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情緣聊天室還有嗎(沂蒙情緣聊天室)
大家好,小宜來為大家講解下。沂蒙情緣聊天室還有嗎,沂蒙情緣聊天室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1位網友觀點:
1941年的一天傍晚,沂蒙山大娘祖秀蓮,聽到山上傳來幾聲槍響。天黑時分,大娘出去倒水,見自家門前躺著一個滿身是血的八路軍,便急忙和丈夫將其抬進屋里。
這一年秋天,日軍對沂蒙山抗日根據地實行大掃蕩。山東縱隊司令部一戰士在村莊附近偵查時,被鬼子發現。戰士不幸中了槍和幾刺刀后昏了過去。
鬼子以為戰士死了,于是就走了。好在過了許久后,戰士慢慢醒了,此時天已經黑了,他強忍著痛想要站起來,可是因為傷勢太重,他沒力氣站起來。
這時,戰士才發現腸子被刺了出來,他咬緊牙關用手按了進去。然后用盡全身力氣向附近的桃棵子村爬去。就這樣,戰士在爬到一鄉親家門口時,便昏了過去。
這時,年過半百的祖秀蓮恰好出門倒水,發現倒在地上奄奄一息的戰士,她嚇了一跳。再一看是一名八路軍,于是急忙喊來丈夫張文新,兩人一同將戰士扶到了屋里。
祖秀蓮先給戰士清洗包扎了傷口,等戰士醒來后,她又給他喂了水和飯,并將丈夫從山上采來的草藥給戰士療傷。為了讓戰士盡快康復,祖秀蓮二話不說將家中僅有的一只老母雞殺了,而她老倆口則吃糠咽菜。就這樣,戰士的傷漸漸好了起來。
當時,日軍就駐扎在桃棵子村,鄉親們為了安全,大都躲進了山里,祖秀蓮丈夫張文新因得了瘧疾,就暫時沒走。因為鬼子不定時過來搜查,將戰士藏在家不安全,祖秀蓮便找來幾個侄子,悄悄將戰士藏在了山上的巖洞中,然后用石塊和玉米秸將洞口擋住。
祖秀蓮和戰士說好,只有聽到三下敲石頭聲,他才能出來。而祖秀蓮則每天過來給戰士送水送飯,并為他清洗包扎傷口。
一次,祖秀蓮給戰士換藥時,發現他腹部的傷口因為潮濕感染化朧,祖秀蓮一下子就急了,這可怎么辦?后來她聽說蕓豆葉可以抑制傷口感染。只是此時已是深秋,蕓豆葉并不好找。
但祖秀蓮通過四處尋找,終于在一菜園里找到了幾片蕓豆葉。她興沖沖地拿到山洞,然后用力搓出汁,滴在了戰士的傷口上。之后,祖秀蓮又用艾葉水給他擦洗了傷口。
祖秀蓮悉心照顧了戰士29天后,他終于可以站起來了。這時,祖秀蓮聽說附近的村子有個八路軍醫院,于是就和侄子們悄悄將戰士送了過去。臨別時,祖秀蓮對郭伍士說:“娃啊!不管走到哪,記得給大娘捎個信兒來!”郭伍士哽咽著點了點頭。
多年以后,祖秀蓮才知道她救下的戰士叫郭伍士,當時是山東縱隊司令部偵查參謀。郭伍士被祖秀蓮送到醫院后不久,就痊愈了,之后他重返部隊,直到1947年復員。
復員后的郭伍士,分配到老家沂南縣看糧庫。閑下來后,他時常想起善良的祖秀蓮,于是多方打聽,最后終于在1956年找到了祖秀蓮。
1958年,時隔17年后,郭伍士帶著妻兒來到了桃棵子村,在鄉親們的見證下,他認了祖秀蓮做母親,并照顧起了她的生活起居,一直到1977年祖秀蓮去世。而祖秀蓮當年藏郭伍士的山洞,也被稱為了“藏兵洞”。
1961年,《鐵道游擊隊》的作者劉知俠,慕名來到桃棵子村,采訪了祖秀蓮和郭伍士,并以他們的故事為原型,寫下了小說《沂蒙山的故事》,以及《紅嫂》。
后來,淄博膠州京劇團根據這兩篇小說,編了京劇《紅嫂》,并邀請著名的京劇大師張春秋出演紅嫂,在北京等地演出,還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毛主席說:“這出軍民魚水情的戲,演的很好,要拍成電影,教育更多的人。”就這樣,八一電影制片廠先后拍了現代芭蕾舞劇《沂蒙頌》,以及現代京劇《紅云崗》。
在電影《沂蒙頌》中,有一首好聽的插曲,名為《愿親人早日養好傷》,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單秀榮唱的,因為演唱這首歌她一舉成名,同時也讓紅嫂的形象家喻戶曉。
而祖秀蓮,則作為紅嫂的原型,開始四處作革命教育報告,80多歲時還參加勞動,鼓舞士氣。1976年,祖秀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7年,86歲的她走完了一生。
1987年,沂水縣政府為祖秀蓮立碑,稱她為“戰爭年代的紅嫂,建設時期的英模”。
2006年,紅嫂祖秀蓮的重孫張在召,以黨支部書記的身份,回到了曾祖母曾經生活的小山村。張在召下定決心,要讓帶領山村的鄉親們致富。在他的努力下,水、電,交通問題一一解決了,村民還開起了農家樂。
2014年底,桃棵子村來了一位名叫鹿成增的沂蒙老兵。此時已經60多歲的他,曾是臨沂軍分區的宣傳干事。1971年,鹿成增隨部隊到桃棵子村拉練,而如今,他有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再次故地重游的鹿成增,在看了小山村的發展后感慨萬千,他決定和戰友們為這個村莊做點事。經過一番思考后,他決定為村里修建“沂蒙紅嫂祖秀蓮紀念館”,以幫助發展鄉村旅游,讓村民脫貧致富!
2015年,沂蒙紅嫂祖秀蓮紀念館開館!館中陳列著許多紅嫂祖秀蓮和郭伍士的照片,以及資料。放映室里的宣傳片《母子情緣》,讓無數前來參觀的人感動落淚。
如今的“沂蒙紅嫂祖秀蓮紀念館”,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基地,每天接待參觀人員多達幾百人。而桃棵子村,也因為紅嫂祖秀蓮成為了歷史文化名村!#打開眼界# #頭條創作挑戰賽#
第2位網友觀點:
國慶檔熱映電影《長津湖》中,教會了無數新兵怎么活下來,自己卻壯烈犧牲的雷公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用顫抖的聲音哼起了這首來自故鄉的歌謠。這一刻,無數人為之淚目。
“影片中雷公的原型之一是籍貫山東濟南的一級戰斗英雄孔慶三,影片將雷公的故鄉設定在沂蒙山地區,源于對沂蒙革命老區和沂蒙精神的致敬。”10月10日,電影《長津湖》劇組在微博上,對《長津湖》與沂蒙山的情緣作出溫情的闡釋。80多年,這支優美動聽的山東民歌,唱遍全國
第3位網友觀點:
敵后抗日根據地擾得日軍不得安寧,1941年冬,日軍集中五萬多兵力,對我沂蒙抗日根據地發動了“鐵壁合圍大掃蕩”。
日軍來勢洶洶,在大青山一帶,我山東分局、省戰工會、115師機關和抗大一分校部分師生以及地方群一萬余人,被日偽軍包圍。
這一萬多人,有戰斗力的卻只有幾百名抗大一分校的學生。為爭取時間保護群眾脫險,300多名抗大一分校學員,主動出擊與敵人周旋,在子彈、手榴彈全部打光之后,就舉起石頭砸。
五大隊二中隊隊長邱則敏,端著機槍掃射敵人,彈盡后被日軍包圍,毅然跳崖殉國;指導員程克在子彈打光后赤手空拳與敵人展開肉搏,當人們找到他犧牲后的遺體時,發現至死還咬著敵人的半只耳朵;司號員齊德腹部受傷,腸子從傷口流出體外,他硬是將腸子從傷口塞進了肚子里,用一手捂著不斷流血的傷口,然后拼盡最后的力氣,吹響了另敵膽寒的沖鋒號。
大青山突圍戰,粉碎了日軍苦心經營的鐵壁合圍,書寫了抗戰時期“北有平型關, 南有大青山”的英雄戰例。
第4位網友觀點:
1939年3月,陳光、羅榮桓率領八路軍115師師部及其主力進入山東地區。三個月后,徐向前、朱瑞率領八路軍第1縱隊挺進沂蒙。由此,沂蒙山根據地創立,抗日力量不斷壯大。
到1941年初,山東抗日根據地人口已達1200萬,面積3600平方公里;到1945年抗戰勝利時,山東根據地面積拓展到12.5萬平方公里,黨員發展到20萬人,主力部隊擴充到27萬人,民兵50萬人,自衛團150萬人。
在沂蒙這片熱土上,不僅為日后的解放戰爭提供了充足的兵員和后勤補給,還鍛煉和成長了一大批共和國的高級將領。
僅以第一批授銜的開國將領為例,十大元帥中的陳毅、羅榮桓、徐向前三位元帥、十大大將中的粟裕、徐海東、黃克誠、張云逸四位大將,57位上將中的11位、177位中將中的63位、1360位少將中的348位,共有429位開國將帥曾在沂蒙大地上戰斗過。
第5位網友觀點:
在解放戰爭期間,僅有4000萬人口的山東根據地,就有1106萬人次的的支前大軍,近100萬名青年參軍。
1947年1月魯南戰役前夕,部隊搶渡沂河,需要緊急搭建一座大橋。郯城縣得知后立即組織了300多名木匠、200多名鐵匠、100多名泥瓦匠和1200多名青壯年突擊隊員,在冰冷刺骨的沂河中打樁建橋。
建橋隊員輪班休息,經過僅僅3個晝夜的奮戰,就架起了一座寬6米、承重30噸以上的大橋,確保了我軍部隊和重型武器的及時通過。
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參戰部隊有27萬人,而他們身后的,是由沂蒙山區各縣隨軍行動負責火線搶救的民兵7萬人,負責向后方運送傷員和向前線運輸彈藥、物資二線民兵15萬人、臨時民兵69萬人。也就是說,每位戰士身后平均約4個老百姓做后勤保障。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淮海戰役期間,沂蒙根據地更是傾囊相助軍隊,連飯都吃不飽的沂蒙老百姓,向前線部隊供應了1.4億公斤糧食、35萬公斤食用油、36萬公斤食鹽、43萬公斤豬肉以及100多萬雙軍鞋等物資。
后來便有了陳毅元帥那句著名的話: “我陳毅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是他們以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第6位網友觀點:
說的太好了句句是真理![鼓掌][鼓掌][鼓掌][玫瑰][玫瑰][玫瑰]
本文沂蒙情緣聊天室還有嗎,沂蒙情緣聊天室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97433.html發布于 2024-01-30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