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蘇丹地圖(北蘇丹局勢)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4-01-29 387 0條評論
摘要: 大家好,小宜來為大家講解下。北蘇丹地圖(北蘇丹局勢)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回到老家,老地圖還掛在墻上?那個時候,蘇丹不分南北,南斯拉夫還沒分為塞爾維亞、黑山,...

大家好,小宜來為大家講解下。北蘇丹地圖(北蘇丹局勢)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回到老家,老地圖還掛在墻上?那個時候,蘇丹不分南北,南斯拉夫還沒分為塞爾維亞、黑山,錫金也還在地圖上存在,東帝汶顏色尚未分明,庫克群島、紐埃是新西蘭的小弟,種花家的航母靠拼圖……

1965年6月,周總理出訪坦桑尼亞,飛機經(jīng)停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準備降落時,巴格達機場突然停電了,一片漆黑。

?

這是總理專機第一次遠航非洲大陸,途中要經(jīng)過12個國家,來回行程將近4萬公里,幾乎繞地球一圈。這樣的飛行,對于飛行員來說,是場巨大的考驗。

?

盡管事先早已制定好了各種應急預案,但誰也沒料到,就在準備降落時,會遇到停電。

?

飛機夜晚降落,必須有專門的燈光引導,才能確保安全,可現(xiàn)在,跑道在哪都看不見,這可怎么辦呢?

?

總理專機機長張瑞靄,努力平靜了下情緒,腦子里飛快地轉著圈。

?

通常,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選擇就是取消降落,飛到另一個機場去。但此時,油箱里的油不多了,根本沒法支撐到另一個機場。

?

沒辦法,張瑞靄只好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緊急降落。

?

但這個決定,必須先報告給總理。

?

“沒關系,我相信你們的水平。”周總理的回復,是張瑞靄最大的定心丸。

?

張瑞靄集中全部精力,瞪大眼睛在夜色中尋找跑道……終于,飛機穩(wěn)穩(wěn)地停在了跑道上。

?

地面機務人員都被驚呆了,愣了一陣后,大家都在歡呼,朝著總理專機豎起了大拇指:“中國民航的飛行員,真了不起!”

?

這次有驚無險的飛行結束后,第二天,專機繼續(xù)飛往坦桑尼亞。

?

幾天后,當代表團訪問結束,總理專機準備回國時,突然收到外交部傳來的消息:蘇丹國內(nèi)發(fā)生政變,蘇丹的機場和領空對一切飛機實行封閉。

?

當時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還不多,只有那么幾個,回國的線路也就這一條,現(xiàn)在這條路給斷了,下一步又該怎么走呢?

?

周總理不慌不忙,和機組人員一起打開地圖,研究了半天,總理指著地圖上蘇丹的鄰國埃塞俄比亞說:“我們可以從這里飛。”

?

可當時,咱們國家還沒和埃塞俄比亞建交呢,這能行?

?

周總理笑了笑:“航線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

就在這天晚上,周總理通過非洲友好國家總統(tǒng),與埃塞俄比亞政府聯(lián)系上了。這一溝通,埃塞俄比亞不僅同意總理專機在當?shù)貦C場加油和飛行,更安排了一次有關中埃建交的小型會談。

?

回程時,當飛機飛過昆侖山,看著一望無邊的大雪山在底下,周總理很是開心,指揮著機上的人員,大家唱起了《紅梅贊》。

?

這次超遠距離的飛行,還不是最驚險的。最驚險的一次,發(fā)生在1969年。

?

當時,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去世,周總理與胡志明友情十分深厚,親自前往越南河內(nèi)送別胡志明。

?

葬禮結束后,周總理顧不上休息,直接趕往機場準備回國,有太多的事還等著他去處理。

?

就在此時,機組接到氣象部門通知,回國的航線上有大暴雨,不適合飛行。

?

接到機組的報告后,總理仍然決定繼續(xù)飛行:“我們耽誤不起啊,還是按原計劃起飛吧。”

?

飛機起飛半小時后,就進入到了雷雨區(qū)。機長張瑞靄到后來回想起來,都覺得后怕。

?

飛機在厚厚的雷雨云層中,就像茫茫大海上漂浮的一葉輕舟,一道道閃電像一把把巨大的寶劍不斷劈來。

?

強烈的氣流讓整架飛機不斷顛簸,機艙里凡是能動的東西都離開了原地。

?

就在這樣的電閃雷鳴中,經(jīng)過三十多分鐘的飛行,飛機終于平安穿越雷雨區(qū)。

?

可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機組又接到南寧機場傳來的消息,南寧上空又出現(xiàn)了雷雨。張瑞靄只能再次冒險著陸,瞪大眼睛努力尋找跑道。

?

經(jīng)過一番努力配合,飛機終于在跑道上慢慢停穩(wěn)了。

?

剛一停穩(wěn),周總理就來到駕駛艙,對張瑞靄及其機組成員給予了高度贊揚。

?

當時的總理專機,還是前蘇聯(lián)贈送的。與發(fā)達國家的領導人專機相比,在硬件上還有許多差距,但我們的專機飛行員,卻是相當優(yōu)秀的。臨危不亂,鎮(zhèn)定自若。

?

尤其當遇到突發(fā)情況時,周總臨的沉著冷靜,更猶如一劑強心針,給了每一個人莫大的精神支持,更是榜樣。

?

@丹心說

周總理去世前,念念不忘的一件事是,希望有天能夠坐上我國自己制造的專機。只可惜,這個心愿,未能實現(xiàn)。

?

今天,我國的航天事業(yè)早已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山河依舊,國已富強。

#歷史#

#我要上微頭條#

#微頭條日簽#

#張捷盤歷史# 看一下西方自己當年的古地圖,與他們記述的歷史就是互相矛盾的,這才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情況,如果是到古埃及和亞述,那些所謂的古跡,早已經(jīng)是在海洋里面了,好多問題是根本對不上的。以此可以看到為什么西方古希臘的說法沒有弓箭,在亞述的時候又造出來所謂的弓騎兵,好多荒唐的故事,西方真實的大規(guī)模使用弓箭,就是在蒙古西征之后,不過很快的火器發(fā)展,射重箭的必要性降低了,中國宋代明代也是用火器解決問題了。

圖1通常被認為是Jodocus Hondius在Gerard Mercator工作基礎上制作的《世界地圖集:精細雕刻和繪制》的一部分。地圖上有“TURCICI IMPER II”(土耳其君主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耶元1432-1481)的半身像。

圖1中的尼羅河出海口成為深入大陸海岸的尼羅河海灣,尤其是對應今天亞歷山大港的方位,海灣深深嵌入大陸海岸。則圖的年代應在耶元1450年之前,而這與土耳其君主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耶元1432-1481的時期是吻合的。圖1還有另一信息,就是Alexandria的位置南移到Tidelli Arabia東南。(來源:《程碧波:從舊地圖與荷馬史詩研究尼羅河出海口與兩河流域演化》,國計學2022-6-25修訂)

圖2與圖1是在同一張地圖上(耶元1432-1450年)。圖2中波斯灣底部再次擴展,海洋幾乎直接連同大湖。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在南部幾乎沒有直接交匯,而是分別與海灣連接,說明海灣繼續(xù)北上。

#世預賽:國足vs阿曼# #阿曼2:0中國#

北京時間3月30日凌晨,國足再次不負眾望、不辱使命、眾望所歸、不卑不亢,不驕不躁、不慌不忙的0比2輸給了阿曼(一個沒有什么存在感的國家)。

先來說下阿曼這個國家。阿曼全稱為“阿曼蘇丹國”,位于阿拉伯半島的東南

角,領土面積約30.95萬平方公里。阿曼西面有三個鄰國(看下面的地圖),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沙特阿拉伯王國和也門共和國。北面與伊朗共同扼守世界石油運輸?shù)难屎硪馈魻柲酒澓{。

阿曼隊全隊總身價為635萬歐元,而國足全隊1268萬歐元的總身價,接近于阿曼的兩倍,因此也輸了兩分,還是薪資低點好啊,可以少輸幾分!

阿曼在過去的三場比賽中1勝1平1負,

中國在過去三場比賽中一平兩負,最近的一場比賽,1:1的比分與沙特阿拉伯戰(zhàn)成平局,球隊此次輸球也不算太意外。

不知道大家是否發(fā)現(xiàn)國足很神奇的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那種無關緊要的,球迷的預期沒那么大的比賽,國足反而能打出真實水平。越是遇到球迷們都很關注的比賽的時候,越是掉鏈子,就連基本的動作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

歸根到底,還是球員心理素質(zhì)不過關。國足的崛起任重而道遠啊!

今日在頭條看到條有趣的消息,說哈薩克斯坦民眾聯(lián)名請愿托卡耶夫:請求總統(tǒng)將哈薩克斯坦首都改回原來的名稱~阿斯塔納。

說到這個哈薩克斯坦首都,也是歷史更換了好幾任名稱了!其實哈薩克斯坦的原首都是阿拉木圖,從哈薩克斯坦地圖上看阿拉木圖位于哈國東南部,如果不好理解,可以從我國地圖上看,也就是位于我國的西北部(新疆伊犁),有個著名的口岸叫霍爾果斯,有個中哈合作區(qū),去過的人都知道,哈國商人進貨,早上來,下午回(這樣就好理解距離之近了)。

再來說說哈薩克斯坦的現(xiàn)首都~努爾蘇丹,它在2019年前的名稱為阿斯塔納。是哈薩克斯坦前總統(tǒng)努爾蘇丹.阿比奇維奇.納扎爾巴耶夫通過議會決議~遷都!

那時的新首都還不叫阿斯塔納,而叫阿克莫拉(1998年前)。“阿克莫拉”在哈語中的意思為“白色的墳墓”,從這個語意上就可以看出當初這里是苦寒之地!為什么是“白色之墓”呢?因為這里可是世界上第二冷的城市,最低溫度零下40攝氏度!想想我們零下十幾度都瑟瑟發(fā)抖,兩股戰(zhàn)戰(zhàn)!所以呢,納扎巴耶夫就決定改名為阿斯塔納,意為“首都”,并一錘定音:“阿斯塔納為哈薩克斯坦永久性首都”!

2019年,托卡耶夫為新任總統(tǒng),為了紀念納扎巴耶夫的豐功偉績,決定將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納扎巴耶夫的名字)。國際新聞當時都有報道。

#歷史#【帖木兒帝國】十四世紀中葉,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所建立的察合臺分裂成東西兩部,西察合臺汗國改而信奉伊斯蘭教,東察合臺汗國則遵循傳統(tǒng)蒙古游牧傳統(tǒng)。帖木兒則出生于當時的察合臺汗國撒馬爾罕的一個突厥化蒙古部落,早年在波斯征戰(zhàn)時,腳受箭傷而變成瘸子。相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上帝之鞭阿提拉,瘸子帖木兒的稱謂實在不雅,但帖木兒征服中亞的過程,手段殘暴,動輒屠城,堪稱滅絕人性,遠超前期的成吉思汗。

帖木兒雖然不是出自黃金家族,但也夢想和成吉思汗一樣,建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帖木兒羽翼壯大后,首先就顛覆了西察合臺汗國,定都撒馬爾罕,自稱埃米爾,總覽西察合臺汗國軍政大權,這就是帖木兒帝國的開端。

此后,帖木兒開啟了其四十余載的征戰(zhàn)史。先后征服東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擊潰金帳汗國,沙俄帝國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國得以逐步擺脫金帳汗國的統(tǒng)治,直至崛起。此后,又擊潰北印度德里蘇丹國、攻陷巴格達消滅黑羊王朝,并在安卡拉打敗奧斯曼帝國,并俘虜其君主。

不過,雖然帖木兒戰(zhàn)功赫赫,但還是表面上向當時明朝納貢。因為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并把北元的小朝廷也徹底消滅了,對帖木兒的震撼還是很大的。況且,元朝還是當時察合臺汗國等黃金家族系汗國名義上的宗主國,所以帖木兒選擇表面的臣服,以避讓大明帝國的鋒芒。

按年齡來算,明太祖朱元璋比帖木兒大了7歲,不過帖木兒比朱元璋壽命長。朱元璋去世后,發(fā)生了靖難之變,燕王朱棣登上帝位,史稱永樂大帝。帖木兒知道這個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刻組織大軍準備東征明朝,不過還沒到達明朝邊境,帖木兒就因病去世了。不過,此時的大明帝國正是國力鼎盛之時,帖木兒未必能與朱棣爭鋒,但肯定會帶來災難深重的戰(zhàn)亂。

帖木兒死后,帖木兒帝國在子孫的爭權奪利下,就分崩離析了。其后裔巴布爾在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統(tǒng)治印度長達300年。

#歷史上的趣事##歷史冷知識#

哈薩克斯坦位于亞洲中部,北鄰俄羅斯,南與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接壤,西瀕里海,東接中國。面積272.49萬平方公里,人口1878.50萬(截至2020年9月)。

哈薩克斯坦是蘇聯(lián)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獨立,當時哈薩克斯坦首都是阿拉木圖。1997年哈薩克斯坦將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到阿斯塔納(今改名為努爾蘇丹)。哈薩克斯坦為何要在僅獨立六年后就迫不及待地遷都呢?

阿拉木圖位于哈薩克斯坦東南角,幾乎緊鄰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界,無法對全國形成有效的影響和輻射。這里距離北部與俄羅斯接壤地區(qū)較遠,并且有大量俄族,存在一定的離心傾向。除此之外,阿拉木圖三面環(huán)山,易守難攻,對面積廣大的哈薩克斯坦來說,管理相對不便,也不利于經(jīng)濟發(fā)展,遷都成為必然選擇。

本文哈薩克斯坦地形圖出自下面這本書《世界各國地形圖》,含148個國家的地形圖,點擊下方《世界各國地形圖》可直接購買,僅3.3折,包郵。

哈薩克斯坦為什么對北部的幾個俄族占多數(shù)的州,顧慮重重?

下面詳細介紹:

哈薩克斯坦,面積272萬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九,是世界第一大內(nèi)陸國,中亞大國,一帶一路的重要過境國!

哈薩克斯坦人口1900.33萬(截至2021年2月)。約有140個民族,其中哈薩克族占68%,俄羅斯族占20%,大約380萬。

俄族主要集中在哈薩克斯坦北部幾個州,一直存在分裂風險。1997年哈薩克斯坦把首都從東南部的阿拉木圖,遷到北部的阿斯塔納(2019年改名努爾蘇丹),就是為了加強對北部幾個俄族占多數(shù)的州的控制。

圖1是哈薩克斯坦的俄族分布圖,

圖2是中亞地區(qū)的各民族分布圖,

看一下這兩張地圖,就知道托卡耶夫的顧慮在哪里了。

哈薩克大饑荒和烏克蘭大饑荒,都是當年干的“好事”。哈烏兩國可從來沒忘。

托卡耶夫手腕高超,在國內(nèi)國際縱橫捭闔,屬于天降猛男。他在盡一切努力,維護哈薩克斯坦的國家利益。

鵝過去一直把中亞國家當后花園,現(xiàn)在鵝深陷烏戰(zhàn)爭泥潭,哈薩克斯坦當然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實現(xiàn)國家的獨立自主。

俄在烏如果得手,下一個一定會對哈薩克斯坦動手。其實,早在3月26日,已經(jīng)有俄議員提議未來對哈薩克斯坦采取“特別軍事行動”了。

3月26日,據(jù)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薩沃斯佳諾夫表示:如果可能,俄羅斯還應該將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蘭、摩爾多瓦以及哈薩克斯坦的國內(nèi)“去納粹化”、“去軍事化”的相關事項設置在俄羅斯的安全戰(zhàn)略內(nèi)容之中。

所以,托卡耶夫如今抓住機遇,實現(xiàn)去俄化,實現(xiàn)國家獨立自主,實在是善于抓住時機。

6月8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出席“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三次會晤。

本次會晤其它主要成果有: 繼續(xù)高質(zhì)量共建“一帶一路”,進一步擴大本幣結算規(guī)模;深化互聯(lián)互通合作,保障中歐班列安全穩(wěn)定運營;合力打擊“三股勢力”;建立中國-中亞健康產(chǎn)業(yè)聯(lián)盟;就阿富汗局勢協(xié)調(diào)立場。

6月20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發(fā)布聯(lián)合聲明:在二十一世紀繼續(xù)加強全面合作!

盤點非洲地理之城市

阿斯馬拉(英語Asmara),厄立特里亞首都。位于厄立特里亞高原東斷崖頂部,海拔2350米。東距紅海約80千米。人口約71萬。居民中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各占一半。原為提格雷人的小村落。1885年被意大利殖民者占領后開始建城。1900年成為意大利殖民地厄立特里亞的首府。1941~1952年由英國管轄,后并入埃塞俄比亞。1993年厄立特里亞獨立,阿斯馬拉成為首都。

有紡織、食品、皮革、水泥、鋼鐵、卷煙、化工、日用品等工業(yè)。農(nóng)產(chǎn)品貿(mào)易興旺。交通暢達。鐵路(窄軌)東出馬薩瓦港,西通阿戈達特。公路通埃塞俄比亞首都、德塞和蘇丹的卡薩拉。城東南有國際航空站。文教衛(wèi)生設施有阿斯馬拉大學、公共圖書館和伊格梅嫩醫(yī)院。建筑有天主教堂、大清真寺、宮殿和圣瑪麗教堂等。

“個人崇拜”注定沒有前途?哈薩克斯坦有話說!

當?shù)貢r間9月17日,哈薩克斯坦總統(tǒng)托卡耶夫簽署憲法修正案,將首都重新命名為阿斯塔納。

雖然名字只是一個代號,但首都改名,涉及到的變動不可謂不多,用影響世界來形容都不過分。

那么,為何哈薩克斯坦要改名字呢?難道和韓國一樣,喜歡自欺欺人?并不是的,事實上在昔日的蘇聯(lián)國家,用人名命名地名早已蔚然成風。翻開今天的俄羅斯地圖,地圖上的各種人名燦若繁星,所以,用“努爾蘇丹”紀念開國總統(tǒng)納扎爾巴耶夫,對于哈薩克斯坦而言并不奇怪。

只是,蘇聯(lián)解體后,列寧格勒很快就恢復了圣彼得堡的舊稱,斯大林格勒也改名伏爾加格勒,體現(xiàn)的是改朝換代或者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歷史性特征,所以在納扎爾巴耶夫急流勇退后,將首都改回阿斯塔納,也沒啥毛病。

只是,和俄羅斯在蘇聯(lián)解體后改名不同,如今的納扎爾巴耶夫依然健在,托卡耶夫就來這么一下,似乎有些過河拆橋之舉,加劇人走茶涼的悲涼。就算要彰顯自己與個人崇拜勢不兩立的姿態(tài),個人感覺也未免太過匆忙,反而不容易收到在暴亂之后收攏人心的作用。

#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

本文北蘇丹地圖(北蘇丹局勢)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