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案例有哪些(三個案例帶你玩轉社交電商)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1-28 406 0條評論
摘要: 案例一:水果店如何搬到朋友圈?我一個朋友,開高端水果店的,在上海有八家店,主要在高端社區,年銷售額2000多萬,他的貨源主要來自批發市場,自己派人過去精挑細選之后,用自己的貨車定時...

案例一:水果店如何搬到朋友圈?

我一個朋友,開高端水果店的,在上海有八家店,主要在高端社區,年銷售額2000多萬,他的貨源主要來自批發市場,自己派人過去精挑細選之后,用自己的貨車定時配送各個門店,門店主要是散賣為主,用戶過來這個買點,那個買點,跟用戶形成了相互信任關系。

有了微信之后,這個朋友將很多用戶加到朋友圈里,定期發布整箱購買的各種水果的銷售價,用戶要購買的話,整箱購買比散買便宜很多,還可以送貨上門,因為用戶已經對他的連鎖品牌非常信任了,門店就在小區旁邊,所以信任度是存在的,客單價也提升了,因為整箱賣,客單價300多,每天三四十單,一萬多塊錢,利用貨車配貨時間給用戶送貨上門。

他還發展了兩個加職銷售員,利用朋友圈銷售水果,給予一定的提成比例,他來送貨,每月也多了幾萬塊的銷售額了,但是他也說,這種人可遇不可求,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圈子。

案例二:奢侈品如何搬到朋友圈?

這也是一個朋友告訴我的,她的朋友是國際導游,經常帶團出國,主要是東南亞一帶,她又比較有心,都把旅游的用戶加到朋友圈里,潛在用戶就算是有了,因為她帶團比較多,所以輕易就擁有了數以千計的高端用戶群,跟她也是知根知底的關系。

她每次出國,都淘一點打折的奢侈品回來,數量不多,什么商店打折,哪些商品優惠她都知道,總是能挖掘的東西,然后就在朋友圈里曬,那些曾經被她帶團出去的用戶,都盯著呢,看到喜歡的,知道她的眼光,也相信她賣的肯定是正品,趕緊聯系她搶下來。

她利用自己的職業,打造了自己的微商小圈子,過得有滋有味的。

案例三:阿膠糕如何充分利用代理發力?

朋友老家是山東東阿的,特產是阿膠,除了阿膠以外,還有阿膠系列產品,比如阿膠棗、阿膠糕,老家有很多阿膠系列產品加工廠,普遍用劣質阿膠和大棗熬制,很難吃,但是采用低價的玩法,在淘寶和天貓上銷量很大,銷量最大的時30塊錢一斤,要知道正規東阿阿膠的批發價達到了1200塊/斤了,30塊一斤的既不可能含有好阿膠,甚至大棗都是劣質的,但是我說過,淘寶天貓上90%的需求是超低價需求,所以30塊一斤的賣。

我一個鄰居,就想著能不能用上好的阿膠+上好的紅棗熬制的阿膠糕,他還真做起來了(不提品牌名,防止有廣告嫌疑),但是售價每斤398元,比東阿阿膠的“桃花姬”阿膠糕都要貴30%,他說我是手工熬制吧,我是的阿膠和大棗吧…….這個暫且不論,總之是我建議他走淘寶天貓會很難,因為自然搜索很難上去,搞直通車又太貴,就是也不比那些便宜貨有優勢,當然這個項目搞了一年了,淘寶也就每月幾萬塊的銷售額,肯定很難有做大的機會。

微商熱來了之后,他找了幾個招商人員,自己建立終端“達人”代理系統,走一件代發的模式,陸陸續續招聘了上百人,都是朋友圈曬單,但是銷售額也不溫不火,每月一百多單的量,還是沒辦法把項目做起來。

我跟他們團隊溝通了一下,發現每賣一件產品,他們給代理10塊錢,也就是提成比例只有2.5%。

無論加職還是全職吧,銷售激勵一定要給力才行,不然人家憑什么給你好好干呢?即使干了,一旦發現有其他微商代理的產品更好,激勵政策更好,人家立馬跑了,我們萬擎咨詢的獵頭激勵是階梯式的,做得越多,提成比例越高,這樣會自動淘汰那些成單少得員工,但是做得越好的干勁越大,因為錢拿得多。

我說你這個無論怎么干,代理人都拿的太少了,推一萬塊的產品,只能拿一兩百塊,是無法作為獨立職業發展的,保險、房產中介吸引了那么大的隊伍,尤其是保險員,幾乎都沒有簽正規勞動合同,但是都把保險當做職業,因為靠保險就能生存了,動輒20%以上的保險收入提成,人是能夠激發潛能的,找微商代理的原則是什么?必須能夠讓優秀的代理人靠你這個項目吃飽飯,愿意全身心的幫你做。

我問他們,知道面膜最低一層代理的提成比例有多少嘛?他們不知道,我說,40多塊的面膜,賣一單就能掙十幾塊,到底是賣一單面膜容易,還是賣近400塊的阿膠糕容易?顯而易見的。

最后我建議,他們重新制定一下考核激勵政策,按銷售額分層來制定提成比例,假如每月能賣一萬塊的阿膠糕,那么至少應該有20%以上的業績獎勵,在山東,2000塊的月工資可以讓人吃飽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