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首例試管嬰兒上小學 身體智力發育正常
這些大鐵箱子,就是試管嬰兒的“溫床”了。工作人員演示培植的過程。
【試管嬰兒取卵過程視頻】
邵小光
大連首例試管嬰兒已上小學
□該女孩已7周歲□截至2007年已做了1700例□現在每年最多能做1500例
邵小光簡介邵小光,1962年出生,1985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后被分配到大連市婦產醫院工作,做產科大夫。1990年到日本東京醫科大學攻讀胚胎免疫學,獲得博士學位。
2001年1月的一天,在大連市一二九街老婦產醫院的產科病房里,隨著一個女嬰一聲響亮的啼哭,大連首例試管嬰兒誕生了。
盡管相比中國第一例試管嬰兒的誕生,大連晚了13年。但在今年由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辦的“2008年度人類生殖醫學國際研討會暨中國大陸輔助生殖技術成功應用二十周年慶典”上,大連市婦產醫院生殖健康保健中心主任邵小光應邀做會議主席,主持關于輔助生殖技術專題的討論。
大連首例試管嬰兒是怎樣誕生的?現在技術能力怎樣?帶著諸多問題,本報記者走進了市生殖健康保健中心。
誕生篇
2000年4月底,中心給她做了試管嬰兒手術。14天后,這位患者真的懷孕了。
試管嬰兒有30年歷史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英國劍橋的一位婦科臨床醫生和一位胚胎學家,用克羅米芬促進排卵,通過腹腔鏡取出卵子,在實驗室中將卵子與精子在體外受精后形成胚胎,并將胚胎移植到子宮內,從而于1978年7月25日誕生了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隨著試管嬰兒技術的成功應用,1988年3月10日,中國內地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目前她正接受北醫三院婦產科的資助,在大學二年級學習英語。
邵小光說,試管嬰兒技術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并不是最后的技術。世界試管嬰兒技術顯然已經成熟,但對解決不孕癥來說,它肯定不是終點,仍需要醫學工作者不懈地探索。
大連首例試管嬰兒已7周歲
大連首例試管嬰兒誕生在2001年1月,是一位女嬰,已經7周歲了。據首例試管嬰兒主要制造者邵小光介紹,這位患者是本省某市駐連機構的一位工作人員,當時30多歲。2000年4月,她來到生殖健康保健中心。經過系列檢查,她患的是雙側輸卵管堵塞,是不可逆的(無法疏通),必須做試管嬰兒手術,才能懷孕。
2000年4月底,中心給她做了試管嬰兒手術。當時參與的醫生有邵小光、吳尚彬、張文清和王磊,是邵小光進行的采卵和胚胎移植手術。邵小光回憶,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在她之前,中心做過三四例手術,但都沒能成功。醫護人員在焦急地等待著這位患者的結果。令人欣喜的是:14天后,這位患者真的懷孕了。
時隔8年,這位患者已經離開大連,但每年她都給邵小光打電話,像親人一樣互相問候祝福。目前,這位7周歲的女孩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身體和智力發育都很正常。
發展篇
“大連首例試管嬰兒是經過磕磕絆絆才出生的,她的出生蘊含著大連眾多醫學科技工作者的心血。”邵小光說。
老院長出國考察鼓勵他干
1990年,邵小光到日本東京醫科大學攻讀胚胎免疫學博士。學習期間,他了解到試管嬰兒在日本的一些醫院已經成為日常醫療的一項。邵小光對試管嬰兒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讓他至今不能忘記的是,時任婦產醫院院長的劉錦坤隨大連醫學界訪問團到日本考察。老院長了解到試管嬰兒技術的情況后,非常興奮,特意找到邵小光,語重心長地說:“小光啊,咱也得干哪。”當時這句叮囑對他有很大的鼓舞。
1995年,邵小光和幾位醫生對試管嬰兒開展科研,成立了生殖與內分泌科。邵小光回憶,我國當時只有3家醫院有這項技術,一個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一個是長沙湘雅醫院,還有一個是廣州中山醫院。
現在每年最多可做1500例
2000年,大連市婦產醫【試管嬰兒能決定男女嗎】院和市婦幼保健院兩院合并,成立了大連市生殖健康保健中心,這時試管嬰兒技術的研究才得以正式開展。當時的基本設備只有1個胚胎培養箱、2臺顯微鏡、1臺超徑工作臺和1臺淘汰的B超機。人員很少,3名醫生、3名護士。
經過8年的發展,目前該中心基本設備有8個胚胎培養箱、7臺顯微鏡、4臺超徑工作臺、2套纖維操作手、2套程序冷凍儀、12個胚胎冷凍罐和FISH分子遺傳診斷儀,今年還將引進激光操作儀。中心目前擁有醫護人員22人,其中僅醫生就有8名,16張床位,每年能做1000至1500例試管嬰兒手術。
邵小光感慨地說,現在可好了,無論從技術、設備和規模都已經達到全國一流水準。談到停滯的那5年,邵小光認為很可惜。他說,先走一步那叫競爭,在人家后面那叫追趕。如果13年前要有這些設備的話,大連試管嬰兒的誕生還會更早。
揭秘篇
卵子是怎樣從母體里采取的?胚胎是什么樣子?昨天,記者走進實驗室,實地考察了一番。
進實驗室必須“全副武裝”
實驗室位于生殖健康保健中心五樓。這里可不是隨便進的,第一次記者亮明身份要進去看個究竟時,盡管在護士長的陪同下,還是被大夫拒之門外。“要進這里,必須經過邵主任的允許。”這位女大夫說。
昨天,在邵主任的吩咐下,記者才得以走進實驗室。實驗室外有兩道門,進入第一道門必須換拖鞋。進入第二道門,年輕女大夫拿出頭帽、口罩和手術服,讓記者換上。之后,女大夫讓記者從塑料箱中取出酒精棉球,反復擦拭雙手消毒,然后才能進入實驗室。
“全副武裝”后,走進第二道門,就是采卵室,這是最大的一間。正中間放置兩個手術臺,還有兩臺B超和一臺心電圖儀。左側有冷凍室和精子處理室,右側是胚胎移植室,最里面是胚胎培養室。
整個實驗室的窗戶都擋著窗簾,女大夫告訴記者,整個手術過程都是在避光情形下完成的。這是因為卵子在母體中是不見光的,【試管嬰兒可以做性別嗎】避光是為了模擬卵子的生存狀態。采卵和移植手術是分別通過采卵針和移植管,在B超的指引下進行的。
一個卵子要搭配1~3萬條精子
走進胚胎培養室,年輕女大夫讓記者再次換上拖鞋。她說,這里是培養胚胎的地方,要絕對消毒。培養室周邊的工作臺上有形如家庭冰柜式的培養箱和幾臺顯微鏡。
女大夫打開一臺培養箱,從里面拿出一個試管,試管的外壁上貼有患者的名字。試管里裝著很少的液體,大夫說,這里面是培養液,胚胎就在里面。她用一個細如針的吸管吸取少許的培養液,再釋放到玻璃平皿上。再把平皿放到顯微鏡下,調試旋鈕,就能看到胚胎了。“這是沒受精的卵子,這是胚胎。”她讓記者看
胚胎和卵子都呈圓餅狀,胚胎里又有很多不規則的圓圈。大夫說,這些圓圈是卵裂球。沒受精的卵子則是表面光滑的。
據介紹,整個手術過程分采卵、取精、精子處理、體外受精、胚胎培養和移植6個過程。采卵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一次能采出幾個卵子。而精子處理要通過多次離心,選擇活動能力最強、形態正常的優良精子。再把卵子和精子放到試管里,進行體外受精。
正常情況下,一個卵子要和1~3萬條精子放到一起。活動能力最強的精子進入到卵子里,之后,卵子則關閉了自己的大門。受精卵經過培育變成胚胎。3天后,再移植到子宮內。14天后就能檢查出患者是否懷孕。
實例篇
A先生介紹,自從做完手術,妻子天天祈禱,希望自己能懷上孩子。
做完手術妻子天天祈禱
長年跑船的A先生,今年31歲,其妻29歲。前天中午,在生殖健康保健中心五樓樓梯口,A先生說,自己結婚已有3年了。因為家里只有他這么一個兒子,年邁的父母著急抱孫子,但事與愿違。
A先生的姐姐在醫院工作,讓他們到生殖健康保健中心就診,結果發現是A先生輸精管不通造成的。原因是自己長年在海上生活,寒大造成的。A先生說,【做試管嬰兒移植后8天】手術已做了14天,今天來檢查,看到底懷沒懷上。
A先生介紹,自從做完手術,妻子天天祈禱,希望自己能懷上孩子。
謊稱不孕來手術想生雙胞胎
近日,有一對夫妻出于想要一對雙胞胎的考慮,謊稱夫婦倆不孕,要求做手術。對于這樣的情況,他們檢查發現后,堅決不給做手術。一年下來,總能發現幾例,邵小光說。
誤區篇
試管嬰兒與正常嬰兒不存在差異。
智力和身體有差異?
對于不孕不育夫婦擔心試管嬰兒出生后在智力和身體方面是否與正常嬰兒存在差異?邵小光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不會。他說,采卵、精子處理都是選擇人體內最好的卵子和精子,體外受精也是盡量模擬子宮內的環境。胚胎發育過程中,胚胎所接觸器具表面的溫度都是37℃,和子宮內溫度相同,而且胚胎人工培育的時間很短,只有3天時間,最終還要移植到子宮內發育。也就是說,試管嬰兒和正常嬰兒所處的環境是一樣的。大連的試管嬰兒分娩的已有200多例,在隨訪中,新生兒的情況也都較好。
試管嬰兒不是他們的孩子?
一些人不了解試管嬰兒,一味地認為誰誰家生的孩子是試管嬰兒,不是他們的孩子。邵小光說,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對試管嬰兒不了解。
試管嬰兒一般都是來自夫妻之間精子和卵子的結合(特殊情況:丈夫沒有精子時,要用精子庫里的精子),只不過是體外受精罷了。10月懷胎都在母體當中,吸收母體的營養。從遺傳學的角度講,染色體也都來自父母。所以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記者李社生)
[我來說兩句]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98437.html發布于 2024-02-03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