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具體是什么情況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3-10-12 544 0條評論
摘要: 侯孝賢是臺灣著名的導演,他對電影美學的影響大家都有目共睹,很多人都稱呼他為“臺灣最偉大的電影人”,而且他還創立了金馬電影學院,為眾多年輕影人提供了切磋學習的機會,近日,第57屆金馬...

侯孝賢是臺灣著名的導演,他對電影美學的影響大家都有目共睹,很多人都稱呼他為“臺灣最偉大的電影人”,而且他還創立了金馬電影學院,為眾多年輕影人提供了切磋學習的機會,近日,第57屆金馬獎的獲獎名單已經出來了,侯孝賢導演獲得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他應得的。接下來,大家可以和環球網小編一起詳細了解一下哦~

 

 

 

侯孝賢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新浪娛樂訊 第57屆金馬獎于8月24日召開執行委員會議,全票通過選出侯孝賢為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表彰他在電影美學的卓越成就以及對電影傳承的苦心竭力。

 

侯導在接獲通知時的第一反應是要把獎金捐給金馬獎,工作人員感動之余,不忘提醒侯導這是沒有獎金的。對于獲得終身成就獎,侯導表示:“我喜歡電影,我拍電影,這就是我的信念。”

 

本屆頒獎典禮將于11月21日舉辦。

 

侯孝賢

 

侯孝賢1973年踏入電影界,從場記、編劇、副導一路累積經驗,1980年執導首部電影《就是溜溜的她》。他在1980年代以《風柜來的人》(1983)、《冬冬的假期》(1984)、《童年往事》(1985)、《戀戀風塵》(1986)等片成為“臺灣新電影”的代表人物。1989年導演的《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是首部在國際三大影展掄元的臺灣電影。

 

1993年《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影展評審團獎。他的《好男好女》(1995)、《南國再見,南國》(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最好的時光》(2005)多次入選戛納競賽,2015年以《刺客 聶隱娘》獲得戛納影展最佳導演。侯孝賢也在金馬獎得過3次最佳導演(《悲情城市》、《好男好女》、《刺客 聶隱娘》)、2次最佳改編劇本(《小畢的故事》、《油麻菜籽》)與1次最佳原著劇本(《童年往事》),以及年度臺灣杰出電影工作者等。

 

今年5月,紐約時報專文報道,標題還以“臺灣最偉大的電影人”稱呼他。除了對電影美學的影響,有目共睹,侯孝賢對于提升臺灣電影制作質量,培育新晉人才,也不遺余力。他的班底在不同領域都有杰出成就,見賢思齊下,亦多投入提攜后進。他還于2009年創立金馬電影學院,提供華語影壇年輕影人切磋精進的機會。對于電影傳承這項艱巨的工程,侯孝賢從作品到作為,具有全面性的貢獻。

 


 

臺灣電影金馬獎

 

臺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是由中國臺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在中國臺灣地區舉辦的華語電影獎項。創辦于196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并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

 

金馬獎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3個獎項。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觀賞完所有影片,探討討論后投票選出得主。除了正式獎項外,還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兩個會外獎項。終身成就獎或特別貢獻獎,則由各電影工(公)會推舉,執行委員會投票選出。

 

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一般于每年11月至12月于中國臺灣舉行頒獎典禮。

 


 

延伸閱讀:金馬獎和金雞獎之間的碰撞是意外的還是故意的?臺灣導演批評對方

 

第55屆金馬獎擔心大陸電影人能否來臺灣參加金馬獎,因為獲獎演講引起了騷動。中國電影協會和廈門市政府宣布,金雞百花獎將于至在廈門舉行,這被認為是變相抵制金馬獎入圍藝人側選站。

 

第55屆金馬獎導致金馬獎成為金馬獎,因為最佳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臺灣》獲獎導演傅榆提到了金馬獎“臺獨風波”,不僅該屆的中國內地電影人缺席了慶典宴會,而且憑借連獲得最多獎項的《影》劇組也沒有接受頒獎典禮后的采訪。當時,也有輿論擔心這會不會影響金馬獎明年,在這方面,金馬獎執行委員會主席別無選擇,只能說“不曉得”已經是一個好主人,希望大家都能尊重電影人。

 

對此,金馬獎執委會回應稱,金馬獎經常與入圍候選人或嘉賓見面,因為其他活動而想邀請他們參加典禮,但他們也有一個初衷,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如榮耀電影和電影人。


著名導演臺灣和著名導演李行批評金馬獎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在河對岸進行這樣的小動作是力不從心的,并表示希望金雞獎改期。臺灣主管朱延平認為大型事件是正常的,我希望你能以正常的方式看待他。

 

自從成立以來,金馬這個詞是由金門的第一個詞和馬祖組合而來的,起初,這只是臺灣舉辦的一次獎勵競賽,目的是推廣電影制作并肯定電影人。

 

自成立以來,臺灣年最重要電影文化活動已成為中國電影創作的華語和最高榮譽;并通過金馬風險投資和金馬電影學院訪問和培養華語未來電影人才。