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斯布雷龍和霸王龍誰更厲害(達斯布雷龍)
您好,今天小編胡舒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達斯布雷龍和霸王龍誰更厲害,達斯布雷龍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強健懼龍(Daspletosaurus torosus)的模式標本(編號CMN 8506)是一些部份骨骼,包括了頭顱骨、頸椎、背椎、薦脊、前11節尾椎、肩膀、一個前肢、盆骨及一根大腿骨。
2、這些化石是由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于1921年所發現,他最初認為這些化石屬于蛇發女怪龍的一個新種。
3、但是,這些標本要直到1970年才由戴爾·羅素(Dale Russell)完全的描述,并成為新的懼龍屬。
4、懼龍的學名是由古希臘文的“δασπλητo-”(意即“懼怕”)及“σαυρο?”(意即“蜥蜴”)而來。
5、種名的torosus是一拉丁文,意指“強壯”或“結實”。
6、除了模式標本,在2001年發現一個完整的懼龍骨骼標本。
7、這兩個標本都是來自加拿大的艾伯塔省,從朱迪斯河群中的奧爾德曼組被發現。
8、另一個從年代較晚的馬蹄鐵峽谷組發現的標本,被重新歸類于肉食艾伯塔龍。
9、奧爾德曼組是在上白堊紀的坎帕階早期形成的,距今約有77-76百萬年前。
10、未命名物種 懼龍的想像圖多年來,有兩或三個其他種被編入懼龍屬中,但至今仍未有正式的描述或命名。
11、雖然它們未必是同一物種,但都暫被編入“D. sp.”中,但這不意味它們屬于同一個種。
12、恐龍公園物種在建立強健懼龍的完模標本時,羅素將由巴納姆·布郎(Barnum Brown)于1913年所采集的標本,建立為強健懼龍的副模標本(編號AMNH 5438)。
13、這個標本包含了一個盆骨、部份后肢及一些相連的脊骨,是從艾伯塔省的奧爾德曼組的較上層被發現。
14、這個較上層后被更名為恐龍公園地層,屬于坎帕階晚期,距今76-74百萬年前。
15、于1914年,布郎從同一地層搜集了接近完整的骨骼及頭顱骨(編號FMNH PR308),并于40年后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售予芝加哥的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
16、它在芝加哥被展覽,并在很多年都被歸類為是“Albertosaurus libratus”,但在發現幾個頭顱骨特征(包括大部份的牙齒)被石膏隱藏多年后,這個標本才被重置在懼龍屬中。
17、在恐龍公園地層一共發現了八具標本,大部份都是在恐龍公園組的范圍內。
18、菲力·柯爾(Phil Currie)發現恐龍公園標本的頭顱骨上有一些不同的特征,認為這代表一個新的懼龍物種。
19、這個新物種的圖畫經已被出版,但仍有待正式的命名及描述。
20、新墨西哥州物種在1990年,于新墨西哥州的嘉德蘭組Hunter Wash段,發現了一個新的暴龍科標本(編號OMNH 10131),包括頭顱骨碎片、肋骨及部份后肢,并編入了可疑的后彎齒龍之中。
21、后來很多學者都將這個標本,連同一些其他新墨西哥州發現的化石,重新歸類于懼龍屬中的未命名種。
22、但是,有未公布的研究指這個新墨西哥物種,其實是早期的暴龍科,有可能是與阿巴拉契亞龍有關。
23、現時對嘉德蘭組的年代有所爭議,一些研究指出其年代屬于坎帕階晚期,而其他研究則認為是麥斯特里希特階早期。
24、雙麥迪遜物種于1992年,杰克·霍納(Jack Horner)及他的同僚發表一份有關美國蒙大拿州雙麥迪遜組較上層的新發現暴龍科恐龍的非常初步報告,指它是懼龍及后期暴龍的過渡物種,其年代為坎潘階。
25、在2001年,雙麥迪遜組的上層發現另一個部份骨骼,在其下腹內保存了一頭鴨嘴龍科的幼年個體化石。
26、這個標本被指為是懼龍的一種,但卻沒有明定是哪一個種。
27、在雙麥迪遜的骨床中,最少曾發現三個以上的懼龍化石。
28、這些標本都沒有被詳細描述,但柯爾相信所有的雙麥迪遜化石都是懼龍屬中未被命名的第三個種。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93781.html發布于 2024-01-24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