒子趙濤任總經理時,他弟弟趙超,任常務副總經理,主要負責生產?!凹乙帯蓖瑫r要求,每名家族成員,只能提供一份工作,按能力大小安排不同的崗位;家族成員若違反規定,要加倍處罰。
(趙步長小女兒、丹紅制藥董事長趙菁)
“創業較容易,發展卻很難”,調查發現,大多數家族企業失敗均源于內部不和諧。道理很簡單,一個家族面臨的最大困難,其實不在于財富管理上,而是家族的治理方式。有一個好的家族內部治理,家族企業往往能共同經歷困難,并合力渡過難關。
家規是家族內部治理的核心框架之一,也是處理爭端的重要方式,步長家族從嚴格的家規入手,以完善家族治理并形成制度化,也就為企業維系了一個好的家族關系,大家就能穩下心神,傾盡全力做好企業。
據說,趙步長一個親侄兒,原是公司西安辦事處經理,因與鄰近辦事處的員工發生矛盾。按照加倍處罰的“家規”,不但給予罰款,連工作也被一并擼掉。在犯錯誤的問題上,原則分明、鐵律如山。做不好,就不要呆在隊伍中,該開除照樣開除,所有人平等。
(步長董事長趙濤(中)、步長第三代趙雨晨(右一)來源:步長制藥 )
隨著家族第三代的成長,步長家族的“家規”又多了一些內容:第一,家族每個成員兩年必須參與一次“共鑄中國心”的愛心活動,必須親自做;否則未來兩年扣除所享受的家族福利。第二必須參加對祖上的祭拜,否則未來五年不能享受。第三是不能犯罪,如果坐牢了,從出獄那天起,所有的都不能享受。
他們規定,每年要聚一次祭祖,而且規定多少歲以上的孩子必須去,沒有理由。
很多人知道,129周年傳承歷史的李錦記家族,也是年年有祭祖的。與步長家族一樣,道理都是相通的。高香敬上,就是為了飲水思源,“一個人,一件事,一個家族!一顆心,一輩子,一份偉業!”否則,往后幾代,親情越來越淡,何來家族凝聚力?再說了,家族文化、精神、價值觀最終體現在哪兒呢?傳承是從“儀式感”先開始的!
當然啦,步長家族企業的傳承規劃體系也并非僅是家規,他們還成立家族辦公室,其中還設立家族教育基金,進行后代的創業投資。作為二代掌門人,趙濤說:“對于孩子們,一定記住不能給錢,一定會是浪費。每個人都不會有任何股權的,只有讓他們自己去創業,自己打造一番事業?!惫识诩易宓呢敻坏奶幚矸绞缴?,他們選擇了成立財富信托基金和家族辦公室。
(步長制藥董事長趙濤)
上市1年多以后,12月11日,頂著“最貴新股”光環的步長制藥跌破了發行價,成為2016年IPO新規實施以來首個跌破發行價的個股。
相對高峰時,步長制藥的市值蒸發近700億元,趙氏家族財富“大縮水”。 作為國內知名中成藥企業,步長制藥在心腦血管領域處于龍頭地位,擁有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谷紅注射液4個獨家專利品種,心腦血管用藥對公司收入的貢獻達到七成以上。
然而,步長制藥營銷費用占比過高、產品結構單一、新品研發乏力,一直是步長未除的“心病”,股價頹勢不能說沒有原因。而牽手九州通,開展托管藥房業務,暫時很難挽救目前的局面,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尚還有限。返回騰訊網首頁>>
責任編輯:jasongqwang
小黑資産:
20230202/今天有些累了。萬東醫療今日的訂單明天早起再統計。初看。也近一千萬。九州通訂出一臺CT32排的。今年萬東醫療的CT干到快一百臺了吧。才一個月多2天。。。中國要國企辦醫。大的平臺。如國藥。華潤。九州通。都大力站臺萬東了。。。/
寂靜的知識:
一年80億“銷售費”,5年10起行賄案!起底步長制藥發家史
21健康
2020年10月21日12:55:47來自廣西
來源:21新健康原創作品
作者:張曉
實習生:胡林
編輯:李欣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者按
10月17日清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頭條文章《嚴查權錢交易,建立失信名單,集中帶量采購,斬斷醫療賄賂利益鏈》。近日來,國家醫保局、國家最高院等也聯手建立醫藥商業賄賂案件信息交流共享機制等,各部門對醫療賄賂問題重拳出擊,為集中帶量采購保價護航。與此同時,在資本市場上,監管層也加強了對醫藥銷售的關注度,對商業賄賂亮劍。
21新健康記者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部分醫藥賄賂信息進行了梳理,對個案進行相關分析,透視行業發展動態。
近日,步長制藥發布一系列公告,包括子公司疫苗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新增生產范圍“預防用生物制品”等消息。在業內看來,這實際是步長制藥戰略轉型的體現。
2018年以來,步長制藥就陸續推出轉型戰略,欲從銷售型公司向科技型公司轉換。
實際上,步長制藥作為傳統銷售型醫藥企業,近年來銷售費用一直居高不下,備受關注。21新健康注意到,近10年步長制藥的銷售費用增長了2.3倍,從2011年的24.45億元躍增到2019年的80.81億元。年報顯示,公司九成以上的銷售費用花在“市場、學術推廣費及咨詢費和其他費用”上。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曾指出,醫藥行業公司的市場及學術推廣費一直是商業賄賂高發區。事實上2015年來,裁判文書網上披露了10起行賄案件和步長制藥有關。
一年超過80億的“銷售費”,面對監管部門全面叫停“帶金銷售”,步長制藥該何去何從?
01
步長發家史
步長制藥成立于1993年,主要從事中成藥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涉及心腦血管疾病中成藥盒婦科用藥等領域。
企查查顯示,步長制藥法定代表人為趙濤,現年53歲,新加坡籍,2001年起任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現兼任步長(香港)董事、首誠國際(香港)董事和大得控股董事等職務。
而步長制藥創辦人趙步長是趙濤的父親,現任步長制藥總裁趙超是其次子。
資料顯示,趙步長出生于1942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原西安醫學院),其后響應號召到位于中蘇交界的新疆阿勒泰支邊。1963年夏,趙步長動員妻子伍海勤也一起來到茫茫的荒漠戈壁,二人在新疆工作了整整18年后,才調回咸陽核工業部215醫院,做一名普通的大夫。他倆的四個兒女都在新疆出生。
趙步長
據《商界雜志》的一篇文章,趙氏父子的發家史堪稱“上陣父子兵”。
與“一代打天下、二代繼承衣缽”的許多家族企業不同,步長制藥的最早發展是趙步長父子三人合力締造的。當時,趙步長將中風、冠心病作為研究主攻方向,治療中風偏癱,創建了“藥氣針”療法和“腦心同治”理論,并在1992年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1966年出生的趙濤,與父母趙步長、伍海勤一樣,也是學醫出身,1989年畢業于西安醫科大,與父親一起著手研究治療心腦血管病患者的“藥氣針”技術。
據上述文章,1992年冬,趙步長父子受邀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中醫與針灸走向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期間參加了一場現場診療活動。在全場專家和記者長槍短炮的注視下,趙濤給一名年屆六旬、癱瘓六年、雙腿完全不能動彈的患者劉亞美戴上特制的藥帽,按摩頭部片刻之后,取出銀針扎入其四肢穴位。20分鐘后,劉亞美竟然能抓住扶手慢慢站了起來……
第二天,新加坡的大小報紙紛紛刊登“中國神針”成功診療消息,趙家父子成了新加坡家喻戶曉的中醫名人,趙濤也繼續留在新加坡行醫。1993年8月28日,步長制藥有限公司在咸陽宣告成立,企業性質是“中外合資企業”,啟動資金就是趙濤匯回的40萬美金。三個月的新加坡行醫,讓27歲的趙濤足足賺了90萬美元。
此后,一家兩代人組成了“十人團”,學醫的小女兒趙菁也辭掉了公職加盟進來,目前是集團旗下山東丹紅制藥董事長。除此之外,趙濤、趙超兩兄弟的媳婦、大女兒趙驊和妹妹趙菁的夫婿,也都在步長任職。
創業次年,步長制藥的首款獨家專利藥產品“步長腦心通”投入市場,當年就賣了500萬元。此后,這個“爆款”產品一路狂飆突進,如今與地奧心血康、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一并雄踞心腦血管中成藥三大品牌行列。
但是,該產品也因質量問題多次上“黑榜”。
2017年4月,腦心通膠囊被食藥監部門曝光丹參酮IIA含量檢測不合格。2017年7月,消費者投訴該產品中有類似毛發的不明物質。醫保目錄對40多種常見中成藥報銷做了病種限制,其中規定腦心通(片、膠囊)限中重度腦梗塞、冠心病心絞痛患者。
2020年4月10日,腦心通膠囊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點名”,要求修改說明書,增加“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等內容,其中不良反應新增十余項,包括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腹部不適、便秘、口干、頭暈、頭痛、皮疹、瘙癢、心悸、呼吸困難、潮紅、過敏反應等;禁忌項增加“對本品及所含成分過敏者禁用”;注意事項除建議飯后服用外,還提醒“有出血傾向、行經期婦女或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療的患者以及脾胃虛弱者、過敏體質者慎用;同時提示“不宜與藜蘆同用”。
此外據媒體公開報道,2002年,經司法機關查實,時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的鄭筱萸,于2002年下半年收受趙步長給予的錢物,為該公司申報其生產的腦心通膠囊“從地方標準升為國家標準”獲批提供幫助。
2006年12月26日,鄭筱萸被中紀委“雙規”。次年5月16日,鄭筱萸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鄭筱萸因利用職務便利,為步長制藥等企業擅自修改藥品標準,次年被判處死刑。
2016年11月18日,步長制藥在上交所上市,并喊出口號“世界的步長”。按當日市值計算,趙氏家族的財富達到284.81億元,成為了年度山東首富。
02
10起裁定書和判決書
比起高調的口號,步長制藥近年來多次發生的行賄事件可能更為人們所熟知。
21新健康在裁判文書網上查詢“步長制藥”、“受賄”關鍵詞,發現2015年至今共有10起裁定書和判決書。
2020年7月30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站公布了一則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的刑事判決書。其顯示,2016年以來,原河南省商水縣人民醫院主治醫師王海生在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非法收受陜西步長制藥有限公司銷售業務員蘇某藥品回扣款人民幣12.5萬元。
2019年,陜西步長制藥業務員唐某按0.50元一盒的方式,賄賂湄潭縣中西醫結合醫院信息科原科長陳遙剛,累計行賄32.51萬元。
另有8份判決書顯示,步長制藥在藥品推廣過程中帶金銷售,業務員向鄉衛生院領導和縣醫院醫生行賄,金額為6萬-11萬不等。
03
起底:年“銷售費”達80億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曾指出,醫藥行業公司的市場及學術推廣費,一直都是商業賄賂高發區。步長制藥“行賄門”事件頻發,背后正是藥企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在作祟。據wind數據顯示,2011年,步長銷售費用為24.45億元,至2019年,相關指標增加到80.81億元,增長了2.3倍。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步長制藥的銷售費用分別為82.87億元、80.36億元、80.81億元、36.84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值分別為59.77%、58.81%、56.68%、52.36%。
數據顯示,公司心腦血管相關產品包括中成藥丹紅注射液、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以及化學藥谷紅注射液,四大產品治療范圍涵蓋中風、心律失常、供血不足和缺血梗塞等常見心腦血管疾病。
2016年,步長制藥上市,根據招股說明書,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丹紅注射液的年銷售金額分別高達41.61億、38.31億和33.6億,合計113.52億。收入占比超過30%,利潤占比更穩居40%以上。
而早在2013年至2015年的三年間,步長制藥在“市場及學術推廣”方面分別花去了44.66億、51.83億、58.41億,累計達154.9億元,連續三年超過同期營業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2015年,平均每天花1600萬元用于“推廣”。2016年,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市場及學術推廣費”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了50%,是當期研發費用的20余倍。
以2018年為例,該年步長制藥共組織市場活動1.9萬余場次、市場調研2.3萬余場次、學術交流活動2萬余場次,平均每天組織市場活動52余場次、市場調研63余場次、學術交流活動54余場次,可謂是全年“馬不停蹄”地辦活動。
如此巨大的銷售費用支出,能為步長制藥帶來多少業績增長?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步長制藥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8.64億元、136.64億元、153.55億元、70.35億元,2017-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12.52%、-1.44%、4.32%,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9.85%。可見,雖然在銷售費用上投入巨大,步長制藥的業績增長還是走入了“瓶頸”。
2020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步長制藥實現營業收入70.35億元,同比增長9.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02億元,同比增長12.86%。而其銷售費用為36.84億元,銷售費用率為52.37%。其中,市場、學術推廣及咨詢費為34.88億元,占比94.68%。
對于常年占比九成以上的“市場、學術推廣費及咨詢費和其他費用”,步長制藥曾解釋稱,這部分費用主要包括在全國各地開展的各類學術推廣會等活動的會議費、差旅費等。此外,公司在2016年、2017年年報中均提到,公司營銷模式的核心競爭優勢在于腦心同治論指導下的專業化學術推廣。
上交所也曾在2018年5月就這部分費用向步長制藥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其用途和合理性。
對此,步長制藥在回復函件中稱:“專業化學術推廣營銷模式是公司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公司以精細化、規范化管理為導向,持續建設專業化學術推廣團隊,通過其進行專業化學術推廣,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和產品的認知度,促進產品銷售?!?/p>
史立臣指出,“天價推廣”一直存在很多灰色利益鏈條的推想空間。
2019年6月,財政部網站發布《財政部開展2019年度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檢查重點圍繞醫藥企業的費用、成本和收入的真實性等。具體包括:購藥品數量、向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銷售返點現象;是否存在以咨詢費、會議費、住宿費、交通費等各類發票套取大額現金等現象。
國家也加強了對“帶金銷售”行為的管理。9月16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了《關于建立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將給予回扣等有悖誠實信用的行為納入評價范圍;采取企業報告與平臺記錄相結合的方式掌握醫藥企業失信信息;依據法院判決或行政處罰認定的案件事實,確定失信等級,動態更新;分級采取提醒告誡、提示風險、限制或中止投標掛網、公開披露失信信息等處置措施。
醫藥行業專家林小芳向行業媒體表示,在帶量采購政策實施以及相關監管下,“帶金銷售”的利潤空間正在逐漸消失,相關企業“重銷售輕研發”的現象或將有所改善。對于藥企來說,加強研發才是一條可持續的道路。
04
轉型:剝離藥房托管業務后何去何從?
不久前,步長制藥宣布完成對藥房托管及其相關業務的剝離。業內人士表示,“藥房托管業務之所實施不下去,是因為它極易造成一家獨大,進而滋生腐敗。藥房托管實際上是另一條帶金銷售的路,通過藥房托管,企業可至少返點15%至30%給醫院,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醫藥分開的初衷。現在政策將這條路堵死了,企業就少了一條帶金銷售的路徑?!?/p>
剝離藥房托管業務后,步長制藥今后該何去何從?
9月22日,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步長制藥”)發布公告稱,擬以2175.23萬元價格轉讓控股子公司湖北步長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51%股權。轉讓完成后,步長制藥將完全退出相關業務。
據了解,2017年,步長制藥、九州通合資設立湖北步長九州通,當時雙方合作期限暫定十年,并將業務模式調整為專業藥房業務模式。
但2018年11月,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公立醫院不得承包、出租藥房,不得向營利性企業托管藥房。
顯然,藥房托管已不符合國家的相關政策,且極易滋生腐敗的“灰色地帶”。多家藥企上市公司已脫離該業務。
南京中醫藥大學藥事管理與法律系專家白庚亮對行業媒體表示,“藥房托管緣起于取消藥品加成,即零差率銷售,使醫院藥房從盈利部門變為成本部門。但自2018年相關部門在文件中明確表示‘公立醫院不得承包、出租藥房,不得向營利性企業托管藥房’后,藥房托管業務一下子就成了燙手山芋?!?/p>
對此,步長制藥董秘辦相關人士向21新健康回應稱,“因藥房托管已不符合國家的相關政策,故公司決定將其剝離出去。轉讓之后,公司將不再擁有任何藥房業務,且暫時也不打算再次布局藥房的相關業務?!?/p>
根據步長制藥2020年半年報:目前公司正在進行轉型,由銷售型公司向科技型公司轉換;由中成藥向生物藥、疫苗、化藥、醫療器械、互聯網醫藥轉換;并逐漸由中國本土化向全球化轉換。
此前,步長制藥也曾發布風險提示公告:公司目前主營業務為中成藥,生物制藥為未來戰略規劃,短期不能產生效益,且前期投入金額較大,可能影響公司業績。
今年上半年,步長制藥的研發費用僅為1.73億元,但同比上漲49.14%,西南證券研報稱,步長制藥的研發支出比率超過其他心腦血管藥企。具有傳奇色彩的步長制藥,究竟將如何發展?
財通證券分析師張文錄表示,相對于化學制藥公司轉型創新而言,中醫藥企業受醫??刭M壓力大,研發進展慢且思想仍未跟進,例如,化學制劑企業的研發支出為6.6%,而且逐漸上升;而中藥企業的研發支出僅有2.3%,過去兩年變化不大。
實際上,步長制藥也意識到自身的短板問題,在2018年就制定了上述三大轉型戰略,截至2020年6月30日,步長制藥已擁有329件授權專利,在研產品224個,2020年上半年新增專利申請11件,成功獲得授權專利15件,其中發明專利4件。
不久前,步長制藥旗下全資子公司山東丹紅制藥有限公司研制的“注射用重組人腦利鈉肽”(項目代號:BC003)也獲得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試驗倫理審查委員會批件,正式啟動I期臨床試驗。
“特別聲明:以上作品內容(包括在內的視頻、圖片或音頻)為鳳凰網旗下自媒體平臺“大風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投資者網:
《投資者網》張偉
繼2019年、2020年兩次發行可轉債募資24億元用于開設新店后,2023年初,華南零售藥店龍頭大參林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參林”,603233.SH)又有新動作,計劃通過定增募資增開新店,以鞏固其行業地位。
1月19日,大參林發布《2023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告(下稱“《預案》公告”),擬募資30.25億元,用于門店建設、門店升級、產業基地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大參林表示,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將持續推進“深耕華南,布局全國”的核心發展戰略,提高公司市場競爭力。
定增募資再開3600家店
公開資料顯示,大參林成立于1992年,主要從事醫藥直營及加盟的連鎖零售業務,是全國規模領先的大型醫藥零售企業,曾連續四年蟬聯“中國連鎖百強”排行榜零售藥店行業第一名。2017年7月,大參林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目前,大參林的業務主要集中在華南一帶。據2022年中報,來自華南區域的銷售收入在大參林主營收入中的占比超過70%,其他地區的營收占比相對較低。
圖表1:大參林的主營構成(按地區)
據“順德大參林”公眾號2022年10月發布的消息,大參林全國門店數量已突破1萬家,其重點市場位于華南(廣東、廣西、海南)一帶。華南地區門店數量在大參林門店總量的占比接近70%,
大參林本次定增資金的募投用途也主要是為了開設新店?!额A案》公告顯示,本次定增擬募資的30.25億元中,有16.38億元用于醫藥連鎖門店建設項目,將在廣東、廣西、河南、黑龍江、江蘇、陜西、重慶等地區選址投資開設3600家醫藥連鎖門店。
圖表2:大參林本次定增募資用途明細
公開信息顯示,大參林在2019年、2020年曾兩次通過發行可轉債共募資24.05億元用于開設新店,在2020年、2021年新增門店1264家和2173家。大參林表示,前兩次募集資金建設新店的項目絕大部分已經完成,提升了公司連鎖藥房的覆蓋面。
零售藥店行業的競爭格局
四年三次募資,總額超過50億元。大參林近幾年急于融資開店,或與零售藥店行業目前的競爭格局有很大關系。《投資者網》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2022年末,包括大參林在內,全國至少已有6家零售藥店的門店數量突破了1萬家。
公開資料顯示,高濟醫療是國內第一個門店數量“破萬”的零售藥店。據悉,高濟醫療由高瓴資本發起成立,隨后通過收購擴充門店數量。早在2018年,高濟醫療就宣布旗下高濟藥房的數量超過1萬家。第二家達成門店數量“破萬”目標的是國藥控股(01099.HK)。2022年6月,國藥控股宣布旗下國大藥房加專業藥房的數量達10569家。
A股上市公司中,老百姓(603883.SH)2022年6月宣布其門店數量“破萬”。2022年9月,九州通(600998.SH)旗下的好藥師宣布擁有直營及加盟藥店10016家。隨后,益豐藥房(603939.SH)在2022年10月宣布其門店數量達到1萬家。
此外,一心堂(002727.SZ)曾預計快將在2023年初門店數量“破萬”。第二梯隊中,漱玉平民(301017.SZ)、健之佳(605266.SH)等零售藥店的門店也在5000家上下,正向“破萬”目標發起沖刺。
商務部發布的《關于“十四五”時期促進藥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5至10家超五百億元的專業化、多元化藥品零售連鎖企業。有行業分析師指出,若到達成這個目標,相關企業的門店數量至少要在2萬家以上,目前行業頭部公司的門店數量都才1萬家出頭,接下來必然深入布局,全國擴張。
2022年業績改觀
大參林在《預案》公告中表示,要加大門店投入規模,以把握行業發展機遇。不過,順勢擴張過程中,大參林也曾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形。
財務數據顯示,大參林2019年至2021年的營收為111.41億元、145.83億元和167.59億元,歸母凈利潤為7.03億元、10.62億元和7.91億元。2021年增收不增利。
圖表3:大參林2021年增收不增利
個中原因,大參林在年報表示,營收增加得益于門店數量的增長,但同時也帶來了財務、管理、研發、銷售等期間費用的增加,導致營業成本增長率高于營收增長率,對公司利潤造成重大影響。
不過,這種情況在2022年有了改觀。三季報顯示,大參林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148.28億元和9.23億元,同比增長20%和13%。
廣發證券認為,大參林的利潤端改善明顯,門店擴張加速。其研報指出,大參林積極實施布局全國擴張戰略,省外布局加密有望帶動盈利能力提升;同時費用率控制良好,參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給予大參林2023年30倍PE估值,維持“買入”評級。
海通證券則認為,大參林作為立足華南優質市場,面向全國擴張的藥店龍頭,業績穩健增長,有相應估值溢價,給予2023年35-40倍PE估值,給予“優于大市”評級。
二級市場上,截至2月2日收盤,大參林報收37.45元/股,2023年內下跌5.4%,公司市值355億元,滾動市盈率39.7倍。大參林擴張門店數量是否會進一步提升其業績,投資者亦可保持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一心陳:
九州通(SH600998)九州通從財務上看市盈率也就二十倍,市凈率也就一倍出點頭,總體看風險不大。如果從發現的潛力看嘛,確實再像過去那么野蠻生長很難。
售械者:
數據來源:醫械營銷云/醫械找渠道/醫械找商機/醫械看市場、售械者公眾號
呼吸機是一種能有效替代、控制或改變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氣量,改善呼吸功能,減少呼吸消耗,節省心臟儲備的醫療器械??梢詾樯砩蠠o法呼吸或呼吸不足的患者提供機械通氣。
在現代臨床醫學中,呼吸機作為人工替代自主通氣功能的有效手段,已廣泛應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在大手術過程中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療和急救復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呼吸機是預防和治療呼吸衰竭、減少并發癥、挽救和延長患者生命的重要醫療設備。
醫械看市場數據分析工具根據千里馬招標網醫療器械行業全量數據統計: 2022年12月份,全國呼吸機公開中標事件累計265次,金額約為3.1億,共計銷售設備1327臺,采購單位數量約225家,經銷商約236家。
市場趨勢上,12月份的銷售額大幅度提升,環比2022年11月,銷售額增長約278.12%,同比2021年12月,銷售額增長約116.02%。
根據中標結果,2022年12月呼吸機市場位居第一的是安徽省,通過24個招標項目共計采購設備約4755萬元,占全國15.34%。第二名廣東省采購額為4617萬元,占全國14.89%。第三至第五名分別為四川省、云南省、福建省,采購額約為2884萬元、2460萬元、1920萬元。前五名省份采購總額為1.66億元,占比為全國采購總額的53.66%。
從全國各省呼吸機采購需求上來看,不同省份差異明顯??偟膩碚f云南、貴州和東南沿海地區的銷售額要高于其它地區。省份具體采購設備的單價存在區域性差距,安徽省和四川省采購單價大致相同,均于22萬元左右,云南省與甘肅省采購單價基本一致,均于57萬元左右,浙江省采購單價最低,為8.24萬元。
從全國數據看,上半年度采購呼吸機的招標主體仍以三甲和二甲醫院為主,采購額占比分別為22.47%和20.06%。三甲醫院較上一個月減少16.75個百分點,二甲醫院較上一個月增加15.15個百分點,其他級別醫院占比情況稍微增加。
在2022年12月的呼吸機采購總額排行中,安徽省招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居榜首,分別從安徽九州通征鴻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合肥百航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瑞林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和合肥延寺醫療信息有限公司,采購共計2480萬元;廣州市荔灣區人民醫院和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分別以1588萬元和1346萬元位列第二、第三。
根據2022年12月的中標結果統計,中標金額最高的品牌為邁瑞,共計中標67次約1.02億元,市場占比33.21%。第二、第三名分別為德爾格和科曼,中標金額3346萬元、1308萬元。呼吸機市場的前三名占據了約48.22%的市場份額,具有相當大的比重。
下面是對2022年12月份三大品牌熱門產品型號的表現:
在邁瑞的產品中,SV300在2022年12月份的中標金額最高,共約1822萬元,中標數量為91臺,占約5.88%的市場份額。其次是SV800/SV600系列,中標金額約1098萬元,占3.54%的市場份額。中標金額排名第三的是SV70/SV60系列,中標金額約為359萬元,占1.16%的市場份額。
在德爾格的產品中,中標金額最高的是型號為Savina 300,總額約2598萬元,占8.38%的市場份額,第二位是Infinity系列的產品,中標金額約172萬元,占0.55%的市場份額。第三位的型號是Evita V300中標金額約62萬元,占0.20%的市場份額。
在科曼的產品中,中標金額最高的是型號是NV8,總額約500.8萬元,占1.62%的市場份額,第二位的是型號為NV50,中標金額約257萬元占據市場份額0.83%。第三位是型號為V3,中標金額為98萬元,占據市場份額0.32% 。
根據2022年12月數據,不同省份市場,中標金額和中標次數靠前的優勢經銷商都有比較明顯的地域色彩。我們在全國呼吸機銷售總額前五的省份中選取了排名進入全國前三十的優勢經銷商,名單如下:
此外,全國前五之外的個別省份,也有區域優勢經銷商的本月度中標金額在全國范圍內排名靠前,比如浙江物產中大醫藥有限公司(846萬元)、北京錦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701萬元)、新疆仁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697萬元)、遼寧醫聯物流有限公司(596萬元)。
2022年12月全國前十名的采購大單出在安徽、云南、福建、廣東、浙江、新疆等地,其中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和福建省漳州市醫院采購金額超過了1100萬元。其余招標單位采購金額均在883萬元至669萬元之間。
通過上述基于呼吸機公開招標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到,需求端依然以三甲、二甲醫院為主,各省區域市場表現依然差異明顯,總的來說云南、貴州和東南沿海地區的銷售額要高于其它地區。
在品牌方面,市場集中度高,排名前十的品牌占整體市場的63.98%。國產品牌邁瑞中標金額位列第一,市場占比高達三成,從市場份額角度來看在與外資企業競爭過程中國產品牌在呼吸機設備市場更具有優勢。
在市場趨勢方面,由于新冠降為乙類傳染病的政策頒布,市場對呼吸機的需求上升導致12月份呼吸機的銷售額迅速增長?;谀壳暗膰鴥刃鹿诟腥救藬?,市場對呼吸機的需求預計仍會持續上升,可持續對數據進行跟蹤觀察。
數據來源:醫械營銷云、千里馬招標網
報告說明: 統計時間:2022年10月1日 - 12月31日
統計范圍:呼吸機公開招投標數據 本報告內容全部基于對公開數據整合、推算所獲得的結果,本公司對該數據查詢結果的有效性、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僅供參考之用。
九州通(SH600998):
同花順(300033)數據顯示,2023年2月2日,九州通(600998)獲外資賣出8.99萬股。截至目前,陸股通持有九州通8000.58萬股,占流通股4.27%,累計持股成本16.00元,持股虧損16.79%。 九州通最近5個交易日下跌2.49%,陸股通累計凈買入124... 網頁鏈接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AI快訊,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公司總代品牌推廣業務主要涉及哪些品種?目前代理品種規模大的品種有多少個?
九州通(600998.SH)2月7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總代品牌推廣業務主要包含藥品和醫療器械兩類產品。2022年新增總代理銷售過千萬的藥品品種20余個,全年總代理銷售過千萬藥品品種達70余個,銷售規模較大品種主要包括可威(東陽光)、康王(滇虹藥業)、倍平(阿斯利康)等;醫療器械主要包括抗原產品以及強生、理諾法、雅培等品牌耗材。
(記者 王瀚黎)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九州通(SH600998):
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2月7日訊,有投資者向九州通(600998)提問, 公司總代品牌推廣業務主要涉及哪些品種?目前代理品種規模大的品種有多少個? 公司回答表示,投資者您好!公司總代品牌推廣業務主要包含藥品和醫療器械兩類... 網頁鏈接
九州通(SH600998):
九州通2月7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旗下好藥師大藥房在抖音平臺開設有“我是好藥師”賬號,今年年初,抖音試水藥品直播,好藥師作為首批受邀店鋪,從1月18日開始連續直播3天,觀看人數累計超過37萬人,已積累粉絲21.4萬人。該店鋪平價保障芬必得布洛... 網頁鏈接
時間漂流者:
九州通(SH600998)廢了,廢了,準備高臺跳水了。
證券市場紅周刊:
本刊編輯部 | 張桔
編者按
2023年1月,北向資金全月凈買入A股1412億元,在包含春節假期的情況下,僅用16個交易日就創出了自陸港通開通以來的歷史新高。這充分說明外資延續了2022年四季度以來對A股的看好。
實際上,中外機構的兔年阿爾法探索之路蓄勢已久。匯總本刊對內外資機構的采訪看,趨勢性抱團賽道龍頭基本為組合底倉的思路,而進攻的彈性更多在深挖個性化、市值修復空間大的標的上,尤其是市值較小、業績增速較高、符合新經濟發展方向的賽道與公司越發受到青睞。即“小高新”(實際“小高新”并沒有統一的標準,約定俗成以市值150億以內、業績增速30%為借鑒。)類標的的優勢開始顯現出來。
一是由于,總量彈性不大的環境下,個股阿爾法的關注度有所上升,預計“小高新”企業的基本面變化會更顯著,業績彈性也更大;另一方面,當前處于經濟修復幅度的觀察驗證期,指數從底部反彈至今幅度較大,短期可能處于震蕩,大市值股票短期彈性有所減弱。賣方分析師更是對“小高新”類標的持續看好。近期,興業證券分析師張啟堯在報告中也表示,“小高新”成為內外資機構掘金新方向。
這種布局思路在外資公募中也充分體現。接受《紅周刊》專訪時,外資公募路博邁基金董事總經理周平表示:“北向資金瘋狂掃貨A股既是對去年下半年外資大幅流出的修正,也反映了外資對2023年中國經濟和中國權益資產的樂觀預期。”在成長的賽道中,周平更看好科創板,因為科創板偏重于以半導體產業鏈為代表的硬科技,自2021下半年開始受半導體產業周期下行以及美國對中國科技封鎖的影響,指數回撤了超過30%,目前處于底部位置。隨著半導體產業周期反轉以及國產替代緊迫性的加強,科創板有可能在今年表現出較大的彈性。
談到兔年機構的超額收益之路,港股投資所起到的作用或許越來越大,內地機構以本土公募為首在港股的投資占比逐漸增加,“彩蛋”預期明顯。
公募1月排名換新顏 領先者開年搶跑
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科創屬性”成主要推手
先看內資機構,2022年四季度的政策調整疊加外資的大幅掃貨讓市場迅速回暖。今年1月,滬指月漲幅達5.39%,創業板指數達9.97%,而港股中的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月漲幅均超過10%。
在早春春風拂面下,公募基金1月的收益迅速走高。Wind顯示,1月總共有5只主動權益基金漲幅超過15%沖在前列,其中收益率最高的兩只分別為創金合信氣候變化和金鷹轉型動力。前者的現任基金經理為曹春林,他管理的新能源汽車和碳中和兩只基金同樣當月凈值增長率超過15%,在2023年阿爾法戰中起跑領先。
究其原因,2022年12月31日時點上的基金四季報能揭示大部分原因所在,以暫時領先的氣候變化基金為例,該基金投資目標是精選氣候變化責任投資主題相關證券,一直呈現出極為青睞新能源與資源類股票的特征。12月31日時,該基金的十大重倉股呈現幾大明顯特征:首先是組合的持股集中度較高,全部持倉占比均超過6%且前五大重倉股的占比均超過8%;其次是一度在重倉中地位下降的比亞迪與寧德重回前兩位,同時占比均超過9.5%,兩者年初以來在二級市場漲幅均超過15%。
再次是其堅定持有的資源類股票漲幅可觀,在最新的投資組合中,除寧德時代外,包括天齊鋰業、永興材料、中礦資源等公司年初以來上漲超20%;此外,四季度重回前十的恩捷股份和較少出現的光伏科創板公司天合光能,亦表現穩健。目前,10家重倉公司年內全部實現上漲。在季報中,曹春林表示未來組合策略上還是關注景氣較高的核心資產。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光伏的龍頭個股?!安灰诖磥硇履茉雌嚨墓善惫乐翟倩氐?021年的高估值,這也不現實。它是估值相對合理,靠業績增長來掙錢?!辈艽毫衷谧罱闹辈ブ腥缡潜硎?。
曹春林所管的3只基金基本重倉一致,另兩只是王喆和楊凡共管的金鷹轉型動力以及周思越的東方區域發展,兩只基金的重倉完全無重疊標的,且深耕的都是偏科技的成長類標的。先看前者,實際上去年四季度基金經理僅調換了一處重倉,新進了光伏公司福萊特,以及從事高端裝備制造的奧特維,而當季前兩大重倉是市場上大熱的“鈣鈦礦電池”中的京山輕機和捷佳偉創。
特別是京山輕機在十大重倉中今年表現一枝獨秀,迄今年內漲幅接近50%?;鸾浝碓诩緢笾斜硎?,根據行業景氣周期變化,配置了需求旺盛、行業景氣處于上升周期的光伏產業鏈,重點配置了其中盈利有望大幅提升的細分板塊,如電池片及后周期的設備材料等板塊。而1月的調研記錄顯示,其基金經理似乎觸角更為拓展,楊凡調研了上海鋼聯和神農集團。
對比看,東方區域發展的重倉行業更為集中,在潛在清盤風險的壓力下,周思越選擇了一邊倒式的重倉信息安全與自主可控相關的公司,將上一季以地產為主打的十大重倉全部更換,幸運的是這一次她“賭”對了。從十大重倉股來看,開年至今全部上漲,特別是深信服、中國軟件、科大訊飛的漲幅超過了25%,其所挖掘的佳發教育流通市值大約也就35億,比較符合“小高新”的特征。美中不足的是,她的頭兩大重倉金山軟件和用友網絡目前表現稍顯平淡。
接受《紅周刊》專訪時,融通逆向策略基金經理劉安坤表示,成長股中尤其是新能源行業,長期保持較高景氣度仍是大概率,但要結合行業的資本開支、競爭格局等因素去審慎考量公司的盈利能力變化,落地到2023年業績的確定性上去考慮,以此再去判斷估值高低,在此方向,仍看好儲能、風電的高成長。此外注重新的技術方向:電池方向,PET銅箔、鈉電池、燃料電池都可以保持跟蹤關注,發電方向,異質結、鈣鈦礦、儲能等也保持關注。
此外,他還重點提及了軍工、半導體和數字經濟?!败姽ぁ雽w都是經歷了行業3年較高增長的行業,其貝塔均有所減弱,所以要找細分方向的機會,比如軍工中,遠程火箭彈可能放量帶來一些機會,航發產業鏈仍維持30%-40%的增長,選擇合適的估值位置;半導體中,國產化仍是趨勢所在,那么尋找具備替代能力、國內惟一性的公司就比較重要,同時2023年下半年是否有半導體見底回升的周期也決定了半導體設計公司的對應機會。數字經濟相對分散,還是要落到具體的行業上,比如過去幾年增速較高的金融、公用事業類國企等,在國產軟件等方向的投入較多,估值也相對合理?!彼缡菑娬{。
同樣看好半導體的還有華南某資產管理機構投資總監。他強調:“成長領域今年會把半導體排在第一位,因為其最大的優勢是來自估值。該板塊的估值已經殺到近幾年非常低的一個位置,但行業大的產業發展方向和趨勢不會改變。即便拿龍頭之一的華創去跟光伏新貴比,它今年明年的估值低于邁為股份了,但矛盾的是半導體的有序經營好、更新節奏快?!?/p>
回看2022年四季度新增前50大重倉股中,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有約20只。
北向資金掃貨核心資產做貝塔
“橋頭堡”外資公募精耕細作成長標的
再看外資機構,北向資金近幾個月的瘋狂有目共睹,有賣方保守預計今年外資凈流入將超過3000億元,回歸趨勢性流入的基準水平。雖然北向整體掃貨的對象主要是核心資產類公司,但這類公司的用途基本和公募組合一樣,在重倉中作為底倉。但于細微之處,我們還捕捉到了外資布局科技成長謀求超額收益的目的。
Wind數據顯示,在2022年底的北上持股市值的TOP30中,有流通盤相對適中且非傳統強抱團股的匯川技術和先導智能,兩家公司都可以被劃入到新能源板塊的范疇中。再對比看2023年1月1日到1月31日,在1月末按北上資金持股市值的前200名中,有國聯股份、老百姓、八方股份、日月股份、三六零、九州通等一些不常上榜的名字,這似乎也說明外資在選股中逐漸開始差異化思路。
再通過外資的“橋頭堡”外資公募更能直觀捕捉外資思路。當前,內地的外資公募已快速擴展到6家,剔除掉變身后的上投摩根、泰達宏利和尚未正式開業的施羅德基金,能夠被納入觀察樣本的包括了貝萊德、路博邁和富達,這3家中更具參考價值的是最早成立的貝萊德。數據顯示,目前該公司已成立的基金產品有4只,2022年四季度末憑借大約54億元的規模在總資產排名中位列第143位。
具體看,貝萊德現有3只偏股混基和1只偏債混基,在權益類產品中最早成立的是貝萊德中國新視野,其A類份額在2022年12月31日的資產凈值約為37.91億元,也是公司產品規模之最。復盤其成立以來的投資軌跡,能看到其重倉中核心資產與科技成長幾乎平分秋色。從2021年末的巨星科技、道通科技等到2022年的固德威、禾邁、邁為、伯特利、聯泓新科等,該基金通過新能源和汽車零部件公司深度參與到科技成長的投資中。特別是其對邁為股份一路加倉,去年四季度其升至第一重倉。
基金經理在季報中表示:“布局重點仍然在我們一直以來看好的高品質成長方向,如受益于全球能源局格變革及技術路徑迭代、增長確定性較高的光伏設備,受益于長期訂單好轉、利潤好轉的電池產業鏈,受益于國產替代以及需求持續旺盛的半導體板塊,以及受益于國內整體經濟復蘇的機械設備板塊。”
而最新的調研顯示,該基金的雙基金經理之一唐華春節后調研了數字經濟板塊中的朗新科技。在回答能源數字化業務情況時,公司方回應“與電網相關的能源數字化業務,整體收入和2021年同比基本持平”。
對比來看,貝萊德先進制造一年持有成立于2022年的8月31日,四季報是其首份財報,曝光了其建倉思路。從十大重倉股的布局來看,前五大重倉寧德、騰訊、隆基、美團、陽光皆為細分賽道的龍頭公司,而顧家家居、恩捷、匯川、偉星新材、邁為這后五位重倉股,相對體現了基金經理的偏個性化思路。略顯遺憾的是,目前該基金的最新凈值還沉于面值之下。
在接受《紅周刊》書面專訪時,外資公募路博邁基金董事總經理周平表示:“創業板和科創板都屬于成長板塊,但創業板的行業構成更加分散,所屬公司的市值更大,上市時間更長??苿摪迤赜谝园雽w產業鏈為代表的硬科技,自2021下半年開始受半導體產業周期下行以及美國對中國科技封鎖的影響,指數回撤了超過30%,目前處于底部位置。隨著半導體產業周期反轉以及國產替代緊迫性的加強,科創板有可能在今年表現出較大的彈性?!?/p>
至于近期受政策催化活躍的北交所股票,周平也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流動性較低,資金流入流出對股價的影響也較大。目前來看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市值和流動性還不足以容納較大規模的資金,但部分私募和游資有可能開始布局?!?/p>
機構左側布局有跡可尋
“小高新”標的漸入專業買手法眼
那么在基金、外資各有各精彩的表象下,究竟他們謀求超額收益有哪些具體的變化呢?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可以先透析2023年以來的二級市場上市公司漲幅。
Wind顯示,從年初至2月1日收盤的交易日中,目前排在滬深兩市漲幅榜前十的公司基本為科技成長陣營中的公司,它們至今的漲幅均超過了70%,排在首位的是走出了10天9板的數字經濟龍頭恒久科技,其同時兼具信創、網絡安全、數字經濟等多個概念,即便年報預虧也無礙股價直沖云霄。
漲幅第二的通達動力作為新基建中的新貴,2023年漲幅也接近于翻番,而公司2022年12月中旬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曾表示,2022年公司營收整體保持平穩,凈利潤下滑,主要是由于疫情、產品結構調整、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造成的。
與恒久科技此前未被機構太過關注不同,通達動力在2022年的三季度就被中外機構所聯手布局。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內地機構中信證券和公募廣發瑞軒3個月定開均上榜。同時,具備一定外資屬性的中信里昂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新進進入前十,憑借大約141.96萬股的持股量排在了第七位。
再看同一時間段漲幅三至第十的公司,賽為智能來自人工智能(AI)賽道隸屬于數字經濟,財富趨勢可以被劃入券商、創投板塊,凱華材料是在北交所上市的電子元件制造商材料應用公司,中航產融可以被劃入軍工板塊,中遠海科同樣是數字經濟陣營中的一員,通達股份的產品主要應用于軍工領域,海天瑞聲同樣歸屬于數字經濟,奧聯電子主營產品汽車零部件。
而從二級市場看,科技成長陣營中的公司在1月以來接棒成為二級市場的旗手,最為強悍的主線之一就是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其中AIGC概念帶火了一批相關的股票,排頭兵則是漢王科技和視覺中國。雖然游資的追捧不容忽視,但機構的推波助瀾大概率也發揮了作用。以后者為例,去年三季度時就有保險、信托、公募等不同機構類型,同時在前十出現。
與這兩者的偏概念不同,機構追逐超額收益更為關注賽道股,新能源賽道被外資和內資形成合力共識,后面大概率也成為行情主線之一,尤其是儲能、鈣鈦礦、固態電池等一批新型新能源技術,更容易產生預期差被機構來追捧。
那么,科技成長陣營中起跑領先的公司,受益于概念催化的背后是否有業績支撐呢?雖然當前上市公司年報尚未披露,但從基本落幕的基金年報預報披露可以窺見一二。整體來看,賽道方向的個股大多延續了較高的景氣度。
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晚,A股共有2656家公司披露2022年業績預告,1058家業績預喜。其中,661家上市公司業績預增,231家預計扭虧,28家預計續盈,138家業績略增。從行業來看,最為突出的就是新能源和醫藥兩大板塊,而其中的部分標的恰好已經在今年的二級市場上輕舞飛揚。
例如上文提到的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實現了光伏化轉型的京山輕機,賣方對該股的看點標注為“光伏設備+鈣鈦礦電池+特斯拉”等多重要素。據其公告,京山輕機預計2022年業績大幅上升,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80億元—3.20億元,同比增長92.00%—119.43%,主要原因在于2022年全資子公司晟成光伏新簽訂單數和年底在手訂單數、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從二級市場看,該股2023年到目前的漲幅已經約為55%,而公募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去年三季度就已經新進重倉布局。
不過該股目前接近160億的市值顯然已脫離左側布局范疇,相比之下創業板公司藥易購無論28億的市值還是年內僅約3%的漲幅,當前階段還是顯得物美價廉,畢竟從年報業績預告來看,公司的歸母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上升407.81%—564.06%。再結合機構布局來看,摩根大通銀行在去年三季度就上榜成為十大流通股股東之一。
通過上述分析,或許可以看出中外機構的阿爾法探索之路蓄勢已久,而基于左側布局獲得較高彈性的考慮,“小高新”類標的的優勢開始顯現出來。私募星石投資首席策略官方磊指出:“一方面,總量彈性不大的環境下,個股阿爾法的關注度有所上升,預計‘小高新’企業的基本面變化會更顯著,業績彈性也更大;另一方面,當前處于經濟修復幅度的觀察驗證期,指數從底部反彈至今幅度較大,短期可能處于震蕩,大市值股票短期彈性有所減弱。”
“‘小高新’類標的一般具備較高的業績增速和較高的新經濟含量,具備了不錯的成長性,而市值較小意味著成長性兌現后股價可能會有不錯的漲幅。對于這類標的,更關注企業的中長期成長空間,選取符合國內新經濟發展趨勢、具有較強潛在政策驅動、具備清晰自我規劃的投資標的,公司自身層面更加關注其產品的生命力和公司的持續創新能力。”他進一步闡述了選擇這類標的的大體思路。
而亦有不愿具名的機構人士指出,在本周全面注冊制開啟的背景下,未來上市公司數量快速增加是大勢所趨,更多代表新經濟的細分賽道龍頭會涌現出來,而這恰好為機構左側布局提供了更多選擇。結合首月機構調研來看,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祥鑫科技接待調研次數達447次,公司早已被公募頂流馮明遠重倉收入囊中。
再進一步分析屬性近似的科創板與創業板,寶盈基金經理陳金偉表示:“科創跟創業,從行業組成看,科創關注度更高,原因是科創成份股里面占比較多的是電子、醫藥創新藥、計算機,還有少量的光伏,成分占比高一些。創業板里面醫藥主要是大市值的核心資產,再加上新能源的占比太高,整體上不太看好,我比較看好計算機電子和醫藥的一些結構性機會。”
掘金超額收益中 港股戲份越來越重
恒生科技指數更具彈性成為首選
談到兔年機構的超額收益之路,港股投資所起到的作用或許越來越大,內地機構以本土公募為首在港股的投資占比逐漸增加,而外資亦對港股分外重視,上文提到的貝萊德的第二只產品就為港股通遠景視野,同時旗下幾只基金四季報均顯示在港股布下一定倉位。
Wind顯示,開年以來,恒生指數上漲11.01%,延續了去年最后兩個月的強勢表現。而恒生科技指數更是扭轉頹勢,同一時間段上漲了13.75%。具體從30只成份股的首月表現來看,其中僅包括美團、快手等5只標的股出現小幅下跌,而在上漲的25家公司中,10家公司的漲幅超過了10%,排在前三的分別是閱文集團、商湯和阿里巴巴,其中互聯網龍頭騰訊控股的漲幅約為14.43%。
匯總春節后剛披露落幕的公募四季報,據華泰證券統計,截至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的港股倉位由此前的4.3%上升至5.8%,大致修復至2020年四季度水平,但較2021年一季度初港股牛市時的8.6%倉位仍有一定差距。至于公募集體提升含港量的原因,一方面自然與港股否極泰來式的表現有直接關系;另一方面也與南下資金洶涌澎湃密不可分,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南下資金流入額超過1300億元。
國金證券的研報顯示,四季度國內公募含港股234只,當季收漲達210只。漲幅居前1/3的港股幾乎都吸引到了新增基金將其納入重倉,微盟集團、康方生物、錦欣生殖、新東方在線被較多基金慧眼相中。四季度新入選重倉的港股56只,其中55只收漲,洪九果品、微盟集團、和黃醫藥等表現搶眼。對于同時在A股與港股上市的AH股,無論持有的基金數量還是持股總市值均以港股為主流。
具體到公募基金經理和產品來看,頂流張坤和丘棟榮是旗幟鮮明地看多港股的代表,而即便是全球投資型的QDII,也不乏單一重配港股的例子出現,比如成立于2010年的老牌國際QDII信誠金磚四國,在最新的基金四季報中,我們并未看到在十大重倉中有來自巴西、俄羅斯、印度的股票,而是出現了清一色的港股霸屏,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中國聯通、遠東宏信、新秀麗。
有趣的是,在接受《紅周刊》專訪時,該基金的現任基金經理顧凡丁謹慎樂觀:“港股估值模型的分子端或受益于國內經濟的企穩復蘇,分母端或受益于海外流動性邊際改善,雙重利好構成對港股較有利的投資環境。今年港股投資的收益或受到行業布局及風險控制的影響:行業上關注符合國內政策引導或邊際受益較大的板塊,如科技、消費等;而國內外潛在矛盾難以短時間內完全解除,投資上也要控制好持倉風險,不宜盲目采取趨勢投資?!?/p>
QDII已經如此一邊倒,那么內地所孕育的港股通基金名正言順全數重倉港股更在情理之中,不過極度青睞港股中未在內地上市的醫藥股還是最新的變化之處,比如西部利得港股通新機遇。四季度它將上一季的偏地產和互聯網龍頭的十大重倉港股全部更換,幾乎變成了清一色的港股醫藥股,這里面除了康龍化成是在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外,包括微創醫療、再鼎醫藥等都是港股中的獨門標的。本周四,港股中的b類醫藥股全面爆發,而該基金今年上漲已經約12%。
而外資并非僅僅熱衷于北上,同樣對南下亦青睞有加,以外資公募貝萊德打造的專屬產品港股通遠景視野為例,四季報的十大重倉中不僅有三大互聯網龍頭股,同時也有青島啤酒與華潤啤酒兩大食品飲料股,還有友邦保險、中銀香港兩大金融股,另外同樣是相對并不小眾的華潤置地、紫金礦業、中銀航空租賃占據了另外三個重倉席位。特別的是,公司派出了三位基金經理聯手管理,為該基金保駕護航,顯示出了對港股投資足夠的重視。
基金經理在季報中總結:“2022年第四季度,港股市場經歷了大幅回撤,又在二十條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出臺后觸底反彈。在此期間,我們的組合在倉位和個股上也做了較大變動。我們減掉了一些之前股價表現相對堅挺、基本面受疫情修復影響不大的股票,加倉了受益于防控政策放開的股票,例如食品飲料、澳門博彩、香港保險等。”
同為外資公募的路博邁基金董事總經理周平也對港股信心十足:“港股自去年10月底以來已經大幅反彈。由于港股自2021年初以來的下跌幅度巨大,盡管短期反彈幅度不小,但港股仍然處于歷史低位,未來上升空間依然很大?;鹜ㄟ^配置港股中獨有的標的,如互聯網平臺公司和未在內地上市的醫藥公司,以及相對于A股具有極大估值優勢的H股,有機會在市場復蘇中獲得比A股更高的收益。”
(本文已刊發于2月4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看多中國下半場,該如何配置資產##風格快速輪動,均衡基金是當下首選嗎?##
專門打怪獸:
九州通(SH600998)家族企業 上市13年 股價在原地 大股東也不減持套現 十幾年的努力 做到民營醫藥流通當之無愧的老大 只可惜股價真是拉胯 不得不承認坊間都知道劉老板和他利益集團都摳門吃獨食的主 高負債不是問題這個行業通病 就是經?;刭徆善蹦脕矸纸o自己親人員工 企業的領路人都這種格局 也難怪沒有人愿意炒 買這種公司抱著跑贏大盤的想法是可以 想翻幾倍那就算了 雞肋票
醫療器械王強:
作者:王強
前言: 從2016年以后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和代理商面臨行業政策引發的一輪又一輪大洗牌,2017年的醫用耗材兩票制已經淘汰在陜西,安徽等省50%的代理商。2019年以后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席卷全國,平均降幅達到70%左右,醫療器械代理商和企業要么被淘汰,要么艱難的生存著。這些被淘汰的企業和代理商何去何從,有沒有新興市場可供選擇? 某國產寵物頭部醫療器械企業營業收入已經突破四個億,會刺激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寵物醫療市場,寵物醫療市場也會成為被淘汰企業和代理商的避風港。
我國寵物產業每年以27% 的速度穩步增長,寵物數量達到一億支以上,養寵人士人均在每只寵物身上花費6000元以上,截止20201年市場規模達到3000億,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的市場規模隨著寵物數量的不斷攀升 ,寵物醫療作為除寵物食品外的第二大剛需市場規模達到600億元,占整個寵物產業的20%,對標歐美和日本市場,我國寵物醫療市場還存在相對較大的增長空間。
寵物診療:寵物醫院目前80%是單個門店,寵物醫院連鎖化率低,中國超過3萬家寵物醫院,寵物醫院的集中化和專業化是大勢所趨。近兩年新瑞鵬、瑞派寵物等高水平的連鎖醫院完成數億美元的戰略融資以后開始瘋狂發展,新瑞鵬目前在國內90多個城市開設了大約1400家寵物醫院。瑞派寵物目前擁有300多家寵物醫院。還有一些區域性連鎖醫院,如位于華東地區的佳雯寵物醫院,位于河南的康旭寵物醫院寵物醫院,扎根東北地區的派美特等。
我國寵物醫院屬于消費市場,寵物醫院設備的先進程度往往直接決定著營業額。因此,寵物醫院往往會在能力范圍內配備盡可能高端的設備以吸引顧客。
2017年11月在珠三角區域性獸醫師展會之前,當地一臺寵物DR都沒有,但是在展會結束之后一個月累計裝7臺DR。在寵物醫院競爭里,如果區域內醫院一臺DR也沒有的話,其他寵物醫院也不會上,但只要有了一臺,旁邊同等級的醫院必須得上,否則生意都被別人搶走了。
目前寵物醫療器械主要集中于醫學影像、手術器械和ICU,體外診斷三大方向,且大多是根據人用設備原理進行改造后延伸到寵物領域。其中影像類器械主要有B超、DR、核磁、CT。手術類和ICU產品如超聲刀,留置針,骨科耗材,麻醉機,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內窺鏡,眼科顯微鏡,口腔等設備,體外診斷類產品包括診斷儀器,試劑盒和試劑,軟件和服務,診斷技術包括免疫診斷,臨床生化分子診斷和血液學等。
基因檢測成熱門項目:2020年3月寵物基因檢測企業希諾谷完成了數千萬人民幣B輪融資。寵物基因檢測能夠對通過對寵物個體基因、基因環境等多維度健康數據的智能化分析,寵物基因檢測能有效深度挖掘寵物健康和疾病風險,寵物醫院也能就此制定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全球寵物產業各細分領域的知名企業有50%在美國,而深圳匯集了50%以上的國內寵物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目前專業做寵物醫療器械的企業數量并不多,傳統醫療器械企業涌入寵物市場主要集中在2017年的寵物DR,還有就是2020年前后有幾十家IVD企業搶占寵物診斷市場。
全球寵物診療巨頭愛德士2022年一季報顯示寵物診斷業務營收7.61億美元,預計2022年營業收入將超 34 億美元。CAG診斷資本儀器收入按報告增長 19%,有機增長22%,獸醫軟件、服務和診斷成像系統收入按報告增長 34%,有機增長 13%。
碩騰在2022財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19.86億美元,預計全年營收83億美元,2022財年第一季度碩騰驅蟲產品貢獻最高,營收達4.59億美元;其次為疫苗產品,營收為4.05億美元;皮膚科產品組合、抗感染藥品、其他藥品、藥物飼料添加劑、動物健康診斷則分別貢獻3.11億美元、2.85億美元、2.54億美元、0.98億美元、0.98億美元。
在診斷業務方面,碩騰宣布在其多功能平臺中增加人工智能血液涂片檢測技術。該平臺是于2020年9月推出的Vetscan Imagyst,是同類技術中的首創,具有多種應用,包括AI糞便分析、數字細胞學圖像傳輸和現在的AI血液涂片——用以幫助獸醫擴大臨床診斷產品,以提供更好照顧狗和貓的服務。
愛德士作為寵物診療龍頭占據絕對的領導地位,市場份額占比68%,排在后面的是Mars(Antech)占比11%,碩騰Zoetis 占比9%,赫斯卡醫療Heska占比5%
第一波:2017年傳統醫療器械企業憑借寵物DR進入寵物市場
2017年初杭州美諾瓦醫療率先以寵物DR切入到寵物市場,接著深圳深圖,藍韻,南京普愛,華東醫療等傳統醫療器械企業紛紛加入,但銷量慘淡,和專業寵物DR廠家相差很遠,銷量最好的深圖在2021年以103臺成績位列第五名。截止到2022年行業內寵物DR廠家參差不齊,初步估計約有50家左右,其中絕大部分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以組裝機為主,這一點和醫用DR市場是一致的。
2021年諦寶誠寵物醫療的DR裝機為919套,登上中國寵物DR品牌銷量排行榜第一,以49.5%的市場占有率遠超第二名,排在2021年第二位的是深圳市威圖愛若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裝機量為255臺,所占的市場份額為13%。深圳市宜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宜寵排在業績榜的第三名,裝機量為150臺。
為何專業寵物DR企業輕松打敗傳統醫療器械企業?筆者王強認為有二大核心因素,一是生存的重視程度,傳統醫療器械企業做寵物DR只是抱著賺錢的心態,而專業寵物DR企業是抱著拼命的心態。二是系列產品是否齊全,傳統醫療器械DR企業做寵物市場產品比較單一, 而專業寵物DR企業如諦寶誠寵物醫療已經形成寵物診斷和重癥治療生態圈,不僅有硬件如寵物DR,CT,MR,彩超,實驗室產品,手術室產品,還有AI,互聯網,運用遠程診斷,AI 診斷技術平臺,打造諦寶多多和諦寶醫生,最終建立動物影像中心和重癥放療中心的閉環生態圈。
第二波:2020年傳統醫療器械企業進入寵物超聲刀和寵物診斷等市場細分領域
貓絕育占到了貓到店就診總數的17.51%,占貓到店就診總數的第一位,也是每個寵物醫院的常規和必備項目,貓絕育是需要用超聲刀來完成手術,多個傳統超聲刀企業先后成立寵物醫療事業部,如美國強生,美國科惠無線超聲刀,天津瑞奇,樂普醫療,世格賽思醫療等。
深圳邁瑞早在2005年就推出動物用監護儀和動物用便攜式黑白超,2013年,2015年,2018年,2020年,2021年是深圳邁瑞在寵物市場重點投入的年份,2019年以前重點放在國際寵物市場,2019年以后加大開拓國內寵物市場的推廣力度,目前產品橫跨醫學影像、體外診斷、生命信息與支持這三大領域。
2020年11月聯影醫療在第83屆中國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中正式亮相其研發的“中國首臺超高場動物磁共振系統uMR 9.4T”和“世界首臺超高性能大動物全身PET-CT uBioEXPLORER”。
開普醫療在寵物醫療器械領域也早有布局,已經推出寵物專用磁共振,寵物專用數字化X射線等產品。奕瑞科技作為國內數字化X線探測器龍頭,其產品在寵物醫療領域有著較廣泛的應用。奕瑞科技招股書顯示,2017年到2019年,公司在全球醫療和寵物醫療X線探測器市場占有率從8.09%增至12.91%,2018年位列國內第一。
2021年1月29日圣湘生物擬與珠海維宇同益管理咨詢共同出資3000萬元,設立合資公司大圣寵醫(湖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推廣其基因技術在寵物(含經濟動物)檢測領域的延伸應用。
國內POCT龍頭萬孚生物2017年成立了萬德康,為寵物、經濟類動物、食品安全提供快速檢測產品和服務。2020年10月,萬德康與拉索生物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POCT與基因檢測在寵物診斷中的應用。
2020年11月體外診斷企業錦瑞生物發布獸用品牌“Genvet”及全新系列專業寵物診斷設備,發布的新產品包括:生化儀,血細胞分析儀、免疫分析儀、尿液分析儀以及寵物管理軟件VIMS。
還有其他國內寵物診斷如深圳理邦,帝邁,優利特,深圳微點,天津微納芯等幾十個IVD生產企業。
渠道市場:寵物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依然是采取代理制開發市場,目前寵物醫療器械的代理商實力偏弱,但傳統醫療器械商業集團公司 —— 九州通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已經進軍寵物市場,九州通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在2021年9月18日成立武漢寵小九寵物用品有限公司,持股100%,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幣,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商業集團公司和實力強勁的醫療器械代理商進入寵物渠道市場,寵物渠道市場會面臨一輪大洗牌。
不做市場推廣活動的都是小企業,而頭部企業每年都會舉辦幾十場線下和線上的市場推廣活動,現在每個省都有寵物醫療協會。 國內寵物市場的會議有:中國小動物醫學大會,貓科大會,動物醫院院長大會,小動物麻醉高峰論壇,北京寵物醫師大會,寵物醫師大會,四川省寵物協會醫師分會培訓會,東西部小動物獸醫師大會,西北寵物醫師大會,江蘇寵物診療協會春季再教育培訓會,中國(深圳)國際寵物用品展覽會,寵物渠道創新大會等。
國際寵物展會:美國西部獸醫展已經舉辦94次,歐洲規模最大的是倫敦獸醫展,還有德國紐倫堡國際寵物用具貿易博覽會等,
面對600億寵物醫療這一黃金賽道,人口老齡化和都市獨居人群規模增長,驅動寵物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空間,目前寵物醫療市場正處在野蠻生長階段,尚未規范化,各細分領域孕育很多發展機會,但留給傳統醫療器械企業的窗口期只有三到五年時間,假如你現在還猶猶豫豫要不要進入寵物市場,一旦窗口期過后,再想進入就困難重重,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王強簡介:九十九家國內外知名醫療器械企業特約講師,管理沙盤培訓師,IPTA國際職業認證培訓師,中國醫療器械營銷實戰培訓第一人,暢銷書《成為醫療器械領軍者:升維打擊締造行業優勢》的作者, 二十多年醫療器械營銷管理和培訓經驗,北京大學EMBA特約講師。在《醫藥經濟報》《賽柏藍器械》《今日頭條》等上百個醫療器械媒體發表上百篇關于醫療器械市場分析,政策和營銷管理方面的文章。
喔叻個去:
九州通(SH600998) 無語了 公司整天簽這個 干那個的 都是假的嗎?賺的都是假錢?二級市場走的屎都不如
本文趙步長是工程院院士,趙步長父子創辦“中國神針”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90812.html發布于 2024-01-18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