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竹林七子)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竹林七子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建安七子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
2、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3、“七子”之稱,始于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玚德璉,東平劉楨公干。
4、期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
5、”,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認。
6、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余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后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才有了安定、富貴的生活。
7、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干一番事業。
8、故爾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
9、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中,又號“鄴中七子”。
10、竹林七賢中國三國魏7位名士的合稱,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
11、包括: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12、 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13、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態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們大都“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
14、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劉伶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度,嵇康因此被殺。
15、山濤、王戎等則是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成為司馬氏政權的心腹。
16、在文章創作上,以阮籍、嵇康為代表。
17、阮籍的《詠懷》詩82首,多以比興、寄托、象征等手法,隱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統治集團的罪惡,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表現了詩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悶情緒。
18、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老莊崇尚自然的論點 ,說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自己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度,文章頗負盛名。
19、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傳》,劉伶的《酒德頌》,向秀的《思舊賦》等,也是可讀的作品。
20、《隋書·經籍志》著錄山濤有集5卷,已佚。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91697.html發布于 2024-01-20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