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多平臺運營,怎么操作才能實現高效出單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1-22 425 0條評論
摘要: 這個問題很多人應該都思考過,而且不光是新賣家,很多資深老賣家也有這個困惑,這里就有一個投入產出比的問題。如果在幾年以前,你去注冊多個平臺的賬號,我當然是全力支持的,也代表著那個時代...

這個問題很多人應該都思考過,而且不光是新賣家,很多資深老賣家也有這個困惑,這里就有一個投入產出比的問題。

如果在幾年以前,你去注冊多個平臺的賬號,我當然是全力支持的,也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主流運營模式:鋪貨+多平臺。

如今時過境遷,多平臺在如今的跨境電商大環境下,不再是簡單的多個銷售渠道,多平臺操作現在很多人存在錯誤的理解,造成運營主次顛倒。

在幾年前做跨境電商,你只需要左手1688,右手谷歌翻譯,外加一套批量上傳的ERP軟件。即可開始每天上架的工作,那時候的跨境電商運營,嚴格說是一個個得上架員。

什么主圖優化,標題關鍵詞,統統不要你考慮。因為那時候的亞馬遜,ebay,wish等平臺,極度的缺乏產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遇到了勤勞的中國賣家,投入產出比是非常高的。

如果A產品在亞馬遜爆單了,在wish上面有相同的客戶,那么A產品也會在wish上繼續爆單行情。但也有相反的情況。

所以那時候大家都在做一件事,到處拍營業執照,到處借***,能注冊下來一套賬號,意味著多了一個***錢渠道。

但現在的跨境電商大環境,并不允許大家這么去做。一方面很多是新手賣家,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你閉著眼睛上架了一大堆平臺已有的產品,例如:手機殼,數據線,鼠標等3C產品,純粹就是做無用功。

這時候需要通過選品,找到平臺稀缺的類目,再去精細化的鋪貨,可以大大減少直接發FBA的試錯成本。關于精鋪模式,請看:如果做亞馬遜沒什么方向,請試試“精鋪”模式。

只有當你熟悉了一個類目,可以將這個類目的產品,放在不同的平臺去測試。記住:現階段做跨境電商一定要有測試產品的概念。亞馬遜的FBA發貨對資金有一定的要求,盲目發貨很可能變成一堆死庫存,做傳統外貿出身的賣家尤其要注意。

一個了類目熟悉了,再去Wish,Ebay,AliExpress平臺看競爭對手數據。無論數據是否好看,一定有值得去做的某個具體款式。然后我們再去上架類似款式的產品,這樣的多平臺運營方法,成功率比你盲目上架高出很多。

目前的東南亞新興跨境電商平臺 – Shopee,現在能迅速出單的運營方法是:精細化選品+定時鋪貨。Shopee雖然重視新品,平臺喜歡賣家多上架,有的賣家2-3個月之后,可以做到每天40多單。

有的賣家幾個月之后,依然每天上架,但瀏瀏覽量都是零。

我給大家所以下今天內容的2個知識點:

1.多平臺操作是先熟悉類目,再去上架;

2.任何平臺都需要選品,只是難易程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