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的早期癥狀有哪些腸炎患者要如何護理
腸炎是十分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許多人在吃了生冷、辛辣的食品之外,由于食物對腸道造成刺激,從而會引起腸炎的出現。腸炎的患者在早期出現癥狀時,就應盡量治療,以免病情繼續發展。那么,腸炎的早期癥狀有哪些?腸炎患者要如何護理?
腸炎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1、腹痛
腸道在各種致炎因子作用下首先出現腹痛,根據不同發病部位表現不同,結腸病變表現為腹部兩側或上腹部疼痛,小腸炎癥表現為臍周或下腹部疼痛。疼痛性質為絞痛或隱痛不適感,伴有或不伴有腹瀉,發熱等癥狀。
2、腹瀉
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或大便不成形,水樣便或稀便,具體性質與感染細菌及病變有關,腹瀉前可出現絞痛。
3、大便顏色改變
可以出現膿血便,黏液便,或果醬樣大便,這與疾病本身有關。
4、發熱
感染性腹瀉早期可出現發熱,頭痛等表現,可高熱,偶有寒戰,嘔吐,隨之出現腹瀉。
5、脫水
電解質紊亂,休克,膿毒血癥等全身表現。患者腹瀉嚴重,會出現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脫水,因為消化液的大量丟失,可出現電解質紊亂,嚴重的出現血容量不足而引起低血容量或感染性休克,當機體抵抗力差時,患者會出現嚴重的膿毒血癥,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6、腸鳴音活躍或消失
患者早期會出現腸蠕動亢進,可聽到腹部腸鳴音活躍,急性壞死性小腸炎及絞榨性腸壞死患者早期出現腸鳴音消失。一些嚴重腹瀉引起低鉀血癥患者也會出現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導致腸炎的原因
1、物理因素
很多人出現腸胃炎是因為物理因素導致的,因為胃腸道是十分脆弱的,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就會出現不適。所以大家在進食過冷,過熱的食物和飲料的時候要多加注意,盡可能避免外界的刺激。
2、化學因素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需要使用藥物,但是藥物對于身體的影響是極大的,甚至會因為藥物導致胃腸道的負擔加大,在這個時候腸胃炎就會出現。所以大家在生活中最好可以注意藥物的使用方法。
3、生物因素
細菌,毒素均是誘發身體不適的常見生物因素,這些因素會在短時間之內刺激胃腸道,使得急性腸胃炎出現,部分的患者甚至會發展為慢性炎癥,所以大家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最好可以多加注意。
4、外源性刺激
如果胃部有異物,例如結石等很容易就會導致胃部出現各種變態反應,在這個時候腸胃炎就會高發。
5、精神原因
如果長時間的處于不良情緒狀態中,很容易就會影響到胃腸道健康,使得腸胃炎等問題高發。
6、應激狀態
重大的精神創傷、腦出血意外、嚴重的臟器功能衰竭、大手術、大面積燒傷、創傷、敗血癥和休克等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就會出現腸胃炎的問題,所以最好可以在生活中多多注意。
腸炎患者要如何護理?
1、休息
休息對病人康復有很大的好處,特別對活動期病人要強調充分休息,因為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可使病人減少精神和體力負擔,尤其睡前要精神放松,保證睡眠效果,必要時要服用鎮靜劑。病人可在病情好轉后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一般應減免重體力活動。
2、少吃多餐
在急性腸炎癥狀消失后,患者才可以在飲食中包含固體食物。急性腸炎癥狀一般在2天內消退。應該吃家里自己烹飪的食物,而避免從外面買回的加工食品。不建議在患病期間吃大餐,因為胃還不能夠適當的消化固體食物。重要的是每天頻繁的吃小餐。在經過10-15天后,病人可以吃煮熟的蔬菜,水果和少量低脂肪飲食。
3、飲食和營養
由于腹瀉便血,長期過少和吸收營養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鐵,葉酸缺乏或貧血,應給予適量補充。一般可經口服或注射補充,運用益氣健脾、養血補腎中藥也可達增加體質和補充營養的目的,但不要濫補,要辯證用藥。長期腹瀉者,要補充鈣及鎂,鋅等微量元素。
4、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重度患者由于大量腹瀉、發熱、容易有脫水,水鹽代謝紊亂和低鉀的癥狀出現,尤其是用大量激素治療時,尿鉀排除增加,更容易導致低血鉀,而低血鉀可誘發中毒性腸擴張。因此,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更要注意藥后反應。門診患者如因病情加重,出現水電解質平衡紊亂,要及時住院治療,以便及時靜脈補水、氯化納和鉀鹽,糾正水和酸堿平衡紊亂。
5、注意肛門周圍皮膚的護理
保護肛門及其周圍和干燥,手紙要柔軟,擦拭動作宜輕柔,以減少機械性刺激。便后用堿性肥皂與溫水沖洗肛門及周圍皮膚,減少酸性排泄物、消化酶與皮膚接觸從而減少局部的刺激和不適,必要時涂抗生素軟膏以保護皮膚的完整。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39757.html發布于 2023-09-25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