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曾兵(曾財安:印度裔為何在多國政壇脫穎而出)
大家好,小宜來為大家講解下。印度曾兵,曾財安:印度裔為何在多國政壇脫穎而出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白人無才!印度裔議員大機會出任首相,是否英帝國的袁世凱?】
今天(25日)一覺醒來,電視傳來英國前首相約翰遜不尋求角逐執政保守黨黨魁(自動成為首相)一職,剩下印度裔的前財相蘇納克(港譯 辛偉誠)與國會下議院領袖莫佩琳兩人競逐。根據保守黨議員與黨員們的意向調查,蘇納克已經成功跨過需要獲得100名保守黨議員提名的門檻,而且支持度大幅度領先對手,成功當上英國第一位印度裔首相的機會非常之高。
從英國最近的政壇一連串事件可以看到,看守女首相特拉斯(港譯 卓慧思)之所以在之前擊敗蘇納克上位,主要原因明顯是族裔與膚色問題。她的能力遠遠比不上蘇納克,但保守黨黨員以唯心主義而不是唯物主義做出理性的選擇,所以惹出了特拉斯執政45天,國家幾乎滅頂的大禍。其實,類似的事情,在我國的近代史上也有發生過。
清咸豐元年(1851年),我國發生了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迅即席卷了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起義領袖洪秀在建國后定都南京,號天京,同時發兵北伐,全國震動。為了平定起義,清皇朝調集全國兵馬,交由滿清將領統率,討伐洪秀全,以為很快便可以如以往一樣,把起義鎮壓下去。不過,當時滿清入關已經2百多年,滿族人過慣了太平日子,八旗勁旅與之后建立的綠營兵早已無復當年勇,戰斗力低下,加上領兵的滿清將領個個都是紈绔子弟,繡花荷包,中看不中用,屢戰屢敗是意料之中。
在局勢岌岌可危之時,慈禧太后別無選擇,只好放權,允許在被戰事威脅省份的漢人就地招募兵勇,協助清兵抗敵,隨后發生的事情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一批漢人將領如湘軍曾國藩、左宗棠與淮軍李鴻章等迅速乘勢冒起,率領家鄉招募的地方軍隊聯手抗擊太平天國軍,成功鎮壓了起義。不過,在這之后,清朝廷內舉足輕重,被慈禧太后倚重的大臣再也不是滿清人,而是漢人。1911年,逼迫宣統皇帝退位,一手弄垮清皇朝的袁世凱也是漢人。
正所謂歷史不會重復,但卻會押韻,如今英國又走到了如上述的類似境況。經過幾百年的窮奢極欲,素來驕傲自大,構成英國國民主體的安格魯撒克遜人已經糜爛入骨,再也擠不出堪當重任的首相人才,文翠珊、約翰遜、特拉斯等便是最好的例子。蘇納克來自印度族群,卻能在保守黨的白人政客群里脫穎而出,證明他的確是有過人之才。不過,在一個充斥僵化傳統思維的古老白人帝國,他能否力挽狂瀾尚有非常多的變數,尤其是在現有的政體與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之下。
蘇納克能生存多久,可以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印度曾兵,曾財安:印度裔為何在多國政壇脫穎而出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96360.html發布于 2024-01-28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